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2650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Word格式.docx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Word格式.docx

连起来想想,谜底会是什么字?

当学生猜出来时,老师出示“秋”字

  6、组织学生回想一下,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

猜谜有什么窍门?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7、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并组织学生自学,并讨论。

  8、尝试背诵谜语。

  三、指导写字。

  出示生字:

“跟”字,让学生观察,说说这个字需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练写,同桌两个互相纠正。

  四、实践活动:

  1、读学习伙伴的话。

说说自已打算从什么地方收集谜语。

  2、自编谜语:

教师可提供示范。

“一只狗,打个哈欠摔跟头,又张口,眼流泪,主人心痛抱着走”小朋友们猜一猜是个什么字?

  3、向学生介绍编谜语的方法:

抓住“哭”字特点,由三个部分组成,上面有两个口,下面的“犬”是狗的意思,编成顺口溜,好玩、好记,还能让我们开动脑筋。

  4、希望小朋友们像书上的两位小朋友们一样,在课外积极收集谜语,或自编谜语,看谁编得多。

               第二课时

   1、朗读第三首谜语,边读边想自已是怎么猜出来的。

   2、认识5个生字,学写5个生字。

   3、交流所收集的谜语,并展示。

  一、导入:

  1、复习昨天所学生字,出示生字,比赛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2、今天我们继续进行:

猜、读、编谜语的活动。

  二、学习新内容。

  1、教师读一则谜语(第三首),学生猜。

  2、由于这则谜语较难,所以先和学生一起复习汉字:

“请、清、睛、精、晴”,让学生发现这几个字的异同。

  3、让生表演:

生表演互用礼貌用语的情景,让大家观察,发现他们俩彼此友好、互相尊重的特点。

然后师生创设情境,教师当妈妈,学生扮生病的孩子,“妈妈”问寒问暖,“孩子”深情地望着妈妈。

提示学生:

看了这两则表演,用谜语里的话怎么说?

读读谜语里的句子,或发表自已的见解。

  4、再读谜语,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再说说谜底,并说说自已是怎能么猜出来的。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一背谜面。

  5、出示谜语中的生字“互相、尊重、令人、纯净”组织学生自已记忆生字.

  三、指导写字:

  出示生字“怕、谁、凉、量、最”五个生字,让学生观察,这五个字写时需注意什么,左右结构的字写时要左窄右宽,“量、最”两个字写时注意:

中间的一横要长,横与横之间挨紧一点,各横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所有横都朝右上方适当倾斜。

全班进行猜谜大赛,展示和交流自已从不同地方收集的谜语,及自已编的谜语。

教学反思:

在识字的同时,了解适当的科学常识,这不仅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也体现出了语言的人文性,让学生在有趣的文字里感受快乐,并学会自然知识。

18、四个太阳

教学目标:

   1、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

会写“园、因”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教学课时:

分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个太阳》,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引导学生学习生字。

  1、组织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听老师读课文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3、小朋友你们能把老师手中的太阳挂在黑板上吗?

指名到讲台上做。

并向别的小朋友讲这个就是挂,同时出示生字:

挂,引导学生思考还有什么能挂?

用挂组词、说句子。

读文中的句子。

  2、出示:

街字学生读,进行组词,说说你知道的街道。

读读文中的句子。

  3、出示:

熟,学生说什么熟了,再读文中的句子。

  4、出示:

伙伴,指名解释,并说说自已的小伙伴是谁?

  5、出示:

甜、尝,生说伸出舌头舔甘蔗,这个字就是“甜”,你们平时尝的什么是香甜的?

读课文中的句子。

  6、出示:

温,温暖,什么是温暖的?

让学生体会温暖,再认识:

冻僵,联系冬天时的天气体会。

再认识“脸”回到课文,读句子。

  7、学习“该、因、季”让学生组词,联系生活,再读句子,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1、观察生字“园、因”说说这两个字有什么区别。

学生汇报。

  2、强调:

“因”字是先里头后封口。

  3、学生自已练习写字,比比谁写得最好。

 

                第二课时

  1、提问:

“小朋友,你们能不能说出天上有什么样的太阳?

