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于规范高校人才培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73348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关于规范高校人才培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央关于规范高校人才培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央关于规范高校人才培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央关于规范高校人才培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央关于规范高校人才培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央关于规范高校人才培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央关于规范高校人才培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关于规范高校人才培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央关于规范高校人才培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专识为末”,要求学生兼具自然、社会、人文三方面知识,同时又关注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出路。

浙江大学竺可桢校长以造就“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气、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为己任,倡导全面发展,主张通才教育与技术教育并重而偏于前者。

总之,旧中国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倡导通才教育,倾向于通、专结合,这与社会需求和当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相适应。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6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时任教育部长马叙伦在开幕词中提出要“初步调整全国公、私立高等学校或某些院系,以便更好地配合国家建设的需要”。

会上,苏联专家阿尔辛捷也夫提出“高等教育改革的目的即是要把‘抽象’、‘广博’的学府逐步改变成具体的、专业的学府”。

1951年底开始的院系调整,“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认定旧中国高等教育模式“只能培养出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所谓‘通才’。

这种‘通才’教育的结果,在旧中国就表现为‘学非所用’、‘用非所学’”。

民国时期引入的通才教育思想为专才教育思想所替代,人才培养以各行业所需的专门化人才为目标,对口培养。

当时人们在思想观念中存在一个误区:

认为专业能力代表全部能力,专业能力等于创造能力。

专业划分过细、专业培养计划制定得过死,照此培养的人才难以形成比较全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缺乏发展后劲。

此外,由于实行以研究院、所为主体的国家科研体制,大学在贯彻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原则时受到种种限制,也对提升人才发展潜力产生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改革逐步推进。

1979年5月,全国高校科研工作会议讨论如何把高校既办成教育中心,又办成科研中心。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制度等措施。

1993年2月,国家出台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8年12月又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年6月又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0xx年2月出台的《20xx—20xx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重点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完善质量评估和保障机制。

这些政策文件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毋庸讳言,建国以来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由于受专业教育模式的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了重专业知识、轻人文素养,重知识传授、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倾向。

正如20xx年5月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先生所说,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正是意识到了建国以来专业教育模式的缺陷,近年来有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政策开始重新强调重视本科生的文理基础和文化素养,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xx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

  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强调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

  二、人才培养计划

  原国家教委决定从1995年起开始对普通高等学校分批、分期进行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

通过评价,发现部分高校存在一个共同问题,即“缺乏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计划”,这实际上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但并未引起普遍重视的问题,即大学人才培养计划。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是在国家规定的总培养目标下进行的,高校根据国家的目标和要求,制定各专业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我们进行教学的总的指导性文件,是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必须遵守的,它包括教学目标、学制、课程安排、考核方式、学时分配、毕业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各个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教学计划。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各高校的专业划分过细,专业面过窄,且这些专业都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因而各个高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也没有更多的自主权。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专业过细、专业面过窄的弊端不断显露出来,它大大制约了人才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计划重视课内教学、课堂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和继承,而且主要由教学主管部门(教务处)或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管理和监控,对学生的课外活动、课程实验、校外实践、实验则重视不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综合能力的提高关心不够,

  特别是对创新能力关注不够。

  高校缺乏完整的人才培养计划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一些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模糊或片面,定位不清晰。

我国许多高校在培养目标表述上含糊趋同,似有千校一面之嫌,定位上缺乏清晰度,规格上缺乏区分度,且多为专业知识方面的目标,而缺乏综合能力及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要求。

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在其毕业时应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知识和核心能力,国内很少有高校作出明确的表述。

美国高校培养大学生的目标是wellness,意即良好状态,这个目标是威斯康星大学斯蒂芬庞德分校于1974年首先提出的,目前包括社会发展、体力发展、智力发展、环境发展、职业发展、情感发展和精神发展七个方面,要求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信任并尊重他人,与人良好地合作,不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

在此基础上,annmieke和daveweber1989年提出了培养学生七个方面的核心能力:

办事卓有成效、有效地学习、清晰地交流、与人合作、负责任、保持身心良好状态以及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

其次我国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受专业教育和专门人才培养思路的影响,专业培养计划过于强调培养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忽视人文素质、道德品质和个性发展。

实际上,当今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是全方位的,不仅要有相关的业务知识,更要有责任感、沟通能力、合作意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继续学习能力等。

遗憾的是翻开各大学的专业培养计划,很少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

美国大学和学院联合会(aacu)在其leap计划中,通过对美国教育专家和用户的问卷

  篇二: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提案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提案

  摘要:

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案第004054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

  审查意见:

建议国务院交由教育部办理

  提案人:

钟志华

  主题词:

学校,教育

  提案形式:

个人

  内容:

  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综合国力的核心。

在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关键。

高  

校担负着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在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中,专业教师在知识技能传授(做事)、教书育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辅导员是学生思想素质、身心素质、社会责任感(做人)培养工作中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做出了一系列的重大决策和部署,20xx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xx】16号),提出要采取有利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

20xx年1月,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就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党中央要求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

20xx年4月,教育部在上海召开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专题会议;

20xx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4号令);

