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测评试题Word下载.docx
《汕头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测评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汕头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测评试题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决不屈服外来压力。
C.传承了“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中国馆是低碳建筑的成功实践——斗拱层叠架空,充分利用地形、采光、通风、朝向等自然条件,减少空调等电器的能耗;
大屋顶与外墙上的太阳能光伏板,让整个建筑照明自给自足;
屋顶的雨水收集系统实现雨水循环利用,能够浇灌绿化、冲洗道路。
D.公安民警决不会具体指导市民如何进行银行转账,也从未提供过所谓的“安全账户服务”,不要上当受骗。
至于正常的电话欠费,电信公司会先发送欠费催款单,不会直接打电话。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类的生态过程不同于生物的生态过程,
。
人的种群构成了社会关系,它以一定的文化形态存在着。
,除了自然生态,还涉及社会生态、文化生态甚至精神生态的内容。
,
也就是说,人与自然的关系总是以一定的社会和文化因素为中介的,这说明人类生态过程的特殊复杂性。
①但是,在这里自然生态具有生命存在的基础性质
②因此,人的生存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而且还包括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
③这就使人的生态结构具有了多层次性的特点
④而各个生态层次之间则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反作用
⑤因为人的生态系统涉及人的种群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A.③①④②⑤
B.⑤②③①④
C.①⑤③④②
D.②④①⑤③
二、本大题为7小题,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雕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赵盾①、士季②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将谏,士季曰: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三进,及溜③,而后视之。
曰: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
“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君能补过,袞不废矣。
”犹不改。
宣子骤谏。
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晨往,寝门辟矣。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麑退,叹而言曰:
“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贼民之主,不忠;
弃君之命,不信。
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
公嗾夫獒焉。
明搏而杀之。
盾曰:
“弃人用犬,虽猛何为!
”斗且出。
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见灵辄饿,问其病,曰:
“不食三日矣。
”食之,舍其半。
问之,曰:
“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今近焉,请以遗之。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
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问何故,对曰:
“翳桑之饿人也。
”问其名居,不告而退。
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宣子未出山而复。
大史书曰:
“赵盾弑其君。
”以示于朝。
宣子曰:
“不然。
”对曰:
“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宣子曰:
“乌呼!
《诗》曰:
‘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
孔子曰:
“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
惜也,越竟乃免。
”
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
(节选自《左传》)
【注】①赵盾:
晋国正卿(首席大臣),谥宣子。
②士季:
晋大夫,名会。
③溜:
屋檐下滴水的地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宣子骤谏
急切
B.贼民之主,不忠
刺杀
C.宣子田于首山
打猎
D.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
迎接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问其故而患之
其我之谓矣
B.公嗾夫獒焉
今近焉
C.弃人用犬,虽猛何为
问何故
D.请以遗之
置诸橐以与之
7.下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赵盾“良大夫”形象的一项是(3分)
A.①三进,及溜。
②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B.①尚早,坐而假寐。
②倒戟以御公徒。
C.①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②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D.①弃人用犬,虽猛何为!
②惜也,越竟乃免。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灵公奢侈暴虐,加重赋税来修饰宫室,因为熊掌没炖烂,竟然杀了厨师,把他的尸首装在畚箕里,让宫女们用头顶着从朝廷经过。
B.赵盾、士季向晋灵公进谏,晋灵公文过饰非,还想方设法要杀掉赵盾。
他派遣的力士鉏麑不愿执行他的命令,于是头撞槐树自杀了。
C.晋灵公准备在宴会上杀害赵盾,他手下的武士灵辄却在关键时刻帮助赵盾幸免于难,以报答赵盾昔日的送饭之恩,赵盾自己只得逃亡了。
D.晋大夫赵穿杀了晋灵公,晋国太史董狐写“赵盾弑其君”并在朝廷公布。
赵盾难以辩白,大有感慨,孔子也为他蒙受杀君之名感到可惜。
9.断句和翻译。
(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4分)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清先,不入,则子继之。
(3分)
②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早梅
齐己①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②。
注:
①齐己:
唐末著名诗僧,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
②望春台:
既指观赏春景的高台,又喻指京城。
⑴诗的题目为《早梅》,但诗句内容未见“早”字。
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整首诗是如何围绕“早”字落笔的。
⑵末联两句意味深长,表达了诗人什么心志?
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前3题计分)(6分)
(1)日月忽其不淹兮,
;
惟草木之零落兮,
(屈原《离骚》)
(2)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韩愈《师说》)
(4)予谓菊,
牡丹,花之宝贵者也;
莲,
(周敦颐《爱莲说》)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如何评价当代文学
杨利景
处于一个正常发展状态的当代文学,为何不断出现质疑和否定的声音?
