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五中学年高三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72727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7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太原市五中学年高三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山西省太原市五中学年高三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山西省太原市五中学年高三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山西省太原市五中学年高三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山西省太原市五中学年高三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太原市五中学年高三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山西省太原市五中学年高三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太原市五中学年高三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太原市五中学年高三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两次捕获间隔的时间过长,则会导致第二次捕获到的有标记的个体偏少,使调查的结果偏大,D错误。

3.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DNA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DNA复制和转录过程都发生DNA分子的解旋

C.真核生物DNA复制主要在细胞核,转录、翻译则在细胞质中

D.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

【答案】C

DNA复制、转录、翻译的比较

 

复制

转录

翻译

时间

细胞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

个体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

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

细胞质的核糖体

模板

DNA的两条链

DNA的一条链

mRNA

原料

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20种游离的氨基酸

条件

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ATP

酶(RNA聚合酶等)、ATP

酶、ATP、tRNA

产物

2个双链DNA

一个单链RNA

多肽链

特点

半保留,边解旋边复制

边解旋边转录

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顺次合成多条肽链

碱基配对

A-T 

T-A 

C-G 

G-C

A-U 

U-A 

遗传信息传递

DNA----DNA

DNA------mRNA

mRNA-------蛋白质

意义

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

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表现出各种性状

【详解】A、DNA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正确;

B、DNA复制和转录过程都发生DNA分子的解旋,B正确;

C、真核生物DNA复制、转录主要在细胞核,翻译则在细胞质中,C错误;

D、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D正确。

故选C。

4.某双链DNA分子(用15N充分标记)含有200个碱基,一条链上A:

T:

G:

C=1:

2:

3:

4,则该DNA分子

A.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100种

B.连续复制2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10个

C.将该DNA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4次后,含15N的DNA分子占1/8

D.若一条链上一个T突变为A,则复制后的子代DNA分子中嘌呤含量升高

1、已知一条链上A:

4,即A1:

T1:

G1:

C1=1:

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2:

T2:

G2:

C2=2:

1:

4:

3.双链DNA分子中含有200个碱基,则A1=T2=10,T1=A2=20,G1=C2=30,C1=G2=40,即该DNA分子中A=T=30个,C=G=70个,据此答题。

2、已知DNA分子中碱基数,求复制n次与第n次所需某碱基的数目:

某DNA分子中含某碱基a个,复制n次,则共需加入含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为a×

(2n-1)个,因为最初亲代DNA分子做模板不需要原料;

但第n次复制时所需含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为a×

(2n-1)-a×

(2n-1-1)=a×

2n-1。

【详解】A、该DNA分子中碱基比例已经确定,所以碱基排列方式小于4100种,A错误;

B、已知链A:

4,则另一条链T:

A:

C:

G=1:

4,所以该DNA分子中4种含氮碱基A:

C=3:

7:

7,其中A=200×

3/20=30个,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90个,B错误;

C、将细胞置于15N培养液中复制4次后,共得到16个DNA分子,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含15N的DNA分子有2个,占1/8,C正确;

D、双链DNA分子中嘧啶的数目始终和嘌呤的数目相同,D错误;

5.将15N标记的亲代大肠杆菌(其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如图甲),转至以14NH4C1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每20分钟繁殖一代,收集并提取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如图为离心结果模拟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乙是转入14N培养基中复制一代的结果

B.繁殖三代后含15N的DNA分子与含14N的DNA分子比为1:

4

C.出现丙结果至少需要40分钟

D.若将子I代DNA双链分开后再离心,其结果也能判断DNA的复制方式

1、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称为半保留复制。

2、将15N标记的大肠杆菌,转至以14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产生15N标记的只有2个DNA(一条链为14N,另一条链为15N),其余的DNA均为14N标记。

【详解】A、转入14N培养基中复制一代的结果是产生2个DNA,且均为一条链为14N,另一条链为15N,对应图丙,A错误;

