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思考与调研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4425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思考与调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思考与调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思考与调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思考与调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思考与调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思考与调研Word文档格式.docx

《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思考与调研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思考与调研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思考与调研Word文档格式.docx

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不正当竞争严重,信用的缺乏等等,都是秩序稀缺的不同表现。

在建立和维护秩序方面,政府应担负起不可推卸的责任。

政府本身的强制力和再分配能力,使其自身在提供秩序的服务方面,能够实现规模效益,成为建立并维护与秩序有关的产权制度体系、市场法律体系和提供相应司法服务的最合适主体。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必须要受到有效的监督。

为了实现秩序的优化,政府在秩序建设中必须倡导一种法治精神,遵循法治精神管理市场,与秩序相关的政策措施的贯彻和实施必须被纳入法制轨道,政府调控和规制市场的权力应当受到合理制约,相关管理行为必须得到有效监督,并承担法律责任。

2、在转型和开放条件下,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经济竞争,增强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应成为各级政府的核心经济职能

这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建立并完善一套综合性的社会创新机制。

就是指由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和组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以推动社会创新活动为目的的社会组织系统。

它的基本功能是优化创新资源,协调社会的创新活动。

因为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创新能力低,政府可在为企业创新构筑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和基础设施方面,通过政策、法规、计划、项目、采购、财政金融、服务等多种形式,影响、引导与干预创新活动的方向与效率。

在我国市场机制不完善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的现状下,政府对技术创新的引导和扶持更是必要的。

二是大力培育产业竞争力,加强产业政策的引导,促进支柱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国内市场发育不完善、产业结构成长度低下、技术水平落后、资金匮乏,单靠市场力量难以实现产业竞争力的迅速提升。

因此,政府应该继续制定完善的产业政策体系,提出明确的发展规划、产业布局、规模标准、重点建设项目等,并以法律、法规等形式保证政策和规划的落实,建立和健全财政、税收、金融、外贸等与产业政策相配套的保障体系,推动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三是要把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作为一项长期战略。

我国虽然人力资源丰富,但在现实层面上,仍表现为潜在资源,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仍存在许多问题。

为此,一方面必须加快我国人才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把人才真正确立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

创新用人机制,建设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选择机制、淘汰机制。

另一方面,要加大教育的投入,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提倡终生教育等。

3、在转型和开放条件下,社会风险会变大,所以,稳定职能应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社会职能

在我国,目前所面临的社会风险主要有高失业率所导致的社会风险、企业困境所产生的社会风险、地区差距拉大产生的社会风险、贫富分化导致的社会风险。

针对各种类型的社会风险,政府一方面要加强对竞争的调控。

另一方面,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体系。

最主要的,就是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加快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保险基金的收缴和管理,壮大保障规模和能力;

改革社会保险管理体制,提高管理现代化水平。

还要注重提高政府处置社会风险的能力,尽量减少风险给社会所带来的损失。

4、转型期可能会产生严重的腐败问题,所以应把预防腐败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政治职能

腐败现象的产生与泛滥往往与社会转型有关。

一系列的政治变化,使以往正常的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秩序受到冲击与破坏,不仅使原来隐蔽的腐败现象显现出来,而且迅速地传播与蔓延。

目前,中国正属于世界上腐败程度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从实际情况看,腐败已对中国社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社会污染,并且,腐败意识正成为青年一代的一种自觉意识,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

为此政府应把反腐败和预防腐败确定为转型期的一项重要职能性任务,应常抓不懈。

二、现存问题及形成原因

结合上述政府的职能界定,我们发现,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由于政府职能转变的不“到位”,直接造成一些“缺位”、“错位”、“越位”现象的发生。

(一)规范、监管市场秩序的力度不够

首先是各种市场法规的制定不完善,既没有形成一个健全的市场规范体系,也欠缺一定的应变性,难以适应变化了的市场状况;

其次,在执行已有的法规时执法不严,这既有政府公共行政能力低下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政府执法意识和观念的缺失;

