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模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2786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23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模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xxx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模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xxx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模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xxx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模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xxx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模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x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模版文档格式.docx

《xxx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模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模版文档格式.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x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模版文档格式.docx

(6)《xxxx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瓦斯等级鉴定报告》(2014)

(7)《xxxx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层瓦斯基本参数测定报告》(2015.12)

(8)《xxxx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水患现状调查报告》(2015)

1.2 煤矿概况

xxxx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xx煤矿位于xxxxxxxx临江村境内,为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雅安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复函》(【2007】14号),同意保留的煤炭资源整合合法技改整合矿井。

xxxx煤矿由原xxxxxxx沟煤厂与原xxxxxxxx光河三号井煤厂参与煤炭资源整合,xxxx煤矿为煤炭资源整合主体矿井。

“xxxx煤矿整合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由四川省煤炭设计研究院设计和编制,设计生产能力90kt/a,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矿井于2010年3月办理了开工令,开始施工建设,于2015年3月完工通过验收,目前矿井为正常生产矿井。

1.2.1位置与交通

xxxx煤矿位于xxxx城275°

方向,直距约9km处,行政区划属xxxxxxxx临江村管辖。

矿区中心地理坐标:

东经102°

44′56″,北纬29°

47′37″。

矿区有约1.8km矿山公路沿xxxx往东到临江连接G108国道,沿G108国道东行经xxxx至xxxx城约9km,xxxx至雅安市约45km,雅安市至成都市约140km;

沿G108国道西行经泗坪-泥巴山-九襄至汉源县约105km,交通较为便利。

详见交通位置图1-1所示。

图1-1xxxxxxx沟煤矿交通位置图

1.2.2企业及矿权设置概况

xxxx煤矿建于1988年,属私营企业。

依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雅安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复函》(【2007】14号),以原xxxx煤矿为整合主体矿,原光和三号井煤厂为被整合矿进行煤炭资源整合,煤炭资源整合后xxxx煤矿更名为四川省xxxx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xx煤矿。

原xxxx煤矿于2004年7月13日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换发采矿许可证,证号5100000430575,有效期至2013年7月,开采双龙煤层,开采标高+1064m~948m,核定生产能力3万吨/年。

原光和三号井煤厂于2005年3月换发采矿许可证,证号5100000430575,有效期至2008年7月,开采独连煤层,开采标高+1039m~1097m,核定生产能力3万吨/年。

2008年7月14日,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以川采矿区审字【2008】第333号《划定矿区范围申请审批书-附件》正式批准了xxxx煤矿整合调扩方案:

拟建规模年产量6万吨,开采双龙、三连、独连等三煤层,开采深度标高1130m至833m。

矿区范围面积1.1991km2,预留期保留至2009年7月,并要求在预留期内完成矿山建设立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论证等有关工作,办理新的采矿许可证,矿山矿产资源储量有待进一步核实清楚。

(一)原采矿权设置情况

原xxxx煤矿和原光和三号井煤厂矿权设置分别见表1-2、表1-3。

表1-2原xxxx煤矿矿权设置表

拐点编号

坐标

X

Y

1

3299000

18282112

3

3299695

18282919

2

3299749

18281948

4

18283147

面积(km2)

0.7189

开采深度(m)

948—1064

生产许可证

X221803117Y1

采矿许可证

5100000430575

有效期限

2004年7月—2013年7月

生产能力

3万吨/年

开采煤层

双龙

安全生产许可证

5118221244B

表1-3原光和三号井煤厂矿权设置表

3298940

18281842

3299570

18282275

3299704

18281782

3298942

18282290

0.3278

1039—1097

X221803030Y1

5100000430572

2005年3月—2008年7月

独连

5118220493B

(二)整合后设置矿权范围

按雅安市人民政府、xxxx人民政府规划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的复函,xxxx煤矿为已立项技改矿山,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于2008年7月14日,以川采矿区审字(2008)第333号《划定矿区范围批复》正式批准xxxx煤矿整合扩能方案:

拟建生产规模6万吨/年,矿区范围由7个拐点圈闭,矿区面积1.1991km2,开采深度标高+1130m~+833m,开采独连、三连、双龙等三煤层,预留期1年,保留至2009年7月。

2012年1月`17日xxxx煤矿在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换发采矿许可证,证号C510000************2097,有效期至2012年1月17日,开采独连、三连、双龙煤层,开采标高+1130m~833m,核定生产能力6万吨/年。

