中考复习 光现象 透镜及其应用文档格式.docx
《中考复习 光现象 透镜及其应用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 光现象 透镜及其应用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浓密的树荫下的太阳光斑B.教室屏幕上的投影
C.你看到自己镜中之影
D.我们看到的海市蜃楼现象是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析:
太阳光斑是小孔成像,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对;
教室屏幕上的投影是幻灯机经过透镜折射和平面镜反射后形成的,B错;
镜中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C错;
海市蜃楼是由于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折射而形成的,D错。
答案:
A
★【课堂巩固】
1下图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2..晚上,人在马路上走过一盏路灯的过程中,器影子的长度变化情况是()
A.先变短后边长B先变长后边短C.逐渐变短D.逐渐变长
3.下列现象不能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栽小树时可用眼检查是否栽成一条直线B日食现象
C.在岸边可看见水中的月亮D.灯光下物体的影子
4..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方形孔,让太阳光垂直照在孔上,那么地面上产生的光斑()
A.是方形的B.是圆形的C.内圆外方D.内方外圆
二、光的反射
1、定义: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
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镜面反射:
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
反射面平滑。
应用:
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漫反射:
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面凹凸不平。
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4、面镜:
⑴平面镜:
成像特点:
等大,等距,对称,虚像
成像原理:
光的反射定理
作用:
成像、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
⑵球面镜:
考点2:
光的反射
例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那么这束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分别是()
A.40°
,40°
B.40°
,50°
C.50°
,40°
D.50°
法线与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分别叫做入射角和反射角,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而法线与平面镜是垂直关系,所以入射角和反射角都等于50°
。
D
例3“五一”小长假,小命来到青山环抱、绿树簇拥的碧流河水库,站在拦河坝上,俯视清澈平静的水面,看到“鸟儿在水中飞翔,鱼儿在白云中穿游,青山倒立在水中……”,小明看到的景物中,不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鸟B.鱼C.白云D.青山
水中鸟、云和青山都是平面镜成像,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
1.小明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发现,前窗玻璃大多是倾斜的,这是因为前窗玻璃倾斜时,根据 成像特点,夜间车内乘客或其它物体所成的像在玻璃的前上方,避免干扰司机视觉;
而汽车前灯安装在离地面较近的车头位置,有利于司机更好看清前方道路状况,这是因为在同一种物质中光是 .
2.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60°
角射到一深井口,现用一块平面镜反射使太阳光竖直向下射入深井中,则平面镜与水平方向所成的夹角()
A75°
B60°
C15°
D45°
3.一条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若不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而使平面镜绕入射点转动45°
,则反射光线改变的角度是()
A45°
B90°
。
C60°
D30°
考点3: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例4、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迎着月亮走,地上处是水,背着月亮走,地上处是水。
(填“亮”或“暗”)
迎着月亮时,有水处发生镜面反射,光线较亮,无水处是漫反射,光线较暗;
背着月光时,有水处镜面反射的光没有进入人眼,无水处漫反射,光线较亮.
亮暗
1.关于光的反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发生镜面反射时,每一条反射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 黑板“反光”是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的缘故
C 反射面粗糙时,反射光线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D 牙科医生用小平面镜观察患者牙齿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
2.以下属于漫反射的是()
A.在黑暗中看不见东西B.能清楚看到黑板上写的粉笔字
C.在穿衣镜前看到自己的像D.在水中看到月亮的倒影
考点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例5.某人身高1.8m,站在平面镜前1.2m处,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m,他的像距他。
当向远
离平面镜方向移动0.3m后,则他的像距平面镜有。
在他远离平面镜的过程中,他的像将(选填“变
大”、“变小”、“不变”)。
解:
例6.学习了光学知识后,晓雯对有有关实验进行了思考和创新:
(1)在如图所示的“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晓雯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成探究活动,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这是为了能确定像的 ;
(2)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20cm的A处时,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
移去B处的蜡烛,取一光屏放在B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出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3)晓雯将玻璃板移动,在玻璃板位置放一凸透镜,B处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道理、等大的蜡烛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分析:
(1)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确定像的位置是关键.像的位置用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来确定.实验中既能看到物体A的像,又能看到蜡烛B,要采用透明的玻璃板.
(2)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用光屏接到,虚像不能用光屏接到.
(3)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结合现在物距为20厘米时的成像情况可以确定凸透镜的焦距.
解答:
(1)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既能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
(2)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说明是虚像.
(3)由题意可知,当物距为20厘米时,物体成一个等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的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厘米.
