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生物复习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2 人类遗传病和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19013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生物复习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2 人类遗传病和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高三生物复习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2 人类遗传病和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高三生物复习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2 人类遗传病和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高三生物复习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2 人类遗传病和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高三生物复习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2 人类遗传病和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生物复习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2 人类遗传病和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届高三生物复习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2 人类遗传病和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生物复习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2 人类遗传病和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生物复习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2 人类遗传病和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2013·

海南高考·

T15)果蝇长翅(V)和残翅(v)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

假定某果蝇种群有20000只果蝇,其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4%,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20000只纯合长翅果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关于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v基因频率降低了50%B.V基因频率增加了50%

C.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50%D.残翅果蝇比例降低了50%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需关注以下两点:

(1)种群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

(2)用遗传平衡定律公式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本题考查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因该果蝇种群vv的基因型频率为4%,由遗传平衡定律公式算出v=0.2,V=0.8,进而计算出引入纯种长翅果蝇前,vv有0.04×

20000=800,Vv有2×

0.2×

0.8×

20000

=6400,VV有0.8×

20000=12800。

引入后,基因频率v=(800×

2

+6400)/(40000×

2)=0.1,V=1-0.1=0.9,故A项正确,B项错误。

因Vv、vv的数目不变,而该种群的总数增加一倍,所以Vv、vv的基因型频率降低50%,C、D正确。

4.(2013·

江苏高考·

T12)下图为四个物种的进化关系树(图中百分数表示各物种与人类的DNA相似度)。

DNA碱基进化速率按1%/百万年计算,下列相关论述合理的是 (  )

A.四个物种都由共同祖先通过基因突变而形成

B.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人类与黑猩猩的DNA差异经历了约99万年的累积

D.大猩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与大猩猩和非洲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相同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明确影响基因频率差异的因素:

基因突变、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等。

(2)明确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不决定物种的进化方向。

选C。

本题考查生物的进化。

A项中,物种形成的环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其中突变又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故错误。

B项中,自然选择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故错误。

C项中,人类与黑猩猩的DNA差异为0.99%,DNA碱基进化速率为1%/百万年,0.99%的差异经历了约99万年的累积,故正确。

D项中,根据DNA相似度,可以计算得出大猩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比大猩猩和非洲猴的亲缘关系近。

5.(2013·

山东高考·

T5)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玳瑁猫互交的后代中有25%的雄性黄猫

B.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50%

C.为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

D.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根据基因的位置,写出各种不同体色的雌猫和雄猫的基因型。

明确玳瑁猫的基因型只有XBXb一种情况,性别是雌性。

(2)推测繁育玳瑁猫的方式有黄猫和黑猫杂交、黄猫和玳瑁猫杂交、黑猫和玳瑁猫杂交。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

A项中,由题意可知,玳瑁猫的基因型为XBXb,不能互交,故A项错误。

B项中,玳瑁猫(XBXb)与黄猫(XbY)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25%,故B项错误。

C项中,玳瑁猫只有雌性,需要和其他体色的猫杂交才能得到,故C项错误。

D项中,用黑色雌猫(XBXB)和黄色雄猫(XbY)杂交或者黄色雌猫(XbXb)和黑色雄猫杂交(XBY)可得到1/2的玳瑁猫,故D项正确。

6.(2013·

T6)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曲线Ⅱ的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B.曲线Ⅲ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C.曲线Ⅳ的Fn中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1

D.曲线Ⅰ和Ⅳ的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

(1)明确自交和随机交配不改变基因频率。

(2)注意每代淘汰aa个体后,每代的基因型仅两种:

Aa和AA。

本题考查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根据题意,这四种交配方案对应的曲线依次是Ⅳ、Ⅰ、Ⅲ、Ⅱ。

连续自交和随机交配的F1的Aa的基因型频率都是1/2,所以Ⅰ和Ⅳ符合,但是连续自交的结果是纯合子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杂合子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所以Ⅰ是随机交配的结果,Ⅳ是连续自交的结果。

曲线Ⅱ和Ⅲ在F1杂合子Aa所占的比例相同,这是由于自交和随机交配的结果是一样的,都是Aa交配的结果,后代为1/4AA+1/2Aa+1/4aa,淘汰掉aa,则结果为1/3AA+2/3Aa。

