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37377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6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连续竖式比两步竖式更简便。

还要注意数位要对齐,还要看清运算符号,以及进位加法的进位以及退位减法的退位问题。

五、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第2题。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加减混合

教科书第3-4页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算式。

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

1、45+28+16 

92-44-23 

2、9+4-6 

16-7+8 

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来编一道题吗?

男生一共折了38只,女生一共折了42只,送给幼儿园33只,还剩多少只?

请学生试算,并请学生上台板演,可能会有出现书写格式的错误,由其他学生对其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

及时评价学生的方法。

3、出示试一试

60-38+40= 

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说是怎样口算的。

2、指名说一说想想做做第3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4、5题。

集体评议。

五、作业

P3:

第2题

第三课时:

练习一

1、使学生掌握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卡练习

一、口算下面各题。

4+26 

35-7 

35+6 

45-20 

68+9 

70-8 

二、算出每条线上3个数的和,填在()里。

1、指名说出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并集体评议。

三、解决问题

1、学生认真读题。

2、指名回答,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3、集体回答,问题是什么?

4、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5、集体评议(注意答题格式)

四、思考题

思考:

交换哪两筐,可以使两车运的苹果个数同样多?

26个

24个

28个

22个

30个

五、作业:

P5:

第2题。

第四课时: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1)

教材第6—8页。

1.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把两种不一样多的物品变成“同样多”。

2.是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自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不一样多变成“同样多”的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我们班要拔河比赛,愿意参加吗?

一队10人,二队6人,行吗?

为什么?

怎么样就公平了?

2.你们喜欢玩串珠吗?

今天就来研究关于串珠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

提问:

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图中说的是什么)?

要解决什么问题?

(让两串彩珠同样多,有什么办法?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先用圆片摆一摆,再和同桌交流。

学生动手摆,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三种方法。

第一种:

小军再穿4个彩珠。

第二种:

把芳芳穿的2个彩珠拿走4个。

第三种:

拿出芳芳穿彩珠给小军2个。

4.总结,加强对比:

你有什么体会?

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

只要抓住两串相差4个,就能找到解决的方法了。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填空。

组织交流时着重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出示直条图,让学生说一说如果让同时多,要先知道什么,但要引导比较,认识到应选择比较简单的方法。

3.想想做做第3题

4.引导学生在头脑里把两个数量排一排,学生独立做,集体讲评订正。

5.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做,集体讲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吗?

第五课时: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2)

教科书第8—10页

1.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计算验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计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自信心。

理解“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领悟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

一、复习旧知

出示8个圆和5个三角形,提问:

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独立列式解答

3.出示例题4

你能知道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交流

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求出哪些问题?

4.指导学生解答:

小华做了多少朵?

用圆片摆出来,第一排摆多少个圆片?

5.启发:

对照刚才摆的过程,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小华摆多少朵?

11+4=14(朵)

列式后解答后追问:

算出的得数与摆出的结果一样吗?

6.尝试解答:

小平做了多少朵?

先用圆片摆一摆,小组合作,再计算

讨论:

第一排摆了多少?

第二排怎么摆?

5.明确:

对应摆,最后空3个位置不摆。

三、练习巩固

6.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动手画一画,再填空。

7.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学生独立解答。

8.想想做做第3题

看清条件,问题,有困难的用学具摆摆。

强调:

上下要对齐。

算出的数会不会比32个少?

4.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图后指名说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

求小灰兔拔了多少个,怎么求?

独立完成。

汇报:

你是怎么做的。

25+7=32(个)

5.想想做做第5题:

四、总结提升: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第六课时:

练习二

教科书第11页,练习二。

1.引导学生学习用加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在活动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过程和方法。

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问题情境

同学们,学过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你有什么想法呢?

二|、自主探究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的收获和想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想法。

组织学生交流。

同学们总结得真棒!

接下来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怎么样?

1.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重点汇报第(3)的解题思路。

2.练习二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解订正。

3.练习二第4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再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4.练习二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第

(1)题,再根据题中的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尝试进行解答。

三、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和整理,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作业:

练习二第1题

第二单元: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初步认识多边形

教科书12—14页的内容。

1、经历认识多边形的过程,能够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正确区分多边形。

根据图形的边来判断多边形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回忆节假日和爸爸妈妈去哪些地方玩过。

2、谈话: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你们从没有去过的地方,那就是有趣的“图形王国”。

(出示图片)

二、主动探索,合作领悟

1.认识四边形

(1)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也可称为四边形。

师:

让我们打开“图形王国”的门,瞧瞧遇到了谁?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卡通小人”让同学们认一认)

出示对话框:

“小朋友好,谢谢大家还记得我们。

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我俩还有一个同样的名字呢?