再次,地方政府对严重破坏市场秩序的地方保护主义放任自流,甚至同流合污,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统一市场体系的建立。

(二)政府对微观经济特别是对企业的直接干预依然过多

一方面由于政府的经济职能转变没有到位,政府的利益还没有从企业经营中退出;

另一方面在于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尚未形成,政府角色还未明晰。

有些政府职能仍旧采取直接干预的方式对企业进行控制。

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政府对于重大项目的立项、审批、企业领导人的任免等关键问题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直接阻碍了企业真正成长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微观经济主体,使企业改革始终停滞不前,政府职能也迟迟不能切实转换到位。

(三)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滞后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的投融资管理职能侧重于对投融资活动进行微观控制。

在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政府对投融资进行宏观调控的时候,我们的相关部门仍然习惯于用过去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难以适应当前投融资市场的要求。

在我国投融资领域的许多层面,政府通常依然是投融资的主体。

这种主体的单一性与我国投融资市场的蓬勃发展对主体多元化的要求相矛盾,产生了许多弊端,直接阻碍我国投融资市场的良性发展。

(四)一些政府部门出现利益集团化和非公共机构化倾向

根据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历次机构改革都力求使政府部门从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专业经济事务中脱身出来,转向对经济事务的宏观管理。

但在这一过程中,一些政府部门出现了利益集团化和非公共机构倾向。

在面对国家利益、公民利益和部门利益的时候,它们选择维护和不断增进本部门的利益。

与此同时,这些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职能弱化,甚至导致整个部门乃至行业的体制性腐败。

社会公共权力沦为谋取个别部门和行业特殊利益的工具。

(五)依法行政的统一性和透明度不高

这具体表现在:

一是对政府行政行为的约束性法律规范始终未能很好地建立起来;

二是政府的行政立法缺乏敏感性,特别是对市场经济的变化缺少应变性,这使得政府的行政法规经常滞后于发展迅速的市场;

三是由于以往政府各部门的职能存在着交叉,以及存在于立法体系中的各机关缺乏在立法方面的协调,造成有些法律规范相互矛盾,让市场主体无所适从的后果。

同时,我国的政府行政管理基本上还是一种自为行政、封闭行政,缺乏对社会和公民的开放性和透明度。

这一点在日益追求知情权等民主权利的网络时代更显得落后于时代潮流。

上面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造成了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服务缺位、角色错位、职权越位”现象。

造成政府服务缺位的主要原因是职能部门的条块分割。

如工商、技术监督、食品医药监督、税务等部门均为条条管理,地方政府统一协调的难度非常大。

在角色错位问题上的表现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政府及职能部门行政不作为,没有利益的事不愿意管;

一类是行政违法,摆不正位置,不该管的却去管或该管的乱管,审批项目过多、程序繁琐以及为了罚款和收费而执法等问题仍然存在。

一个地方错位了,就给整体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市场选择企业,企业选择环境,环境是政府培育的。

如果政府总找不准位置,经常发生错位现象,就是在破坏环境,也是在自损形象。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的权利和责任就是承担公共责任,尤其就业、社会保障、国民教育及公共卫生管理等,这些都是应该管的,而且一定要管好。

对应由企业和中介组织管理的事情,政府一定不要干预。

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使政府职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就必须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关系:

(1)宏观与投资的关系。

综合与专业并存,是政府部门职能交叉重复的源头之一,也是扯皮的源头之一。

改组后的宏观调控部门,不再是专业部门工作基础上的综合,也不是微观部门工作基础上的宏观,而是独立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宏观调控。

与此同时,还要实行政企分开的投资体制,改革传统的计划投资方式,把融资活动推向市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2)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实行政企分开,管行业不管企业。

政府主要管行业的规划、政策、法规,行业组织则对企业进行约束和内部协调。

(3)市场与执法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市场的主体,企业的主要目标是盈利,投入以求回报,但必须遵循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

