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统陶渊明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1811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萧统陶渊明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萧统陶渊明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萧统陶渊明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萧统陶渊明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萧统陶渊明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萧统陶渊明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萧统陶渊明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萧统陶渊明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萧统陶渊明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1、尝从人事古义做官今义关于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

2、于是怅然慷慨古感慨

(四)指出下列句式特点:

1、遂见用于小邑被动句

2、足以为酒省略句

(五)研读小序内容,探究下列问题:

1、序文说了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几点理由?

(用原文语句回答)

明确:

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二是“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三是“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2、概括小序的内容,并试图说说其作用。

序文交代了本文的写作时间和背景,叙述了作者就职的经过和辞官的原因

三、研读第一自然段,积累重点文言知识:

(一)、重点词语:

1、田园将芜胡不归?

为什么2、奚惆怅而独悲?

为什么

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止,挽救补救

4、恨晨光之熹微遗憾微明的样子

(二)、古今异义:

1、知来者之可追古义,未来的事情2、问征夫以前路古义,行人

(三)指出下列句式特点:

1、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2、问征夫以前路状语后置

(四)探究第一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2、从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自责、自悔、自觉、自醒

(五)、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3、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

(二)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和特殊句式

2、正确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乐天安命”思想和隐居的生活态度

1、检查小序和第一自然段中的重点字词句

2、检查背诵第一自然段

3、熟读二、三、四自然段,划出重点文言知识

4、尝试背诵后三个自然段

一、朗诵并研读第二自然段,梳理重点文言知识:

(一)重点词语:

1、载欣载奔且,又2、三径就荒即将

3、引壶觞以自酌拿过来、端起4、眄庭柯以怡颜斜视,这里是闲看

5、审容膝之易安明白、深知6、园日涉以成趣走

7、策扶老以流憩拄8、时矫首而遐观抬头,远

9、景翳翳以将入日光,一男的样子10、抚孤松而盘桓徘徊、逗留

(二)词类活用:

1、眄庭柯以怡颜使动

2、园日涉以成趣名词作状语

3、时矫首而遐观名词作状语

(三)探究讨论下列问题:

1、本段中出现“松”“菊”等意象有何特定含义?

松菊在中国古代文人笔下常常是高洁、脱俗的象征,诗人此处写“松菊犹存”实则是表明自己品性仍在,未被世俗污染

2、陶渊明的归隐之乐有哪几个方面?

家人相迎——一乐;

居家之乐——二乐;

游园之乐——三乐

二、朗诵、研读第三自然段,梳理重点文言知识:

(一)解释下列重点词语:

1、请息交以绝游断绝2、或命巾车有时

3、木欣欣以向荣修饰4、泉涓涓而始流才

5、感吾生之行休将

1、悦亲戚之情话意动

2、乐琴书以消忧意动名词作动词

3、或棹孤舟名词作动词

4、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做动词

1、悦亲戚之情话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2、将有事于西畴古干农活

3、既窈窕以寻壑古幽深曲折的样子

(四)特殊句式:

1、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2、将有事于西畴状语后置

3、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

(五)探究本段的下列问题:

1、作者既说“请息交以绝游”,而后又说“悦亲戚之情话”是不是矛盾?

该如何理解?

不矛盾“息交绝游”是断绝与官场往来,“悦亲戚之情话”是写回归田园后生活的惬意二者话题的角度有别。

2、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1)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

(2)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

(3)、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

(4)、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

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之四

这样写为最后一段的议论与抒怀作铺垫

三、朗诵、研读第四自然段,梳理重点文言知识:

1、已矣乎停止2、寓形宇内寄托

3、曷不委心何放心4、帝乡不可期希望

5、怀良辰盼望6、植杖放下

7、聊乘化姑且8、乐夫天命意动

(二)特殊句式:

1、寓形宇内复几时省略句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置

3、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

(三)探究下列问题:

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陶潜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他欲冲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计,也是他人性减弱的一种表现

四、课堂总结:

陶潜,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

这篇“辞”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读《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

【拓展延伸】:

1、仿照划线句子的形式,续写三个句子

陶渊明,你是一棵孤傲的松,挺立于尘世之外;

你是一只前世的鸟,翱翔在异域天空;

参考答案:

你是一只青绿的叶,处身于花团之中;

你是一株傲霜的菊,绽放于红尘之外;

你是一只翱翔的鹰,盘旋在苍穹之中;

你是一轮明净的月,高挂在凡间之上;

你是一江清澈的水,长流于高山之巅

【篇二:

五柳先生传课后答案】

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

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

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连饭都忘了吃。

他有嗜酒的天性,因为家里穷,所以经常没有酒喝。

亲戚朋友知道他有这种嗜好,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

他一来就要把酒喝光,希望一定喝醉。

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

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

粗布短衣上面打了很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然自若,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

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

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

“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从这句话看,他应该是五柳先生这类人吧?