见表1-4。

表1-4xxxx煤矿整合后划定矿权设置一览表

x

3297788

34571945

5

3297496

34571259

3297759

34572916

6

3297540

34571803

3297070

34573162

7

3207734

34571778

3296963

34573330

1.1991km2

标高1130m至833m,其中独连煤层+1130~+937m,三连煤层+1055~853m,双龙煤层+1025~+833m。

保留至2009年7月

6万吨/年

独连、三连、双龙

整合后的xxxx煤矿划定矿区范围内共查明资源储量1348kt,动用资源储量527kt,保有资源储量821kt,其中(122b)类229kt,(333)类592kt。

整合建设工程经四川省经济委员会以川经煤炭函[2009]1560号文和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川煤监函[2010]22号文分别批准了“xxxx煤厂整合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和“xxxx煤厂整合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安全专篇”,设计生产规模90kt/a。

矿井于2010年3月办理了开工令,开始施工建设,目前矿井建设井巷部份快完成,预计下半年内可进行联合试运行。

矿井在技改扩建时期没有条件进行生产。

该矿近三年来未发生过死亡事故,历史上未发生过水害事故。

目前,xxxx煤矿采矿许可证、矿长资格证书、矿长安全资格证书、企业营业执照等四证一照已换发。

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沿用原件,待技改完成验收合格后换发新证。

详见附件。

1.2.3矿井采掘概况

根据四川省国土资源厅2008年7月14日批准的矿区范围,(批准文号川采矿区审字〖2008〗第333号)。

矿区范围由1~7号拐点圈定,矿区面积约1.1991km2,走向长度为780m,倾斜宽度1280m,准采三个煤层,即独连、三连、双龙煤层;

开采深度标高+1130m~+833m,其中独连煤层+1130~+937m,三连煤层+1055~853m,双龙煤层+1025~+833m。

矿井扩建设计规模90kt/a(原矿井设计生产能力60kt/a)。

当前矿井正在进行整合扩建工程,矿井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方式,设计利用原+965m平硐作主平硐,用于煤炭、材料运输,利用原+1029m平硐作回风平硐,担负矿井回风任务。

矿井煤层倾角70—120,为近水平煤层,设计将矿井划分为2个水平5个带区开采,即+965m水平、+935m水平。

带区走向长约550m,带区倾斜宽180~650m,扩建投产初期开采一带区,后期开采二带区、三带区、四带区、五带区。

设计将主要运输巷和主要回风巷分煤层布置,分别布置在各自的煤层中。

矿井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后退式开采,截煤机掏槽、放炮落煤工艺,工作面的煤由刮板运输机转运至工作面运输巷内的刮板装载机转运入可伸缩带式输送机运至大巷装入矿车,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顶板,采用局部充填法管理顶板。

矿井为低瓦斯矿井,采用分区式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方法通风。

矿井大巷运输选用CCG3.5/600型矿用防爆柴油机车运输牵引1t固定式矿车运输。

矿井开采双龙煤层采用斜井提升,主暗斜井选用JTPB-1.2×

1.0/24提升绞车串车提升。

矿井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

一回路电源接自花滩变电站,另一回路电源接自泗坪变电站,目前矿井花滩变电站一回路供电已经形成,泗坪变电站供电另一回路正在建设中。

矿井为一级排水,排水高度32.9米,矿井正常涌水量21m3/h,最大涌水量32m3/h。

在+935m水平井底车场附近设置主、副水仓,其中主水仓容量为200m3,附水仓容量为100m3。

矿井水泵房内现以安装IS系列主水泵、备用水泵各一台,其主水泵型号为80—50—250A,电机功率18.5KW,扬程65.7米,流量56.3m3/h;

备用水泵型号80—50—250B,电机功率15KW,扬程56.0米,流量52.30m3/h,矿井正在准备购置一台检修水泵,型号为80—50—250A。

矿井现以安装排水管路两趟,直径为φ108×

4无缝钢管,一趟使用,一趟备用。

矿井现有探水钻机一台,型号为MK—2,当前运行正常。

1.2.4相邻煤矿、废弃小窑及采空塌陷

1.2.4.1相邻煤矿

xxxx煤矿资源整合后划定的矿区范围西与胥家湾煤矿相邻,北与红康煤矿(工业公司煤厂)相邻,南与米溪煤厂相邻。

xxxx煤矿资源整合扩能后的划定矿权范围与相邻煤矿之间均有15m~80m的矿界边界相隔,各煤矿(厂)之间,矿权划定明确,无重叠、无矿权纠纷。

如图1-2所示。

图1-2xxxx煤矿与相邻煤矿位置关系示意图

(1)、红康煤矿(原工业公司煤厂)位于矿井的西北方,距本矿主硐大约450m,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主平硐标高+1023m主平硐长1100m,回风平硐标高+1082m。