如果自交,则F2是1/3AA+2/3Aa(1/4AA+1/2Aa+1/4aa),淘汰掉aa以后,得到的结果为3/5AA+2/5Aa。

如果随机交配,根据遗传平衡定律(2/3A+1/3a)2,则F2是4/9AA+4/9Aa+1/9aa,淘汰掉aa,结果为1/2AA+1/2Aa,图中曲线Ⅱ在F2时Aa基因型频率是1/2,所以可以看出曲线Ⅱ是随机交配并淘汰aa的曲线,曲线Ⅲ是连续自交并淘汰aa的曲线。

A项中,由上述分析可知,曲线Ⅱ是随机交配并淘汰隐性个体的曲线,F2是1/2AA+1/2Aa,经过随机交配,F3是9/16AA+6/16Aa+1/16aa,淘汰掉aa后,Aa基因型频率为0.4,故A项正确。

B项中,由上述分析可知,曲线Ⅲ是连续自交并淘汰隐性个体的曲线,F2淘汰掉aa后,结果是3/5AA+2/5Aa,所以Aa基因型频率是0.4,故B项正确。

C项中,曲线Ⅳ是连续自交的结果,在Fn中纯合子的比例是1-(1/2)n,则比上一代Fn-1增加的数值是1-(1/2)n-[1-(1/2)n-1]=(1/2)n,故C项错误。

D项中,连续自交和随机交配,A和a的基因频率都不会改变,所以不会发生进化,故D项正确。

7.(2013·

天津高考·

T4)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

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

家蝇种

群来源

敏感性纯

合子(%)

抗性杂

抗性纯

甲地区

78

20

乙地区

64

32

4

丙地区

84

15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

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

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

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注意以下几点:

(1)氨基酸改变的根本原因:

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

增添和缺失会导致氨基酸数目的改变,替换一般不会改变氨基酸数目。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知识以及学生从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A项中,由题目可知,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氨基酸数目没改变,氨基酸的改变是由碱基对替换引起的,故错误;

B项中,甲地区抗性基因频率为2%+20%/2=12%,故错误;

C项中,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为4%+32%/2=20%,丙地区的抗性基因频率为1%+15%/2=8.5%,乙地区的抗性基因频率最高,但不能说明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故错误;

D项中,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最低,则敏感性基因频率最高,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正确。

二、非选择题

8.(2013·

T28)(8分)造成人类遗传病的原因有多种。

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回答下列问题:

(1)21三体综合征一般是由于第21号染色体  异常造成的。

A和a是位于第21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某患者及其父、母的基因型依次为Aaa、AA和aa,据此可推断,该患者染色体异常是其   的原始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异常造成的。

(2)猫叫综合征是第5号同源染色体中的1条发生部分缺失造成的遗传病。

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丈夫的基因型为BB,妻子的基因型为bb)生出了一个患有猫叫综合征的孩子,若这个孩子表现出基因b的性状,则其发生部分缺失的染色体来自于     (填“父亲”或“母亲”)。

(3)原发性高血压属于     基因遗传病,这类遗传病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

(4)就血友病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来说,如果父母表现型均正常,则女儿有可能患       ,不可能患        。

这两种病的遗传方式都属于单基因        遗传。

(1)患21三体综合征的原因有多种情况,如双亲之一产生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不能正常分离进入子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的两条染色体进入同一子细胞。

(2)熟记常见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特点,如血友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本题考查不同变异类型产生的原因及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1)21三体综合征是由于减数分裂异常形成精子或卵细胞中21号染色体多一条,与正常生殖细胞受精后的个体。

父亲没有a基因,所以患者两个aa都来自母亲。

(2)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上缺失片段,造成其片段中的基因缺失。

正常情况下,BB和bb的后代基因型为Bb,不可能呈现b的性状,但是现在出现了这样的后代,只能说明后代中B所在的片段缺失,从而使b基因得到表达,故只能是父亲的染色体缺失。

(3)原发性高血压属于多基因遗传病。

(4)血友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特点是父亲正常,女儿一定正常,所以女儿不可能患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所以正常双亲有可能为该基因的携带者,所以后代中的女儿可能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答案:

(1)数目 母亲 

(2)父亲 (3)多

(4)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血友病 隐性

9.(8分)(2013·

T31)调查某种遗传病得到如下系谱图,经分析得知,两对独立遗传且表现完全显性的基因(分别用字母Aa、Bb表示)与该病有关,且都可以单独致病。

在调查对象中没有发现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个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是/不是)伴X隐性遗传,因为第Ⅰ代第 个体均不患病。

