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5746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化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工业化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工业化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工业化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工业化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业化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工业化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化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业化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二是知识记忆混乱,胡乱猜题押宝,乱选了B或C项。

葛洲坝工程“文革”期间开始建设,改革开放时期建成。

【特别提醒】对中国近现代工业化的分析应把握两个层次一是要准确识记某个历史阶段工业化建设的突出成就;

二是在此基础上分析工业化进程的阶段特征,形成理性认识。

【变式训练】

1在我国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是 

A.洋务派兴办的企业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外商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1.C解析:

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开办的船坞、工厂,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

2有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②都由洋务派创办③采用雇佣劳动制度④由手工工场直接发展而来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A解析:

中国民族工业是在外商企业刺激和洋务运动诱导下由部分官僚、地主创办的,它直接采用机器生产,不是由原来的手工工场发展而来。

19世纪60~90年代,是中国近代企业的初创时期,这些企业相对集中于 

A.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中上游一带 

C.京津地区 

D.通商口岸

3.D解析:

首先要明确这一时期的“近代企业”包括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而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上海、天津等地,据此排除A、B、C三项。

4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不包括( 

A.重工业基础薄弱

B.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C.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D.逐渐改变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地位

4.D解析: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始终具有半殖民地的特征。

5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钢铁、汽车、飞机等重要建设项目的完成,标志着 

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取得成效

C.提前完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

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5.A解析:

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其他选项,B项时间上不对;

C项与A项相矛盾;

D项与题干无关。

易错点2考查不同历史时期工业化进程的成因

1.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其原因之一是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中华实业团等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纷纷涌现

C.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错解分析】考生对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与民国初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发生了混淆,导致误选。

【正确解答】A

2.近代前期,一些商办企业往往向外商支付一笔费用,然后以他们的名义注册,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各省的商办小轮船公司几乎都是采取这种做法。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依附外国资本 

B.民族资本受外国资本控制 

C.民族资本受本国官府压制 

D.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利益一致

【正确解答】C

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5年内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投入总额为766.4亿元,相当于7亿两黄金。

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55.8%。

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壮举。

材料二:

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物产丰富。

到20世纪40年代末,大约有人口3000余万,东、北、西三面与朝鲜、苏联、蒙古相邻,交通便利,重工业较为发达,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

材料三:

“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实际施工的为150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例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等。

请回答:

(1)概括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及其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主要措施。

(2)“一五”计划为什么把东北作为重点建设地区?

审题不清,答题不全。

回答第

(1)问要结合1953年中共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关系。

回答第

(2)问要充分分析、理解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由材料一的统计数字和“前所未有的壮举”可知国家集中财力大规模投入;

由“一五”计划的特点和材料一中“工业是重点”可知优先发展重工业;

由材料二、三可知当时利用苏联援助、利用东北资源,重点建设东北地区。

【正确解答】

(1)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主要措施:

国家集中物力、财力大规模投入;

利用苏联帮助,建立钢铁、汽车、重型机器等重工业企业和重点建设东北地区。

(2)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与苏联等国为邻,资源物产丰富,重工业比较发达,基础较好。

【特别提醒】对不同历史时期工业化成就的成因,应从内外因、主客观等方面系统分析。

外因方面,看国际形势和列强侵华的强度,或是否有外援;

内因,看社会政治环境和统治者的政策调整,社会是安定的还是动荡的,统治者是促进的还是限制的;

主观上,应看当事者的努力程度。

1下列有关上海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最早开辟的通商口岸之一 

②洋务派最先在这里创办近代企业 

③是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所在地④中国军队曾先后在此英勇抗击日本侵略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D解析:

洋务派中创办最早的近代企业是安庆军械所,据此排除②,其他表述正确。

2抗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异常艰难的原因主要有 

①日军的破坏与吞并②美国商品的冲击 

③国民政府战时体制的影响 

④民族资本家经营策略的失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D解析:

要紧扣题目的时间范围分析,沦陷区日本掠夺工矿企业,国统区国民政府的统治经济的政策,使民族企业遭到摧残、压制。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 

①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 

②对工业实行特殊优惠政策 

③实施对外开放政策 

④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没有对工业实行过特殊优惠政策,所以我国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不包括②,因此应排除含有②的选项。

4历史上珠江三角洲就是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区域,改革开放以来成为经济迅速崛起的地区。

据此请回答:

(1)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最早产生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地区之一。

结合有关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知识,说明该地区产生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原因。

(2)简述珠江三角洲在改革开放之后迅速崛起的区位优势条件。

4.

(1)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

最早遭到列强的侵略,自然经济解体较早且程度较深;

外国先进的技术、设备及先进的思想观念传人;

外商企业的诱导。

(2)优势条件:

临近港澳;

是著名的侨乡;

水陆交通方便等。

易错点3聚焦工业化进程的某个侧面,揭示其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1.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能源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材料:

清朝前期,煤已经成为重要的燃料,但清政府多次禁止开采煤矿。

19世纪中叶,洋务派官僚李鸿章、张之洞等人认识到煤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指出,“今日万事根本,唯在于煤……煤源一断,机器立停,百举俱废”;

煤作为“日用必需之物,采炼得法,销路必畅,利源自开,榷(征收)其余利,且可养船练兵”。

1875年,清政府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至1911年,民族资本创办了72家资本额较大的煤矿。

著名的开平煤矿1882年年产量为3.6万多吨,1899年增至77.8万多吨,产品畅销天津、上海、福州等地。

1890年,中国人开始创办自己的电厂,但直至1911年,全国的电厂数量极少,规模较小,只能供照明用电。

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的电力工业仍较落后。

根据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对采煤业的认识。

(2)近代以来,清政府对采煤业的政策有何变化?

收效如何?

(3)概括中国近代能源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考生一是对材料的处理能力不强,不能抓住关键字眼以获取信息;

二是概括能力不强,不能用简练的语言作答,特别是不能用规范的学科语言作答。

如第

(1)问,不能用材料中“万事根本”“机器立停”“日用必需”“利源自开”“养船练兵”等信息进行概括得出李鸿章、张之洞等人的观点,或回答时语言不概括、不规范,而是将材料内容进行翻译作答。

(1)采煤业可以为各项实业提供能源,满足日常所需,为发展经济、军事筹措资金。

(2)从禁止采矿到允许兴办机器采煤;

民族煤矿企业得到发展,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内市场需要。

(3)采煤业有一定的发展;

电力工业兴起,但仍较落后。

2.统一考试)在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过程中,工业结构发生了不断变化。

阅读以下统计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概括上述三个时期工业结构的特点,并分别简述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建国后我国工业结构发展的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前我国工业结构调整的认识。

审题不准,答题不全。

本题从民国之后不同时期的工业结构切入,考查了学生理解分析问题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题限制词、提示词、中心词都比较多,答题时一是注意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是对“工业结构”回答时要注意正确运用术语,并结合有关史实。

(1)民国初特点:

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原因:

帝国主义经济掠夺;

辛亥革命鼓舞;

实业救国成为思潮;

工业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

建国初期,特点:

重工业比重增加。

“一五”计划规定优先发展重工业。

20世纪90年代,特点:

轻重工业比例稳定、协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2)趋势:

由优先发展重工业到轻重工业比例协调发展。

认识:

工业结构的调整要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目的,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要尊重经济规律。

【特别提醒】对于这种通过个案分析,考察、认识工业化进程、特点和影响的问题,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对相关问题形成”通识”性认识,在关注社会问题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对于这类问题解答,知识储备是前提,知识迁移是关键,人文底蕴是基础,它考查的是真正的综合素质。

1.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人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B.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

C.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

D.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列强经济侵略的“破坏性”和“建设性”,A、B、C三项正确,D项错误,中国人民的抗争是阻止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的力量。