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

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满着虚伪与欺诈。

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官场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

长于诗文辞赋,多田园诗。

其诗文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

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生平

陶渊明(365~427),东晋浔阳柴桑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

我国第一位田园

诗人。

对他的评价还有隐逸诗人,靖节先生。

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主要内容

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

总结“不”(否定句)的作用:

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

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概括第一、二段的内容,体会朗读语调的轻微变化

第一段:

写五柳先生的生活(包括性格、志趣等)

——描写、陈述——舒缓陈述的语调

第二段:

赞语(对五柳先生精神风貌)

——评论——赞叹抒情的语调

总体概括

五柳先生:

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生活:

环堵萧然,晏如也

志趣

读书:

饮酒:

性嗜酒,期在必醉

写文章:

常著文章自娱

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

整体感知

文章在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之后,便以一句“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

接着作者便开始讲述自己在隐居生活中的乐趣:

“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

“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

文末的赞中称五柳先生好像是上古的无怀氏、葛天氏之民,是对他高洁人格的再度赞扬。

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正如钱钟书所说:

“‘不’字为一篇眼目。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

钱先生说:

“岂作自传而并不晓己之姓名籍贯哉?

正激于世之卖声名、夸门第者而破除之尔。

”(见“有关资料”《钱钟书论〈五柳先生传〉》)下文的“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等,王夫之《思问录》评论说:

“言无者,激于言有者而破除之也。

”正是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糅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赏析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大家,诗歌独开一派,散文造诣也很高。

北宋欧阳修便对他很倾倒,曾说:

“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一篇而已。

”其实不只《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以及《五柳先生传》等,也都是好文章。

年代距陶渊明不算很远的南朝人沈约和萧统,都说陶渊明写《五柳先生传》是用以“自况”,当时人视为“实录”。

这话是有道理的。

《五柳先生传》所写,都可以从史传和本集有关作者的记事中得到印证。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五柳先生传》就是作者的自画像,这是读本文首先应该把握的。

陶渊明的一生虽然主要是在田园中度

过的,从同时代的人起就把他称为“幽居者”,但他却是一个有壮志和用世之心的人物。

在《杂诗》里,他自言“少壮时”,“猛志逸四海”。

《饮酒》诗中又说“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对年近四十仍然功业无成,颇为感慨。

中年几度出仕,只使他感到“志意多所耻”,又加上性情耿介,不会圆滑,难免不惹祸患,便毅然归田。

他把田园看做是与腐朽现实对立的一片净土,在这里带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情调怡然自得地生活,傲彼浊世。

他的可贵处就在于守志安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五柳先生传》正是托名五柳先生刻画出这样一个具有高风亮节的人物形象。

全文不长,不同版本文字略有出入,但都在一百七八十字之间。

在这样简短的篇幅里勾画人物,却能做到形象丰满,性格鲜明,不能不佩服作者的艺术功力。

开篇四句是对人物身份的交待。

起得飘忽,也起得风趣。

但不要轻轻看过,以为只是作者的趣笔,实则其中隐含深意。

“许”做“处所”解,“何许人”即“何地人”。

古人是重视地望的,姓氏前常要冠以家世籍贯,如琅琊王氏、陈郡谢氏之类,在两晋门阀制度下尤其如此。

而五柳先生却不知何地人,可见他不在流俗观念之中。

古人又是重声名的,有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之说,希图能够声名不朽,而先生却连姓氏名字也不清楚,竟指宅旁五柳而为号,可见他又出于流俗观念之外。

这几笔不仅把隐姓埋名、深藏避世的意思说足,而且突出显示了五柳先生的不俗,一上来便使“高人”之气笼罩全篇。

语极平淡,味极深醇,这就是苏东坡评陶诗所说的“似癯实腴”的境界。

作者《归园田居》诗说: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

”《传》文的“宅旁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又隐隐散发出一股田园气息,映衬出一个田园幽居者的形象,可以说没有一点闲笔墨。

锺嵘评陶诗说:

“文体省净,殆无长语。

”同样可以移来评他的文。

“闲静”二句用正叙点出五柳先生最本质的情操。

正因为不为荣名利禄动心,所以能守志不阿,也因此才高出于流俗之上。

朱熹说:

“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

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

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

”这话是比较能说到点子上的。

“闲静少言”与“不慕荣利”相照应,“闲静”即不尚交往,“少言”即不喜应酬,也就是陶诗中所说“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之意,二句前后呼应,互为补充。