B、繁殖三代后共形成8个DNA分子,其中只有两个DNA分子含15N,所有DNA分子均含有14N,因此,含有15N的DNA分子与含14N的DNA分子比为1:

4,B正确;

C、出现丙结果繁殖一代至少需要20分钟,C错误;

D、将子Ⅰ代DNA双链分开后再离心,无法判断后代DNA的两条链的来源,不能判断DNA的复制方式,D错误;

故选B。

6.下图为某细菌mRNA与对应的翻译产物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一分子mRNA有一个游离磷酸基团,其它磷酸基团均与两个核糖相连

B.在该mRNA合成的过程中,核糖体就可以与之结合并开始翻译过程

C.一个mRNA有多个起始密码,所以一个mRNA可翻译成多种蛋白质

D.基因的两条链可分别作模板进行转录,以提高蛋白质合成的效率

【答案】D

1、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相关概念

(1)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两个阶段:

基因是通过控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控制蛋白质合成的。

整个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

(2)转录:

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转录的场所:

细胞核

转录的模板:

DNA分子的一条链;

转录的原料:

四种核糖核苷酸(“U”代替“T”与“A”配对,不含“T”);

与转录有关的酶:

RNA聚合酶;

转录的产物:

mRNA,tRNA,rRNA等。

【详解】A、一分子mRNA中磷酸和核糖交替连接,则起始密端有一个游离磷酸基团,其它磷酸基团均与两个核糖相连,A正确;

B、原核生物中可以边转录边翻译,B正确;

C、据图分析,一个mRNA有多个起始密码,所以一个mRNA可翻译成多种蛋白质,C正确;

D、基因只有一条链作模板进行转录,D错误;

故选D。

7.在某反应体系中,用固定序列的核苷酸聚合物(mRNA)进行多肽的合成,实验的情况及结果如下表:

实验序号

重复的mRNA序列

生成的多肽中含有的氨基酸种类

实验一

(UUC)n,即UUCUUC…

丝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

实验二

(UUAC)n,即UUACUUAC…

亮氨酸、苏氨酸、酪氨酸

请根据表中的两个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体系中应加入细胞提取液,但必须除去其中的DNA和mRNA

B.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密码子可能有:

UUC、UCU、CUU和UUA、UAC、ACU、CUU

C.通过实验二的结果推测:

mRNA中不同的密码子有可能决定同一种氨基酸

D.通过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能够推测出UUC为亮氨酸的密码子

【详解】

生成多肽必须有细胞通过的原料和场所、酶、能量,除去其中的DNA和mRNA,避免以其为模板合成新的多肽,影响实验结果,A正确;

信使RNA相邻3个碱基为密码子,实验一密码子可能有:

UUC、UCU、CUU,实验二的密码子可能有:

UUA、UAC、ACU、CUU,B正确;

实验二有4种密码子,氨基酸有3种,C正确;

实验一和二都有亮氨酸,共同密码子为CUU,故推测出CUU为亮氨酸的密码子,D错误。

8.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已知过程②的α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9%、1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中过程②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

B.与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25%

C.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②时启用的起始点不完全相同

D.人体内效应T细胞能发生的过程为②、③(不考虑质基因)

阅读题图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图中①是DNA复制过程,②是转录过程,③是翻译过程,先回忆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具体过程,然后结合问题的具体要求进行解答。

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DNA复制条件:

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转录是指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翻译是指在细胞质中,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细胞中过程②为转录,人体细胞为真核生物,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A正确;

B、由题意知,α链是mRNA,其中G+U=54%,G=29%,U=25%,α的模板链中的G=19%,α链中的C=19%,所以α链中的A=27%,A+U=52%,mRNA中的A+U的比值与双链DNA中的A+T的比值相等,为52%,双链DNA中A=T=52%÷

2=26%,B错误;

C、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②时启用的起始点不完全相同,C正确;

D、人体内效应T细胞都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因此不能发生①DNA的复制过程,但能合成蛋白质,因此能发生②转录过程和③翻译过程,D正确;