开采独连、双龙、三连煤层,走向长壁式开采,放炮落煤,人工选矿,轻轨人力推车运输,串车提升。

巷道采用风动凿岩机打眼放炮掘进,架料或砌碹支护。

矿山供电为双回路,抽出式机械通风,平硐自流排水,斜井机械抽排水。

该矿地下开采最低标高为880m,上山煤层开采矿坑涌水,可由主运输巷道自流外排;

开采下山部份在井底车场设水仓、水泵房,用水泵机械排水,矿井开采后的采空区已部分封闭,垮塌严重且有积水。

由于采空区垮塌严重程度和积水现状没有查清,是矿井水患水害的重要隐患因素之一。

(2)、胥家湾煤矿位于矿井的西方,距本矿主平硐大约3000m,采用平硐开拓,主平硐标高+975m主平硐长1500m,回风平硐硐标高+1221m回风平硐长980m,开采五连煤层,采区前进式,工作面后退式倾斜长壁采煤法,该矿自60年代建矿至今,矿区范围内五连煤层煤炭资源基本采完。

(3)、米溪煤厂90年代建厂,位于矿井的南方,距本矿主平硐大约2200m,为整合扩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0kta,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一进两回中央分列式通风方式,机械抽出式通风方法,主平硐标高+926m,两个回风平硐标高分别为+1125m和+1006m,开采双龙、三连、五连、独连煤层,倾斜长壁采煤法。

米溪煤厂双龙煤层巷道已经越界开采进入xxxx煤矿井田范围内,两矿之间存在过水通道,xxxx煤矿双龙煤层采空区水部份从米溪煤厂排出。

目前米溪煤厂处于停建之中。

1.2.4.2废弃老窑及采空塌陷

(1)、光和三号井是被xxxx整合矿井,位于矿井的西北方,距本矿主平硐760m,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主平硐标高+1029.7m主平硐长792m,回风平硐硐标高+1044.1m回风平硐长954m,开采独连煤层,于2007年关闭。

开采深度由+1039m至+1097m。

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采用倾向长壁采煤方法,前进式开采,人工落煤,金属摩擦支柱支护采煤工作面,局部填充管理顶板。

回采工作面采用小矿车人工拖运,水平运输大巷采用侧卸式矿车运输,人力推车。

(2)、工业公司分厂煤厂位于矿井的北方,距本矿主平硐大约517m,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主平硐标高+1035m主平硐长890m,回风平硐硐标高+1161m,回风井为斜井,开采双龙煤层,现以被红康煤矿(原工业公司煤厂)整合,于2007年关闭。

矿区内开采煤炭历史悠久,在xxxx煤矿东部煤层露头处还有许多沿煤层露头开采的老窑,经坑采井采,浅部煤层全部采空。

这些老窑多为平硐开采,采空区无积水或积水不多,已经关闭多年。

本次地面水文地质调查和地质、水文地质填图时在矿区范围内地表未发现裂缝及塌陷等次生地质灾害形迹。

1.3以往地质工作

1、1959~1961年底,原四川省地质局103地质队(下称103队)对xxxx荥经煤田冯家坝井田进行勘查,采用槽探、坑探和钻探等工程控制,提交《荥经冯家坝井田初步勘探评价报告》,提交的1:

10000地形地质图的地形底图系独立坐标系统成图,钻孔有将可采煤层打丢的情况,部分经物探测井确定,最终获表内B+C1+C2级煤炭储量2631.56万吨,其中B+C1级1306.44万吨。

2、1967~1974年底,四川省地质局第一区测队在该区开展1:

20万荥经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对区内煤矿地层层位进行了解对比研究,将原划定属侏罗系下统香溪煤系,改划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煤系地层,并对区内煤层层位进行了对比研究。