政府应当促进市场发育和完善,维护市场秩序,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查处非法行为,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

执法应与办市场分开,这样,执法监督才具有公开性与权威性。

三、以《行政许可法》的颁布为契机,全面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要力求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继续改进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方式,更加重视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二是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要通过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

特别要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确立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三是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决策责任制度,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四是推进政府管理方式创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政府的组织和管理,及时把政府决策、服务程序、办事方法向社会公布,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开、透明、高效的公共服务。

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公用事业单位要实行办事公开制度。

 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这就要求所有政府工作人员都要坚持依法办事,学会并善于依法处理经济社会事务。

行政权力应当依据法律,行政行为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机关违法同样应当承担责任。

要改革行政执法体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执法体制。

要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

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水平直接影响行政执法效果,关乎群众利益,关乎政府形象。

要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严格依法行政,减少行政干预。

政府部门要充当市场竞争的“裁判员”,消除“长官意志”,依法行政,制止滥用权力,特别是对非公有制企业妄加干预,以及办事拖拉、相互推诿、刁难卡压和“三乱”等现象。

——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服务体系。

要改变政府对企业的指挥、命令式的管制型管理,应当增强“服务也是管理”的意识,把管制型管理变为服务型管理。

——改革审批制度,创造公平环境。

目前政府仍然保留了一些本来可以市场化操作的审批权,如土地、矿产、河沙、水资源的开发权,城市供水、环卫、公交线路的经营权等,使一些有“背景”和“关系”的企业能跑到批文和项目,而许多非公有制企业则被拒之门外。

——开放融资渠道,解决资金困难。

应当制定非公有制企业信用评价标准,进行资信评估,建立信用担保体系,为非公有制企业融资创造良好条件。

——理顺管理关系,避免政出多门。

建议在县(市)设立非公有制企业管理局或中小企业管理局,具体负责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调研、规划、协调、服务、引导和监督。

上海市马陆镇加速经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2003年10月至12月,我受组织派遣到马陆镇挂职工作两个月。

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位于上海市西北,面积57.15平方公里,人口11万,因其工业经济发达而闻名全国,全镇迄今共近6000家企业,其中世界500强6家,上海市百强10家,号称“上海市第一镇”。

2002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工业总产值168.2亿元,实现税收8.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79亿元。

过去,马陆镇以农为主,八十年代开始搞乡镇企业,九十年代后工业突飞猛进,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三资”和私营企业取代作坊式乡镇企业,多项经济指标在上海各乡镇竞争中名列前茅,地方财政收入以每年40%以上的速度递增。

看马陆,想五桥。

马陆镇有以下五点经验值得五桥借鉴。

一、定准优势产业是加速经济发展的前提

九十年代初,上海市委、市府确立了“立足市区体现繁荣和繁华,郊区体现实力和水平”的整体思路,马陆镇充分发挥距市中心区23公里的地利优势,大抓特抓工业,精心打造三个工业园区和两个私营城。

二十一世纪初,嘉定区在上海新世纪产业布局调整中被定位为国际汽车城,马陆镇紧紧抓住与汽车城建设中心、国际赛车场毗邻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建设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另一方面围绕国际汽车城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房地产和服务业,提升城镇形象。

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马陆镇经济整体发展,加快该镇郊区都市化进程。

五桥的优势产业在农业,我们必须围绕高效生态科技农业,大力发展重专大户,按照“公司+业主(大户)+基地”的模式进行产业化经营,做强农业,最终成为财政支柱。

二、大抓园区建设是加速经济发展的基础

马陆镇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招商引资非常成功,引进12多亿美元国外资本和50多亿元人民币国内资本。

马陆镇的工业园区建设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高起点严规划。

该镇工业园区总面积15.8平方公里,分为市级工业园区、台商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园区三大块。

聘请上海市一流科研机构专家按园林式园区整体设计规划,绿化面积达30%以上;