”板书太阳。

指名说出“红红的、火红的、火热的。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四个太阳》。

看看这四个太阳分别是什么样子。

  二、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悟作者分别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正确,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要画这四个太阳,他有什么心愿?

  4、自已读读自已喜欢的自然段,动手画出最让你感受动的句子。

  5、把你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评一评,在学生评时引导学生体会“到外一片清凉”在读第三自然段时,可组织学生即兴表演。

让学生体会秋天的乐趣。

  6、把你喜欢的词句画出来,读读记记,相互交流。

  二、背诵课文

  1、背自已喜欢的太阳的段。

  2、拿着自已画的最喜欢的太阳,和所有喜欢的同学一起分别这几个自然段背。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写好的生字:

“为、脸、阳、光”让学生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什么地方最难写。

  2、强调笔画:

为的笔顺是:

点、撇横折钩、点。

阳,的左耳高且小,日字写中央。

  3、学生自已练习写。

  1、想象画:

太阳与未来世界的关系。

  2、交流作品。

想像是创造力的源泉。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文情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像,同时适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在不知不觉中唤起学生创新的冲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个太阳》一课的教学定位也正在于此。

一开始,教师让学生通过画自己心中最喜欢的太阳导入新课,既体现了学科间的融合,又不露声色地激活了学生潜在的想像力。

在成人的眼中,太阳就是抬头望天便可见到的、再熟悉不过的物体,而在小学生的心中却不同,学生们画出的太阳有各种形状、各种颜色,这是成人无法想像的,教师抓住了学生这一年龄、心理特点,激趣引题,激活了儿童潜在的灵性。

19、乌鸦喝水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

绿线内的3个只识不写。

认识2个偏旁。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识写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

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乌鸦喝水

               口渴了  找水喝

               找到水  喝不着

               想办法  喝着水

             在困难面前,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

抄写生字、填空、看拼音写汉字、扩词。

   课外: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一.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

     小朋友见过好多的鸟,可你们注意观察了没有,有一种鸟叫乌鸦,是什么样的?

你们别看它样子不美丽,可它喜欢动脑筋,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一段有趣的故事。

   2.板书课题。

   3.教学“乌、鸦、喝”。

  二.范读课文

   1.乌鸦喝水是怎么一个故事呢?

乌鸦喝水碰到了什么困难?

它想了什么办法?

乌鸦有没有喝着水?

请小朋友听老师读课文,思考问题。

   2.教师范读。

  三.自读课文,弄清图意,随图文识字

   1.自由轻声读,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看看课文中有几幅图,有几个自然段。

   3.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乌鸦为什么找水喝?

      引出“渴”与“喝”比较学习。

   

(2)乌鸦喝不到瓶子里的水,怎么办?

      引出“面”、“办”,指导写法。

   (3)乌鸦是怎样想办法的?

      引出“围”,掌握笔顺。

   (4)乌鸦想出了什么办法,哪句话告诉我们?

      引出“终于”,指导写法。

   (5)乌鸦想出了什么办法?

      引出“叼来、一颗、渐渐”,指导读音。

      指名认读上面的词语。

齐读。

  四.试读课文

   1.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2.指导读好长句。

  五.作业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按笔顺描红。

   3.抄写生字。

(两遍)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口头组词。

     乌()喝()于()冬()

     鸟()渴()干()终()

  二.讲读课文

   1.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

思考:

这一段有几句话?

每句话讲了什么?

    

(2)理解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a.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到处”是什么意思?

乌鸦口渴地难受,东找西找,找了好多地方,我们读第一句要把“到处”重读。

(老师范读,学生练读)

     b.乌鸦找到水了么?

它喝了水没有?

你从哪句话看出来?

      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

谁能想象一下,乌鸦会怎样喝瓶子里的谁?

      乌鸦找到水时心情怎样?

喝不到水时心情又会怎样?