2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一步发展阶段,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

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内因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C.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抓住题目的限制条件进行分析。

题目的时间条件是“民国初年”,求答内容是“主要内因”。

各选项中,B项属于外因;

A、C、D三项都属于内因,但A、C两项都是由D项产生的,正是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从而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1995年我国初级产品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90年的25.6%下降为14.4%;

而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90年的74.4%上升到85.6%。

同期,在进口方面,进口原材料的增幅较大,而进口机电设备的增幅减小。

上述材料综合表明,我国 

A.机电产品出口条件得到改善

B.进出口商品结构明显优化

C.原材料的对外依赖程度提高

D.初级产品的国外市场缩小

3.B解析:

从进出口产品的类型,结合改革开放的史实分析,反映了我国经济质量的提高。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49—1978年中国城市化情况表(单位:

万人)

年份 

年底全国总人口 

城镇人口 

比重(%) 

乡村人口 

比重(%)

1949 

54167 

5765 

10.60% 

48402 

89.40%

1952 

57482 

7163 

12.46% 

50319 

87.54%

1957 

64653 

9949 

15.39% 

54704 

84.61%

1960 

67207 

13073 

19.45% 

54134 

80.55%

1962 

67538 

11659 

17.33% 

55879 

82.67%

1965 

72538 

10170 

14.OO% 

62368 

86.00%

1970 

82542 

10075 

12.20% 

72467 

87.80%

1975 

91970 

11171 

80799 

——张秉忱《中国城市化道路求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在19781998年,城市数量从193个增长到668个,城市人口从1.7亿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率也从17.92%上升为30.4%。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资料,1970—1980年,我国的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仅为3%,大大低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3.6%,但是,从1980—1995年,我国城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水平4.2%,高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4%,这标志着我国开始步入城市化发展的“快车道”。

——汪利娜《中国城市化进程及战略选择》

材料三文件指出:

要繁荣小城镇经济,小城镇建设要同壮大县域经济、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移民搬迁结合起来,引导更多的农民进入小城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1)1949年一1956年、1962—1975年我国城镇和乡村人口发展的趋势各是什么?

概述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试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步入城市化发展“快车道”的原因。

(3)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主要是指加快发展城镇化建设。

加快城镇化建设有什么重大意义?

4.

(1)趋势:

1949年1956年城镇和乡村人口均有增加,城镇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增长较快;

1962年一1965年城镇人口下降,乡村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仅为建国初水平。

特点:

道路曲折,发展速度相当缓慢。

(2)出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局面。

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结构全方位、多层次的变化:

乡镇企业成为当地农村城镇和城市化的主要力量,带动了一大批新兴小城镇崛起和发展;

中国已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城市、沿江、沿边地区及内陆地区的开放格局,在三资企业较发达的地区,新兴城镇迅速成为现代化都市;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迅速,表明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向强大的工业国迈进。

(3)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带动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扩大消费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

有利于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扩大农民就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有利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有利于加速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解析】 

本题从西部开发的角度考查了历史问题,解答时注意与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

在题目所列四条铁路线中,宝成、包兰和兰新铁路都位于西部,而鹰厦铁路则位于东南沿海地区。

【答案】 

2.在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提出了中部崛起的重大战略,中部经济圈正在逐步形成。

材料一:

辛亥革命曷为成功于武昌平?

论者以为武昌地处上游,控扼九省,地据形胜,故一举而全国响应,斯固然矣,抑知武汉所以成为重镇,实公(张之洞)二十年缔造之力也。

其时工厂林立,江汉殷盛,一隅之地,足以耸动中外之视听。

有官钱局,铸币石厂,控制全省之金融,则起事不虞军用之缺乏。

有枪炮厂可供战事之源源供给。

成立新军,多富于知识思想,能了解革命之旨趣。

而领导革命者,又多素所培植之学生也。

精神上,物质上,皆较彼时他省为优。

以是之故,能成大功,虽为公所不料,而事机凑泊,种豆得瓜。

湖北省是我国著名的农业基地和原材料、能源基地,武汉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我国第二汽车制造厂新东风总部从十堰走向武汉。

(1)据材料一概括张之洞湖北新政的主要内容,并指出这些举措与武昌起义的关系。

(2)新东风总部设在武汉,与十堰相比,具有哪些优势条件?