20xx年5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和湖南大学师生座谈时特别强调:

“作为一名辅导员,最重要的是要让同学们懂得做人懂得奋斗、懂得走崎岖不平的道路,准备克服各种困难”。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教育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各高校的共同努力下,高校辅导员队伍数量大幅增加,整体素质大幅提高,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按照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高要求,辅导员队伍建设还有一些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

比如:

全社会对辅导员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价值认识还不够;

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职业化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辅导员职业归属感还不够强,学历层次、能力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关待遇有待进一步改善,等等。

  为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以下建议:

  一、像重视教学科研骨干一样重视辅导员,像关心教学科研骨干的成长那样关心辅导员的成长,建立和完善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体系。

  二、各级组织、人事、编制、财政等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的相关配套措施,齐抓共管,形成全社会关心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

  三、把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工程体系。

设立辅导员队伍建设专项经费,加大辅导员培训培养力度,提升辅导员整体素质,进而发挥辅导员队伍在促进创新型高素质人才质量工程中的作用,提升育人效果。

  四、进一步畅通辅导员校内外流动渠道,在岗位人员交流过程中,组织、人事等部门应认可岗位异动辅导员的职称、待遇;

把辅导员队伍作为相关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同时,又要积极改善辅导员队伍结构,拓展辅导员来源渠道,尝试吸收基层、企事业单位中具有丰富工作经验、了解社会人才新需求的优秀人员补充到辅导员队伍中来。

  来源:

中国政协网

  篇三:

高校人才培养十二五规划

  高校“十二五”人才培养规划

  (讨论稿)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学生工作是维护学校稳定的基础。

切实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改进和完善教学管理,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夯实办学基础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对带动和促进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全面贯彻学校20字办学理念和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中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进一步提升学校综合实力,使我校人才培养工作朝着更加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方向健康发展,为建设优质本科、创建省属一流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人才培养工作回顾

  

(一)“十一五”期间人才培养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一五”期间,是我校全面加强内涵建设的五年。

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我校的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专业数量明显增加,专业结构不断优化,专业办学水平逐步提升,专业教师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部分专业的教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持续推进,为学校今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过去的五年,我校学生工作坚持以学生为本,逐步形成了以思想教育为先导,引领学生成长;

以安全稳定为重点,创设和谐环境;

以学风建设为中心,促进学生成才;

以资助工作为基础,提供有力保障;

以宿舍管理为抓手,完善服务功能;

以学生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素质,为加速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专业规模持续扩张,结构与布局逐步完善。

  “十一五”期间,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增设了工商管理、应用化学、软件工程、科学教育、网络工程、社会体育、地理科学、市场营销、化学工程与工艺、动画、学前教育、数字媒体技术、广告学、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翻译等16个本科专业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软件管理等3个专科专业,使我校的全日制本专科专业达到43个、专科专业达到13个,涉及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11个学科门类中的7个,形成了文、理、工、管、经、法、教等协调发展的多科专业群。

  “十一五”期间,我校成人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增设了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应用化学、音乐表演、会计学、环境保护等6个本专科专业,本专科专业达到65个;

自学

  考试增设了电子商务、电子信息工程、会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网络、商务英语、外贸英语、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生物工程、数字媒体艺术、大众传播、商务秘书15个专业。

  2、培养方案明显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见成效。

  “十一五”期间,学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以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重点,20xx年全面修订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xx年形成的人才培养方案初步构建了我校教师教育专业要积极构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泛的专业教师教育模式,非教师教育专业要积极构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应用型专业教育模式。

各教学学院积极组织实施,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并在坚持基本培养规格的前提下,注重培育专业培养特色。

  自学考试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结合全国自考学生统一人才培养方案,注重我校师范特色;

成人高等教育适应社会的发展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

  3、大力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成果持续增加。

  “十一五”期间,学校大力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各专业围绕课程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专业特色培育、教学团队建设和教材建设等,紧密结合我校办学实际,在积极加强建设的同时,持续推进各项教改,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成果。

20xx年,学校共评选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1项,并于20xx年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4、持续开展教学基本建设,教学“质量工程”初见成效。

  “十一五”期间,学校高度重视教学基本建设,不断加大教学投入,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学院坚持教学中心,普遍重视专业建设工作,对专业建设的内容和要素有着比较全面的认识,并集中人力、物力积极开展建设。

各级领导亲力亲为,推动了专业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各专业的建设规划和管理逐步规范,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逐步明确,专业培养方向逐步明晰。

在培养过程中,普遍注重各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初步构建了院系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并十分注重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在实验条件、图书资料等基本办学条件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

  “十一五”期间,我校成功建设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技术学、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4个省级品牌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技术学、生物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生物学、电工电子、媒体传播、艺术与设计、数学应用与信息处理综合训练中心)、3个省级教学团队(生物科学、教育技术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11门省级精品课程(植物学、无机化学、素描、动物学、教育学、器乐、中国古代文学、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开发、数学模型与实验、遗传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同类院校中占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5、不断规范本科专业办学,顺利通过各项专业评估。

