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难点分析及合理化建议Word文件下载.docx
《重点难点分析及合理化建议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难点分析及合理化建议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2.1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是保证工程正常进行的重要措施。
平时按要求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切实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同时加强对周围居民及行人的交通疏导,取得他们的信任,为安全文明施工创造条件。
2.2.2规范施工现场的作业行为,杜绝不文明施工现象。
2.2.3加强巡查与监测,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汇报并处理到位。
2.3管线施工单位众多,需统筹规划
2.3.1针对本工程工期紧,工作内容多,建议总承包人将配套公用管线施工、给排水工程、交通工程、照明、绿化等工程作为一个整体工程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整体施工组织设计,保证各工程合理、有序的组织施工。
2.3.2建议:
在编制本工程整体施工组织设计时,重点制定几个关键项目的工期。
第一:
路下配套管线完成的时间;
第二:
道路主辅路完成时间。
更进一步安排各专业施工单位交叉施工时间,便于协调各项专业的施工配合,全面掌控施工进度,留有时间进行交通、照明、绿化和附属工程的施工。
2.3.3综合协调:
严谨组织好关键项目道路、管线施工是保证工期的关键工作。
2.3.4综合管线施工往往会由多个专业施工队伍来分包建设。
总承包人必须统一组织和协调综合管线的施工,本着先深后浅、有压让无压的原则组织施工。
总承包单位除负有统一组织协调的责任外,还应积极为专业管线单位创造条件和提供便利条件,确保各专业管线的施工。
2.3.5道路作业面展开后,适合大机械化施工。
承包人应充分利用这个条件,集中调配大型道路施工设备,精心组织,完成道路工程施工。
道路施工中重要之一是管线回填,管线回填的质量直接影响路基质量,各综合管线施工往往是专业管线队伍施工,管道完成后,对回填土不重视,因此建议专业管线队伍管道回填土只进行到胸腔,剩余回填土由道路施工单位完成,以便控制回填土质量,同时工期也得到促进。
三、针对工程的重点、难点监理控制措施及方法
3.1小箱梁质量控制监理工作方法和措施
小箱梁制作质量控制管理,实际上是监理方组织生产单位按合同标准进行制作,并对形成质量的诸因素进行检测、核验,对差异提出调整,纠正措施的监督管理过程,这是监理方的一项重要职责。
监理部根据制作阶段小箱梁实体质量形成过程的时间阶段进行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确保整体工程的质量。
3.1.1小箱梁质量监理控制要点
3.1.1.1隐蔽验收:
钢模合拢的几何尺寸及间隙,清理状况。
钢筋笼成形验收:
主要检查钢筋笼的几何尺寸,检验钢筋数量、品种、规格、形状、间距,搭接长度、钢筋的焊接质量。
检查钢筋笼入模后保护层的厚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埋入构件中的予埋件的质量。
3.1.1.2小箱梁出场验收监理控制要点
3.1.1.2.1小箱梁发运前均必须有专人负责对梁的线形、孔跨、埋件位置等与铺架线路墩号进行一一核对,并需完成纵横向安装定位标线。
3.1.1.2.2出场前监理须对小箱梁进行验收,符合质量验收标准后方可出场。
3.1.1.2.3小箱梁发运前,制作单位应完成纵、横向安装定位标志线的标示,负责对梁的线形、孔跨、埋件位置等与铺架线路墩号进行一一核对。
3.1.1.3.1梁出场必须符合质量标准。
到达现场后仍必须再进行外观检查。
3.1.1.3运输监理控制
3.1.1.3.1根据线路吊装计划,由专人负责进度及运输管理工作,合理安排出场计划表。