9.下图为细胞周期的一种表示方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中心粒的倍增发生在a、c时期

B.生殖细胞形成,是在一个细胞周期内,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C.图中b时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观察有丝分裂时,应选择图中(a/b)比值大的为实验材料

【答案】A

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

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

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

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

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分析题图:

图示为细胞周期的一种表示方法,其中a、c表示分裂间期,b、d表示分裂期,a+b或c+d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详解】A、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的复制和中心粒的倍增都发生在间期,A正确;

B、生殖细胞形成的方式是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B错误;

C、图中b时期为有丝分裂的分裂期,该阶段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因为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错误;

D、观察有丝分裂时,应选择分裂期所占比例大的实验材料,即选择图中a/b比值小的为实验材料,D错误;

故选A。

10.有关显微镜观察减数分裂过程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蚕豆花做实验,选择雄蕊做实验材料比选择雌蕊更恰当

B.用蝗虫精巢做实验材料,可观察到染色体数为N、2N、4N的细胞分裂图像

C.可用醋酸洋红染液对实验材料染色

D.因观察材料较少,性母细胞较小,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

一般来说,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子数量。

因此在选择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时,要选择分裂旺盛的雄性个体生殖器官。

另外,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排卵时仅仅是次级卵母细胞,只有和精子相遇后,在精子的刺激下,才能继续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所以要完整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图象,特别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图象,一般选择雄性个体。

【详解】A、蚕豆的雄蕊是雄性生殖器官,能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而且数量多,适宜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A正确;

B、蝗虫精巢的精原细胞可以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精细胞,也可进行有丝分裂增加精原细胞的数量,因而可观察到染色体数为N、2N、4N的细胞分裂图像,B正确;

C、可用醋酸洋红染液对实验材料染色,C正确;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视野亮度是相反。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高倍镜),镜头透光直径越小,造成通光量变小,照在细胞单位面积上的光能就越少,感觉就是视野变暗。

所以将视野调亮的原因是本实验要换用高倍镜观察,而不是因观察材料较少,性母细胞较小,D错误;

11.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

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含量,可作为分析细胞周期的依据。

根据细胞DNA含量不同,将某二倍体植物连续增殖的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右图。

从图中所示信息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丙组细胞中均有间期细胞

B.抑制纺锤丝的形成,丙组细胞数目将增加

C.丙组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两倍

D.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后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增加

【详解】由图知DNA数为2C的甲细胞,DNA尚未复制,应该是细胞分裂间期的G1期或有丝分裂末期,丙细胞DNA数为4C,加倍了,说明已完成了复制,处于细胞分裂的间期的G2期或分裂期的前期或中期或后期,乙细胞DNA介于2C-4C间,可见是正在复制过程中,属于分裂间期的S期,故甲、乙、丙组细胞中均有间期细胞,A正确;

B.抑制纺锤丝的形成,后期时分开的染色体不能被拉向细胞两极,细胞中DNA数目会加倍,即丙组细胞数目将增加,B正确;

C.丙组细胞可能是细胞分裂的前期也可能是中期或后期,其前期、中期染色体数目和正常体细胞相同,C错误;

D.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后,将周期阻断在DNA分子复制前,将会使DNA含量为2C的细胞数目增多,即甲组细胞数目增多,D正确。

12.T、t和B、b基因分别位于果蝇的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现已知基因tt纯合时雌果蝇会性逆转成雄果蝇。

为了区分某雄果蝇是否性逆转形成,研究小组用黄色荧光标记T、t,用绿色荧光标记B、b,在显微镜下观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的荧光数量,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若细胞中出现2个黄色荧光点2个绿色荧光点,该雄果蝇为性逆转形成的