下面集中描写五柳先生在田园中守志安居的生活情态。

分四个方面写,中心则突出其悠然自得的情调。

“好读书”四句是讲读书。

对于“不求甚解”,解法一向很有分歧,其实它只是对下文“会意”而言的。

意思是说读书不求对书的系统的深入的把握,只重在其中会己心、惬已意者,也就是从中寻找思想上的共鸣和感情上的寄托,作者《赠羊长史》诗说:

“愚生三季后.慨然念黄虞。

得知千载上,正赖古人书”,是这种读书态度的最好说明。

“性嗜酒”八句是讲饮酒。

“造”当“到”解,“造饮”即到那里饮酒。

“不吝情”是“不系恋”、“不在意”之意。

亲旧招饮,造饮则醉,却不以去留为意,见出先生之意在酒而不在人。

于酒有情,于人无意,把嗜酒之味写得更为浓足。

作者《己酉岁九月九日》诗曾说: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

”这几句便是写他醉酒陶情的意态。

“环堵”五句是写安贫。

“堵”即“墙”,“环堵萧然”就是四壁空空。

“短褐穿结”是说穿的粗布短衣还破着窟窿,打着补丁。

“箪瓢”分别是盛饭和盛水器,“箪瓢屡空”即饮食不继。

“晏如”是安然的样子。

吃穿住没有一样不困弊不堪,却处之坦然。

不因贫夺志,也不因贫败意,见出先生的高处。

鲁迅先生在谈到陶渊明平和的一面时说,他“是个非常平和的田园诗人。

他的态度是不容易学的,他非常之穷,而心里很平静。

家常无米,就去向人家门口求乞”,“他穷到衣服也破烂不堪,而还在东篱下采菊,偶然抬起头来,悠然

的见了南山,这是何等自然。

”可以帮助我们体会这里所写的境界。

“常著”四句是写著文,他吟诗作文,用意也是在示志娱情。

示什么志,娱什么情呢?

就是本篇传记中所写的高志奇情:

憎恶世俗,守志于田园,甚至是陶醉于田园。

他借文章“导达意气”,自乐其志,所以忘怀于世俗的得失,以此自终。

四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

读书适意,醉酒陶情,安贫乐道,著文娱志。

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勾画,一个坚守节操、不随流俗的“高人”形象便立起来了,活起来了。

选材极精,造语极简,意足笔止,风神宛然。

古人说文章作到好处,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陶文够得上这样的标准。

文章最后还有一段“赞”。

“赞”是历史传记的一种体式,缀于传文之末。

《文心雕龙》说:

“赞者,明也,助也。

”据郑振铎先生的解释,传文中记事有未完备之处,在“赞”中补足,即所谓“助”之义;

传文中褒贬之意没有说尽,在“赞”中讲透,即所谓“明”之义。

所以“赞”不是赞美,而是对史传正文的记事和褒贬做进一步的补充和阐发。

本文利用这一体式,进一步揭示五柳先生的精神和展拓文章的境界。

“黔娄”见于《高士传》,是齐国一个不受卿相之聘的高人。

黔娄之妻的话见于《列女传》。

“戚戚”是忧愁的样子,“汲汲”是热中追求之意。

“其言”句意思是,黔娄之妻的话所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

“兹”是连词,起承接作用,有“则”、“斯”之意。

“若人”,这个人,指五柳先生。

如果我们把《传》文中五柳先生的形象予以概括,那么也就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赞”中这几句话成为画龙点睛之笔,把五柳先生的精神阐发得更为明晰,可以说是“赞”体的“明”的作用。

“无怀氏”见《庄子》,“葛天氏”见《吕氏春秋》,都是传说中的远古帝王。

陶渊明常用古史传说指称自己的理想时代、理想社会。

《时运》诗说:

“黄唐莫逮,慨独在余。

”“黄唐”即指传说中的黄帝、唐尧时代。

《饮酒》诗说: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羲农”即指传说中的伏羲氏、神农氏时代。

赞赏五柳先生简直是无怀氏、葛天氏时代的老百姓,等于说五柳先生的生活是理想社会中的人们的生活,文章的境界更高了,文章的思想也进一步升华了,可以说是“赞”体的“助”的作用。

作者的《与子俨等疏》说:

“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这里写的显然是这种生活的折射。

《五柳先生传》在写作上的特色,还有以下几点值得一提。

我国史书比较发达,传记一类文字也出现较早。

《史记》《汉书》都包括大量人物传记。

但是这些都是史传,本质上属于历史。

所以,尽管它们也具有文学性,甚至被称为“传记文学”,对材料也有重要的剪裁和取舍,但总要比较全面地反映人物的生平事迹。

《五柳先生传》不同,它是纯文学性传记,不等于人物的纪实。

说《五柳先生传》是作者的“自况”,也只是在一定意义上讲,如果以为这就是陶渊明的全部真实,便未必妥当了。

比如“闲静少言”四个字就很值得推敲。

在对世俗一面来说,陶渊明是“闲静少言”的,所谓“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可是在另一个生活圈子里,他既不“闲静”,也不“少言”。

他和田园中的农户“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和志同道合的佳邻好友“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都是“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的。

另外,他在实际生活中也不是整天那样悠然。

由于他是“欲有为而不能者”,心情并不能完全平静。

五十岁时写的《杂诗》还在说: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对壮志未伸、年华虚度竟然焦灼到整夜不得安眠,哪里悠然呢!

