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酸碱盐》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42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08840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酸碱盐》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42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酸碱盐》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42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酸碱盐》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42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考《酸碱盐》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42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考《酸碱盐》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42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酸碱盐》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42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考《酸碱盐》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42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酸碱盐》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42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酸碱盐》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42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请根据上图总结出酸、碱、盐相互反应的规律(写2点)、。

4.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

下列有一组物质的分类角度与其它各组不同,该组物质是()

A.铁与四氧化三铁B.红磷与白磷

C.氧气与臭氧(O3)D.水与过氧化氢

5.由Cu、S、O、H中的2种或3种元素组成的4种常见化合物,其中甲能跟氯化钠反应生成一种硫酸盐和另一种盐;

乙能跟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

丙能跟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丁呈中性且与氧化钙或二氧碳反应生成碱和酸,下列说法:

①甲一定是硫酸铜;

②乙一定硫酸;

③丙可能是氢氧化铜;

④丁一定是水,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某工厂排出的废水,经测定它的pH小于7,并含有较多量的Cu2+,对农作物和人畜都有害,现用化学方法除去它的有害成分,可加入的试剂是()

A.食盐和盐酸B.硫酸钠和氯化钙

C.生石灰D.石灰石

7.下列关于酸、碱、盐元素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酸、碱一定含氢元素,盐一定不含氢元素

B.酸、碱、盐可能都不含金属元素

C.碱、盐可能含氧元素,酸一定含氧元素

D.盐一定含有金属元素,酸、碱不一定含金属元素

8.某城市有甲、乙两工厂排放污水,污水中各含有下列6种离子中的3种(两厂不含相同离子):

Ag+、Ba2+、Na+、Cl-、SO42-、NO3-。

若两厂单独排放都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如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便会变成无色澄清只含硝酸钠而排放,污染程度会大大降低。

关于污染源的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

A.SO42一和NO3一可能来自同一工厂

B.Cl一和NO3一一定不在同一工厂

C.Ag+和Na+可能在同一工厂

D.Na+和NO3一来自同一工厂

9.下列实验方案中,可行的是()

A.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可以分离CaCl2、CaCO3的混合物

B.向某种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该溶液一定是硫酸

C.用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除去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

D.将pH试纸润湿后,用玻璃棒蘸取食用白醋滴在试纸上,测定其pH

10.下列各图中能表示18.25克质量分数为2%的盐酸与20克质量分数为2%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11.下列除去杂质所选择牟试剂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所选试剂

A

CO2

水蒸气

浓硫酸

B

CaCl2溶液

盐酸

CaCO3

C

Cu

CuO

稀盐酸

D

NaCl溶液

NaOH溶液

BaCl2溶液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Al2O3B.CaOC.Fe2O3D.SiO2

13.为了消除人体碘缺乏症.我国政府规定食用

净含量:

500g

配料表:

食用盐、碘酸钾(KIO3)

食用方法:

将食物烹调好后再放入碘盐

储存方法:

密封储藏,防潮湿

盐必须是加碘盐。

右图方框内是某精制碘

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

根据该文字判断,

下列有关猜测正确的是

A.精制碘盐是一种纯净物

B.碘酸钾(KIO3)是一种酸

C.碘酸钾(KIO3)中I的化合价为+5

D.一袋碘盐中氯化钠500g

14.

下面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准确的是()

A.图①是pH=13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B.图②是用适量的KClO3和MnO2混合物加热制O2

C.图③是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D.图④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至过量

15.下列转化能一步完成的是

①CH4→CO2②HNO3→HCl③CaO→Ca(OH)2④Ba(OH)2→NaOH⑤C→Cu

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

16.有四种澄清透明的溶液,

MgCl2溶液

Cu(NO3)2溶液

K2SO4溶液

KOH溶液。

不用其他试剂就可进行鉴别,鉴别出来手先后顺序是()

A.

B.

C.

D.

17.下列物品中,不需要密封保存的是( 

 

A.浓盐酸B.浓硫酸 

 

C.烧碱 

D.食盐

18.向盛有稀硫酸的小烧杯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下图(横坐标表示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小烧杯中量的变化)。

其中错误的是

19.测得某强力除油污试剂的pH=14,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显碱性B.显酸性

C.一定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D.露置空气中一段时间后pH将变大

20.氯仿(CHCl3)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因保存不当受光照易被氧化而产生剧毒的光气(COCl2),反应如下:

则有关氯仿的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酚酞试液检查氯仿是否变质

B.用硝酸银溶液检查氯仿是否变质

C.用水检验氯仿是否变质

D.需要倾倒氯仿检验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二、填空题

21.(3分)用序号填空,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盐的是  。

A.H2OB.HNO3

C.BaC12D.ZnE.Fe(OH)3

22.(4分)2011年3月11日的大地震使日本核电站发生核辐射泄漏,我国香港和内地出现抢购碘

盐的疯狂热潮,用于防护核辐射。

碘盐中添加一定量的碘酸钾(KIO3),不同于药物碘片,碘片

中主要成分为碘化钾(KI),则碘酸钾属于化合物中的(选“氧化物”、“酸”、“碱”