3、1956~2001年期间,原四川省地质局所属大渡河队、雅安队、101队、402队、404、川西北队等断续对区内铜矿、铅锌矿、煤矿等矿产进行过普查或详查地质评价工作。

4、1986~1988年,川西北地质大队在该区开展1:

50000《新建幅》、《泗坪幅》联测。

对本区地层、构造、矿产有较详细总结。

5、2006年12月,四川地质矿产公司提交了《xxxxxxx沟煤厂2006年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截止2006年12月30日,原矿区双龙煤层保有储量(122b)37.11万吨,共动用双龙煤层7.08万吨。

6、2009年3月,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西北地质队提交的《xxxxxxx沟煤厂2008年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通过本次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截止2009年2月底,四川省xxxx冯家坝井田xxxx煤矿新调扩矿区内共查明总煤炭资源储量134.8万吨,其中动用(122b)基础资源储量52.7万吨,保有资源储量82.1万吨。

在保有资源量中,控制的经济的基础储量(122b)22.9万吨,占总保有资源储量的27.89%;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59.2万吨,占总保有资源储量的72.11%。

7、2009年7月,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西北地质队提交的四川省xxxx冯家坝井田xxxx煤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初步查明矿山地质环境特征和矿业活动引发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提出针对性、指导性的地质环境保护及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与建议。

矿山已开采多年,形成了大量的采煤巷道,较准确地控制了煤层的厚度,空间展布、变化情况。

二 地层构造

2.1 地层和含煤地层

2.1.1、地层

(一)区域地层

区域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P2β)、宣威组(P2x),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嘉陵江组(T1j),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T2l)、三叠系上统跨洪洞组(T3k)、须家河组(T3xj)、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J1z)及第四系全新统(Qh)。

(二)矿区地层

矿区内所见地层由老至新简述为:

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中统雷口坡组(T2l),三叠系上统跨洪洞组(T3k)和须家河组(T3x),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组(J1z),第四系全新统(Qh),主要分布于矿区西部山梁一带,各地层特征由老至新简述:

1、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厚129m~164m

下部杂色泥岩、粉砂岩、砂岩与泥灰岩、砂质灰岩、砂质白云岩互层;

上部灰、深灰色厚层白云岩、灰岩、夹角砾状白云岩、泥灰岩。

2、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T2l)厚16~21m

为泥质白云岩夹灰岩、粉砂岩,底部为厚0.25m灰色铝土质粘土岩。

3、三叠系上统跨洪洞组(T3k)  厚10~38m

下部为泥质粉砂岩、泥质白云岩,底部为灰色含砾砂岩;

中部为细粒石英砂岩、泥砂质白云岩、泥岩;

上部灰黑色含砾岩屑砂岩,细粒石英砂岩夹泥质白云岩。

与下伏雷口坡组为假整合接触。

4、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

该组系本矿所采煤层的产出层位,据岩性、含煤特征及生物组合,可细分为三段,其中:

下、中段为本矿含煤层段。

现简述如下:

(1)下段(T3xj1)厚52~63m

为灰、黄色中~厚层粗~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夹长石石英砂岩薄层及炭质(泥)岩夹煤层,底部为含砾砂岩。

该段距底界1.5~18m为双龙煤层赋存层位,双龙煤层上覆层间距厚25~35m为三连煤层赋存层位,三连煤层距该段顶界10~22.6m。

该段与下伏跨洪洞组等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2)中段(T3xj2)厚185~205m

为灰、深灰色、黄灰色薄~厚层中~细粒石英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夹炭质页(泥)岩和煤层,义部见浅灰、灰白色中厚~厚层长石石英砂岩。

该段下部距下伏三连煤层层间厚47~65m为独连赋存层位;

独连煤层距该段底界62~70m;

在该段上部,距该段顶界23~38m,距三连煤层上覆层间厚50~98m处为五连煤层赋存层位。

(3)上段(T3xj3)厚159~270m

为灰、浅灰、深灰、黄灰色中~厚层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等不等厚组成多个沉积旋回,偶夹炭质页岩和煤线或煤屑。

5、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组(J1-2z)厚97~281m

为紫红色泥岩,黄灰色粉砂岩夹浅黄绿色石英细砂岩及少量岩屑石英砂岩,底部为石英砂岩或含砾砂岩,整合或假整合于下伏须家河组之上。

6、第四系全新统(Qh)

