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44208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祖国在我心中

国徽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用叙述的手法描绘了三个不同的画面,写出了小朋友对国徽的爱护和崇敬。

全诗共分3小节。

第一小节写“我”爱护硬币上的国徽。

“国徽像一颗星,闪烁在我小小的温暖的手心里。

”形象地写出了小朋友的对国徽的喜爱之情。

第二小节写“我”扶起一个摔倒的小弟弟,从小助人为乐,为国徽增了光,添了彩。

第三小节,写“我”和祖国一起在国徽的照耀下成长。

本诗主题很大——爱国,但它的独到之处是把大主题融到了小事件中,与儿童的生活紧密相连。

诗歌巧妙地告诉孩子,庄严的国徽在生活中出现的最多的是什么地方,让孩子感到国徽是那么亲切,自己虽然年纪小,也能用实际行动为国徽增光。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爱护国徽,用自己的行动为国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有节奏朗读诗歌。

3、会写生字:

币擦污泥烁扶摔帽

4、会认生字:

徽币擦污帽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爱护国徽,理解用自己的行动为国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有节奏地读出诗歌的语气。

教学建议

1、本课有多种导入的方法,大多数学生见过国徽,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有条件的可放一段有关“国徽”的电教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国徽的了解;也可播放歌曲“一分钱”引出一分钱让学生观察背面有什么?

警察叔叔的帽子上有什么?

引出课题。

2、要安排充分的自读时间。

首先利用汉语拼音让学生自己试着读一读诗歌,将诗歌读通顺,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通过自读自悟,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3、在自读的基础上也可以同桌互读或小组读,反复朗读对诗歌的内容有所感悟;初步了解“我”在平时的生活中,怎样爱护国徽,又怎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使国徽更加美丽。

4、充分利用插图边读边想象。

先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文中哪小节描写的这幅图,借助插图帮助理解诗歌内容。

再让学生读第一小节和第三小节。

边读边想象擦净硬币上的国徽和走过天安门仰望国徽的场景。

老师要把朗读诗句、观察画面和展开想象有机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感悟诗歌语言,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5、教师范读。

指导学生读出长句子的停顿,教师可通过重点句进行指导,让学生先听听老师的范读,注意句子中怎样停顿,初步体会为什么要这样停顿。

再让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朗读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诗歌内容和诗句的意思,并受到感染和教育。

6、要重视字词教学,在学生初步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闪烁”“映照”“辽阔”等词语的意思。

7、适当进行拓展延伸。

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电教手段放国徽的彩色图片,让学生说说国徽图案里有什么,在哪里可以看到国徽,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一想做什么事能使国徽更加美丽。

8、在生字教学中,为把诗歌读通顺,扫除阅读障碍,教师利用课件让学生熟记认识的生字,重点指导难记、难写的生字:

“徽”字易错,左中右结构,中间“山”下面是“系”不要少了“ノ”;另外,中间部分不要和“微”混淆。

“帽”字共12笔,右上是“曰”不是“日”;下边是“目”不是“日”“擦”字强调右边中间部分不要和“登”的上半部分混淆。

拓展习题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徽()温()擦()

微()湿()察()

2、填空。

(1)国徽像,在我小小的手心里。

(2)我们的国徽和在一起,照耀着我照耀着辽阔的。

3、照样子,说一说。

例:

我在一分钱的硬币上,看见过国徽。

(1)我看见过国徽。

(2)我看见过国徽。

(3)我看见过国徽。

 

相关资料

闪烁:

(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辽阔:

宽广;空旷。

国徽:

是国家的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会,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精品教案

教学准备:

国徽的电教片;硬币;录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你们喜欢听吗?

(放“一分钱”的录音)让学生仔细听,并说说歌中唱了些什么?

(生:

一分钱,警察等)再让学生说说一分钱上面有什么图案,警察的帽子上有什么?

引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

国徽。

二、初读课文,交流初步感受。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读一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同桌互读课文,交流自己解决不了的生字。

3、小组内读课文,互相交流一下对诗歌的初步了解。

三、学习生字词

1、(课件展示带有生字词的五彩气球)师:

同学们看!

生字娃娃跑到气球上了,只要你们读对气球上的词语,气球就会变成一朵美丽的小花奖给你,指名读、齐读。

2、分组认读生字,(每小组一份生字卡片)小组内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也可以小组内轮流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3、学写生字。

刚才同学们读的生字,有的还要求我们会写呢!

(课件展示:

8个会写的生字)小组内先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生字,如:

擦摔帽。

学生自己写一写生字,小组内互评,看谁写得又正确、又漂亮。

四、精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

1、同学们生字词都认识了,相信大家能把课文读的更加通顺了,谁先试一试,(指名读,小组读,师生评价)

2、利用插图展开想象,帮助理解课文。

(1)出示第一幅插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同桌互相说一说,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谁能找出诗歌中哪小节是描写这幅图的内容,读一读,(指名读,自由读)通过读这一小节,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

我助人为乐,我扶小弟弟等)你们认为应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小节呢?

(让学生自由说,学生试读,指名读,教师再重点指导朗读长句子。

(2)师:

第二小节的诗歌大家读的真好!