哪些因素影响了人们对当代文学的判断?
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几乎每一轮对当代文学的质疑和否定,其立论者大多是将自己的判断建立在一种“比较主义”的逻辑基础之上的。
比较的结果是,当代文学既没有李白、杜甫、曹雪芹,也没有鲁迅、老舍、巴金、沈从文,更没有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于是得出结论:
当代文学一片凋零,毫无建树。
文学价值的判断当然可以通过横向的或纵向的比较来得出,但是,把中国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甚至古典文学、西方文学进行比较,我觉得还是需要持审慎的态度。
因为在此过程中极易生成一种不平等或者不匹配的比较。
这种不平等或者不匹配首先在于,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是一种精英主义的文学,文学创作只掌握在极少数精英阶层的手中。
但是今天文学创作在更多的人手中成为可能。
门槛的降低和“准入”机制的取消带来的结果,必然是良莠并存、鱼目混珠。
在这种情况下对它们进行笼统的比较,显然没有任何意义。
同时,我们今天接触到的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已经经过了“历史化”和“经典化”处理,过滤掉平庸之作,同时对保留下来的作品进行不断阐释,提升、放大它的经典品质,远非历史的原貌。
而当代文学由于时间切近,显然没有经过或正在这一过程之中。
与西方文学的比较同样存在这种危险。
我们视域内的西方文学,到底所指的是哪一部分西方文学?
古典的,现代的,抑或当代的?
美国的,法国的,抑或英国的?
仅就美国当代文学而言,是辛格、赛林格代表的文学,还是谢尔顿、格瑞辛姆代表的文学?
抑或是别的作家代表的文学?
如果不加细化区分,这种比较同样是一种不平等或不匹配的比较。
对当代文学本身而言,我们的“在场者”身份恰恰对我们认识时代的文学构成了某种遮蔽。
事实证明,经典往往是时代淘洗的“历史效果”,对当下文学进行整体评价的无力感其实反映了“在场者”“身在此山中”的认识困境。
当代文学不断遭遇非议,还与当下的文化语境密切相关。
有人习惯于以文学的社会影响力和读者的数量来判断它的兴衰,慨叹今天的文学“边缘化”了。
这其中当然也存在着一个潜在的比较对象,就是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的文学。
诚然,我们的文学一度确实万众瞩目、无限荣光。
但那种荣耀更多的是被文学之外的其他因素赋予的,也是以牺牲文学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为代价获取的。
当下文学的“式微”、“边缘化”、“没落”不正是文学回归常态的表现与必然结果吗?
今天,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多样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我们对文学的评判标准也多样化了。
秉持的标准不同,得出的结论必然彼此龃龉。
比如针对新兴的网络文学,有人站在精英主义的立场,痛斥网络文学根本不是文学,“网络让文学变了味”,而另外一些人则站在大众主义的立场,声言“一切终将成为网络文学”。
一个标准多元的时代,必然是一个争议不断的时代。
这种争议往往又很容易升级为相互指责、彼此非议
总之,我们可以善意地指出当代文学的病象,使它更加健康地成长,而不是一味地否定和痛斥,这样只能于事无补——何况真实的情况可能并不像有些人描述的那样一团糟。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当代文学屡遭质疑和否定,原因之一是论者大多基于“比较主义”的逻辑,通过横
向或纵向的比较,发现当代文学一片凋零,毫无建树。
B.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创作只掌握在极少数精英阶层的手中,是一种精英主义文学。
而当代文学创作则掌握在更多的人手中,是一种大众主义的文学。
C.因为当代文学没有经过“历史化”和“经典化”处理,所以与未经细化区分的西方
文学的比较是不平等、不匹配的。
D.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文学之所以能获得万众瞩目的无限荣光,是因为它牺牲了文学
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E.在作者看来,立论基础、立论者身份、文化语境及评判标准等是影响人们对处于正
常发展状态的当代文学作出判断的因素。
13.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与现代文学甚至古典文学、西方文学的笼统比较来判断中国当代文学的价值是不科学的。
B.由于“在场者”的身份,我们对当代文学的认识不可避免地存在某种被遮蔽的局限,在整体评价时产生无力感。
C.经典往往是时代淘洗的“历史效果”,当代文学同样能经过“历史的淘汰”过滤掉平庸之作,再经过阐释、提升、放大后产生经典。
D.当代文学的真实情况其实并不像有些人描述的那样糟,评价当代文学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善意地指出病象,使其更加健康成长。
14.与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比较,当代文学的现状如何?
