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45103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设计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课程设计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课程设计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课程设计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课程设计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设计答案.docx

《课程设计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设计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程设计答案.docx

课程设计答案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

课程设计

 

班级

学号:

姓名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一、设计资料

(1)楼面做法:

30mm厚水磨石地面,(10厚面层,20厚水泥砂浆打底)板底15厚石灰砂浆抹灰,现浇钢混楼面梁板。

(2)恒荷载:

钢筋混凝土容重25KN/m3,水泥砂浆20KN/m3,水磨石容重0.65KN/m3,石灰砂浆抹灰17KN/m3,分项系数γG=1.2,楼面活荷载标准值8KN/m3,分项系数γQ=1.3

(3)材料:

混凝土采用C25,ft=1.27N/mm2,fc=11.9N/mm2,梁内受力钢筋为HRB335级,fy=300N/mm2,其余钢筋为HPB300级,fy=270N/mm2。

二、楼盖梁板结构平面布置及确定截面尺寸

(1)梁格布置:

楼盖的梁板结构平面布置见图1-1。

主梁、次梁的跨度都为6.0m,板的跨度为2.0m,跨长均处合理跨度范围内。

 

(2)截面尺寸

板厚按h=(1/40~1/30)l0=50~67mm

考虑到工业楼面最小板厚要求故取h=80mm

次梁h=(1/18~1/12)l0=334~500mm取h=450mm

b=(1/3~1/2)h=150~225mm取b=200mm

主梁h=(1/14~1/8)l0=429~750mm取h=700mm

b=(1/3~1/2)h=233-350mm取b=300mm

柱子截面尺寸为400×400mm

三、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1)荷载计算:

板的恒荷载标准值:

取1m宽板带计算:

水磨石面层

80mm钢筋混凝土板

15mm石灰砂浆抹灰

恒载:

活载:

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因为工业建筑楼盖且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2,所以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3。

于是板的设计值总值:

=

(2)板的计算简图:

如图1-2所示

 

取1m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由于板两端与支撑构件整浇,所以跨度都为

==2000-200=1800mm

(3)内力计算及配筋

由于跨度差为零小于10%,故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

各截面的弯矩计算见表3-1。

表3-1

截面

边跨中

第一内支座

中间跨中

中间支座

弯矩计算系数

+1/11

4.1

-4.1

2.81

-3.21

(4)截面强度计算

由题知:

 

表3-2正截面强度计算

截面

边跨跨中

B支座

中间跨跨中

中间支座

M()

4.1

-4.1

2.81×0.8

-3.21×0.8

0.114

0.114

0.063

0.071

0.939

0.939

0.967

0.963

(mm2)

294

294

141

178

实际配筋

(mm2)

~⑨轴线

8@160

AS=314

8@160

AS=314

8@250

AS=201

8@250

AS=201

位于次梁内跨上的板带,其内区格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和中间支座()计算弯矩可以减少20%,其他截面则不予以减少。

为了施工方便,在同一板中钢筋直径的种类不宜超过两种,且相邻跨跨中及支座钢筋宜取相同的间距或整数倍。

且由于q/g=2.98<3,所以取a=ln/4=450

计算结果表明:

相对受压区高度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原则;板的全截面配筋率As/bh=201/1000×80=0.25%,大于0.45ft/fy=0.45×1.27/270=0.21%,同时大于0.2%,满足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5)确定各种构造钢筋:

1)分布筋选用6@200。

2)板面附加钢筋选用8@200。

3)垂直于主梁的板面附加钢筋选用8@200。

4)板角构造钢筋:

选用8@200,双向配置板四角的上部。

(6)绘制板的配筋示意图:

如图1-3所示

 

四、次梁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1)荷载计算:

由板传来:

次梁肋自重:

次梁粉刷重

恒载:

活载:

设计值总值:

=

(2)确定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

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时,由于次梁与支撑构件整浇,所以其计算跨度:

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图1-4所示:

(3)内力计算:

由可计算出、、、,计算结果如下表:

截面位置

边跨跨中

第一内支座

中间跨跨中

中间支座

α

1/11

-1/11

1/16

-1/14

由可计算出、、、,计算结果如下表:

截面位置

A支座

B支座左

B支座右

C支座

0.45

0.60

0.55

0.55

(4)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次梁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T形截面的翼缘宽度,按,故取。

梁高:

翼缘厚:

判定T形截面类型:

故各跨中截面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

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见下表:

截面

边跨跨中

B支座

中间跨跨中

中间支座

弯矩M

89.26

-89.26

61.37

-70.13

b或b(mm)