进驻企业必须符合环保要求,无污染、无噪音。

二是设施配套完备。

园区道路、雨水、污水、自来水、通讯、煤气、电线等“七通一平”基础设施由政府修建,企业只要进驻规划区即可接上管道,修盖厂房。

五桥工业园区规划设计、完善设施和配套服务方面也应学习马陆做法,举全区之力,聚全区之财,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建库区一流园区。

三、优化投资环境是加速经济发展的关键

马陆镇层层建立招商引资责任制,采取网上招商、媒体招商、组团招商、委托招商、代理招商、广设办事处招商、以外引外招商等方式引资,开展生日慰问、“荣誉市民”活动,感化投资者,精心打造优越投资环境。

一是大力推行“需要服务”。

视外来投资者为上帝,为其提供最需要的服务。

具体体现在:

一是“靓女先嫁”。

把最能赚钱、成功率最高的项目向投资者推出,保证投资企业发展壮大,结果是企业赚钱、农民就业、政府收税。

二是手续方便。

国内企业、个人投资均享受工商、税收等“一站式”全程服务,外商投资实行“代办制”,由外资办、外经委、协作办代办一切手续。

三是政策优惠。

外商投资执行国家优惠政策,一般地方税收所得头两年全免,第三至五年减半征收;

国内投资企业和个人注册在私营城,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更灵活,地方税收让幅更大。

三是大力营造宽松环境。

严禁执法部门擅自到企业检查,不断取消行政收费项目。

“环境就是生产力”,五桥在投资环境方面都还有待改进。

马陆镇的“需要服务”、“一站式”全程服务、“代办制”服务、严禁擅自检查企业都值得借鉴。

四、增强融资能力是加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马陆镇在打破制约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和增强城镇综合融资能力方面有独到之处。

一是财政性资金大力投入,2003年财政预算可用财力为41889万元,预算用于城镇建设投入就达30814万元,占可用财力的73.56%;

二是政府大量举债,借助镇资产经营公司名义,政府已累计向银行贷款1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投入;

三是出卖和批租土地取得大量收入;

四是向社会广泛融资,将大型宾馆、商场等经营性形象工程面向社会招商。

五桥是吃饭财政,不可能以财政性资金作为融资主渠道,主要应学习后三种融资方式,要学习应用社会性公益设施向社会广泛融资,善于用别人的钱、银行的钱办自己的事。

比起马陆镇来,我们融资的渠道还更多,如向上级争取专项资金、争取对口支援资金等,都不愧为融资的好渠道。

五、政府高效务实是加速经济发展的保障

马陆镇致辞力于建设高效型政府、落实型政府,力求做到高效务实。

一是思想解放。

马陆人“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厂房可租赁、土地可分期付款,私营城广泛使用税收奖励政策,镇里修建6万平方米住宿楼给打工仔住宿,诚心诚意为外来者。

二是中心意识强。

领导主要精力用于经济建设,分管领导任私营城老总,其它成员均联系村,奖金与联系村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挂钩。

各村委会均为实体,对外挂实业公司和村委会两块牌子。

所有机关干部一心一意抓经济,为经济忙忙碌碌。

三是办事效率高。

马陆人时间观念极强,从无迟到早退现象,按时完成任务不讲价钱,文件少而精,开会时间短,重在抓落实。

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最近十多年来,随着安阳市城市建设及安钢、电厂等工业用地范围的不断扩大,相台办事处所辖的六个农村失地农民的群体迅速扩大。

为了进一步了解失地农民的现状,更充分地反映当前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心态,近日,我们在辖区范围内,选择失地农民相对较集中的柴库、孝民屯、铁佛寺、梁邵村对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相台街道办事处共辖六个行政村,13个自然村,49个村民组,7330户,总人口为15515人。

现有土地总面积2705亩,其中耕地面积2677亩,林地28亩;

