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课题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docx
《第四单元课题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课题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单元课题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
课题1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的构成。
2)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来学习有关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原子结构及粒子间关系的学习,进行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教学重点:
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的形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复习提问
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你能说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吗?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那么
用其他方法能不能再分呢?
(动画演示)水分子的分解动画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学生发言)
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为原子,原子在化学反应里不能再分。
带着问题思考并继续听讲
5
创设情景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在我国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上空,一个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升上了戈壁荒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原子弹何以得名?
原子弹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威力呢?
(图片展示)原子弹爆炸时的蘑菇云的图片。
认真观察、思考并发表各自的见解
3
导入新课
原子弹爆炸过程中原子内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子内部到底是什么样的结构呢?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原子的构成。
(讲解)根据刚才的动画演示,我们可以看到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想像一下原子和原子核的大小,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动画演示)金刚石的构成的动画。
发挥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5
7
引导和讲解
虽然原子核很小,但是科学家经过研究证明原子核还可以再分,继续观看动画,大家仔细观察原子核的构成
引导学生动手用大括号的形式将原子的结构表示出来
投影展示原子核的构成的动画
重放整个动画
仔细观看动画并积极讨论,在投影仪上展示自己的设计。
知识巩固
以碳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几种?
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
提出问题
思考并回答。
3
指导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70的表4-2;引导学生根据表格内容比较和讨论。
①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
②核内质子数就是核电荷数。
③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但很接近。
(注意氢原子内无中子)。
指导阅读
认真阅读表格并进行比较和讨论,得出结论。
5
引入新内容
请大家看几种原子的质量数值:
一个氢原子的质量约为:
1.67×10-27kg即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67kg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约为:
1.993×10-26kg即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993kg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约为:
2.657×10-26kg即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657kg
屏显几种原子的质量
学生感知得出:
原子的质量很小,书写、记忆、使用很不方便。
2
总结讲解
师生一起得出:
科学上一般不直接使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使用相对质量介绍概念。
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的质量/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
(它是一个比,是一个相对质量)
(展示图片)介绍院士张青莲
学生学习化学及学习科学家的科学精神的热情高涨,
5
深入探讨
原子中的几个数量关系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近似整数值)
氢
1
0
1
1
碳
6
6
6
12
氧
8
8
8
16
钾
19
20
19
39
(屏幕显示)
表格如左
在教师引导下归纳出: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10
巩固练习
原子
种类
质子
数
中子
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氮
7
7
镁
12
24
磷
16
15
铁
30
56
(屏幕显示)
表格如左
巩固原子中的几个数量关系的知识。
[板书设计]课题1:
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的构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二、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的质量/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课题2 元素 (课时一)
[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元素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统一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元素的概念;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评:
这样的复习提问不仅复习了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分子的微粒,重要的在于引导学生去探讨:
构成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里都有氧原子,很自然的引入元素概念的教学。
新课引入:
构成以上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里都有氧原子,不管构成哪种分子的氧原子,它们都有8个质子,带8个单位的正电荷。
我们把这些氧原子总称为“氧元素”。
同样把具有6个质子(核电荷数为6)的原子称为碳元素。
此外,还有铁元素、氯元素、钾元素等等。
〔板书〕一、什么叫元素?
阅读元素概念的有关内容。
(画出概念中的关键词句):
强调:
1.计量核电荷数时不管中子数。
2.只要质子数相同的同种原子就是同一种元素。
〔板书〕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2)元素组成物质。
(3)元素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的。
〔讲述〕元素概念包括三个要素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②同一类原子③总称,这就明确元素是一个建立在微观概念基础上的宏观的集合概念。
也表明了元素只论种类而没有个数的特点。
例如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也可以说水是由大量水分子组成的。
但却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也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讲述〕世界上的一千多万种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但到月前为止,人类发现的元素仅有112种,这112种元素怎样组成形形色色的物质这是化学课长期学习的问题。
这一百多种元素的差别,就是原子中核电荷数不同。
〔板书〕2.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
氧、硅、铝、铁、钙……………
教会同学们会看“地壳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图。
记住地壳里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还可介绍宇宙、地壳、水、生物体、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指导阅读选学材料。
〔板书〕3.元素和原子的比较
〔讲述〕元素和原子是属于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但它们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为帮助同学们进一步的理解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可将下表制成投影软片进行投影和讲解。
一
教学内容
课题2、元素
(第二课时)
课时
1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2)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信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联想记忆等趣味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
(2)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的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元素符号的意义
教学难点:
培养善于想象、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四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探究归纳
五
教学准备
投影仪及相关资料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在前面的几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到一些符号,如:
O、H、N、C、Al…….这些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阅读教材P75资料栏】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回答老师的问题。
以旧引新,设疑思考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75表4-6
【提问】如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呢?
出示几个书写错误的元素符号,让学生改正。
根据表4-6,找出元素符号的书写特点
集体朗读表4-6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启发】同学们能否寻找一些记忆的方法,如:
联想、对比等,尽快认识这些元素符号呢?
讨论、交流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性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出示的元素名称,说出元素符号,比一比,谁说得快。
学生枪答
进一步激发学生记忆的热
情
【提问】元素符号能表示什么意义呢?
以具体符号为例,介绍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练习】说出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
(1)Fe
(2)3Fe(3)nFe
以具体符号“H”、“N”为例,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让学生充分了解元素符
号的重要性。
加强对元素、原子概念
的理解。
【投影】
1、门捷列夫和元素周期表
观看、聆听
增进对科学史的了解
知道学生阅读教材中相关内容
阅读课本,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共有7个周期,16个族。
培养阅读能力。
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活动与探究。
活动形式的建议:
1、小组枪答竞赛
2、小组交流后由代表发言。
人人参与活动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那些收获?
跟大家说一说。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本课题进行归纳小结,然后派代表发言。
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
力。
七
课堂小结
元素符号既表示宏观意义,又表示微观意义,把宏观意义和微观意义相结合更能清晰地认识元素符号的意义。
八
练习设计
习题2、3、4
九
板书设计
课题2元素
二.元素符号
每种元素都用一个国际通用的符号来表示,这种符号叫做元素符号。
1.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
(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元素符号表示的含义
(1)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
(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简介
十
教学反思
课题3《离子》(课时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会认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归纳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及其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教学难点
核外电子分层运动想象表象的形成。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问题激疑
我们每天喝的水由什么粒子构成?
温度计里的金属汞怎样构成?
那么食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又由什么粒子构成呢?
我们今天学习完课题3《离子》就能回答这个问题。
那么,离子那是怎样的一种粒子呢?
其实,离子和我们前面学习的原子的关系非常密切。
回忆一下,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问题激疑
一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但电子数可就不一定了。
如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但如钠原子核外就有11个电子,这11个电子在很大的空间内绕着原子核在做高速的运动,这么多的电子绕核运动有什么规律吗?
二、新授:
问题:
行星围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