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34章综合微评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2467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第34章综合微评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生物第34章综合微评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生物第34章综合微评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生物第34章综合微评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生物第34章综合微评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第34章综合微评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中生物第34章综合微评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第34章综合微评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第34章综合微评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件下载.docx

如果说细胞质也存在遗传物质,则决定细胞质的遗传物质是DNA。

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3.下列有关遗传物质基础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通过基因控制酶的合成引起的

C.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D.游离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分子时需DNA聚合酶

B 解析: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导致的。

4.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会使上清液放射性含量升高

B.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上清液放射性很高,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C.该实验说明了DNA能自我复制并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D.该实验的结果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结果都能说明它们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异

D

5.下图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流程示意图,下列关于该流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过程是转录,它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四种核苷酸为原料合成mRNA

B.②过程中只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酶、ATP即可完成

C.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而直接控制性状

D.某段DNA上发生了基因突变,则形成的mRNA、蛋白质一定会改变

转录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

②过程是翻译,翻译需要模板、原料、能量、酶和tRNA,同时需要适宜的条件;

基因突变导致形成的密码子发生改变,不同的密码子也可以决定同一个氨基酸,因此形成的蛋白质不一定改变。

6.下图所示为来自同一人体的4种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来自同一人体,所以各细胞中的DNA含量相同

B.因为各细胞中携带的基因不同,所以形态、功能不同

C.虽然各细胞大小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

D.虽然各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但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

A项,人体不同组织的体细胞中核DNA含量相等,但是细胞质中的DNA含量不一定相同,卵细胞和精子中的核DNA减半。

B项,同一人体不同体细胞中携带的核基因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导致不同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不同。

C项,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D项,人体内不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不同,有协助扩散(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和主动运输两种方式。

7.下列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

B.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内合成的

C.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

D.线粒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D 解析:

本题以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为命题线索,综合考查转录、翻译和细胞质遗传等知识。

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A项错误;

DNA聚合酶是蛋白质,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B项错误;

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C项错误;

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D项正确。

8.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②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③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一段时间后进行搅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依次是(  )

A.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

B.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

C.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

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难度中等。

用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该DNA侵入细菌细胞中,经过搅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分布在沉淀物;

用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经过搅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用15N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经过搅拌、离心后,放射性在沉淀物和上清液中都有分布。

9.将用15N标记的一个DNA分子放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复制n次,则后代中含15N的单链占全部DNA单链的比例和含有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依次是(  )

A.1/2n,1/2nB.1/2n,1/2n-1

C.1/2n,1/2n+1D.1/2n-1,1/2n

将用15N标记的一个DNA分子放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复制n次,可形成2n个DNA分子,2n+1条单链,含15N的单链为2条,含15N的DNA分子为2个。

故后代中含15N的单链占全部DNA单链的比例为2/2n+1=1/2n,含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为2/2n=1/2n-1。

10.艾滋病病毒属于RNA病毒,具有逆转录酶,如果它的一段RNA含碱基A23%、C19%、G31%,则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的双链DNA中碱基A的比例是(  )

A.23%B.25%

C.31%D.50%

由题意可知,该RNA中U的比例是27%,根据逆转录的碱基配对关系推导出形成的DNA两条链上的碱基A的比例分别是27%、23%,则双链DNA中碱基A的比例是(27%+23%)÷

2=25%。

11.1953年Watson和Crick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其重要意义在于(  )

①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②确定DNA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③发现DNA如何储存遗传信息 ④为DNA复制机制的阐明奠定基础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③④

12.关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转录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是n/2个

B.细菌的一个基因转录时两条DNA链可同时作为模板,提高转录效率

C.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DNA和RNA上

D.在细胞周期中,mRNA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

本题考查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中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意在考查分析判断能力。

DNA上可能有不具遗传效应的片段,且基因会选择性表达,所以mRNA分子的碱基数小于n/2个;

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都在DNA上;

在细胞周期中,如分裂间期的G1期和G2期中,mRNA的种类和含量有所不同。

13.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如下图),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1、2、3、4四支试管中,依次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的是(  )

A.3和4B.1、3和4

C.2、3和4D.1、2、3和4

2、3、4三支试管内只有R型细菌,因为没有S型活细菌的DNA,所以都不会发生转化。

1号试管因为有S型活细菌的DNA,所以会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但是发生转化的R型细菌只是一部分,故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存在。

14.豌豆的高茎基因(D)与矮茎基因(d)的根本区别是(  )

A.基因D能控制显性性状,基因d能控制隐性性状

B.基因D、基因d所含的密码子不同

C.4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D.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

基因D和基因d的根本区别是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即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

二者是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

密码子位于mRNA上。

15.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在有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培养一个细胞周期后,每个DNA分子中有一条链含放射性。

继续在无放射性的培养基中培养时,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所以DNA分子一半含放射性,一半不含放射性,每条染色单体含一个DNA分子,所以一半的染色单体含放射性。

16.下列有关基因对性状控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变化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

C.一个基因只能控制一种性状,多个基因不能同时控制一种性状

D.所有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都符合中心法则并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本题考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难度中等。

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多个基因可以同时控制一种性状的表达;

所有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都符合中心法则,但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17.某DNA分子中A+T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44%,其中一条链(α)上的G占该链碱基总数21%,那么,对应的另一条互补链(β)上的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是(  )