你们能猜到吗?

”(学生猜一猜)

请小朋友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用手沿着四周摸一摸。

(师边说边示范,学生跟着摸一摸)再拿出依仗正方形沿着四周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小组讨论一下。

(会发现它们都有四条边)

出示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图,指名上来指一指长方形、正方形的四条边各在哪里?

其实,我们刚才摸的地方就是图形的边,请大家再分别摸一摸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数给同桌看看是不是都有四条边。

(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

学生摸一摸、数一数,相互交流。

出示:

它们各有四条边,是四边形。

(2)认识其他形状的四边形。

谈话:

让我们再到“图形王国”看看,还能遇到哪些图形。

(出示书上“试一试”图形)如果将这些图形分类,你想怎样分?

学生拿出相应学具分一分。

展示学生的分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的分类可能有下面两种:

认识的分一类,不认识的分一类;

四边形分一类,三角形分一类。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卡通小人”,它们手指着学生分出的其他四边形说:

这些图形和我们一样。

它们也都有四条边,是四边形。

引导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先小组交流,在组织全班交流。

2.认识五边形

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四边形,现在请拿出一张四边将它任意次,然后用剪刀沿着折痕剪下,看能见剪出个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

如果剪出的图形给它取个名字,你想叫它什么呢?

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活动,发现剪法不同的学生。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两个画好的五边形,让学生数一数边的跳数,说一说各有几条边,是几边形,最后出示话框,让学生齐读。

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形状的五边形。

3、认识六边形

想一想、议一议:

六边形是什么样子呢?

动手折一折、剪一剪

数一数、说一说。

1.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分小组讨论,汇报。

(指名上来指一指、说一说,其余学生补充)

引导回忆:

平常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的形状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

分小组讨论,让几名学生说一说。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组织学生想一想,再围一围。

3.“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照样子在书上填一填,教师巡视检查

4.“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动手完成。

5.“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四、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去了“图形王国”,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科书第14、15页的内容.

1、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参与对图形的围、拼、折等实践活动,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认识平行四边形。

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四边形以及它的特点,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平行四边形图),你们见过它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位新朋友。

二、自主探究

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图形吗?

在哪见过?

看,这是教师在生活中见到的四边形,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课件出示:

教材第14页例2图

第一幅图是挂衣服的架子,第二幅图是围起来的篱笆墙,第三幅图是楼梯的扶手。

你能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出这样的平行四边形吗?

它跟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试一试。

学生动手操作,尝试拼平行四边形,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展示学生拼图结果,并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它们的对边一样长,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角不是直角)

老师边画平行四边形边指出:

像这样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分小组讨论,汇报。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在书上描一描,教师巡视检查。

5.“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练习三

练习三,教科书第16—17页。

1.使学生认识多边形的形状,了解多边形的名称与边数的关系。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

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

同学们,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已经学完了,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吧!

你愿意与大家分享吗?

今天,我们首先回忆所学知识,把自己的收获、体会、快乐分享给其他人,好吗?

学生交流:

(我知道了多边形的名称和边数的关系,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

我认识了平行四边形;

我知道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讲解:

多边形的名称和边数有关,几条边围成的就是几边形,那么多边形的边和角有关系吗?

有什么关系呢?

出示教材16页第2题,学生观察,交流汇报:

四边形有4个角,五边形有5个角,六边形有6个角,几边形就有几个角,角的个数与边数相同。

1.练习三第1题,学生跟着书上的例子边折边填空,然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三第2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辅导。

集体讲解。

3.练习三第3题,学生小组交流拼法,集体汇报。

4.练习三第4题,学生先判断,再交流说说怎么样将原来的图形改成平行四边形,并在钉子板上围一围。

5.动手操作完成练习三第5、6题。

四、总结提高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有趣的七巧板

教科书第18—19页的内容。

1、通过拼图形,体会填写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3、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

通过拼图形,让学生体会图形有变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用七巧板创造性地拼图形。

一、认识七巧板

1、出示一副七巧板。

在这样一副七巧板中共有几块图形?

你知道每块图形的名称吗?

(同桌互说)

七巧板中有几种不同的图形?

哪几种?

哪些三角形的大小完全一样?

你是怎样知道的?

