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教研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41099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开展教研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有效开展教研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有效开展教研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有效开展教研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有效开展教研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效开展教研活.docx

《有效开展教研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开展教研活.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效开展教研活.docx

有效开展教研活

有效开展教研活

 

 

————————————————————————————————作者:

————————————————————————————————日期:

 

浅谈如何有效开展教研活动

刘萍

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目前现状

二、上述现象如何产生?

三、如何有效开展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作为教学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效教研活动的内容应当来自日常教学,并从理论层面上指导日常教学,揭示教学规律,使教学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也使老师们明确自身不足,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和教研能力。

如今学校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不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下现象可以说比比皆是:

一、目前教研活动的现状

⏹论文拼凑;

⏹评课蜻蜓点水,不痛不痒;

⏹教研发言,意见雷同;

⏹集体备课,敷衍了事;

⏹教研活动拉家常;

⏹科研意识淡薄,教育理论和方法缺乏;

⏹教研活动效度不高,对教师提高帮助不大;

教研室组织一次论文评比活动,有部分教师的论文基本就是一些从网络或杂志上摘抄下来的理论的拼凑;(如2010年湖北省教研室英语教学论文评比,初评的一等奖论文中有30%的出现严重抄袭现象).一节公开课后,一个组内只有少数几位年长些的教师如蜻蜓点水般不痛不痒地评课;研讨会上,一些教师从网上摘抄一些现成的教材分析材料进行所谓的教材研讨,发言时经常出现“意见雷同”;一人写好教案,在小组内念一遍就是所谓的集体备课,课上完任务也就随之完成,等等。

个别地方甚至还出现了集体拉家常等待教研活动结束的现象。

教师的日常感受:

⏹平时教研活动是萝卜煮萝卜,感觉没有什么提高,根本是浪费时间;

⏹从别的老师那里学到一些很好的招数,有时用起来很灵光,有时就是找不到感觉,甚至一塌糊涂;

⏹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反思,很多时候反思来反思去,没有反思出什么;有些时候反思了很多,但过后就忘记了;

实效性不高

二、上述现象如何产生

(一)教师参与教研缺乏内需

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没有专业成长的需要,特别是现在学校教研组内部还存在着一大批中老年教师,这批教师认为自己高级已经评到手,教学上也是轻车熟路了,已经没什么奔头了,认为教师发展是青年教师的事,所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同时这种情绪也会感染青年教师。

而青年教师由于个人能力的差异,也并非个个才华出众,追求上进。

林林总总的原因,造成教研氛围不佳。

(二)教师参与教研缺乏引领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引领,而现在很多学校缺乏专业引领,除了单纯依靠自身资源难以对青年教师的成长铺路搭桥。

而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也难有机会外出培训学习.在学校的教研活动中,教师之间水平差距小,使得教师的专业发展长期在同一水平徘徊,不能获得长足发展。

久而久之,教师便将教研活动作为一项任务来对待,使教研失去了“研讨”与“发展”的本意。

(三)教研形式陈旧单一

现在的教研活动方式陈旧单一,罗列出来,无非是:

理论学习、听课评课、集体备课、教材研讨、教学沙龙。

尽管也有一些观点认为,上述每一件事情做好都是不容易的,但是,教研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更需要新鲜的形式来刺激。

(四)导向不准,方向不明

有些教研活动,陈旧的教学理念占上风,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难以贯彻,致使有些教研活动导向不准,方向不明。

如有位英语教师在英语阅读课上化了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变换方式去读课文,课后的教学研讨,评课的一部分教师不太赞成,认为公开课是给人家看的,读太多会影响了教学流畅性。

还有的教师认为,公开教学应当展示教师的教学才能,课堂上要热热闹闹等。

而对此我的理解是:

所谓阅读就要放在一个读上:

一读细节、二读大意、三读剖析、四读欣赏。

不是读多了,而是读少了。

  对策:

导向准确,方向正确

  教研活动要以课程改革的理念作为指导,要认真把握课程标准的精神,探索新课标的实质,坚持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引导学生多活动,压缩教师的讲解,教师少讲、精讲、讲到关键处,讲到学生的困惑点,凡是和学生发展相违背的都是错误的。

要认识到教学的误区,如过度开发课程资源、滥用多媒体、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放任学生等。

教研活动要给广大一线教师正确的导向,才能使广大教师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探索,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这样的教研活动才是有效的。

还有些知识点的研讨,要查找资料,集思广益再得出答案,切忌操之过急,匆忙下结论。

  (五)华而不实,空洞无物

  有的教研活动只是学习一些空洞的理论,和本地区本单位的教学联系不大,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教研活动效果就不是很好。

如2010年暑假在武汉开展的新教材培训,其中有位培训者给老师们做的报告是《国外语音意识训练对我国英语教育教学的启示》,专家回顾了国外读写危机与语音意识训练的兴起,论述了语音意识培养在语言学习中的地位,然后再阐述语言意识训练对我国基础英语教学的启示。

当然,这样的报告对于开拓教师的文化视野确实是有一定的益处的,但大多数教师来自于教学一线,他们可能更关心的是如何采用具体的教学方法,再用这些先进的理念去支撑自己的教学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这个讲座没有另外一位专家的报告《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力策略》,以一节听力预测课为例,来探讨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听力策略的指导吸引人就不足为怪了。

  对策:

内容具体,针对性强

  教研活动要针对本地区、学校的日常教学,一堂课的教学方法、一个知识点的教法、教师们困惑的问题、评课、研究课等,都是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教研活动的内容要具体。

教研内容主要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者前瞻性的研讨。

先进的教学理论、教学专家的文章要学,但要让大家联系实际谈一谈,如何结合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落实。

要探讨在新理念下,如何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拿出具体的可供操作的方案,这应当是教研活动的重点和关键。

只有具体的教学方法,并指出所支撑的教学理念,教师们才能真正受益。

(六)流于形式,落实不够

  一般的教研活动有的是一周,有的两周一次,而就是我们教研室下去视导,也不过是短短的一个小时的评析和反馈时间。

很多教研活动缺少后续。

特别是在学校里,教师们闲谈,时间到了自然就结束,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或者教研时间不能保证。

  对策:

注重效果,抓好落实

  教研活动要落到实处,即使被有些活动冲击了,过后也要弥补。

每次教研活动要有专题,要有教师重点发言,教师们谈体会。

提倡每学期或一年有一个教学专题,围绕这一专题开展活动,或讲座,或进行公开教学,或评课,具有实用性。

县区教研活动的规模一般比较大,人数多,要组织好,保证活动的效果。

活动后,以学校或以教研组为单位,写出书面意见,进一步消化吸收活动内容,巩固活动效果。

另外,可以提倡随时随地地进行教研活动,教师们遇到疑难及时解决,这是校本教研的重要方式,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怎样才能让教研活动有效开展?

我理解中的有效性有这样三层意思:

  效率:

是指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的比值,应放弃“事倍功半”,追求“事半功倍”。

  效果:

有没有效果,就是看教师们参加校本教研前与参加校本教研后的变化值。

有效果的校本教研应是带着困惑而来,在参与研讨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思考、产生新的问题而离开。

  效益:

是投入与产出的比值,要尽可能地促使老师都愿意全情地投入教研活动。

如果产出与投入不成正比,那么校本教研将及不上个人自主的研修,这将使得校本教研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一)分层培养,诱发内需

学校应对校内教师进行分层培养,对中老年教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应分别制订考核条例,让每一位教师都有“奔头”。

而考核条例的侧重点可以分别如下:

中老年教师以教学质量和为青年教师做好常规方面的示范为主,可以在学期初自定目标,期末时由全体青年教师打分;骨干教师则以辐射引领、自身继续发展为侧重点;青年教师则以常规养成与能否脱颖而出为侧重点。

而教研员在对教师的分层培养上,更好注重对教研组长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培养。

(李定荣老师的一席话:

要有效开展教研,要学会分类培养一批人.能说,会写,肯做事.以点带面,起到很到的辐射和带头作用.这样教研员的教研活动才会轻松而有效)

培养和提升教研组长的工作能力——活动有效的关键

1、给予引导、帮助及监控.