(感情读课文)

    (3)小结。

     a.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b.小结板书。

   2.讲读第二段。

    

(1)看图想象:

乌鸦面对困难,会怎么想怎么做?

    

(2)指名读。

    (3)乌鸦想出办法来了么?

怎么想出来的?

    (4)比较句子。

       哪中说法好?

为什么?

       a.它叼来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

       b.它叼来小石子,放到瓶子里。

       a.瓶子里的水升高了。

       b.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5)指导朗读。

    (6)小结板书。

  三.作业

   1.口头扩词。

     乌()()()办()()()

     围()()()终()()()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读生字。

   2.指名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

    引导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弄清自然段中句与句的联系的基础练习背诵。

  三.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

   2.想一句话夸夸乌鸦,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我们应该向它学习什么。

  四.课堂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Wuyaheshuikoukebanfaweizhezhongyu

   2.写笔顺,数笔画。

     乌--------( )画  喝―――――( )画

     办――――( )画  围——―――( )画

   3.填空。

     乌鸦口( )了,到处( )水( )。

     乌鸦(  )着瓶子边走边想,(  )(  )出了一个办法。

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在具有主观意志作用下亲自实践的过程,我在课堂中创设了学生主动参与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写乌鸦想办法喝着水,传统的教学通常是教师演示,让学生理解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我设计了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4人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

学生实验完成后,不禁发出:

“呦,水真的升高了!

”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这时,讲解是多余的,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

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0、司马光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遇事要像司马光一样沉着机智。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指导识字、写字。

   3.通过朗读第四、五段理解司马光遇事时与别的小朋友反应不同,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机智聪明的孩子。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3.分别抄有第四、五两段课文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学习生字

  这堂课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小朋友,他是谁呢?

(板书:

司马光)请学生读准”司“。

告诉学生“司”是“司机”的“司”,在这里与“马”组成复姓。

再请学生读准“光”的音。

提示“光”的音。

提示“光”的笔顺。

学生完整地读课题。

  二、过渡激趣,整体感知

  1.司马光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能写在课本里让我们大家学习呢?

  2.听课文录音,注意良好的听读姿势、听读习惯的培养,特别要学生注意看清课文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3.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长句子。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留心听,听后互相评议。

  三、突出重点,教学课文

  1.司马光生活的年代离我们现在很远很远了,课文第一段用了一个什么词表示?

学习古时候”读准“时”。

  2.有一回,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突然,发生了一件很危险的事,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结果怎样呢?

请同学们自己学习二到六段。

要求:

仔细读课文,画出讲司马光表现的词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交流讨论。

  

(1)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

谁来读二、三两段课文?

其他人注意听有没有读出危险的感觉。

  

(2)别的小朋友年看到小伙伴掉进小缸,他们怎么样了?

先指名回答,再读有关句子。

然后引导学生学习生字“都、慌、吓、哭、喊”,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吓、哭、都”的字形。

  (3)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指名读第五段。

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有没有强调出司马光与别的孩子不同的地方。

评议,练习朗读。

  (4)结果怎样?

  这里采用师生对读方式怎样?

朗读最后一段。

  4.司马光救出了小朋友,那时,他自己也还是个孩子,学习生字“孩”,注意“孩”是子字旁,写法与“子”不同,最后一笔是“提”。

启发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办法能救掉进缸里的小朋友。

学生可能想出以下办法:

①把小朋友拽出来;

②在缸里,拉他出来;

3把缸推倒等。

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们爱动脑筋,然后将方法进行比较:

大家想的办法基本是让人离开水,但在当时情况下,缸太大,太重,喊人又来不及,司马光能及时想到用大石头砸破缸,使水流出,让水离开人。

这个方法巧妙而实用,这与他遇事爱动脑筋是分不开的。

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二、巩固生字词

   1.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

   2.自己描生字,记字形,相互交流记字方法。

   3.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下面几个字。

     候:

不要漏写第三笔“竖”。

     孩:

第三笔是“提”,右边要写紧凑。

     都:

指导双耳旁的写法,第一笔“横撇弯钩”,不要误写成2笔。

     哭:

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三、课后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2。

   2.完成课后练习3。

    先读读“块、快”,引导学生发现它们读音相同,右边字形相同,左边偏旁不同。

了解“块”常指“土块、石块”,所以有“土”旁;

“快”一般指速度高,走路、做事等用的时间短,也有“快要、将要”的意思。

然后让学生试着自己填空,然后集体订正。

   3.补充练习。

     妈妈(  )下班了。

     这辆汽车开得真(  )呀!

