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和森林经理综合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58734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4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培育和森林经理综合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森林培育和森林经理综合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森林培育和森林经理综合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森林培育和森林经理综合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森林培育和森林经理综合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森林培育和森林经理综合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森林培育和森林经理综合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培育和森林经理综合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森林培育和森林经理综合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附表1753

附表1854

附表1955

附表2057

附表2158

附表2259

附表2360

附表2462

附表2564

一、前言

1.林业的地位和作用

林业是培育、经营、保护和开发利用森林的事业.它是提供木材和多种林产品的生产事业,又是维护陆地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工程.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

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

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

做好林业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为加快林业发展实现山川季美的宏伟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我们必须管理好现有林,扩大新造林,抓好退耕还林,优化林业结构,增加森林资源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增加林业职工和农民收入。

林业在维持生态平衡、净化空气、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必须保护好天然林、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和古树名木,努力营造好主要流域沙地边缘沿海地带的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和堤岸防护林林,努力绿化好宜林荒山、城乡周围及道渠两旁努力建设好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花卉等商品林基地,努力发展好森林公园,城市森林和其他休憩性森林,同时还要加快林业结构调整部分,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加快林业管理的体制和经营机制的创新,调动各方面发展林业积极性,来实现林业的快速健康地发展。

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服从或服务于国家总体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其物质产品和生态服务功能日益增长的需要,并真正实现林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森林培育学和森林经理学及其发展现状

森林培育是以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它是林业生产的基础和纽带,是林业重大工程的核心也是关键,同时也是林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因为森配在林业中的作用重大,故必须做好森林培育工作。

目前,我国森林培育工作有一定的进步但存在的问题让然很多:

一、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森林培育水平仍很低;

二、我国整体绿化水平低,造林绿化任务仍很艰巨;

三、造林技术水平低,仍停留在上世纪的水平。

森林经理学科属于资源管理领域,是林学的主要分支,它是研究森林区划、调查、评价,森林生长与收获、经营决策与控制调整等理论、方法及技术的学科。

内容包括林业生产条件的调查研究、检查和分析森林经营活动,清查森林资源,组织和划分森林经营单位、设计森林主副产品利用及各种森林经营措施,最后编成森林施业案(即森林经营利用规划方案),以指导林业生产工作。

森林经理每隔一定的年限(如10年)复查一次。

在我国林业工作中,森林经理的主要任务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制定经营计划(或规划)、经营决策和资源信息管理等。

二、实习目的与意义

通过本次森林培育学与森林经理学综合实习,了解和掌握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调查内容和方法,掌握造林主导因子,掌握造林和营林调查的方法和内容;

掌握林分结构的含义,学会林分结构的调查方法,掌握林分结构的评价方法,为今后森林资源管理、森林结构评价、森林抚育间伐奠定基础;

通过学习和实际操作,巩固有关森林抚育间伐课堂教学内容,掌握森林抚育间伐有关理论、原则和方法,掌握森林抚育间伐效果调查与评价的目的和方法,了解森林抚育间伐对森林群落结构和森林生长发育的影响;

结合当前近自然林经营理论和森林经营理论、思想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森林抚育间伐效果进行评价;

了解人工林天然更新的意义,掌握森林天然更新调查的方法,观察影响人工林立天然更新的因子,为人工林长期经营奠定实践基础;

通过实习,进一步熟悉和理解森林区划的概念、目的和意义,熟悉森林区划的原则与方法,其中重点掌握营林区(分场)、林班和小班的区划原则与方法;

了解标准地调查和角规测树的差异。

三、实习时间与地点

时间

地点

内容

10.12上午

出发

10.12下午

药乡林场

森林区划踏查

10.13上午

16林班

刺槐小班调查

10.13下午

33林班

赤松小班调查

10.14上午

20林班

麻栎小班调查

10.14下午

麻栎林

人工林结构调查

10.15上午

刺槐林

刺槐林萌芽更新调查

10.15下午

落叶松

人工林抚育间伐调查

10.16上午

赤松

10.16下午

返校

四、实习内容与数据

1.森林经理实习

森林经理实习内容包含三部分:

森林区划踏查,小班调查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写。

1.1森林区划踏查

(1)营林区的区划:

在林场内,为了合理地开展森林经营活动和多种经营以及考虑生产和职工生活的方便,根据有效经营活动范围,特别是护林防火工作量的大小,将林场区划为若干个营林区。

大小:

营林区的大小以工作人员步行到达最远的现场花费时间不超过1.5小时为宜。

界限:

营林区的界限一般与林班线一致,即将若干个林班集中在一起组成营林区。

(2)林班的区划

目的:

林班是在林场范围内,为了便于森林资源统计和经营管理,将林地划分为若干个面积比较一致的基本单位。

林班是林场内具有永久性经营管理的土地区划单位。

用途:

便于测量和求算面积;

查清和统计森林资源;

辨认方向;

护林防火和林政管理;

开展森林经营及多资源经营活动。

方法:

人工区划法,自然区划法和综合区划法。

面积:

林班面积一般为100-500hm2。

编号:

林班的编号,一般以林场为单位,用阿拉伯数字由小到大,从林场的西北角起向东南、由上到下依次编号。

(3)小班区划:

为了便于森林调查规划和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经营活动,根据经营要求和林学特征,在林班内划出不同的地段(林地或非林地),这样的地段称为小班。

划出的小班,在内部具有相同的林学特征,因此,其经营目的和经营措施是相同的,小班是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统计和经营管理的基本的单位。

划分小班的条件:

权属、土地类别、林种、优势树种或优势树种组、龄级或龄组、郁闭度、林型或立地条件类型、地位级或地位指数(级)、林分起源、坡度级、出材率等级等。

利用航片、地形图、卫片勾绘

1.2小班调查

1.2.1标准地调查(典型样地)

标准地的选择:

A.充分代表性

B.不能跨越林分

C.不能跨越小河,道路,要离开林缘

标准地的形状:

正方形或矩形

标准地的面积:

成过熟林:

200株树;

中:

250株;

幼龄林:

300株.一般1亩,或20×

30平方米

标准地境界测量:

罗盘仪测角,皮尺量距,斜坡改平,闭合差小于1/200

标准地调查:

A每木调查(每木检尺):

即测定标准地内每一株树木的胸高直径.

确定径阶大小:

平均直径大于12厘米,4厘米为一个径阶;

小于12厘米,2厘米为一个径阶.

确定起测径阶:

每木检尺的最小径阶一般4厘米,或平均直

径的0.4倍

B测树高

目的是求林分平均高.方法是随机或机械选择15到25株树,测定其胸径和树高,中央径阶3到5株,其他径阶1到2株;

根据树高和胸径实测值,在方格纸上手绘树高-胸径曲线,根据每木调查算出的平均直径,在树高曲线上可查出相应的平均高.

C测定年龄:

生长锥,伐倒木(解析木)等.

1.2.2角规调查法

角规是以一定的视角构成的测树工具,主要用来测定每公顷胸高断面积,也可用来测定每公顷株数,平均直径,平均高和每公顷蓄积.其原理较复杂,但操作简单.

外业调查绕测技术:

①对准胸高位置②被测树被遮挡时可临时移动站立点,但保持到被测树距离不变,测完后返回原站立点③记住绕测起点树,避免漏测与重测,必要时正反绕测两次以检查.

断面积系数的选择:

我国常用Fg=1

1.2.3小班调查数据及分析

刺槐小班调查,刺槐标准地每木检尺见附表1,2;

角规测树统计见附表4,5;

标准地法每公顷蓄积见附表3,角规测树每公顷蓄积见附表6,7.

16-1刺槐林地标准地法测树每公顷蓄积为136.7517立方米,角规法测得每公顷蓄积为45.4783立方米,数值偏小,可能的原因:

没有进行坡度改正,存在林缘误差,绕测技术不规范等

赤松小班调查,赤松标准地每木检尺见附表8;

角规测树统计见附表9;

标准地法每公顷蓄积见附表10,角规测树每公顷蓄积见附表11.