2、请学生试着用两块拼成一个正方形。

(1)学生们拼,指名板演

(2)说说自己是怎样拼的。

(3)动手操作:

试试用七巧板中的两块,拼成一个三角形、再拼成应该平行四边形。

二、动手操作

1、提问:

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图形?

2、分小组活动:

用七巧板中的三块,拼出一个已经认识的图形

(1)学生分小组活动。

(2)指名板演、讲解。

(3)指名分组汇报时,应多鼓励、表扬有多种结果的同学。

3、分小组活动:

用七巧板中的四块、五块、六块。

是否也能拼成我们认识的图形?

4、出示第19页的几幅图。

5、说明:

用七巧板不光可以拼出我们认识的图形,还能拼出有意思的图形。

请形式分别说说这几幅图是什么?

再让学生分组动手拼出美丽的图案。

第三单元:

表内乘法

(一)

认识乘法

教科书第20—22页内容。

1.使学生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读法和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理解乘法的含义。

让学生通过直观认识,从相同数相加引出乘法,理解乘法的含义。

学具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算法,这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板书课题:

认识乘法)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图

(2)提问:

图中几处有小白兔?

每处有几只?

一共有几个2只?

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怎样算?

板书:

2+2+2=6(只)

图中几处有小鸡?

一共有几个3只?

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鸡,怎样算?

3+3+3+3+=12(只)

(3)老师指着算式提问:

这两个算式里加数分别都是几?

是几个几相加?

是多少?

(4)小结:

求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

就是求3个2只一共是多少,可以用连加来算。

求小鸡一共有多少只,就是4个3只一共是多少,可以用4个3连加来算。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图。

横着一排一排地看,每排几根?

有这样的几排?

求一共有多少根?

怎样算?

求一共的根数,就是求几个几相加?

(2)学生填书,完成“试一试”,集中交流。

3、教学例2

(1)出示例2图

(2)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吗?

(板书:

2+2+2+2=8)

2+2+2+2=8,表示几个几相加,得几?

(3)老师说明:

4个2相加得8,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写成2×

4=8,像2×

4=8这样的算式,是乘法算式,这个符号(“指×

”)叫乘号(板书:

乘号),可以这样写(示范写“×

”)。

(4)4个2相加得8,不仅可以写成2×

4=8,还可以写成4×

2=8,谁会读这个算式?

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一样,各部分都是有名称的,谁先来说说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答老师板书:

2+2+2+2=8

(加数)(加数)(加数)(加数)(和)

老师说明:

在乘法算式中,等号前面的数叫乘数,等号后面的数叫积。

2=8

(乘数)(乘数)(积)

同桌同学互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谁能说说2×

4=8这一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5)老师小结:

求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就是4个2相加是多少,不仅可以用加法计算,而且可以用乘法计算,可以写成“2×

4=8”或“4×

2=8”,读作:

“2乘4”,“4乘2”,等号前面的叫乘数,等号后面的叫积。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例图,自己先说说图意。

图中有几组小鸡?

每组有几只鸡?

求一共有多少只,是求几个几相加?

(3)学生填书,并写出一道加法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4)讨论;

求5个4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第1小题图,学生根据图意填空独立完成。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3个,摆4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2)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4个,摆3堆,指名回答:

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3)比较一下这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读出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什么。

同桌同学先互说,再指名口答。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四

教科书第23页的练习四第1-4题。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乘号,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具(小棒)

一、复习巩固

1、看图先填空,再写加法和乘法算式。

一共有()个3。

加法算式:

()+()+()+()=()

乘法算式:

()×

()=()或()×

()=()

2、读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多少。

4=206×

2=123×

8=24

3、导入新课:

上面的内容,是上节课所学习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认识乘法。

二、课堂练习

1、练习四第1题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适当引导,展示学生摆法,集体讨论交流。

2、练习四第2题

出示第2题图,学生根据图意独立填空,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老师巡视,了解学生解题情况,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交流订正。

3、练习四第3题

出示第3题的图,学生观察后问:

横着看,每行有几个花片,有几行,是几个几相加;

竖着看,每列有几个花片,有几列,是几个几相加?

然后由学生独立填空,完成后交流:

两次填出的结果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练习四第4题

(1)出示第4题的两幅图。

这两幅图分别是求几个几相加?

(2)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集体交流。

练习四

(2)

教科书第24页练习四第5-8题。

1.进一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巩固对乘法的认识。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3()×

2+2+2+2+2+2()×

2、看图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