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一章 古代诗文阅读 精准训练二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70132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一章 古代诗文阅读 精准训练二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推荐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一章 古代诗文阅读 精准训练二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推荐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一章 古代诗文阅读 精准训练二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推荐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一章 古代诗文阅读 精准训练二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推荐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一章 古代诗文阅读 精准训练二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一章 古代诗文阅读 精准训练二Word格式.docx

《推荐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一章 古代诗文阅读 精准训练二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一章 古代诗文阅读 精准训练二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一章 古代诗文阅读 精准训练二Word格式.docx

(“诸”“每”“持不平”“强项”“乃”“已”,语句通顺)

(2)顾成因为母亲在扬州,便前往劝说青军投降,没有成功,便用计策带母亲逃亡。

(“以”“说”“将”,语句通顺)

(3)燕军的僧人道衍不熟悉战争,顾成和他意见多有不合,世子最终听从顾成的计策,击退南军。

(“习”“卒”“任”“却”,语句通顺)

参考译文

祖辈父辈在江淮之间以撑船为业,后定居于江都,成为富商中的首领。

顾氏子弟一概争强好胜,号称“拳棒顾”。

顾成在顾氏子弟中尤其刚强勇武,常常为人打抱不平,遇到强横的人一定要使其受到挫折凌辱才算罢休。

顾成给自己身上刺青,打算下水与龙和水怪相搏。

有盗贼闯入他的舟中,同舟的人都震骇逃散,只有顾成持短兵器与盗贼相搏斗,盗贼望风而逃。

顾成侍奉张士诚不称意,投奔太祖,常常手持伞盖,随从太祖出入。

跟随太祖攻打镇江,和十个勇士奋战入城,但后力不继,为敌军所擒。

顾成挣断绑缚,跳入激流当中,找机会逃走。

青军占据扬州,顾成因为母亲在扬州,便前往劝说青军投降,没有成功,便用计策带母亲逃亡。

先后追随徐达、常遇春立有战功,升金吾卫副千户。

建文初年,顾成以右都督身份随长兴侯耿炳文北伐,兵败于真定,被擒。

燕王解开他的绑缚,命他辅佐世子留守北平。

燕军的僧人道衍不熟悉战争,顾成和他意见多有不合,世子最终听从顾成的计策,击退南军。

燕王即位,封顾成为镇远侯,依旧镇守贵州。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凡乱者,形名不当也。

人主虽不肖,犹若用贤,犹若听善,犹若为可者。

其患在乎所谓贤从不肖也,所为善而从邪辟,所谓可从悖逆也。

是形名异充,而声实异谓也。

夫贤不肖,善邪辟,可悖逆,国不乱、身不危奚待也?

尹文见齐王,齐王谓尹文曰:

“寡人甚好士。

”尹文曰:

“愿闻何谓士?

”王未有以应。

尹文曰:

“今有人于此,事亲则孝,事君则忠,交友则信,居乡则悌。

有此四行者,可谓士乎?

”齐王曰:

“此真所谓士已。

“王得若人,肯以为臣乎?

”王曰:

“所愿而不能得也。

“使若人于庙朝中深见侮而不斗,王将以为臣乎?

“否。

大夫见侮而不斗,则是辱也,辱则寡人弗以为臣矣。

“虽见侮而不斗,未失其四行也。

未失其四行者,是未失其所以为士一矣。

则向之所谓士者,乃士乎?

”王无以应。

“今有人于此,将治其国,民有非则非之,民无非则非之,民有罪则罚之,民无罪则罚之,而恶民之难治,可乎?

“不可。

“窃观下吏之治齐也,方若此也。

“使寡人治信若是,则民虽不治,寡人弗怨也。

“言之不敢无说,请言其说。

王之令曰:

‘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民有畏王之令,深见侮而不敢斗者,是全王之令也,而王曰:

‘见侮而不敢斗,是辱也。

’夫谓之辱者,非此之谓也。

”齐王无以应。

论皆若此,故国残身危,走而之谷,如卫。

桓公尝以此霸矣,管仲之辩名实审也。

(选自《吕氏春秋·

正名》)

(1)夫贤不肖,善邪辟,可悖逆,国不乱、身不危奚待也?

(2)使若人于庙朝中深见侮而不斗,王将以为臣乎?

(3)使寡人治信若是,则民虽不治,寡人弗怨也。

答案 

(1)以不贤能的人为贤能,把邪说当作好建议,认为悖逆的行为是正确的,这样国家不混乱、自身不危险又等什么时候呢?

(“贤、善、可”意动用法,“奚待”句式)

(2)假如这个人在庙朝(朝廷)里,被深深地侮辱却不去还击,大王还将把他任用为下臣吗?