33林班赤松标准地法测树每公顷蓄积62.525,角规法测得每公顷蓄积为44.905,数值相差不大,说明此次测树操作正确,结果可信

麻栎小班调查,麻栎标准地每木检尺见附表12;

角规测树统计见附表13;

标准地法每公顷蓄积见附表14,角规测树每公顷蓄积见附表15.

33林班赤松标准地法测树每公顷蓄积99.3467,角规法测得每公顷蓄积为57.0900,数值相差较大,可能的原因:

1.3林场经营决策规划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写

根据调查结果,通过分析论证,提出经营措施,编制经营方案。

2.森林培育学实习

调查刺槐、麻栎、松林(油松、赤松、黑松)人工林的经营历史、林分结构及生长发育情况,评价森林经营效果。

2.1造林营林调查

造林地调查是对造林生产实施的地方,即人工林生存的外界环境进行的调查。

造林地调查有助于了解造林地的特性及其变化规律,对于选择造林树种及拟定合理的造林技术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重要意义:

可选择目的树种,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营造的森林成熟期缩短;

立木分布均匀,有利于土地、光能的充分利用;

可根据树种特性和营林目的形成单层或复层森林结构;

便于集约经营,保持较高的森林生产率;

经营管理方便,易于机械化作业。

所以对造林地进行调查有利于分析并掌握造林营林调查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为以后的营林造林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并促进高效地进行造林营林活动。

此次造林地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和掌握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调查内容和方法,掌握造林主导因子,掌握造林和营林调查的方法和内容等。

2.1.1实验调查内容与数据分析,见附表16,17,18,19,20

(1)地点选取:

通过踏察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能够代表当地的立地条件;

(2)调查地点:

山东省药乡林场二十一林班2小班麻栎林

(3)立地条件调查:

地形地貌、土壤、母岩、植被。

①地形、地貌:

山地

②土壤:

质地:

棕壤;

结构:

土层深度:

19cm;

枯落层厚度:

9cm;

腐殖层厚度6cm

土壤剖面特征:

腐殖质层厚度:

6cm;

土壤层厚度:

③母质、母岩:

母岩种类:

火成岩;

母质状况:

疏松。

④植被:

分层调查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种类、数量、密度、高度、盖度,注明建群种和优势种。

其中乔木层采用标准地法调查(20m×

30m),灌木层采用5m×

5m样方、草本层采用1m×

1m样方调查。

2.1.2造林调查

搜集和查阅所在林场或营林区的造林、营林档案,了解和掌握造林和营林历史。

查阅林场林班和小班档案,确定造林时间、造林方法、整地方法和规格、林种、树种组成和混交模式、造林密度、种苗规格、幼林抚育历史、森林抚育间伐历史等根据查阅的资料,确定内容如下:

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

种苗来源及规格:

来自山东省境内种苗基地,规格:

合格标准。

造林整地

整地时间:

1955年;

整地方法:

鱼鳞坑;

整地规格;

符合山地林木栽植要求。

幼林抚育历史:

松土除草的时间、次数、方法、强度;

森林抚育间伐历史:

无;

抚育间伐的种类:

疏伐;

时间:

2013年;

强度:

弱。

2.2人工林群体结构调查与评价

人工林群体结构调查与评价主要了解林分结构,并对林分结构进行综合评价,有助于今后林分的经营管理、抚育更新等,为合理造林提供具体的实践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使同学掌握林分结构的含义和指标,学会林分结构的调查方法,掌握林分结构的评价方法,为今后森林资源管理与评价奠定基础。

2.2.1标准地设置与林分现状调查,见附表16,17,18,19,20

(1)建立标准地(20m×

30m):

9月29日上午在山东省药乡林场二十一林班2小班建立标准地。

(2)标准地每木检尺:

按照一定顺序对标准地内所有乔木层单株编号并顺序测量胸径、树高、冠幅(东西×

南北)、枝下高(活枝高、死枝高)、冠幅(东西、南北)。

其中树高每5株调查一株。

具体数据整合为表1.标准地每木检尺调查表。

(3)林种:

划分为商品林(用材林、经济林)和生态公益林(防护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两大类五个林种。

药乡林场为生态公益林。

(4)林龄:

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

经过调查,此林班的麻栎林为近熟林。

2.2.2林分结构调查

树种组成:

造林时按照植树穴百分比计算,幼龄林按照株数百分比计算,中龄林以后按照胸高断面积成数比计算。

此林班麻栎林为近熟林,因此采用胸高断面积成数比计算。

2.2.3绘制林冠垂直投影图,计算林分郁闭度

选择结构正常的地块,在方格纸上按照一定比例绘制10m×

10m的林冠垂直投影图(其中树木不少于10株),并据此计算林分的郁闭度。

绘制林冠垂直投影图,经过计算可得此林分郁闭度为0.7。

2.2.4绘制林分垂直结构剖面图

其中不少于15株树木,并根据标准地调查结果和实际观察特征,对标准地内所有林木采用克拉夫特分级方法进行林木分级。

标准地林木克拉夫特分级

Ⅰ优势木——树高和直径最大,树冠很大,且伸出一般树冠之上;

Ⅱ亚优势木——树高略次于Ⅰ级木,树冠向四周发育,在大小上也次于Ⅰ级

Ⅲ中等木——生长尚好,但树高和直径较前两级差,树冠较窄,位于树冠中层,树干的圆满度较Ⅰ、Ⅱ级木大

Ⅳ被压木——树高和胸径生长都排在落后,树冠受排挤,通常都受小径木,其和分为a、b两亚级

Ⅴ濒死木——完全处于林冠下层,生长落后,树冠稀疏而不规则

2.2.5林分结构合理性分析

通过这次外业调查实习,我们了解到林分结构是森林经营管理、森林经济发展与森林有效利用的基础。

①林分的作用。

由于森林有多方面的作用,林种不同,其主导作用也就不同,采伐与更新方式就应该有助于其作用的发挥。

比如对起水源涵养与珍贵动植物保护作用的林分,绝不能皆伐,只可进行择伐,并为天然更新创造条件。

②林分的结构。

林分在组成、年龄、起源、郁闭度、层次与水平配置等方面的结构不同,都影响着采伐与更新方式的选择。

如果是异龄复层林、中小径木为珍贵树种者(如阔叶红松林),则采用择伐与天然更新;

如果是异龄但缺少中小径木的过熟林(如川西的云、冷杉林),则用小面积皆伐与人工更新;

杨、桦、栎等次生阔叶林,往往采用皆伐,不更换树种,靠萌生成林,要更换树种时,便人工引进珍贵树种。

林分为块状或群状分布者,则采用块状皆伐、群状择伐或群状渐伐,更新依具体情况施行人工或天然更新。

③林分与树种的更新特点。

林下更新较好,则采用不同强度的择伐与渐伐;

目的树种的种子易飞散,成苗容易,幼苗在全光生长好者(如落叶松、马尾松),宜采用皆伐,并优先考虑天然更新或适当辅以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④林分结构是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

企事业单位要重视林分结构的选择与调整,使得树种结构、景观效果、水土保持效益、林分生长状况、自然整枝和林分自然稀疏等处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之上,则林分能发挥更大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

2.3人工林抚育间伐效果调查

森林抚育间伐是森林培育的一项主要手段,也是森林培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森林抚育间伐是在森林培育过程中定期砍伐一定数量(比例)的林木,使保留木的生长提供充足的生长空间、光照条件和水分条件,以改善林分结构、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森林健康水平和稳定性、更好地发挥森林各种生态功能。