进一步分析推测该病的遗传方式是      。

(2)假设Ⅰ-1和Ⅰ-4婚配、Ⅰ-2和Ⅰ-3婚配,所生后代患病的概率均为0,则Ⅲ-1的基因型为    ,Ⅱ-2的基因型为      。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Ⅱ-2与Ⅱ-5婚配,其后代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

(1)明确伴X隐性遗传特点:

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

(2)解答第

(2)小题时,注意题干信息“两对独立遗传且表现完全显性的基因(分别用字母Aa、Bb表示)与该病有关,且都可以单独致病”;

“Ⅰ-1和Ⅰ-4婚配、Ⅰ-2和Ⅰ-3婚配,所生后代患病的概率均为0”。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

(1)女患者Ⅱ-3的父亲Ⅰ-1正常,女患者Ⅱ-6的父亲Ⅰ-3正常,可以判断该病不是伴X隐性遗传。

此病符合“无中生有”,为隐性遗传病,进一步分析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由Ⅰ-1和Ⅰ-4婚配、Ⅰ-2和Ⅰ-3婚配,所生后代患病的概率均为0,可知Ⅰ-1和Ⅰ-2的基因型相同,都是AaBB或都是AABb,Ⅰ-3和Ⅰ-4基因型相同,都是AABb或都是AaBB,Ⅰ-1、Ⅰ-2的基因型和Ⅰ-3、Ⅰ-4基因型不同。

如果Ⅰ-1和Ⅰ-2的基因型是AaBB,则Ⅱ-2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

如果Ⅰ-1和Ⅰ-2的基因型是AABb,则Ⅱ-2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

如果

Ⅰ-3和Ⅰ-4的基因型是AaBB,则Ⅱ-5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

如果Ⅰ-3和Ⅰ-4的基因型是AABb,则Ⅱ-5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

如果Ⅰ-1和Ⅰ-2的基因型是AABb,Ⅰ-3和Ⅰ-4的基因型是AaBB,Ⅱ-2的基因型是1/3AABB、2/3AABb,Ⅱ-5的基因型是1/3AABB、2/3AaBB。

后代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

1/3×

2/3×

1/2+2/3×

3/4=5/9。

(1)不是 1、3 常染色体隐性

(2)AaBb AABB或AaBB(AABB或AABb) 5/9

知识点12人类遗传病和生物的进化

1.(2014·

T20)在某只鸟的一窝灰壳蛋中发现了一枚绿壳蛋,有人说这是另一种鸟的蛋。

若要探究这种说法是否成立,下列做法中,不可能提供有效信息的是 (  )

A.观察该鸟是否将该绿壳蛋啄毁或抛掉

B.待该绿壳蛋孵出小鸟后观察其形态特征

C.将该绿壳蛋与已有的鸟蛋标本进行比对

D.以绿壳蛋蛋清与该鸟血浆蛋白为材料做亲子鉴定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词:

“一窝灰壳蛋中发现了一枚绿壳蛋”。

(2)关键知识:

生物的变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

A项中,观察该鸟是否将该绿壳蛋啄毁或抛掉,属于鸟类的母性行为,故A项能提供有效信息。

B项中,该绿壳蛋孵出小鸟的表现型受基因型影响,观察其形态特征可以提供有效信息。

C项中,将该绿壳蛋与已有的鸟蛋标本进行比对,能提供有效信息。

D项中,用蛋白质不能进行亲子鉴定,因为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故D项不能提供有效信息。

2.(2014·

T8)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

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

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

【解题指南】关键知识:

细菌个体存在着抗药性的差异,有些抗药性强,有些抗药性弱,抗生素等对细菌个体的抗药性差异进行选择,留下的个体抗药性强。

本题考查生物的进化和免疫。

抗生素并非导致突变的因素,即突变在前选择在后,抗生素对细菌只起选择作用,故A选项错误;

细菌的变异与是否接触过抗生素无关,所以即使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进入新生儿体内的细菌中也存在抗药性的类型,故B选项正确。

免疫球蛋白与致病菌的耐药性无关,故C选项错误。

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将导致致病菌在体内的繁殖;

而耐药菌的形成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与疫苗无关,故D选项错误。

3.(2014·

四川高考·

T5)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杂交”“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自交”。

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

A项中,秋水仙素不能促进着丝点分裂,而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故错误;

B项中,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

开始时着丝点未分裂,可观察到36条染色体,后期快结束时,着丝点分裂可观察到72条染色体,故正确;