3.1.1.3.2要求生产单位设立现场员制度,直接与线路标段施工单位对口出梁工作,并作好后续服务工作
3.1.1.3.3运输到现场后的小箱梁由监理再次进行外观检查,合格后方能完成交货工作。
3.1.1.3.4出厂采用大型车辆运输,应检查运输车辆长度是否满足支承间距的要求,支承位置是否与永久支点位置一致。
3.1.1.3.5运输前应提前踏勘道路是否坚固平坦,能满足运输要求。
并对运输道路请监理进行验收确认。
3.1.1.3.6车辆行驶速度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3.1.1.3.7运输车辆应配备自补偿支承系统以支座支承点之间的横向高差不超过2mm。
3.1.1.3.8小箱梁在其达到设计强度之前均不得运送到现场或在工程中使用。
3.1.1.3.9小箱梁的运输、装卸应避免其表面、边缘和尖角的损害,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
3.1.1.3.10运梁车行驶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运梁车在专门配备的指挥人员指挥下驶出制梁场时,应控制车速3公里/小时内;
运梁车在整体驶入正式公路后,应停车整体检查;
确认无问题后,在专门配备的指挥人员指挥下开始行驶;
直行速度控制在20公里/小时内;
运梁车在正常行驶途中,严禁左右晃动方向,紧急制动,空档滑行,在制动前应予留制动距离,驾驶时确保平稳;
路口转向时,转向半径应控制在40米以上,控制车速3公里/小时内。
3.1.1.4现场安装质量控制
3.1.1.4.1预制小箱梁的安装应根据构件的大小、重量、施工现场条件和安装设备,采用不同方法进行。
3.1.1.4.2梁发运到现场必须经安装及现场监理人员复核,在与设计图相符并进行外观检查无质量问题,方可起吊安装。
3.1.1.4.3安装前,应清除支座处砂浆等杂物,检查支座的尺寸、标高、平面位置。
3.1.1.4.4安装时,必须遵守有关安全操作技术规程。
3.1.1.4.5吊运工具设备的使用技术要求,应参照起重安装有关规定执行。
3.1.1.4.6小箱梁应逐孔安装,采用汽车起重机、履带式起重机、龙门吊机等方法安装时应严格遵守施工组织设计中的规定。
采用架桥机方法、桥上运梁安装时,应经设计验算确认,还要向监理及业主方报审专门的方案。
3.1.1.4.7施工现场运梁便道必须满足梁的运输行车宽度、荷载等要求。
3.1.1.4.8采用汽车起重机或履带式起重机安装梁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起重机行走通道和停机位置均应事先检查整修,必要时可采取地基加固措施,以满足起重机的工作稳定和不致损坏地下管线。
在起重机工作有效半径和有效高度范围内不得有障碍物,否则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起重机严禁作斜拉或作卷扬机用。
使用两台起重机抬吊同一构件时,可选用性能相似的起重机,每台起重机的起吊能力可按该机正常运转的80%计算。
两机的吊臂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动作协调一致。
在架空输电线路附近工作时,吊臂钢丝绳及构件与架空线间距离应遵守安全用电的规定,如遇特殊情况应在供电部门监护下采取适当有效的绝缘措施。
起重机铺架作业现场必须设置具有起重作业经验并持证的起重工指挥员,统一协调指挥。
3.1.1.4.9采用龙门吊机架梁,应符合下列要求:
龙门吊机走行轨道应根据设计轮压按照现行相关的要求,对地基进行处理和加固;
在软土地基地段应做出地基处理的特殊设计,经检验确认地基稳固后方可铺设轨道。
龙门吊机的拼装,在达到一定高度时应及时设置缆风绳。
钢轨纵向坡度不大于3‰。
当用两台龙门吊机架梁时,两台龙门吊机的动作应同步。
龙门吊机除按有关规定验收外,在工地拼装后应进行静、动载试验和试运转,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架梁。
静载试验的荷载为1.25倍额定起重量,动载试验的荷载为1.1倍额定起重量。
3.1.1.4.10遇有恶劣气候如6级或6级以上大风,应停止高空起重吊装作业。