科学的抚育间伐措施对于维持森林的生态作用以及实现可持续的森林经营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和实际操作,巩固有关森林抚育间伐课堂教学内容,掌握森林抚育间伐设计的有关理论和原则,掌握森林抚育间伐设计的基本内容和程序。

通过开展森林抚育间伐调查,了解森林抚育间伐对森林群落结构和森林生长发育的影响;

通过开展森林抚育间伐设计调查,了解和掌握森林抚育间伐设计调查的内容和方法、资料来源和搜集方法;

运用调查获得的资料,或运用以往抚育间伐调查资料(文字、图表、视频),对学生进行实际森林抚育间伐设计训练,使学生掌握森林抚育间伐设计的方法,具备森林抚育间伐设计的实际工作能力。

2.3.1实验准备

(1)知识准备

复习并进一步巩固和熟练掌握有关森林抚育间伐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掌握森林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林种和不同混交类型、不同树种适宜采用的抚育间伐方法,掌握抚育间伐开始期、抚育间伐强度、抚育间伐间隔期等方面技术要点。

(2)基本素材准备

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以下三种选择方式中的一种,如果选择现有材料,则无需进行森林抚育间伐设计调查和资料搜集,而直接进入森林抚育间伐设计环节。

本教材中提供的森林抚育间伐课程设计资料;

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套完整的当地森林抚育间伐调查设计资料;

或在指导教师带领下进行森林抚育间伐设计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用于本次课程设计。

标准地调查的常规用具:

手持GPS、罗盘仪、标杆、记录板、粉笔、红油漆、军工铲、围尺、卡尺、测高器、皮尺、钢卷尺、生长锥、千分尺、笔记本等。

2.3.2林地调查方法

(1)调查林分选择

本次调查以2012-2013年度抚育间伐林分为调查对象,选择立地条件相似的未间伐林分为对照。

在二十一林班2小班的麻栎林中选取能够代表整个林地的林分状况的林分做为此次调查的林分。

(2)标准地设置

标准地应能充分代表群落整体,选取林分的典型地块进行调查,使其能充分反映群落的真实情况;

应避开林缘、林班线、防火线、路旁、河边及容易遭受认为破坏的地段;

应在一个林分中选取,每块标准地内的林木特征和立地条件应一致。

在标准地架设罗盘仪,并标记为A点。

从A点开始,使用罗盘仪定向、皮尺量距,依次准确定位B、C、D点,并在四条边界处的林木用粉笔做标记,确定大小为20m×

30m,面积为600m2的标准地,坡度校正标准地面积。

并用油漆标注标准地边界并在四角设置固定标志物,用粉笔给标准地内的林木进行编号。

(3)标准地调查

①立木每木检尺

②郁闭度调查

③地形地貌调查

④植被调查

⑤土壤剖面调查

2.3.3实验调查内容,见附表21,22,23,24,25,

(1)森林抚育间伐设计调查和资料搜集

资料搜集:

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

气象、地质、地形、地貌和土壤等自然概况;

劳力资源、及价格、间伐材供需情况及市场价格、其他。

造林(更新)资料:

造林(更新)方式、整地方式、种苗规格、造林密度、混交方式和比例等。

营林历史:

森林历次抚育间伐的方法、时期、强度、效果。

抚育间伐设计调查

(2)概况调查

森林属性调查:

抚育间伐的范围(所属的林班和小班、面积)、林种及育林目的、林权归属、林相特征等。

立地条件调查:

地形(坡度、坡向、坡位、海拔高度)、土壤及枯落层(土层厚度、理化性质、层次结构、石砾含量、枯落层厚度及分解强度)、地下水位、土壤含水量及土壤持水性等。

植被调查:

草本及灌木的种类、多度、盖度;

目的树种林下更新效果(数量、密度、均匀度、生长量)。

(3)标准地调查:

标准地的设置

调查内容:

树高、胸径、冠幅、(死、活)枝下高、冠长的每木检尺;

森林结构调查(树种组成、林分密度和郁闭度)。

林木分化调查:

根据林分特征(人工林或天然林、同龄林或异龄林、针叶林或阔叶林、纯林或混交林)选择合适的林木分化分类方法,并据此结合每木检尺对标准地进行每木调查分类。

(4)解析木调查

解析木选择:

按照一定标准差要求,在标准地临近处选择3株树高、胸径、冠形符合要求的平均木,按照常规方法进行伐倒、解析、测定、计算、绘图。

森林抚育间伐设计调查资料的汇总和统计分析

基本特征分析:

林分密度、郁闭度、混交比例(株数比、胸高断面积比)。

林分调查统计:

平均高、平均胸径、平均枝下高(活枝高、死枝高)及自然整枝高度、平均冠幅、平均冠长;

径阶株数分布和离散程度、小径阶(小于0.8倍平均胸径)株数及比例、林木分级株数及比例。

(5)森林抚育间伐设计

详见《森林抚育调查设计书》

2.3.4抚育间伐效益评价分析与建议

(1)效益评价与分析

在纯林中,抚育采伐对树高的影响不显着;

但在过密的混交林内,如进行适当的采伐则可提高林分高生长量。

尤其是需要林下更新的树种。

抚育采伐对直径生长的影响极为明显。

抚发育采伐后,扩大了单株叶面积和根系营养面积。

林分经抚育采伐后,减少了单位面积上的株数,引起林冠郁闭度下降,林内光照强度增加,同时也使林内的温度和湿度发生变化。

抚育采伐对于林内的环境的影响十分显着,有好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

应根据林分特点和气候条件,施行适度的疏伐,促进林分向着有力的方向发展。

在一定树种构成的林分中,不论林龄和密度如何,只要树冠完全郁闭,单位面积的叶量大体相同。

在间伐后,不论保留株数多少,当林冠再度郁闭时,林分叶量仍是大致相同,不过每株林木的叶量却因保留密度不同而有很大变化。

若间伐量过大,林冠迟迟不能郁闭,全林分的叶量就要减少,有机质产量也要降低。

因此可见,间伐的任务是一方面要维护单位面积最大叶量,一方面要通过调节密度给每株林木分配一定的叶量,以期获得单位面积上的最大总产量。

因此,要提高单株林木生产量,必须增加每株林木的叶量,而增加单株叶量的唯一途径是增大营养面积,扩展树冠,可见,及时进行间伐减少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是非常必要的。

间伐对树下植物,地披物的影响:

伐后物种多样性比伐前高。

低强度间伐对植被种类、密度和盖度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中强度和大强度间伐对植被的种类。

密度和盖度影响相对较大。

一般情况下间伐强度越大植被的种类越丰富、密度和盖度也越大。

不同的间伐强度除了对植被种类有较明显的影响外,对于植被结构也有较大的影响。

低强度间伐造成的植被结构无明显垂直分化,基本是单层的;

而中强度间伐的植被结构是复层的,有明显的垂直分化。

因此提高间伐强度,不仅可以增加林下草本和灌木的种类,而且也可相应地提高每个物种的高度、盖度、增加植被和灌木出现的株数。

间伐对土壤的影响:

间伐后落叶层及腐殖质层增厚,增加土壤肥力,为树木生长提供更多营养物质。

森林土壤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木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在森林经营中,长期保持土壤肥力已成为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和保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间伐增加了土壤中有效营养元素的含量,其增加量随着间伐强度的加大而提高。

这是由于抚育间伐改变了林内小气候,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速了死地被物的分解,从而提高了土壤肥力。

适时进行麻栎幼林抚育间伐能显着促进胸径生长。

间伐强度为45%的20年生麻栎幼林,间伐时可收回全部造林投资。

间伐后10年,林分平均胸径增加显着,从而明显提高了经济效益。

搞好麻栎幼、中龄抚育间伐是一项促进林木生长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

(2)抚育间伐建议

为了更好地搞好森林抚育间伐工作,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对森林实施分类经营管理。

可以分类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可以更好的明确各类森林的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