1900

200

1900

200

2

0.023

0.223

0.016

0.175

0.988

0.872

0.999

0.903

728

824

489.8

631.4

选用钢筋

318

418

218

416

实际钢筋截面面积(mm2)

763

1017

509

804

可知支座截面处的相对受压区高度均小于0.35,符合实现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要求,受拉区钢筋的全截面配筋率As/bh=509/200×450=0.56.6%大于=0.45ƒt/ƒy=0.45×1.27/300=0.19%,同时也大于0.2%,满足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次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见下表:

截面

A支座

C支座

V

77.5

103.4

94.74

94.74

截面满足

需按计算配箍筋

箍筋肢数、直径

6双肢

(mm2)

56.6

56.6

56.6

56.6

1362

205

287

287

实配箍筋间距(mm)

150

150

150

150

验算最小配箍率:

sv=Asv/bs=56.6/200×150=0.19%>sv,min=0.24×1.27/270=0.11%符合要求

(5)根据计算结果及次梁的构造配筋要求,绘次梁配筋图,见图2-1。

架立钢筋,lo=6m,应≥10mm,选用216

梁侧构造钢筋,ho=410mm<450mm,故不需要设置。

 

 

五、主梁设计(按弹性理论计算):

(1)荷载计算:

为简化计算,主梁自重亦按集中荷载考虑。

次梁传来的荷载:

主梁自重:

主梁粉刷重:

恒载:

恒载设计值:

活载设计值:

(2)确定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

主梁计算跨度:

由于主梁两端都支撑在柱子上,则

边跨:

中跨:

平均跨度:

=(6000-5940)/2=5970mm

跨度差:

(6000-5940)/6000=0.1%<10%

计算简图如下:

 

(3)内力计算:

1)、弯矩设计值:

其中,可由书中表查取,L为计算跨度,对于B支座,计算跨度可取相邻两跨的平均值。

边跨G=68.43×5.94=407kN·mQ=124.8×5.94=741.3kN·m

中间跨G=68.43×6=410.58kN·mQ=124.8×6=748.8kN·m

平均跨G=68.43×5.97=408.5kN·mQ=124.8×5.97=745.1kN·m

主梁弯矩计算

项次

荷载简图

62.93

181.03

-99.1

-99.1

-33.03

-66.1

92.6

73.03

-22.1

-44.2

73.03

内力组合

①+②

313.5

244

-208.2

-71.6

-71.6

-208.2

①+③

66.27

-3.17

-208.2

177.3

177.3

-208.2

①+④

269.17

155.53

-340.8

100.53

154.8

-175.4

①+⑤

77.2

19

-175.4

154.8

100.53

-340.8

组合项次

①+③

①+③

①+④

①+②

①+②

①+⑤

组合值

66.27

-3.17

-340.8

-71.6

-71.6

-340.8

组合项次

①+②

①+②

①+⑤

①+③

①+③

①+④

组合值

313.5

244

-175.4

177.3

177.3

-175.4

注、分别为第一、第二跨跨中对应于第二个集中荷载作用点处的弯矩值。

2)、剪力设计值:

,其中,可由书中表查可知。

主梁剪力计算

项次

荷载简图

组合项次

①+③

①+④

①+⑤

()

33.6

-250.3

165.53

组合项次

①+②

①+⑤

①+④

()

158.3

-97.8

221

主梁弯矩及剪力包络图如下

 

(4)主梁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1)确定翼缘宽度。

主梁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

边跨,故取

中间跨,故取。

支座截面仍按矩形截面计算

2)判断截面类型。

截面有效高度:

跨中截面,支座截面取

翼缘厚:

判定T形截面类型:

故各跨中截面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

3)截面承载力计算

主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截面

边跨跨中

B支座

中间跨跨中

弯矩M

313.5

-340.8

177.3

-71.6

313.5

-296.6

177.3

-71.6

0.031

0.220

0.017

0.007

0.984

0.874

0.991

0.997

1621

1839

910.5

365.5

选用钢筋

425

818

225

216

实际钢筋截面面积(mm2)

1964

2036

982

402

(5)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截面

A支座

V

158.3

-250.3

221

截面尺寸按下面式验算

截面满足要求

按构造配筋

按计算配箍筋

箍筋肢数、直径

双肢8

100.6

194

293

实配箍筋间距

150

150

150

验算最小配筋率

满足要求

(6)主梁吊筋计算。

次梁传来的的集中荷载:

选用218(As=509mm2)

(7)根据构造要求选择构造筋

架立钢筋:

=6m,应≥12mm,为了施工方便选用218

梁侧构造钢筋:

=655mm>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