(“使”“见侮”“以为”;

“若”,这个)

(3)假如我治理国家果真到了这个地步,那么百姓即使治理不好,我也不怨恨。

(“信”“若是”“治”)

凡是祸乱的产生,皆因为形实和名目不相符。

君主虽然不贤德,但如果任用了贤能的人,如果听从了好的建议,如果做了可行的事(就还不至于遭祸)。

他们的祸患在于他们口称贤能,却听从不贤能的人;

所认为的好建议,实际上却听从邪说;

所认为可行的事,实际上却听从悖逆的行为。

这是因为形和名的内容不同、实和质相异的原因。

以不贤能的人为贤能,把邪说当作好建议,认为悖逆的行为是正确的,这样国家不混乱、自身不危险又等什么时候呢?

尹文拜见齐王,齐王对尹文说:

“我十分喜好士人。

”尹文说:

“我想听听你说什么是士人呢?

”齐王没有回答。

尹文说:

“假如这里有一个人,他孝顺地侍奉双亲,忠诚地侍奉君主,对待朋友讲究信义,在乡间敬爱兄长。

有这四种品行的人,可以叫作士人吗?

”齐王回答说:

“这真可以称得上是士人了。

“大王得到这个人,肯把他收为下臣吗?

”齐王说:

“我愿意,可惜未能得到这样的一个人。

“假如这个人在庙朝(朝廷)里,被深深地侮辱却不去还击,大王还将把他任用为下臣吗?

“不会。

大夫受到了侮辱却不还击,就是耻辱,这样一个甘愿忍受耻辱的人,我是不会把他任用为下臣的。

“虽然他受辱却不还击,但没有失却自己的四种品行。

没有失却这四种品行的人,是没有失去他自己作为士人的条件的。

那么大王先前认为的士,怕不是士吧?

”齐王没有话应对。

“假如这里有一个人,将要治理自己的国家,百姓有过错就责怪他们,百姓没有过错也责怪他们,百姓有罪就惩罚他们,百姓没有罪也惩罚他们,却还怨恨百姓难于治理,可以吗?

“不行。

“我私下观察了下面的官吏,他们治理齐国的地方事务,就恰恰像这样。

“假如我治理国家果真到了这个地步,那么百姓即使治理不好,我也不怨恨。

“我说这些话不敢不加辩解,请允许我说一下理由。

你的法令说:

‘杀人的处死,伤人的用刑。

’有的百姓畏惧你的法令,受到很大的侮辱都不敢还击,这是顾全你的法令,你却说:

‘受侮辱却不敢还击的人是自甘受辱。

’真正叫作屈辱的,不应该是这样。

”齐王没有话可说。

齐王的对话议事都是这样,所以难免国家衰破,自身危险,逃跑到谷这个地方去,进了卫国。

齐桓公曾经凭借齐国称霸诸侯,这是因为管仲考察辨析贤士的名实清楚周密啊。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朱桓字休穆,吴郡吴人也。

孙权为将军,桓给事幕府,除余姚长。

往遇疫疠,谷食荒贵,桓分部良吏,隐亲医药,飱粥相继,士民感戴之。

桓性护前,耻为人下,每临敌交战,节度不得自由,辄嗔恚愤激。

然轻财贵义,兼以强识,与人一面,数十年不忘,部曲万口,妻子尽识之。

爱养吏士,赡护六亲,俸禄产业,皆与共分。

(选自《三国志》卷五十六)

(1)往遇疫疠,谷食荒贵,桓分部良吏,隐亲医药。

(2)然轻财贵义,兼以强识,与人一面,数十年不忘。

答案 

(1)到任遇到疫病流行,粮食歉收而昂贵,朱桓分派属下好的官吏,用医药抚恤安慰。

(2)但是(朱桓)轻视财物看重德义,加上记忆力很强,和人见一面,数十年不忘。

朱桓字休穆,是吴郡吴县人。

孙权为将军,朱桓在他幕府中供职,被任命为余姚县县长。

到任遇到疫病流行,粮食歉收而昂贵,朱桓分派属下好的官吏,用医药抚恤安慰,粥饭供应不断,士人百姓都对他感恩戴德。

朱桓性格喜爱护短,耻于落在人后,每次临阵对敌交战,受到节制约束不得自由,他就动辄发怒激愤。

但是(朱桓)轻视财物看重德义,加上记忆力很强,和人见一面,数十年不忘,他的部下万多人,他们的妻小他都认识。

他爱惜养护官兵,赡护他们的亲属,俸禄财货,都与他们共同分享。

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曹鼐,字万钟,宁晋人。

正统元年,充经筵讲官。

《宣宗实录》成,进侍讲,锡三品章服。

五年,以杨荣、杨士奇荐,入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鼐为人内刚外和,通达政体。

荣既殁,士奇常病不视事,阁务多决于鼐。

帝以为贤,进翰林学士。

十年进吏部左侍郎兼学士。

十四年七月,也先入寇,中官王振挟帝亲征。

朝臣交章谏,不听。

鼐与张益以阁臣扈从。

未至大同,士卒已乏粮。

宋瑛、朱冕全军没。

诸臣请班师,振不许,趣诸军进。

鼐曰:

“臣子固不足惜,主上系天下安危,岂可轻进?

”振终不从。

前驱败报踵至,始惧,欲还。

定襄侯郭登言于鼐、益曰:

“自此趋紫荆,裁四十余里,驾宜从紫荆入。

”振欲邀帝至蔚州幸其第,不听,复折而东,趋居庸。

(选自《明史·

曹鼐传》)

(1)荣既殁,士奇常病不视事,阁务多决于鼐。

(2)振欲邀帝至蔚州幸其第,不听,复折而东,趋居庸。

答案 

(1)杨荣死了之后,杨士奇经常生病不能处理公务,内阁的事务大多由曹鼐决定。

(“既”“视事”“决于鼐”,句意通顺)

(2)王振想邀皇上到蔚州临幸他的宅第,便不听从这一建议,又转而向东,奔向居庸关。

(“幸”“折”“趋”,句意通顺)

正统元年,他充任讲经筵讲官。

《宣宗实录》编成,曹鼐升为侍讲,赐给三品章服。

五年,因杨荣、杨士奇的推荐,他入文渊阁当值,参预机务。

曹鼐为人内刚而外和,通达政体。

杨荣死了之后,杨士奇经常生病不能处理公务,内阁的事务大多由曹鼐决定。

皇上认为他贤能,升他为翰林学士。

十年,晋升为吏部左侍郎兼学士。

十四年七月,也先入侵,宦官王振挟持皇上亲征。

朝臣纷纷上书劝谏,皇上不听。

曹鼐和张益以阁臣身份扈从皇上出征。

还没到大同,士兵已经缺粮。

宋瑛、朱冕全军覆没。

大臣们请求班师,王振不许,催促各军前进。

曹鼐说:

“做臣子的固不足惜,但主上身系天下安危,怎能轻易冒进?

”王振最后还是没有听从。

前方的败报不断传,王振这才害怕了,想回师。

定襄侯郭登对曹鼐、张益说:

“从这里到紫荆关,才四十多里,皇上车驾宜从紫荆关入内地。

”王振想邀皇上到蔚州临幸他的宅第,便不听从这一建议,又折而向东,奔向居庸关。

5.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王先生武,字勤中,明太傅文恪公六世孙也。

为人孝友恺悌,与人交,不设城府,所遇无贵贱长少,率委曲相款洽。

居平善病,晚岁病屡发,不复多作画。

故人有贫乏者,辄强之使作,王先生欣然执笔曰:

“愿以佐吾子晨夕需。

”族父年老,有孙女不能嫁,王先生复力疾为作数幅,俾鬻以治奁具。

客有以病谏者,王先生曰:

“吾财不足而力有余,敢自爱耶?

”先是积藏诸名迹及他玩好甚夥,中岁斥以易薪粟几罄矣。

疾既革,又命诸子尽出箧衍中所余,赠遗诸亲故,无复存者。

(选自汪琬《忘庵王先生传》)

(1)为人孝友恺悌,与人交,不设城府,所遇无贵贱长少,率委曲相款洽。

(2)先是积藏诸名迹及他玩好甚夥,中岁斥以易薪粟几罄矣。

答案 

(1)(王武)为人孝顺友爱,和乐平易,与人交往,毫无城府,遇到人不论高贵低贱,年岁大小,均能迁就屈从,彼此亲切。

(“恺悌”“无”“委曲”“款洽”)

(2)在此之前,积存储藏的各种名家手迹和各类奇珍异宝十分多,中年的时候多用交换木柴、大米,几乎耗尽。

(“名迹”“夥”“易”“罄”)

王武,字勤中,明太傅文恪公的六世孙。

(王武)为人孝顺友爱,和乐平易,与人交往,毫无城府,遇到人不论高贵低贱,年岁大小,均能迁就屈从,彼此亲切。

王武平素多病,晚年时经常发病,不再作画。

有贫穷的故友,勉强让他作画,王武便欣然执笔,说:

“愿用我的画帮助你一日的需要。

”族父年老,有孙女无法出嫁,王武强忍疾病作画数幅,把画变卖了作为出嫁的嫁妆。

有人以生病为缘由规劝他,他说:

“我家财虽不足,但还有余力,怎敢自爱?