     我有一(  )橡皮。

 教完这堂课后,我深深地悟到了:

  其一: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应积极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在生活中学语文,悟语文,用语文,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其二:

拓展训练不是要学生钻牛角尖,走死胡同,浇灭学生创造的火花,而是要引导学生在现有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积极思维,展开想像,大胆创新,展示个性。

其三:

教师要敢于跳出编者和自己以前的思维定势的"

套子"

,带领学生大胆地进行改革创新。

允许教师根据对教材的独特见解,灵活运用教材,处理教材。

我想,这也是编者愿意、乐意看到的。

21、称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称、曹、议、论、秤、砍、块、沉、线、止、然、量”12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学习曹冲遇事开动脑筋。

  3.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遇事要开动脑筋,平时多观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解决办法:

教师启发学生把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与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进行对比。

  难点:

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

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大象,化整为零,找到了称大象的巧办法,实验过程就是突破难点的过程。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称象》(板书课题),“象”就是我们在公园、电视中看到的大象。

“称象”就是称大象的重量,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呢?

(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怎样称的,称出来了吗等)这些问题,同学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了解课文内容。

  2.动笔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3.分组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4.分段朗读,纠正字音,分析字形。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考:

本文主要写的是谁称象的事?

(曹冲)

  曹冲是曹操的儿子。

曹操是什么人?

(古时候的大官)

  2.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这段主要讲的是谁?

讲了他什么事?

引导学生感知这段的主要内容。

  

(2)读第1句话,回答曹操是什么时候的人?

理解“古时候”指三国时期,离现在大约有一千七百多年。

  (3)读第2、3句,回答:

人家送给他一头大象,他心情怎样?

是怎样做的?

(他很高兴,所以就带着官员和儿子去看象)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2段,思考并回答:

象是什么样子?

官员们怎么做的?

(使学生了解本段主要写了象又高又大,官员们边看边议论象的重量)。

  

(2)读第1句,看图回答:

从哪地方看出象又高又大?

  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具体认识象的高大。

  (3)再读课文,从中体会象很大。

  (4)读第2句话,举例说说“议论”的意思,再回答:

从官员们议论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

(象很重,官员们很想知道象有多重)。

  再读这句话,读出官员们疑问语气。

  (5)朗读第2段。

  

(一)朗读全文。

  

(二)回顾第1、2自然段。

  (三)学习第3段。

  1.朗读第3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些称象的办法。

引导学生抓住这段的主要内容。

  2.曹操问:

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的重量称一称?

官员们是怎样说的?

这个办法行吗?

  (先引导学生把第一种办法概括为“造大秤”,再让学生理解第3句话,了解这个办法不行的原因是因为谁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提起这杆大秤。

  3.读第4句,说说第二种办法是什么?

为什么也不成。

  (联系曹操得到象时高兴的心情,认识把象割成几块称的办法更不成。

)4.读最后一句,说一说“摇头”和“直摇头”有什么不同。

(“直摇头”的意思是不住地摇头,表明曹操对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再读一读课文体会曹操的态度。

  (四)学习第4段。

  1.朗读第4段,思考曹冲想出了什么样的称象办法。

  

(1)从“才七岁”体会出曹冲的年龄怎样。

(年龄太小了)

  

(2)这么小的年龄就能想出称象的好办法。

谁能分步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呢?

  (3)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演示称象过程的前两步。

  第一步:

把演示用的“船”放在装水的大玻璃缸里,再把“大象”放进“船”里,“船身”下沉,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第二步:

把“象”拿出,往“船”上装演示用的小石子,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