  “十一五”期间,为促进专业建设,提高专业办学水平,教育部于20xx年组织对我校英语专业进行本科专业办学水平评估、教育厅于20xx年在组织对我校36个本科专业填报《状态数据统计报表》的基础上,委派专家组对我校法学和电子信息工程2个专业进行本科专业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我校依据评估指标体系制定了较为完善的专业评估方案,并组织有关教学院系进行了全面的评估支撑材料准备,顺利地通过了各项评估,为迎接教育部组织的下一轮全面评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不断拓宽办学渠道,办学领域有了新的拓展。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我校于20xx年成功争取到双学士学位授权,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育、教育技术学、汉语言文学、英语、美术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政治学与行政学、音乐学、艺术设计、食品科学与工程、广播电视新闻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19个本科专业获双学士学位授予权。

  根据社会的需求,20xx年我校向省考试院申请自学考试主考院校资格,经过专家实地考察、评审,年底获得主考院校资格。

现有电子商务、电子信息工程、会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网络、商务英语、外贸英语、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生物工程、数字媒体艺术、大众传播、商务秘书15个自考专业,自学考试全日制本科助学班学生426人,自学考试“专升本”学生1074人。

  7、思想教育不断加强,服务学生、引领学生成长成绩显著。

  “十一五”以来,我们认真落实中央16号文件的精神,始终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理念,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把政治思想教育放在各项教育工作的首位,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知校、爱校、荣校的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相结合,大力推进养成教育,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文明的行为习惯。

积极推进“五进”宿舍。

思想政治教育成绩显著,我校被省教育厅授予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的荣誉称号,学工部被评为先进基层部位,有4人荣获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8、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五年来,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学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拓展学生的素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

学校现有学生社团53个,2支团队获评20xx年湖北省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15名学生被评为先进个人。

学校着力打造学生活动精品,一月一个主题,一月一个大型活动。

成功举办了社团文化艺术节、校园歌手大奖赛、校园舞蹈大赛、挑战主持人大赛、青春歌会、元旦晚会、“黄师杯”男子篮球友谊赛、秋季运动会等一系列文体活动,活跃了校园文化,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成人成才。

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引导校园文化时尚和文化潮流,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9、以学风建设为中心,引导学生成才。

  五年来,学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不断加强学风建设,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以教风促学风,以考风促学风,强化“考研工程”、“考证工程”,五年来,我校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研率达到了35%以上,20xx年到20xx年共有1032名应届本科毕业生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知名院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创业设计大赛、大学生艺术歌曲演唱比赛及各种体育比赛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充分展示了我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精神风貌。

  10、资助工作成绩突出,资助模式不断完善。

  十一五以来,学校高度关注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加大“阳光助学工程”建设力度,积极落实“奖贷助补减”,初步形成了国家助学贷款,国家无偿资助,学校激励性资助和社会多渠道、多形式资助有机结合的助学体系。

学校在全省高校率先开展了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阳光助学行动”,资助总金额每年达上百万元;

我校还通过建立“绿色通道”等途径,保证每一个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

五年来,学校共为贫困生争取助学贷款5360余万元,发放奖助学金3787余万元,有1400名学生通过绿色通道而顺利入学;

勤工助学补助金200余万元;

对特别困难学生进行临时补助与救济50余万元,争取校外单位捐助金额达30多万元,有400多名学生受助。

  11、以心理健康为保障,促进广大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确保校园平安。

  为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确保学生利益。

学校每年在3月和10月开展安全教育月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讲座,提高学生的安全教育意识;

彻底清查处理学生安全隐患;

做到问题学生信息有存档,情况有跟踪,处理有结果。

  校针对敏感时段、重要节庆、重大事件、就业困难、等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各种因素,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宿舍的安全教育,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发生,做到提前准备,抢占先机,防患于未然。

学校建立了学生心理咨询和教育中心,保证了人员、场所、经费的三落实,创造性地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多途径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进行新生心理健康情况普查举办大型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搞好个别心理咨询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建立院、系和学生团体三级辅导的层次,收到了良好的实效,有效防止了非正常事件的发生。

我校学生思想稳定,学习、生活秩序正常。

  12、以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为保证,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工作专兼职干部队伍。

五年来,学校按照中央16号文件的精神,大力加强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不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政治坚定、专兼结合、结构合理、战斗力强的学生工作干部队伍。

严格按1:

180配合学生工作干部队伍,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加强了学生工作干部队伍的培训,提高了副书记和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对新任兼职学生工作干部推行了“先培训、后上岗”的准入制;

通过竞争上岗,选拔了一批高职称、高学历、年龄轻的同志担任各院系学生工作负责人,实行副书记专业化。

打造了一支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学生工作专兼职干部队伍。

进一步完善了学生工作干部的评优激励制度,为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提高了学生工作质量和效果。

  

(二)“十一五”期间人才培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专业建设工作开展不平衡。

部分教学学院没有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对人才培养工作重视不够、关注不力,造成专业建设工作进展不明显;

对于新办专业重申报、轻建设的现象比较突出,申办时热情很高,申办成功后怎么建设重视不够,导致部分专业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建设任务还比较艰巨。

  2、专业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优势专业数量不多,专业的品牌和特色创建工作有待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