他的生活不断下降,“夏日抱长饥,寒冬无被眠。

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

”有时更“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向人乞讨去了,也是无法一味“晏如”的。

他还写了《述酒》《咏荆轲》《读山

海经》等诗,写出“刑天舞干戚,猛志固长在”那样的诗句,对时事的激烈情绪溢于言表,可见也没有完全遗世,成为无怀氏、葛天氏王国里的公民。

所以《五柳先生传》虽是自况,却不等于全面纪实,而是创作。

它不拘人物之迹而传人物之神。

对于陶渊明来说,虽然并不符合全部实迹,却比任何史传的记载更能表现出陶渊明的风貌。

它着重刻画出一种人物精神,我们甚至可以把它称为“陶渊明精神”,这是作者理想的、衷心倾慕的、在诗文作品中竭力表现的精神,也是作者千百年来给人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精神。

这就是艺术和典型的力量。

《五柳先生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文学传记,开创了文学传记体,隋末唐初人王绩作《五斗先生传》,即承其流。

这是一。

第二、如果我们稍微细心一点,便会发现,本文对人物的描写,大半都是总结性语言。

从性情品格到读书、饮酒、处贫、著文各方面生活,无一不是概括性的结论。

好像作者在给五柳先生做鉴定。

没有写一件具体事实,但每一项中都包含大量的事实,所以,简约的语句中含有丰富的内容,高度凝练。

这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但是特点并不就是优点,用总结性的语言刻画人物,也可以写得干枯,而且很容易流于抽象、概念。

本文的妙处在于,虽然使用结论式的语句,却决不抽象化、概念化。

每一条都含有丰满的生活意境;

逐条叙来,又具有诗一般的韵味。

这是因为作者提炼出来的结语,已经充分生活情态化、形象化、诗化了,显示了作者概括生活、表现生活的巨大能力。

两晋时期玄风盛行,清谈玄言崇尚用简约的语言表述深奥的意蕴,那时连品题人物也讲究隽语传神,我们可以在《世说新语》中看到这方面的具体描写。

影响及于文风,便取精约明净,简语传神。

陶文的这一写法可能与这种风气有关。

第三、作者写《五柳先生传》,着重刻画五柳先生的精神,不是无谓的。

显然是颂扬这种精神和这样的生活态度,也显然是以这种精神和态度睥睨世俗。

所以《五柳先生传》不仅是自况,还是自许、自赞。

但是这赞许之意,并不直接诉诸文字,而是寓于字里行间。

于叙事中见颂扬,于颂扬中见兀傲。

粗粗读来,作者只是不动声色地勾勒人物形象,转一体味,扬己傲世之意尽在其中。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箪瓢屡空,晏如也”,“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这些平平淡淡的似乎完全是客观叙述的语句中,包含多少颂扬与自我肯定!

“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不言傲世,傲世之意自在言外。

这是很高的写作本领,压抑着满怀激情不使流泄,结果笔端饱含感情,表现得更为含蓄,也更有感人力量。

第四、文字的特色也值得注意。

朱熹评陶渊明的诗说:

“平淡出于自然”。

陶文也是如此。

他的文字非常朴素质实,决不选声设色,讲究词藻色彩的华美。

有柳有宅已足够了,便无取乎绿柳黄墙。

《归园田居》诗说“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也只取桃柳绕屋,而不讲桃红柳绿。

作者在这一点上,与在他之前的郭璞、之后的鲍照、同时的颜延之,都大异其趣。

他的表现方式则纯取白描,只是用平淡的语言直叙情事,摹状物象,使人好像透过玻璃观物,不觉其有语言文字,而直触到其中的事、物、情。

作者的文笔又极其自然,如清溪流水,随物曲折,如白云浮天,舒卷自如,读起来丝毫没有吃力之感。

宋人杨时说,陶渊明“冲澹深粹出于自然,若曾用力学,然后知渊明诗非着力之所能成”。

话是不错的,用力学便不免做作,做作也便无法自然。

必须是“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方能造自然之境,自然与“率意任真”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