【解析】本题聚焦区域经济,考查了“中部崛起”这一热点问题。

题目所列材料提供了洋务运动后期的重要人物张之洞在湖北办洋务的实绩,而这些实绩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并且为武汉成为辛亥革命的摇篮奠定了基础,但要注意此一现象属于“种瓜得豆”。

解答第

(2)问要结合地理知识回答。

(1)主要内容:

兴办近代工业、创办新式教育、编练新军。

关系:

张之洞湖北新政主要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客观上却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兴办近代工业为革命爆发奠定了物质基础;

新式教育使革命思想得到传播;

编练新军为革命积蓄了武装力量。

(2)新东风总部设在武汉,接近武汉钢铁公司原材料供应基地和武汉市多种机器工业基地,工业聚集协作条件好;

接近武汉科技中心,河运、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等交通便利发达;

武汉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接近汽车消费市场。

【特别提醒】针对区域经济的分析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

二是分析此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找出经济取得的成就,归纳其特点,形成理性认识。

【难点突破】2从近代化的角度考查工业化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综合性影响

1.阅读下列两幅折射中国近代化重大变化的图片,说出两图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A.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为民主革命转变准备了最根本的因素

C.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D.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理解两幅图的中心内容,它们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历程的体现。

A项表达只说明早期作用;

C项只是民族经济发展的作用的一个小方面,没有全面概括;

D项也只是其前期作用的一个方面。

【答案】B

2.下列来源于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体现出的社会变化不包括 

A.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

B.信息技术革命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

C.互联网替代了其他信息传媒

D.高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研究图表、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中国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而推导其深刻的社会影响,所以A、B、D三项正确;

C项错误,当代社会信息传媒是多样的,只是互联网有其独特的优势而已。

3.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民国初年江浙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日至7月7日,在中国苏州召开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届世界遗产会议。

在此次会议上传出了国家有关部门正在酝酿将京杭大运河列为申遗备选项目的信息。

其实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最新一版《行动指南》中,遗存运河和文化线路已经为新的世界遗产种类赫然在列。

《行动指南》把大运河的特点归结为“它代表了人类的迁徙和流动,代表了多维度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并代表了因此产生的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流与相互滋养,这些滋养长期以来通过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不断得到体现”。

……

京杭运河沿线包括杭州在内的17座城市日前达成共识:

联合起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运河文明。

(1)材料一反映了这一时期江浙地区呈现怎样的经济面貌?

这一经济面貌对中国革命进程产生怎样的影响?

试举两例说明。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杭州积极参加运河申遗活动的历史原因。

你认为杭州为申遗成功,在“保护和传承运河文明”应做哪些努力?

【解析】本题通过聚焦江浙区域经济,考查了学生的分析、阐释能力。

回答第

(1)问,既要知道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概况及成因,更要能从江浙区域的角度回答问题。

(2)问考查了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具有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旨在激发学生的综合潜能。

【答案】

(1)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推动中国思想解放与民主化进程,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奠定了基础。

例:

新文化运动爆发、五四运动的兴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反帝爱国运动——五卅运动的发展。

(2)历史原因:

杭州是京杭大运河起点,是运河最南段“江南河”上的一座重要城市;

杭州为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所作的贡献巨大;

杭州运河沿岸的古墩、古桥、老街、老店、老厂、老窑以及街市的繁华景象、市民的生活习俗等都充分体现了杭州深厚的运河文明。

努力:

成立专门的保护小组;

对杭州段大运河沿岸文物古迹和沿线文物埋藏区进行全面、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