3.1.1.4.11小箱梁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频率
检验方法
范围
点数
1
平面位置
梁轴线(顺桥)
5
每孔
检查
25%
用经纬仪
梁轴线(横桥)
10
2
相邻两构件支点处高差
用尺量
相邻构件接缝宽度
3
支座板
每块位置
用尺量,纵横各计1点,用水准仪测量,纵横各计1点
每块边缘高差
每根梁同端两支座高差
3.2顶管施工质量控制监理工作方法和措施
3.2.1顶管质量控制监理工作要点
3.2.1.1审查顶管施工组织设计、承包人的人员、材料、机具进场情况,现场施工条件,审批开工申请单。
3.2.1.2检查工作坑开挖时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基坑排水的边坡支护。
检查工作坑平面位置及开挖高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基础处理是否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3.2.1.3检查工作坑结构工程的内容可按排水水泵房的监理要求进行。
3.2.1.4检查工作坑回填土夯实情况,其密实度是事符合设计要求。
3.2.1.5检测顶管后背施工质量、主要包括垂直度、水平线与中心线的偏差等。
3.2.1.6检测导轨高程及其中线位置,审查导轨安装是否牢固。
3.2.1.7检查顶管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
其主要内容有:
3.2.1.7.1顶管设备是否按施工方案配置状态是否良好。
3.2.1.7.2顶管设备能力是否满足顶力计算的要求,千斤顶安装位置、偏差是否满足施工组织设计要求。
3.2.1.7.3检查对降低地下水位、下管、出土、排泥等工作是否按施工方案准备。
3.2.1.7.4当顶管段有水文地质或工程地质不良状况时,沿线附近有建(构)筑物基础时,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准备了相应的技术措施。
3.2.1.8检测第一根管的就位情况,主要内容为:
管子中线管子内底前后端高程,顶进方向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当确认无误并检查穿墙措施全部落实后,方可开始顶进。
3.2.1.9顶进过程中应勤监测、及时纠偏,在第一节管顶进200~300mm时,应立即对中线及高程测量进行监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在以后的顶进过程中,应在每节管顶进结束后进行监测,每个接口测1点,有错点时测2点;
在顶管纠偏时,应加大监测频率至300mm一次,控制纠偏角度,使之满足设计要求,避免顶管发生意外。
3.2.1.10顶管时,应监测地下水位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进行控制。
3.2.1.11检查顶管管材自身的材质,外形尺寸、出厂合格报告等内容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2.1.12检查顶进方法是否与施工组织设计相符,当采用管前挖土,干式顶进时,应监控管前挖土量,管子底部土体在135°
范围内不得超挖,当采用工具管水下顶进时,应监控顶进速度与出泥量的平衡,严禁超量排泥。
3.2.1.13当管道超挖或因纠偏雨造成管周围空隙过大时,应组织有关人员研究处理措施并监督执行。
3.2.1.14顶进过程中应监控接口施工质量,当采用混疑土管时,应监控内涨圈、填料及接口质量、当采用钢管时,应控制焊接、错口质量。
3.2.1.15当因顶管段过长、顶力过大而采取用中继环、触变泥浆等措施时,应监控中继环安装及触变泥浆制作质量。
3.2.2顶管质量标准、检验频率与方法
3.2.2.1混凝土管接口密实、平顺、不脱落,内涨圈中心位置对准、管缝填料密实、管内不得有泥土、石子、砂浆、砖块、木块等杂物。
3.2.2.2钢管接口的焊缝质量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检测。
3.2.2.3顶管工作坑质量监理标准需满足规范要求。
3.2.3.1顶管质量监理标准需满足规范要求。