劳动力总数9894人,其中从事家庭经营的4381人(从事农业的2896人),外出务工1547人,无固定工作的3966人。

2004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125元。

1990年以来,辖区实际有地农民数量13974人,1990年底,16——60岁的男性公民4175人,16——55岁的女性公民数为4230人;

2004年底,16——60岁的男性公民4946人,16——55岁的女性公民数为4948人;

15年来六个农村共失去土地3301亩,其中安钢、电厂等工业建设占用土地2873亩。

以柴库为例:

自90年以来,共失去土地1266亩,其中:

安钢在94年和2004年分别占去460亩和393亩;

电厂修建老年活动中心、原料场、运煤路等占去177亩;

城市建设占用土地128亩(107国道和外国语小学占地),村民占用宅基地108亩。

整个工业用地占失去土地数的81.4%,城市建设用地占失去土地数的10.1%,村民自己宅基地占失去土地数8.5%。

二、失地农民目前面临的主要难题、心态及真实想法

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是新形势下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近郊农民失去土地,参与由农业向工业、乡村向城市社会经济转化过程的必然选择。

但是,农民矢地后面临着诸多难题:

一是择业难,尤其是失地的中老年农民就业更难。

从目前情况看:

首先,政府提供的再就业岗位,安置下岗职工就已经十分困难,安排失地农民就业的机会很小,许多失地农民最需要解决的是稳定的收入来源。

其次,由于受文化程度和年龄的影响,完全靠自谋出路,失地农民根本就不是外来打工者的竞争对手。

第三,对相当部分的失地农民进行再就业技能的培训已经不可能。

二是老年人的生活逐步趋于困难,赡养也是个问题。

过去大部分老年人靠种几亩地来解决生活问题,目前地已占完,没有来钱路,只能靠有限的土地补偿费来维持生活。

另外,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土地大多是老人所占有,耕地曾经是维系子女的纽带,失去土地后老人的赡养问题难解决。

三是生活上的不习惯。

对于农民家庭来讲,没了土地就是失去了家庭院落。

农业机具、粮食无处储藏;

卖粮的变成了买粮的;

部分农民由房屋出租方变为租住方等等。

调查发现:

失地是农民的两难选择,一方面迫于政府的压力,另一方面却又受到眼前经济利益的引诱,有相当部分的农民经过宣传、启发,自愿选择了放弃土地。

但是,失地后农民又心存许多顾虑和比较现实的想法。

1、农民最担忧的五个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年纪较大的失地农民因为子女收入、生活水平下降,普遍对自己的养老、医疗问题担忧。

二是在政府征地过程中,由于每次征地价格都不一样,得到补偿费低的群众心理不平衡。

三是土地被征用,由农民变为无业人员,找不到工作,对今后的生活十分担忧。

四是年龄稍大一些的农民认为,自己过去是靠卖粮维持生计,当今是买粮度日,手中无粮心发慌。

五是多数的失地农户,对未来的生活持一种消极的观望态度,有的农民也担心因经济紧张和就业压力的加大,会引发新的社会治安问题。

2、农民反映最强烈的三个问题。

一是对政府征地后不能走工人不满意,尤其是对安钢占用土地后不能走工人表示了特别的不满意。

2004年安钢修建北出口道路租用柴库的67亩和今年原料场占用300亩地时,有70%的农民都提出要走工人。

二是希望政府尽快解决失地农民老年人和低保户的问题。

三是政府要积极引导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使失地农民有一分稳定的职业收入。

三、解决矢地农民生活出路问题的做法:

失地农民的生活出路问题是相台办历届领导班子所关注和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近年来,相台办尤其是各村就如何解决失地农民出路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作了不少有益的尝试。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发展企业对剩余劳力进行自我消化。

辖区日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二期工程建设接近尾声,在北蒙办事处后黄甫村征地480亩,一期80吨炼钢转炉配套项目计划2005年8月投产使用。

铸造二厂投资100万元的技改工程,现已完工投入使用。

钢城购物中心二期工程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现已投入使用。

钢城房地产公司开发的燕林花园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