C项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属于染色体变异,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故错误;

D项中,戊的形成未经过地理隔离,但戊是四倍体,与原来的二倍体不是同一物种,因而是新物种,故D项错误。

4.(2014·

T6)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及部分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A1、A2、A3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A.Ⅱ-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4

B.Ⅲ-1基因型为XA1Y的概率是1/4

C.Ⅲ-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8

D.Ⅳ-1基因型为XA1XA1的概率是1/8

(1)隐含信息:

A1、A2、A3是等位基因,不需判断三者的显隐性关系。

(2)思维流程:

由Ⅰ-1和Ⅰ-2的基因型分别为XA1Y和XA2XA3推断后代的基因型及概率。

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和遗传概率计算。

由Ⅰ-1和Ⅰ-2的基因型分别为XA1Y和XA2XA3可知,Ⅱ-2和Ⅱ-3的基因型为XA1XA2(1/2)或XA1XA3(1/2),A项错误;

则Ⅲ-1的基因型为XA1Y(1/2×

1/2+1/2×

1/2=1/2)或XA2Y(1/2×

1/2=1/4)或XA3Y(1/2×

1/2=1/4),B项错误;

又由Ⅱ-4的基因型为XA2Y可知,Ⅲ-2的基因型为XA1XA2(1/2×

1/2=1/2)或XA2XA2(1/2×

1/2=1/4)或XA2XA3(1/2×

1/2=1/4),C项错误;

Ⅳ-1的基因型为XA1XA1的前提是Ⅲ-1的基因型为XA1Y(1/2),Ⅲ-2的基因型为XA1XA2(1/2),此时Ⅳ-1的基因型为XA1XA1的概率为1/2×

1/2×

1/2=1/8,D项正确。

5.(2014·

北京高考·

T4)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

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

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

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

(2)隐含信息:

中毒性病毒与兔在自然选择中共同进化,最终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本题主要考查对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

在生存斗争中,病毒与兔之间相互选择,感染病毒后,抗性较强的兔被保留下来,抗性较差的个体死亡,故A项正确;

病毒必须寄生在寄主细胞内,兔感染强毒性病毒后会很快死亡,强毒性病毒失去寄主,寄生关系难以维持,故B项正确;

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使中毒性病毒的存活时间长,繁殖代数多,导致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故C项错误;

蚊子能传播兔病毒,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

6.(2014·

新课标全国卷Ⅰ·

T5)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

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  )

A.Ⅰ-2和Ⅰ-4必须是纯合子

B.Ⅱ-1、Ⅲ-1和Ⅲ-4必须是纯合子

C.Ⅱ-2、Ⅱ-3、Ⅲ-2和Ⅲ-3必须是杂合子

D.Ⅱ-4、Ⅱ-5、Ⅳ-1和Ⅳ-2必须是杂合子

“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48”。

由该遗传病类型→Ⅱ-2、Ⅱ-3、Ⅱ-4、Ⅱ-5的基因型→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讨论相关个体的基因型。

本题主要考查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A项中,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无论Ⅰ-2和Ⅰ-4是否纯合,Ⅱ-2、Ⅱ-3、Ⅱ-4、Ⅱ-5的基因型均为Aa,错误。

B项中,若Ⅱ-1、Ⅲ-1纯合,则Ⅲ-2为1/2Aa,Ⅳ-1为1/4Aa;

Ⅲ-3为2/3Aa,若Ⅲ-4纯合,则Ⅳ-2为2/3×

1/2=1/3Aa,故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是1/4×

1/4=1/48,与题意相符,正确。

C项中,若Ⅲ-2和Ⅲ-3是杂合子,则无论Ⅲ-1和Ⅲ-4同时是AA或同时是Aa或一个是AA、另一个是Aa,后代患病概率都不可能是1/48,错误。

D项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子代患病概率与Ⅱ-5的基因型无关;

若第Ⅳ代的两个个体都是杂合子,则子代患病的概率是1/4,错误。

7.(2014·

广东高考·

T3)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1)题干关键信息:

兰花传粉、蛾的细长口器。

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起选择作用,并不影响变异的方向。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有关知识。

变异是不定向的,故A项错误。

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故B项错误。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有关知识,故C项正确。

口器变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因为吸食花蜜而发生变化,故D项错误。

8.(2014·

T28)如图是某家系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基因分别用A、a,B、b和D、d表示。

甲病是伴性遗传病,Ⅱ-7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在不考虑家系内发生新的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