  2、培养组长自我反思的习惯.

  3、对教研组长的评价实现多角度.

(二)文武结合,引领成长

文,即教育教学理念;武,即教育教学临场经验。

现在的教研活动一般以研讨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居多,即以“实战”为主,科研味不浓。

其实教研活动不能简单看成是对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科研引领还是相当必要的。

如果单纯聚集于教学方式方法,始终摆脱不了“教书匠”的味道。

但如果以科研的眼光洞察教育教学,以先进的理论指导实践,往往容易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因此,教研活动应该系列化,教研员应该与学校一起全力发掘学校的办学科研优势,即依据学校主课题或子课题来确定教研主题,并为每一次教研活动系统的收集好理论材料。

这样既为教研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据,又可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试行、验证和领悟,使教学与科研能够真正融为一体。

(三)不拘一格,开拓平台

1.办公室内。

不是说只有团团围坐在会议桌旁的才叫教研活动,平常教研员到老师的办公室里,哪怕是闲坐或闲聊,也可以营造一种研讨的氛围。

不管研讨的主题是来自学生的学习还是来自教师的教学,不管参与研讨的人员任教哪个年级什么科目,只要与教学有关的研讨便是“开口有益”。

教师教学中的困惑,也许我们在闲谈中就可以轻松地解决。

2.校际之间。

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并积极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特长及需要,自发地与其他学校建立项目式学术交流组织,与其他学校教师在自身学习、科学研究、教学业务等诸多感兴趣的方面进行研讨。

比如,每逢到龙泉中学有听课活动的时候,我就提前通知周边学校的教研组长,再征得授课人同意后,其他学校的教师也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安排自发的来听课(如2010年4月,市一中3位教师去听了柯老师的课)。

掇刀中学与外校教师经常开展类似的听评课活动。

通过这些非常贴近教师实际、来自自身教学实践的“草根性”(即非官方组织的)教育学术交流与沟通,使自己的教育个性得到彰显,又使自身的理论底蕴、科研意识、教学业务等都能驶上成功的快车道。

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教研活动,这一形式本身就会给教师带来成长的动力,使其自觉地花时间和精力认真对待,促使教研更为有效。

3.网络时空。

伴随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教育网站的诞生如雨后春笋,凭借其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强大特点,为教师的教学研讨提供了新的平台。

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在教育论坛上发帖、研讨,与大师对话,真正实现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和跨越时空的优势,使得教师的教育理念在互动中激荡、生成,同时在网络中寻找展示自己的机会,抓住自身专业发展的新机遇。

如我们教研员的QQ空间里,可以上传很多有关教育教学理念的文章,也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QQ群,供教师和学生在这里自由交流和讨论。

(四)找准真问题是教研活动的的基础和起点

要开展一次成功的教研活动,抓准要解决的问题是关键。

发现教师存在的困惑并且提出问题,是教研活动的起点,它从根本上决定了教研活动能否正确、顺利地开展。

有研究者曾指出:

“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成效取决于教师能否满足他们对于知识和情感的需求。

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情感需要共同制约着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

其实成人何尝不是如此。

对于教师来说,只有能够满足他们专业成长需要、能够解决他们工作中的困惑问题的学习和培训,才能激发出教师内在的主动学习、研究和实践的动机和欲望,才能让他们感受和体验到获得专业成长、实现自身价值的乐趣。

”这就是说,要想使教研活动取得实效,问题必须真正来自教师的体验。

于是,在每一次去学校视导,开展教研活动之前,我首先会和几位老师座谈,了解他们最困惑的问题是什么,最需要通过教研活动帮助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而后又利用闲谈的方法,注意发现老师话语中表现出的对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