试简要概括。
15.针对一些人对当代文学的质疑或否定,作者提出了哪些观点?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做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题
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
信息点;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月到天心
林清玄
二十多年前的乡下没有路灯,夜里穿过田野要回到家里差不多是摸黑的,平常时日,都是借着微明的天光,摸索着回家。
偶尔有星星,就亮了很多,感觉到心里也有星星的光明。
如果是有月亮的时候,心里就整个沉淀下来,丝毫没有了黑夜的恐惧。
尤其是夏夜,月亮的光格外有辉煌的光明,能使整条山路都清清楚楚地延展出来。
乡下的月光很难形容的,它不像太阳的投影是从外面来,它的光明犹如从草树、从街路、从花叶,乃至从屋檐、墙垣内部微微地渗出,有时会误以为万事万物的本身有着自在的光明。
假如夜深有雾,到处都弥漫着清气,当萤火虫成群飞过,仿佛是月光所掉落出来的精灵。
每一种月光下的事物都有了光明,真是好!
在月光底下,我们也觉得自己心里有着月亮、有着光明,那光明虽不如阳光温暖,却是清凉的,从头顶的发到脚尖的指甲都感受到月的清凉。
走一段路,抬起头来,月亮总是跟着我们,照着我们。
在童年的岁月里,我们心目中的月亮有一种亲切的生命,就如同有人提灯为我们引路一样。
我们在路上,月在路上;
我们在山顶,月在山顶;
我们在江边,月在江中;
我们回到家里,月正好在家屋门前。
直到如今,童年看月的景象,以及月光下的乡村都还历历如绘。
但对于月之随人却带着一些迷思,月亮永远跟随我们,到底是错觉还是真实的呢?
可以说它既是错觉,也是真实。
由于我们知道月亮伴随我们时,我们感觉到月是唯一的,只为我照耀,这是真实。
长大以后才知道,真正的事实是,每一个人心中有一片月,它独一无二、光明湛然,当月亮照耀我们时,它反映着月光,感觉天上的月亮也是心中的月。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心里都有月亮埋藏,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
只有极少数的人,在最黑暗的时刻,仍然放散月的光明,那是知觉到自己就是月亮的人。
这是为什么禅宗把直指人心称为“指月”,指着天上的月教人看,见了月就应忘指;
教化人心里都有月的光明,光明显现时就应舍弃教化。
无非是标明了人心之月与天边之月是相应的、含容的,所以才说“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即使江水千条,条条里都有一轮明月。
从前读过许多诵月的诗,有一些颇能说出“心中之月”的境界,例如王阳明的《蔽月出房》: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确实,如果我们能把心眼放开到天一样大,月不就在其中了吗?
只是一般人心眼小,看起来山就大于月亮了。
还有一首是宋朝理学家邵雍写的《清夜吟》: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月到天心、风来水面,都有着清凉明净的意味,只有微细的心情才能体会,一般人是不能知道的。
我们看月,如果只看到天上之月,没有见到心灵之有月,则月亮只是极短暂的偶遇,哪里谈得上什么永恒之美呢?
所以回到自己,让自己光明吧!
16.简要分析文章以“月到天心”为标题的作用。
17.文章写的是月,为什么要从摸黑回家写起?
为什么要写星星?
(5分)
18.作者认为:
只有心灵有明月,才有人生的永恒之美。
对此,你有何感悟?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微博正在改变中国青年的生活
“微博让网友的心和我们舟曲紧紧地连在一起。
”8月20日,重庆理工大学外语学院大二学生王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己的生活完全被泥石流和微博改变了。
当他8月8日发出第一条微博时,根本没想到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关注和鼓励。
在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王凯以“Kayne”为名发的微博成了网友甚至媒体了解灾情的重要信息源。
仅8月9日一天,他就发了100多条关于灾区情况的微博,在网上被迅速转发传播,部分图片被各大网站转载。
有媒体说:
“他一个人就像一个通讯社。
”现在,王凯微博上的“粉丝”数量已经超过1万人。
在舟曲泥石流发生以前,王凯上微博多是为了娱乐消遣,“通过这次事件,我有了很大改观,很多人通过微博集结起来了,不少人捐款捐物找不到渠道还会留言给我。
“如果后续环节充分,一条微博可以做到核裂变式的广泛传播。
”传播学专家闵大洪教授在微博研究文章中说道,尽管微博具有信息碎片化的特点,但“围观”现象并不少见,完全可以形成舆论。
尽管微博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但同样具有动员和组织作用。
他举例,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网友通过微博发出“超级急”的信息,告知首都机场一号航站楼北线货运站征集救灾物资,号召网友将灾区急需的物品送达。
4月18日至21日,由社会热心人士联系的海航包机连续4天运输网友捐赠的赈灾物质,总量超过20吨。