”在此之前,积存储藏的各种名家手迹和各类奇珍异宝十分多,中年的时候多用交换木柴、大米,几乎耗尽。

病危时,他又命诸子把竹箱中所剩下的物品全部拿出,赠给各个亲友,一点也没有留存。

6.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石珤,字邦彦,藁城人。

嘉靖元年遣祀阙里及东岳。

事竣还家,屡乞致仕。

言官以珤望重,交章请留,乃起赴官。

三年五月,诏以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珤为人清介端亮,孜孜奉国。

至明年春,奸人王邦奇讦杨廷和,诬珤及宏为奸党,两人遂乞归。

帝许宏驰驿,而责珤归怨朝廷,失大臣谊,一切恩典皆不予。

归装幞被车一辆而已。

都人叹异,谓自宰臣去国,无若珤者。

石珤传》)

(1)事竣还家,屡乞致仕。

(2)帝许宏驰驿,而责珤归怨朝廷,失大臣谊,一切恩典皆不予。

答案 

(1)事情结束后回家,多次乞请辞官。

谏官因为石珤德高望重,纷纷上奏请求把他留下,于是朝廷起用任职。

(“竣”“致仕”“以”“乃”)

(2)皇帝允许费宏乘驿车归乡,却斥责石珤怨恨朝廷,违背大臣的道德(行为),任何恩赐都不给予。

(“驰驿”“归怨”“谊”“予”)

嘉靖元年,奉旨祭祀阙里及泰山。

事情结束后回家,多次乞请辞官。

三年五月,任命(石珤)为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石珤为人清正耿直,端正诚实,为国献身,勤勉不懈怠。

到第二年春天,奸恶之人王邦奇攻讦杨廷和,诬陷石珤与辅政大臣费宏为奸党,二人被迫去职还乡。

皇帝允许费宏乘驿车归乡,却斥责石珤怨恨朝廷,违背大臣的道德(行为),任何恩赐都不给予。

石珤回归藁城故里,所有行装只有一辆车而已。

京师父老无不惊叹,自古以,宰相大臣离开京城,没有像石珤这样清廉的人。

7.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君以嘉靖某年月日卒,君之子诗葬于县郭外小虞浦之原,请铭于余,泣且言曰:

“先人少遭闵凶,孤露无依,寄于吾外家。

与先妣誓志自立。

然其教子,不为一切,优游而已。

先妣独严迫不少假贷。

尝曰:

‘吾为生良苦,汝宜自勉。

吾见某某皆以贫贱发迹。

汝能自立,无忘吾言。

’先妣寻卒。

先人井臼之事,身自为之。

前此不问也。

盖不欲使儿辈与闻,惧用志之分。

诗所与遊者,年皆与先人若,先人益和光如己友。

盖游吾父子间者,欢然无间也。

念吾祖之蚤殁,每祭,辄潸然泪下。

叹处世之难,不敢少自宴逸。

比诗获举于乡,始用自适。

”按其友沈孝状云云,诗语良然。

(选自归有光《周君墓志铭》,有改动)

(1)先人少遭闵凶,孤露无依,寄于吾外家。

(2)念吾祖之蚤殁,每祭,辄潸然泪下。

答案 

(1)先父幼年时遭遇不幸,孤苦无依,寄养在我外祖家。

与先母发誓立志要自立。

(“闵凶”“外家”“先妣”,大意对)

(2)想到我的祖父早逝,每次祭奠的时候,就潸然泪下。

感叹处世的艰难,不敢稍微贪图安逸。

(“蚤”“辄”“少”,大意对)

周君在嘉靖某年某月某日去世,他的儿子周诗将他安葬在县城外小虞浦之原,请我写铭文,周诗哭着说:

“先父幼年时遭遇不幸,孤苦无依,寄养在我外祖家。

先父教育孩子,什么也不做,顺其自然罢了。

唯独先母严厉没有丝毫宽容。

(先母)曾经说:

‘我为了谋生十分辛苦,你应该自我勉励。

我看到某某都在贫贱中兴起。

你能够自立,不要忘记我说的话。

’先母不久就去世了。

先父操持家务,事情自己亲自做。

以前这些事他是从不过问的。

大概不想让儿辈们知道这些事,担心我们会因此分心。

我所交往的人,年纪都与先父相当,先父更加温和地对待他们,如同对待自己的朋友。

因此在我们父子之间交际的人,都很开心没有什么隔阂。

想到我的祖父早逝,每次祭奠的时候,就潸然泪下。

等到我在乡里中举,才因此感到悠闲快乐。

”根据他的朋友沈孝介绍的情况,周诗所说的确实如此。

8.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叶秀发)服阕,调安庆府桐城丞。

金人犯蕲、黄二州,桐城为邻壤,万目睽睽不相保。

骑兵将迫,家人号泣求避,秀发叱之曰:

“此正臣子竭力致身之日,虽死何憾?