A.35%B.29%

C.28%D.21%

整个DNA分子中的A+T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44%,则G+C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56%,又因为其中一条链(α)上的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1%,所以与G对应的互补链(β)上的C占β链碱基总数的21%,在该DNA分子中,β链上的G+C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等于G+C占整个DNA分子中碱基总数的比例,因此G占β链碱基总数的比例为56%-21%=35%。

18.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菌产生的可致癌毒素,其生物合成受多个基因控制,也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环境因子不影响生物体的表现型

B.不产生黄曲霉毒素菌株的基因型都相同

C.黄曲霉毒素致癌是表现型

D.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是表现型

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黄曲霉毒素的合成受多个基因控制,故不产生黄曲霉毒素的菌株的基因型可能有多种;

由题意知本题的表现型为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而不是黄曲霉毒素致癌。

19.对于真核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转录和翻译时都要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B.mRNA穿过核孔在细胞质中进行翻译

C.复制和转录都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

D.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分别参与转录和翻译

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将核糖核苷酸连接成RNA;

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将氨基酸连接成多肽链;

真核细胞的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在核糖体上完成翻译过程;

DNA复制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进行的。

20.下列关于研究材料、方法及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

B.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统计后代雌雄个体眼色性状分离比,认同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

C.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D.沃森和克里克以DNA大分子为研究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破译了全部密码子

A项,自然状态下,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

B项,摩尔根根据果蝇眼色的遗传特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项,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D项,沃森和克里克根据他人发现的DNA的X射线衍射图谱,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10分)油菜植物体内的中间代谢产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运向种子后有两条转变途径,如下图甲所示,浙江农科院陈锦清教授根据这一机制培育出高产油油菜,产油率由原来的35%提高到58%。

其中酶a和酶b分别由基因A和基因B控制合成,图乙是基因A或B表达的部分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酶a与酶b结构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所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称为________;

图中结构⑤的名称是________;

氨基酸②的密码子是________;

图中④形成后到达此场所是否穿过磷脂分子?

________。

(3)在基因B中,α链是转录链,陈教授及其助手诱导β链也能转录,从而形成双链mRNA,提高了油脂产量,其原因是_________。

(1)构成它们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其空间结构不同 

(2)翻译 tRNA UCU 否

(3)形成双链后,mRNA不能与核糖体结合,从而不能合成酶b;

而细胞能正常合成酶a,故生成的油脂比例高

22.(12分)铁蛋白是细胞内储存多余Fe3+的蛋白,铁蛋白合成的调节与游离的Fe3+、铁调节蛋白、铁应答元件等有关。

铁应答元件是位于铁蛋白mRNA起始密码上游的特异性序列,能与铁调节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阻遏铁蛋白的合成。

当Fe3+浓度高时,铁调节蛋白由于结合Fe3+而丧失与铁应答元件的结合能力,核糖体能与铁蛋白mRNA一端结合,沿mRNA移动,遇到起始密码后开始翻译(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甘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__,铁蛋白基因中决定“

”的模板链碱基序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e3+浓度低时,铁调节蛋白与铁应答元件结合干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抑制了翻译的起始;

Fe3+浓度高时,铁调节蛋白由于结合Fe3+而丧失与铁应答元件的结合能力,铁蛋白mRNA能够翻译。

这种调节机制既可以避免________对细胞的毒性影响,又可以减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铁蛋白由n个氨基酸组成,指导其合成的mRNA的碱基数远大于3n,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改造铁蛋白分子,将图中色氨酸变成亮氨酸(密码子为UUA、UUG、CUU、CUC、CUA、CUG),可以通过改变DNA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来实现,即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GGU …CCACTGACC… 

(2)核糖体在mRNA上的结合与移动 Fe3+ 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3)mRNA两端存在不翻译的序列 (4)C→A

23.(14分)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过程中的功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他们指出“噬菌体在分子生物学的地位就相当于氢原子在玻尔量子力学模型中的地位一样”。

这句话指出了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在结构和成分上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

(2)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分别获得被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从而追踪在侵染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变化。

(3)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机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

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搅拌时间少于1分钟时,上清液中的放射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以后,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被侵染的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否则细胞外________放射性会增高。

(1)结构简单,只含有蛋白质和DNA(核酸) 

(2)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2P和35S标记的大肠杆菌 DNA和蛋白质的位置 (3)将噬菌体和细菌分开 较低 DNA进入细菌,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 细菌没有裂解,没有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 32P

24.(14分)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生物体细胞中发生的三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

请分析回答:

(1)在人体皮肤生发层细胞内,甲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

(2)乙过程中的碱基配对规律是____________,若乙过程的α链中腺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腺嘌呤分别占29%、19%,则与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鸟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________;

在人体不同组织细胞中,相同DNA进行乙过程时的起始点________(填“都相同”“都不同”或“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过程产物β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着相应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

若在丙过程中的mRNA链上AUG后插入3个核苷酸,合成的多肽链中除在甲硫氨酸后多一个氨基酸外,其余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由此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出图中涉及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细胞核、线粒体 

(2)A—U、T—A、C—G

26% 不完全相同 不同组织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 (3)氨基酸的数量与排列顺序 一个密码子由3个碱基组成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