B.若细胞中出现4个黄色荧光点2个绿色荧光点,该雄果蝇为性逆转形成的

C.若细胞中出现4个黄色荧光点4个绿色荧光点,该雄果蝇为性逆转形成的

D.若细胞中出现2个黄色荧光点4个绿色荧光点,该雄果蝇为性逆转形成的

T、t位于果蝇的常染色体上,无论该果蝇是否是性反转形成的,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都含有4个该基因,即含有4个黄色荧光点;

B、b基因位于果蝇X染色体上,该雄果蝇若为性逆转而成(即XX雌性→XX雄性),则体细胞中有两个X染色体,所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4个该基因,即含有4个绿色荧光点,故选C。

13.图甲是某生物的一个精细胞,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判断图乙中与其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有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①③

分析甲图可知,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因此甲③可能是由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两个精细胞;

甲和①是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形成的两个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因此图中①②③④,可能是①③与甲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所以D项正确。

A、B、C项不正确。

14.灰体红眼雄蝇与灰体白眼雌蝇交配,产下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黑体白眼雄蝇。

已知体色、眼色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E—灰体,e—黑体)和X染色体(B—红眼,b—白眼)上,在没有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染色体组成为XXY的黑体白眼雄蝇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

B.产生该白眼雄蝇可能是父本雄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出错,XY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产生异常的精子XY与正常卵细胞结合

C.产生该白眼雄蝇可能是母本雌蝇仅减数第二次分裂出错,此时于亲代雌蝇参与受精的卵细胞一起产生的三个极体基因型可能为EXb、EXb、e

D.产生该白眼雄蝇可能是母本雌蝇仅减数第一次分裂出错,此时于亲代雌蝇参与受精的卵细胞一起产生的三个极体基因型可能为EXb、EXb、e

已知翅长、眼色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E一长翅,e一残翅)和X染色体(B一红眼,b一白眼)上,则长翅红眼雄蝇的基因型为E_XBY,长翅白眼雌蝇的基因型为A_XbXb,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残翅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eeXbXbY,由子代的基因型可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EeXBY×

EeXbXb。

【详解】A、该染色体组成为XXY的白眼雄蝇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A错误;

B、产生该白眼雄蝇可能是母本雌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出错,XX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形成的X和X染色体没有分离,B错误;

C、产生该白眼雄蝇可能是母本雌蝇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形成的X和X染色体没有分离,此时与亲代雌蝇参与受精的卵细胞一起产生的三个极体基因型可能为EXb、EXb、e,C正确;

D、产生该白眼雄蝇可能是母本雌蝇仅减数第一次分裂出错,此时与亲代雌蝇参与受精的卵细胞一起产生的三个极体基因型可能为E、E、eXbXb,D错误。

15.将某一细胞核DNA被3H充分标记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H的培养液中培养,并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子细胞中含3H的DNA分子数一定为N

B.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子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数可能为0-2N

C.若每个子细胞的每条染色体都含3H,则其分裂过程中会出现四分体

D.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3H的子细胞占子细胞的比例可能为1/4、1/2或1

2、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前期:

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②中期:

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

③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④末期:

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

【详解】A、若进行减数分裂,由于DNA只复制一次,每个DNA分子都含3H,则子细胞中DNA数比体细胞减半,含3H的DNA分子数一定为N,A正确;

B、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该动物细胞经过3H标记后,放在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数是2N,但每条染色体的DNA分子有一条链含3H,再一次细胞分裂,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其中有一条单体不含3H,由于着丝点分裂后,染色单体分开后向两极移动是随机的,所以经两次有丝分裂后形成的4个细胞,不含3H的染色体数可能是0~2N,B正确;

C、若某个子细胞的染色体都不含3H,则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则其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四分体,C正确;

D、该动物细胞经过3H标记后,放在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由于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经过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有3H标记,但每条染色体的DNA分子有一条链含3H,再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的四个子细胞中至少有两个子细胞中含有3H标记,即含3H的子细胞占全部子细胞的比例不可能为1/4,D错误;

16.下列不属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证据的是

A.基因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染色体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B.在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

C.成对的基因和同源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