区内主要为残坡积层、冲洪积层,主要分布于斜坡为褐棕色粘土夹碎石厚0~5m不等之残坡积层及沟谷低洼处,卵石、漂石泥沙厚0~8m不等之冲洪积层。

2.1.2煤层

xxxx煤厂属xxxx冯家坝井田中部,矿区含煤地层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含煤层位为须家河组下、中段,含煤地层平均厚大于194m;

平均含煤厚2.41m,含煤系数为1.24%,所见煤层厚薄不一,能达到区域可采的煤层仅五连煤层一层,局部可采煤层三层,即独连、三连、双龙(详见含煤地层综合柱状图)。

2.1.3含煤地层综合柱状图

2.2 地质构造

2.2.1区域构造

本区大地构造隶属扬子准地台(Ⅰ)西部上扬子台坳(Ⅱ)之峨嵋山台拱(Ⅲ)北部荥经台坳(Ⅳ)内之花滩背斜的南西翼。

2.2.2矿区构造

矿区构造隶属于花滩背斜中段南西翼,区内为单斜构造,倾向237~260°

,倾角为8~11°

矿区内地层为向西倾的单斜层,倾角一般在8~9°

,平均9°

,煤层出露界线呈南西~南东向延展,总体向南西倾斜,在冯家坝井田中各煤层的露头长度大于8km。

煤层产状均较稳定,断裂和褶皱不发育。

2.3 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划分

矿井构造区内为单斜构造,煤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无变化,对采区的合理划分和采煤工作面布置无影响。

矿井内断层不发育,矿区内未发现岩浆岩,无古河床和天窗,无陷落柱。

根据以上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在矿井内的发育特征及对生产的影响程度,依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5--2002)类型划分原则,本矿井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综合评定为简单类型。

三 煤层、煤质和资源/储量

3.1 煤层赋存特征

从上到下依次分述:

五连炭煤层在本矿井范围内已采空,不在描述。

1)独连煤层

赋存于须家河组中段下部。

距该段底部浅灰色中厚层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层底界层间厚14.7m,距下伏三连煤层47~65m。

煤层呈似层状,属较稳定之局部可采煤层,煤层为单一结构,偶有一层夹矸。

据本矿及相邻煤矿9个点了解。

煤层厚0.30~0.55m,平均厚0.44m。

煤层顶板为厚约10m的深灰色薄层砂质泥岩、泥岩及细砂岩;

底板为厚度约10m的士深灰色细砂岩或砂质泥岩。

2)三连煤层

赋存于须家河组下段上部,该煤层距下段顶界10~23m,距下伏双龙煤层层间距47~63m。

煤层呈似层状或扁豆状,在本区属较不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

煤层结构较复杂,一般为三分复煤层,煤层总厚0.35~0.59,平均厚0.45m,三层分煤分别厚0.02~0.13m不等,净煤厚0.14~0.32m,平均厚0.22m,2层夹矸厚0.06~0.17m,累厚0.10m,主要为泥(页)岩。

煤层往南煤层厚度变薄,煤层顶底板皆为厚约10m的深灰~黑灰色中厚层含白云母细砂岩层,顶部尚有厚1m之黑灰色含一层菱铁矿结核炭质页岩伪顶。

3)双龙煤层

赋存于须家河组下段底部,一般距该段底界6~15m,最近距离仅1.5m,煤层为似层状,较稳定分布的局部可采煤层。

煤层为二分复煤层,据本矿及相邻煤矿生产巷道17个煤层测量点了解,煤厚0.40~0.63m,平均0.48m,其中上分煤较厚为0.18~0.28m,平均0.26m,下分煤较薄,厚0.08~0.25m,平均0.14m,净煤累厚0.34~0.53m,平均厚0.40m,其中泥(页)岩夹矸一层厚0.06~0.14m。

煤层顶板为厚约20m深灰色中厚~薄层细~中粒砂岩夹砂质泥岩,其中含植物化石,底板为灰色中厚层中~粗粒砂岩夹含砾砂岩或砂质泥岩。

见表2-1。

表3-1 可采煤层特征表

煤层

名称

煤层净度/m

煤层间距/m

煤层结构

顶底板岩性

稳定性

煤层倾角

(。

视密度/

t/m3

最小~最大

平均

夹矸

层数

夹矸累厚/m

顶板

底板

0.30~0.55

0.44

砂质泥岩

泥岩

细砂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