被微博影响和改变的不只是王凯,日常生活中上微博的人也越来越多。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近日通过清研咨询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28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1.6%的人不超过40岁),92.4%的人上微博。
94.3%的人表示微博在改变自己的生活。
调查显示,87.3%的人会上微博了解大家对公共事件或突发事件的看法并发表意见;
62.5%的人参与过微博上发起的寻人、祈福等公益行动。
某外企职员陈松,觉得微博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我每天上下班路上要花两个小时,就会用手机上微博。
遇上什么事,拍个照片就随手发上去了,特方便。
在微博上关注一些名人、明星、书籍等,也让我认识了一些有共同爱好的新朋友。
调查显示,94.3%的人表示微博在改变自己的生活。
67.1%的人表示微博能即时交流,改变了交友、沟通的方式和习惯;
64.9%的人认为上微博更容易形成特定的小圈子;
60.8%的人表示微博能随时随地记录,改变了表述和思维的习惯。
微博也有让陈松烦恼的时候。
他“关注”了200多人,每天一上去更新特别多,蹦出来的东西很多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有些网站推荐的话题会起一些耸人听闻的标题,其实没什么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认为,目前微博在信息的真实性上还有欠缺,“微博是草根媒体,没有把关人,谁都可以发布消息,难免真假难辨。
所以,微博只能作为传统媒体的补充。
”此外,很多名人开微博的目的是为了营销自己,带有很强的功利性。
微博信息海量,政府不太可能管控,网站的约束作用也不明显。
他提醒广大博友,阅读微博时会有风险,还不能作为信息的主要来源。
“微博的可信度和网络的可信度是一样的。
”北京某文化公司执行总编马中才认为,不管渠道是什么,接收到的信息都要自己判断,“通过常识判断哪些是真实的,就不会太盲从。
调查显示,56.5%的人觉得微博上的信息“基本可信”,23.2%的人“不确定”,20.3%的人觉得“不太可信”。
69.1%的人表示对于微博传播的信息,一定要加以甄别。
闵大洪表示,要使微博信息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并对社会有益,归根结底要依赖传播节点上的人,依赖他们的媒介素养、道德水准和辨别力。
(来源:
人民网
本文有删改)
微博,即微型博客,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19.如何理解“如果后续环节充分,一条微博可以做到核裂变式的广泛传播”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20.文中出现了大量关于微博的调查数据,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21.结合全文,说说如何发挥微博的积极效应?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现在电视进入了一个娱乐节目流行的时代,
观察右面这幅漫画,然后回答问题。
⑴请简要介绍漫画的内容。
⑵针对漫画反映的社会问题,请你提出两条改进的建议(3分)
23.南滨中学举行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节”为主题的现场书法比赛,请你为该活动写一段宣传语,要求:
①主题鲜明;
②语言生动得体;
②60字左右。
六、本大题1小题,共60分
2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空间有大有小,空间是可知可感的,空间是虚拟的。
有的人空间越来越小,有的人越来越大;
有的人追求让有限的空间无限拓展,有的人在无限的空间张显精彩,……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生活中与“空间”有关的经历或你对“空间”的感悟、看法。
自拟题目,自定写法,不少于800字。
汕头市2011年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测评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3分)D(A.jì
/jì
quǎn/juǎn
shí
/shè
B.wǔ/wǔ
fěi/fěi
liá
ng/lià
ng
C.yò
u/yǎo
mò
/mò
mí
/mǐ
D.niǎn/zhǎn
dǐ/zhǐ
mà
n/wà
n)
2.(3分)D(洋洋洒洒用于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
不宜于形容想象力。
)
3.(3分)C(“A.重复赘余。
“围绕”与“以……为中心”重复,删掉一个。
B.搭配不当,“走……特色”改为“走……道路”D主语残缺。
“不要上当受骗”缺主语“广大市民”。
4.(3分)B(注意其中的关联词“因为”“因此”“不仅------而且-----”;
“这就使人的生态结构具有了多层次性的特点”一句是总结句)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5.(3分)A(多次,屡次)
6.(3分)C(何,疑问代词,什么。
A.其,代词,其中/副词,表揣测,大概;
B.焉,助词/兼词,(近)她;
D.以,介词,把/连词,来)
7.(3分)B(①赵盾勤于职守;
②赵盾仁爱,灵辄报恩。
A①士季进去劝谏晋灵公。
C②士季进谏晋灵公的话。
D①赵盾对晋灵公嗾犬袭人的不满)
8.(3分)B(晋灵公坦承自己的过错,但知过不改。
并没有“文过饰非”)
9.(10分)⑴(4分)⑴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