苟先去之,如一邑生聚何?

”修城浚濠,日为备御计。

会金人使谍者至,秀发擒之,亟斩于城门以徇。

金人计沮不得近,邑赖以完。

事定,制阃忌其功不自己出,上其擅斩非法。

降迪功郎,俄以前事论夺。

史弥远当国,人有自桐城者,弥远以秀发事为问,其人历言抚绥安定之详,且谓:

“某等得保首领至今,皆叶桐城之赐,不然已无桐城久矣。

”弥远颔之,从容问参知政事宣缯,其言同。

弥远叹曰:

“几失贤矣!

”命知高邮军。

(选自宋濂《叶秀发传》)

(1)事定,制阃忌其功不自己出,上其擅斩非法。

(2)某等得保首领至今,皆叶桐城之赐,不然已无桐城久矣。

答案 

(1)事情结束后,大帅忌恨这功劳不是从自己这里产生的,就上奏朝廷说叶秀发擅自杀了金国间谍是非法的。

(“忌”“自己出”“上”,大意对)

(2)我们能够保全头颅到现在,都是受叶桐城的恩赐,否则桐城沦陷已经很久了。

(“首领”“皆”,大意对)

(叶秀发)守丧期满除服,调任安庆府桐城县丞。

(此时)金人侵犯蕲、黄二州,桐城和它们相邻接壤,众目睽睽之下不能相互保全。

(金人)骑兵将要迫近,家人号泣哀求躲避,叶秀发愤怒地说道:

“此时正是我竭尽全力献身的时候,即使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

假使我先行逃跑,那么一个县的老百姓又将怎么办?

”修建城池疏浚河道,每天做好防备御敌的打算。

适逢金人派遣间谍前,叶秀发擒获了他,立即在城门口斩首示众。

金人计划受阻不能够靠近,县城赖以保全。

事情结束后,大帅忌恨这功劳不是从自己这里产生的,就上奏朝廷说叶秀发擅自杀了金国间谍是非法的。

(叶秀发因此)被降职担任迪功郎,不久因为以前的事情被免职。

史弥远主持国事(当政),有个从桐城的人,史弥远把叶秀发的事情拿问他,那个人一一陈述(叶秀发)安抚百姓,安定县邑的详尽做法,并且说:

“我们能够保全头颅到现在,都是受叶桐城的恩赐,否则桐城沦陷已经很久了。

”史弥远点头称赞,又若无其事地询问参知政事宣缯,他们说的情况相同。

史弥远慨叹说:

“差一点失去一位贤才啊!

”(于是)让他担任高邮知军。

9.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夫民之于此(指百姓施行礼节),岂皆有乐之之心哉?

患上之恶己,而随之以刑也。

故荀卿以为特劫之法度之威,而为之于外尔,此亦不思之过也。

夫斫木而为之器,服马而为之驾,此非生而能者也。

故必削之以斧斤,直之以绳墨,圆之以规而方之以矩,束联胶漆之,而后器适于用焉。

前之以衔勒之制,后之以鞭策之威,驰骤舒疾,无得自放,而一听于人,而后马适于驾焉。

由是观之,莫不劫之于外而服之以力者也。

然圣人舍木而不为器,舍马而不为驾者,固亦因其天资之材也。

今人生而有严父爱母之心,圣人因其性之欲而为之制焉,故其制虽有以强人,而乃以顺其性之欲也。

圣人苟不为之礼,则天下盖将有慢其父而疾其母者矣。

此亦可谓失其性也。

得性者以为伪,则失其性者乃可以为真乎?

此荀卿之所以为不思也。

(选自王安石《礼论》)

(1)夫斫木而为之器,服马而为之驾,此非生而能者也。

(2)圣人苟不为之礼,则天下盖将有慢其父而疾其母者矣。

答案 

(1)砍伐树木把它制作成器具,驯服马匹让它成为座驾,这并不是(凭它们的)天性就能够做到的。

(“斫”,砍;

“服”,驯服;

“生”,同“性”,天赋,天性;

“非……者也”,否定判断句)

(2)圣人如果不施行这些礼节,那么天下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