1.如图所示,猴子看见水井中的“月亮”,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
关于水中的“月亮”离水面的远近,正确的说法是()
A.“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B.和猴子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C.等于井中水的深度D.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2.如果一人以5米每秒的速度向平面镜走来,则他所成的像相对于他的速度是()
A.0.5m/sB.5m/sC.10m/sD.0
3.如图所示,承承家的小猫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应是图中的( )
4.座钟钟面正对平面镜,在镜里见到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座钟实际指的时刻是()
A.10点45分B.1点15分C.7点15分D.7点45分
5.在竖直的墙壁上挂一平面镜,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刚好能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当他向后退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像变小,他仍能刚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B.像变大,头顶和脚的像看不到了
C.像的大小不变,他仍能刚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
D.像的大小不变,他仍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但像未占满全副镜面
6.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
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便于比较物与像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
考点5:
反射光路图作图或应用
例7、潜水艇上的潜望镜是利用光的现象工作的,它的镜片是。
潜望镜中利用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即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工作。
例8.有一光源S在平面镜前,经平面镜的一束放射光如左下图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确定光源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图)
①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图: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故反向延长两反射光线可得到发光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再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可知,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从而画出发光点S.
②光的反射定律作图:
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两条反射光线的法线,量出反射角的大小,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
1.如图所示,光线在空气和玻璃界面MM’上发生折射,则入射角为,
界面的方是空气,方是玻璃。
2.
3.如图,MN是平面镜,A为发光点,B为反射光线上的一点。
画出经过B点的反射光线和这条反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
4.图中S'
点是点光源S在平面镜MN中的像,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
5.如图。
S'
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MN中的像,SA为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请画出平面镜MN并完成光线SA的光路。
三、光的色散
1、白光的组成:
红,橙,黄,绿,蓝,靛,紫.一束白光透过棱镜时会发生色散,形成一条七彩光带。
色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
品红,黄,青
2、看不见的光:
红外线:
热作用强,一切物体都在发射红外线,温度越高发射的红外线越强。
主要应用是电视机、空调的遥控器等。
紫外线:
化学作用强,能杀菌消毒,使荧光物质发光,过量照射对人体有害。
主要应用是验钞机、杀菌消毒等。
3、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可以反射所有颜色的色光;
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色光。
考点6:
光的色散
例9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红色的花是因为()
A.花发出的光是红色的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红色光
C.花发出的光是白色的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红色光
1.在没有其它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色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他()
A.全身呈绿色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红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2.下列现象中属于白光色散的是()
A.太阳光经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B.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电视画面的颜色
C.红、绿、蓝三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白光D.红、蓝、黄三色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成黑色
3.生物学研究表明,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光;
而物理学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初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
A.红光B.黄光C.绿光D.紫光
四、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
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3、应用:
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是因为光从斜射向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
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而形成的,
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而形成的。
考点7:
光的折射现象
例10、在我国古代就有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潭清疑水浅”。
其中“水中月、镜中花”是光的现象形成的,“疑水浅”是光的现象形成的。
水中月和镜中花都是平面镜所成的虚像,都无法触摸到;
而水看起来变浅了是因为光在不同介质的界面处发生了折射。
反射折射
1.清澈见底的游泳池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这是因为从射向的光线,从水面处发生的缘故。
2.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人射光线与液面成30°
角(如下图),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3°
,则反射角的大小为 ,折射角的大小为 .
3.下列不现象中,与其它三个现象形成原因不同的一个是()
五、透镜
1、名词:
主光轴:
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
(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
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
3、填表:
六、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
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
①蜡烛在焦点以内;
②烛焰在焦点上;
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
(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分大小,实倒虚正,
具体右表: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⑴u=f是成像和象,像和像,像物侧和侧的分界点。
⑵u=2f是像和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实像。
5.、眼睛和眼镜
(1)成像原理: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
近视眼(像成在视网膜前)要戴凹透镜,远视眼(像成在视网膜后)要戴凸透镜.
考点8: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
例12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图中未标出),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a点,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将蜡烛从a点滑到b点后,再移动光屏,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变小.则( )
A.凸透镜位于a点左侧B.凸透镜位于b点右侧
C.蜡烛在a点时,物距小于二倍焦距D.蜡烛在b点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1)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
①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②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③U<f,成倒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1)将蜡烛从a点滑到b点后,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变小,则说明像距在变小,物距在变大,而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位置不变,所以凸透镜应位于a点的左侧.故A符合题意;
B不符合题意.
(2)当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a点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所以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故C不符合题意.
(3)蜡烛在a点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蜡烛在b点时,仍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应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故D不符合题意.
1.小王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桌上现有A、B两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10cm。
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
(1)小王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应选用凸透镜(选填“A”或“B”)。
(2)小王在上图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右表所示。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①从实验次序2、3、4可以看出,当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②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
(3)你认为小王同学的实验过程是否全面?