我们再来读一读诗歌的第一小节,

默读,边读边想像,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先让学生说一说想象的画面,再指名读,生评价,教师再指导读,联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闪烁”的意思。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小节)

3、美读全诗。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加自己喜欢的动作朗读。

(3)小组练读,每组选一名朗读好的学生参加朗读比赛,评选班级朗读小明星。

4、背诵诗歌,师:

这么美的诗歌大家想不想永远记在心里,赶快背下来吧!

五、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展出国徽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国徽图案里有什么?

指名到台前指着图片说一说,师总结:

国徽是国家的标志----

2、你们在哪些地方还可以看到国徽?

(先小组内说一说,再指名说。

3、那你认为做什么事能为国徽增添光彩?

(充分让学生说一说,心里想的)教师正确引导。

六、布置课下作业

1、抄写词语:

闪烁摔倒照耀祖国

2、实践作业:

假如你看到有人不爱护国徽,你会怎样做呢?

 

(山东省沂水县黄山铺镇教委教研室张怀霞设计)

 

回自己的祖国去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一件感人的故事。

当年,身居美国的华罗庚从报纸上得知祖国解放的消息后,心情非常激动,带着妻子和孩子毅然登上回归祖国的轮船,准备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

课文的1——9自然段写身居美国的华罗庚从报纸上得知祖国解放的消息,心情无比激动,决定回到自己的祖国去。

课文先写华罗庚得知“中国解放了”的消息后“疾步”走进客厅,冲着他妻“喊”起来,表示出他急于把这一大消息告诉妻子的心情。

当妻子惊异到问:

“什么?

”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说:

“我们的祖国解放了。

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总算盼到了”表现了华罗庚身在国外,却时时想念着自己的祖国,急盼新中国诞生的强烈愿望。

当妻子问怎么办时,华罗庚坚定地说:

“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

”表达了华罗庚对新中国的爱及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决心。

10—13自然段写在码头上华罗庚拒绝美国朋友的挽留,表示要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为祖国出力。

华罗庚认为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才有价值。

他还说:

“我是一个中国人。

我要为祖国尽力!

”表现了华罗庚报效祖国,把学识奉献给祖国的强烈爱国注意精神。

第14自然段写华罗庚全家任登上了归国的轮船。

全文以对话为主,人物当时的心情和满腔的热忱尽显其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华罗庚热爱自己的祖国,愿意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

2、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初步懂得学有所成,应当报效祖国的道理。

3、运用多种学习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

华罗庚冲妻斩截借授握渊博令遗憾学写本课的生字:

封借初渊博令敬佩遗憾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识字能力。

教学难点

有感情读华罗庚与妻子、外国朋友的对话,体会华罗庚当时的心情。

 

教学建议

1、课前可让学生查资料,了解华罗庚的有关情况。

在导入时可有所查的材料入手,由学生根据资料自己介绍对华罗庚的了解。

也可开门见山,直接板书课题。

2、教学时,要注意朗读指导,特别华罗庚与妻子的对话和美国教授的对话要指导学生读出语气。

重点指导第三、五自然段华罗庚说的话:

“我们的祖国解放了。

”“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让学生读中体会,体会后再读,边读边想“这一天总算盼到了”的“这一天”指的是哪一天?

使学生懂得“我们的祖国解放了。

”和“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这两句话之间是有联系的。

“这一天”指的是祖国解放的这一天。

从中体会出,身居国外,翘首盼望祖国解放的华罗庚,从报纸上看到自己的祖国解放了消息后,那种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总算”这是压抑很久的一种解脱,写出了华罗庚虽然在国外住着“洋房”,享受着丰厚的待遇,但他一直惦念着自己的祖国。

引导学生体会“疾步”“坚定”“喊”等词语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出语气。

在学习10—13自然段时,让学生认真朗读华罗庚和美国朋友的对话,要引导学生思考:

这是他继前面斩钉截铁地对妻子说“回自己的祖国去!

”又一次说这句话,读时能否只是简单的重复?

另外要边读边想:

哪句话是说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到自己的祖国去。

学生通过朗读思考能懂得:

他要回自己电阻感去,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为祖国尽力。

从而明确,朗读“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这句话时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

3、拓展延伸时要结合前面学过的《国徽》,再联系本课让学生充分讨论:

华罗庚放弃那么优厚的待遇也要回国去,而且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然后结合“语文天地”中的表现中国人骄傲的几幅图,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在此基础上完成“笔下生花”。

4、这课生字较多,但其中有一部分是一些学生已认识或会写的,因此,不强求一律掌握,在识字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字不离词,通过对词语的掌握达到字形的识记和字义的理解。

在识字教学中要重视以下指导:

初:

左边是衣字旁,不要少写一个点。

令:

与“今天”的“今”区分,不要少写一点。

华:

“华罗庚”的“华”读四声,不读二声。

冲:

“冲着”的“冲”读四声,不读一声。

憾:

“遗憾”的“憾”可与“感动”的“感”比较,加深记忆。

5、建议本课教学3——4课时。

拓展习题

1、比一比,再组词。

借()令()憾()遗()

错()今()感()贵()

2、搜集值得你骄傲的图片,在小组内交流。

 

相关资料

华罗庚: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85年6月12日卒于日本东京。

华罗庚家境贫寒,1932年,在清华大学熊庆来教授的帮助下,华罗庚到了清华大学数学系,当一名管理员。

斩钉截铁:

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精品教案

教具准备:

录音机多媒体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

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华罗庚先生的一件感人的故事《回自己的祖国去》

教师板书课题:

回自己的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