3.2.3顶管顶进监理控制要点
3.2.3.1顶管的施工顺序,应从整个排水系统考虑,并结合工程施工的具体条件,一般宜从管道的下游开始,逐段顶进。
具体施工顺序为:
对设计和施工条件进行调查研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报监理批准、顶管机具的选型和设备维护、管材加工或采购、测量放样、顶管工作坑(井)和顶管接收坑(井)的施工、顶管机具和设备的安装调试、顶管机出工作坑开始顶进、压注减摩触变泥浆、顶管测量与顶进纠偏、顶进中的环境监测(建筑物与地下管线的保护〉、顶管机进接收坑顶管贯通、管接口与进出洞口等修缮工作。
3.2.3.2通常应选择施工条件较好、顶程较短、技术风险较少的顶段作为起始顶管段,在顶管前进行必要的现场技术数据的测试和分析,设定施工技术参数,通过起始段的顶进,逐步调整各项施工技术参数和对顶管机的操作,为下一段的正常顶进优化施工工艺。
3.2.3.3顶管机有敞开式和封闭式顶管掘进机两大类型。
顶管的施工方法,根据采用顶管机头的不同类型,分为敞开式顶管施工方法和封闭式顶管施工方法。
敞开式顶管机包括手掘式、挤压式、网格(水冲)式等型式;
封闭式顶管掘进机主要包括泥水平衡、土压平衡、加泥式土压平衡、斗铲式和多刀盘等型式。
3.2.3.4顶管施工方法的选定,应结合顶管沿线的地形、工程和水文地质、设计(管径、管材、复土厚度)、地面建筑物、地下管线、有无地下障碍物、对地表变形控制的要求、交通、场地及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经技术经济比较后选定。
一般应选择技术上先进、有成熟施工经验的方法,以确保质量、安全,经济适用。
3.2.3.5顶进中应安排日夜连续施工,不宜随意停顶。
3.2.3.6管节在起吊、运输过程中,应轻起轻落,端部接口严禁碰撞,堆放场地应平整。
堆放层数:
Φ1350mm及以下,不超过3层;
Φ1500~Φ1800mm,不超过2层;
Φ2000以上及单层,底层管节必须用垫块塞稳。
堆放在路边应设安全标志。
3.2.3.7当两条相邻的平行管道均使用顶管施工方法时,应贯彻先深后浅、先大后小的原则。
其相邻管壁之间的最小净距应根据顶管施工沿线的土质、顶进方法和两段顶管施工先后的错开时间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相邻顶管外壁的间距应不小于大管的管节外径。
3.2.3.8施工人员必须根据设计图纸、质量标准、工程和水文地质、施工方法、施工环境条件等因素,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报监理批准。
对操作人员应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明确职责分工。
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操作、顶管质量、顶力、顶速、顶程、纠编、压注减摩触变泥浆、顶管机状况、顶进发生的情况与采取的措施等施工锖况,做出全面详实的记录,并实行交接班制度。
3.3本工程规模大,综合配套项目多,工程建设要求工期紧,造成工程费用控制难度增大。
3.3.1清单核算
3.3.1.1监理进场后立即配合建设单位组织承包单位开展清单核算工作,要求承包单位组织的人力对照施工图开展清单计算,并在建设单位要求的期限完成核算工作。
3.3.1.2针对现况地形变化大,土方平衡工作量大,监理人员进场后将组织承包单位对现况地面高程进行实测,对工程量清单进行核定。
3.3.2现场计量
3.3.2.1监理制定《现场计量确认工作实施细则》,规范和细化现场计量确认工作。
3.3.2.2要求承包人严格遵守现场计量工作管理规定,履行现场计量确认工作手续,并通知建设单位代表。
3.3.2.3监理设专人负责现场计量工作。
3.3.3工程变更
3.3.3.1监理将从技术合理性角度,工期必要性角度审查承包人提出的工程变更洽商。
承包人在提出变更洽商的同时,必须提出预计费用估算。
3.3.3.2要求承包人在工程洽商完成后,一周内必须提交变更洽商费用计算书。
监理对接到的变更洽商费用申请将在第一时间内完成核算,并提交给建设单位进行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