请提出你的看法(只需写出一种)。
答: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7cm处时如图乙所示,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
(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3.在用焦距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刚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
(1)当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位置,点燃蜡烛,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倒立的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
(2)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时(选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
”或“无法成像”)。
(3)若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当“眼睛”戴上近视眼镜时,烛焰刚好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
若取下近视眼镜,则清晰的像会成在“视网膜”的(选填“前面”或“后面”)。
4.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50cm的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缩小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
A.10cmB.20cmC.30cmD.5cm
考点9:
光学器具及对光线的作用辨识
例13、①如左下图所示的6块光学元件。
要使下面的光路图成立,虚线框内应单独放入的镜是()
A1或3 B2或4C1或2 D5或6
②如果要用来配制近视眼镜,则应选用上题答案中的()
框图中明显需要填入一个对光线具有汇聚作用的透镜,应该是凸透镜。
而近视是应为像成在视网膜之前,需要把光发散之后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选凹透镜,
①A②B
1.如右上图所示,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
的,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的实像。
(选填“正立”或“倒立”)
2.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的同学时要摘下眼镜,而看近处的课本时,又要戴上眼镜。
这样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非常不方便。
张老师的眼镜属于(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如图所示的是一种新型眼镜,这种眼镜的镜片分上下两个区,A区厚薄均匀,B区可以矫正视力。
张老师戴上这种眼镜就可以通过看远处同学(填“A区”或“B区”),再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了。
考点10凸透镜成像的条件及应用
例14、晓羽用焦距为8cm的放大镜观察蝴蝶标本,他想看清楚的细微之处,这时放大镜与蝴蝶间的距离应为()
A、等于8cmB、小于8cmC、大于8cmD、在8cm与16cm之间
放大镜所成是虚像,应该使放大镜与蝴蝶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即应该小于8cm.则要使像更大
例15、一物体AB经过透镜成的像为A,B,,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这种情况的是( )
由图可知AB中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像应该是放大的,在透镜另一侧二倍焦距以外;
C中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缩小的实像,像应该在透镜另一侧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D中物体在二倍焦距处,所成像应该为倒立的等大实像。
C
1.一个物体经凸透镜成像于光屏上,若用一小圆纸片遮住该凸透镜的中心部分,结果应是()
A像的中心部分消失,其余部分则保存B仍能成完整的像,但像比原来变暗了
C与原来的像完全一样,无任何变化D中心部分变暗,其余部分无任何变化
2.昆虫观察盒的盒盖是一个凸透镜(如图所示),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cm,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像的原理可以方便地观察小昆虫。
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盒盖上的凸透镜打碎了。
为了修好观察盒,老师分别给他提供了焦距为4cm、8cm、10cm和12cm的凸透镜各一个,他应该选择()
A.焦距为4cm的凸透镜B.焦距为8cm的凸透镜
C.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D.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
3.图中人手持的是一枚()
A.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B.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
C.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D.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
4.有一次小明参加集体照,但奇怪的是,他明明参加了,结果却小明不在集体照中,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拍照时照相
的人忘记了()
A.把照相机向人移远,同时拉长暗箱B.把照相机向人移近,同时拉长暗箱
C.把照相机向人移远,同时缩短暗箱D.把照相机向人移近,同时缩短暗箱.
5.如图所示,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在 时,在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倒立、放大的像;
投影仪上有一块平面镜,它的作用是 ,使像能够投射到屏幕上.
★【课后巩固】
1.早晨,我们看见太阳的视位置比它的实际位置要高一些(如图所示),这是光的现象;
当一个人逐渐向平面镜靠近时,他的像将(填“变大”、“变小”“不变”)。
2.如图所示,为了检查一块木板的棱是否直,可以闭住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沿梭的长度方向看去,这是利用了原理.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处.
3.小明有一块焦距为5cm的凸透镜,若想用它做一个模拟照相机,则景物到凸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若想用它做投影仪的镜头,则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_,若想用它做为放大镜使用,则被观察的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____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cm。
实验一段时间蜡烛变短,要使烛焰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光屏向___移动。
5.“立竿见影”中的影是由于光的形成的;
“水中倒影”是物体经过水面形成的像(填“实”或“虚”);
电影中的影是光的形成的像。
透过厚玻璃看压在其下面的画片,发现画片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填“高”或“低”),这是由于现象造成的,我们所看到的是画片的像(填“实”或“虚”)
6.如图所示,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从A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的位置变浅了,另一条
鱼变大如图所示,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从A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的位置变浅了,另
一条鱼变大了。
前者是由于形成的像(填“实”或“虚”)。
7.水中的人能看到岸上的树,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