或“盐”),其中碘酸钾中的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而防辐射最有效是每天摄入碘100毫

克,经化验某品牌的加碘盐每1000g中含有碘元素50mg,我们每天只食用加碘盐来防治核辐射,

则要食用此加碘盐g,所以每天只食用加碘盐防治核辐射(填“合理”或

“不合理)。

23.侯氏制碱法过程为:

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得氨盐水,再向其中通入可析出晶体,加热即得纯碱。

24.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Na2CO3、BaCl2、CuSO4、Na2SO4、KN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做如下实验:

(1)将此固体粉末加水、搅拌、过滤,得无色溶液及白色沉沉;

(2)将白色沉淀加适量稀HCl,沉淀部分溶解,同时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将未溶解的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

推断:

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一定不含有。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③;

④。

25.

(2分)有一溶液是由盐酸、硫酸、硫酸铁、氯化铁几种中的两种混

合而成,向该溶液中加Ba(OH)2溶液的体积与生成沉淀的质量

关系如右图所示,则该溶液是

三、简答题

26.

(09湖北竞.1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整理实验室的化学试剂时,发现一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标签破损(如右图)。

请你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对该试剂可能是什么物质的溶液作出两种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写出其实验操作方法、实验现象和结论。

猜想物质的化学式

实验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

1

2

2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适量二氧化碳后,仅使溶液中5O%的氢氧化钠反应,由反应后溶液中可能有的离子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四、推断题

28.

(10分)已知:

①金属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与水反应生成氧氧化钠和氢气;

②难溶于水的碱受热分解生成相应的氧化物和水。

A、B、C、D、E、F、G、H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甲、乙、丙是三种金属。

其中甲最活泼,乙是红色金属,丙能被磁铁吸引。

各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E、G的化学式:

A   ,E   ,G   。

(2)操作X的名称是  。

(3)①无色溶液D与蓝色溶液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金属甲与无色液体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     ;

③蓝色沉淀H受热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无色气体C在点燃或加热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29.

(5分)已知A、B、C、D、E分别是盐酸、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镁和氧化镁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

一定条件下B可以生成A,其余相互连线的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B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

(2)写出C、D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各反应的类型不含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_____反应。

30.(4分)A.、B、C、D、E、F、G、H、I都是初中化学学过的物质。

其中E、F、H均为黑色固体B为紫红色固体,D为混合物。

他们之间有下图的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已省去)

⑴用化学式表示D的组成、

⑵F→G的反应类型

⑶写出F→E的化学方程式

⑷指出B的一种用途

五、实验探究题

31.(6分)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

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硫酸铜溶液滴加到了盛有5%H2O2的溶液的试管中,立即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硫酸铜溶液中含有三种粒子(H2O、SO42-、Cu2+),小明想知道硫酸铜溶液中的哪种粒子能使双氧水分解的速率加快。

请你和小明一起通过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并填写空白。

(1)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哪一种粒子,理由是。

(2)检验实验①产生的气体的方法是。

(3)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加快双氧水分解的速率,还需要进行实验②和③:

在实验②中加入稀硫酸后,无明显变化,证明不起催化作用;

在实验③中加入后,会观察到大量的气泡,证明起催化作用的是。

(4)小明如果要确定硫酸铜是催化剂,还须通过实验确认它在化学反应前后

32.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小刚和小强同学到实验室去做探究实验时,他们意外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

根据所学化学知识,他们认为此瓶氢氧化钠固体变质了,接着他们对这瓶氢氧化钠固体变质情况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

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程度如何?

查阅资料:

(1)20℃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

OH-

NO3-

Cl-

SO42-

CO32-

Na+

Ca2+

(2)氯化钙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猜想与假设:

小刚猜想:

氢氧化钠可能部分变质,生成了碳酸钠。

小强猜想:

小刚和小强设计探究实验方案,证明了他们各自的猜想。

探究过程如下: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取样品,加水配制成溶液,并向其中滴加适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有生成

氢氧化钠已变质。

写出加入氯化钙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取上述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变

为色

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得出结论:

小刚的猜想正确。

表达与交流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

(2)在实验室里氢氧化钠需要密封保存。

药品密封保存的原因很多,请你写出浓盐酸需要密封能够保存的原因。

33.(5分)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遭受了一场特大雪灾,道路结冰,给交通带来极大不便。

为了快速消除道路上的积雪,交通部门使用了大量的融雪剂,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是由NaCl、CaCl2、Na2CO3和CuSO4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

化学兴趣小组的小红和小兰对融雪剂产生很大的兴趣并对融雪剂的成分进行积极的探究。

【探究实验一】取一定量的融雪剂分装两支试管,进行如下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步骤

操作

现象

加水溶解

得无色澄清溶液

加入Na2CO3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分析思考】融雪剂中一定含有,一定不含有。

由此看初步确定其成分有两种可能性:

①CaCl2;

②。

【探究实验二】为了进一步确定该融雪剂的成分,小红、小兰根据

不同物质溶于水时的温度变化不同设计了如下实验:

将等质量的

NaCl固体、融雪剂、CaCl2固体分别溶于等体积的水中,并用温

度计测定溶液的温度,装置如下图所示。

小红、小兰预测:

若装置B中温度计的读数介于装置A、C中温度计的读数之间,则可确定融雪剂的成分为。

实际操作中,测得A、B、C三个装置中温度计的读数非常接近,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

试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只写一方面的原因即可)

34.小明在做某次实验时,发现一瓶瓶口敞开不知多久的氢氧化钠溶液(下称试液)。

联想到药品保存注意事项,小明利用提供的试剂(CaCl2溶液、盐酸、CaCO3固体、酚酞)对试液是否变质展开探究。

他首先的猜想是:

试液没有变质,溶液的溶质还是NaOH。

小明通过查资料知Na2CO3溶液呈碱性。

他根据首先的实验方案进行的实验是:

取少量试液加入试管,滴入酚酞,观察到试液变红。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原试液没有变质,还有NaOH。

(1)小明反思实验验证,觉得不够完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善实验方案后,他从提供的试剂中选取一种试剂进行实验发现原试液确已变质。

请你写出他这次实验的操作、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是个爱思考的学生,他又有一个新的疑问:

试液中真的没有NaOH了吗?

他又作了探究:

(3)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验证:

(要求写出操作、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液中还有NaOH。

(5)通过上述探究,小明明白:

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故应_________保存。

35.(6分)小艾同学在妈妈买回的某食品包装内发现有一包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

小艾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放在窗台上,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

小艾同学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

(1)猜想一:

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写两种);

(2)猜想二:

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现象(填“放热”或“吸热”)。

(3)取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内,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

就白色固体C同学们展开了热烈讨价,一起猜想。

小艾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小聪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

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任写一种)。

36.(7分)南南同学跟妈妈学烧紫甘蓝(紫卷心菜),用油炒后加入食醋,发现紫色的叶片立即变红,激发了他的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紫甘蓝的汁液能作酸碱指示剂吗?

[进行实验]取紫甘蓝叶片少许在研钵中捣烂,用少量水浸泡,滤出蓝紫色的汁液。

将汁液分别滴人下列液体中,观察其显示的颜色并记录。

液体名称

白醋

蒸馏水

食盐溶液

肥皂水

纯碱溶液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红色

蓝紫色

蓝色

绿色

[得出结论门紫甘蓝的汁液(选填“能”或“不能”)作酸碱指示剂。

[质疑并求证]紫甘蓝的汁液在均为碱性的肥皂水和纯碱溶液中,为何显示不同颜色?

用pH试纸测得上述肥皂水和纯碱溶液的PH分别为9和u,则肥皂水的碱性比纯碱

溶液的碱性(选填“强”或“弱”)。

pH

7~9

10~11

12~14

黄色

[得出结论2]紫甘蓝的汁液在不同pH范围内显示的颜色不同,利用紫甘蓝的汁液还可以

区分液体碱性的

[拓展应用]柠檬酸是制汽水的原料之一,为探究其固体是否显酸性,南南同学联想到教材上二氧化碳相关实验的设计,准备了三朵用紫甘蓝的汁液染成蓝紫色的干燥小花。

取干燥的花①和喷上水的花②,分别放人盛满二氧化碳的两个集气瓶中,发现花①不变色,花②变成了色。

在干燥的花③上直接撤少量柠檬酸固体,花不变色,说明了;

再向该花喷水,蓝紫色的花上出现了红色。

[反思]上述花的变色均与水有关,水的作用分别是:

花②中;

花③中

37.下图所示,是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池塘生态系统制作的一个封闭生态瓶(瓶中生物生长良好),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瓶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瓶放置在明亮的窗台上(天气晴朗并不采用其他光源),那么生态瓶中早晨水溶液的pH______________(填“<

7”“=7”或“>

7”),傍晚时水溶液的pH___________(填“<

7”);

理由是______________。

38.(9分)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是CaO和固体NaOH的混合物,极易与空气中水蒸汽和CO2反应而变质。

某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碱石灰”作了如下探究:

(1)

【猜想】

猜想Ⅰ:

没有变质,“碱石灰”只含有CaO、固体NaOH;

猜想Ⅱ:

已完全变质,“碱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3和Na2CO3。

则CaO与水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

(2)

【实验】如下图所示:

(3)

【判断】

a.若Ca(OH)2、CaCO3和Na2CO3投入到水中不会放热,则由操作②现象判断:

猜想Ⅱ(填:

成立、不成立)

b.操作④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由操作

⑤⑥的现象判断:

滤液中含有(写化学式);

由此判断猜想Ⅰ(填:

成立、不成立)。

c.综合a和b的结论,判断该样品变质情况为。

(4)

【拓展】由上述实验说明,实验室中“碱石灰”应保存;

操作③中玻棒的作用是。

六、计算题

39.将100gNa2CO3溶液和153.7gBaCl2溶液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滤液的质量为234g。

求:

(1)反应后生成的沉淀的质量

(2)过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0.(5分)NaOH潮解后极易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而变质。

为测定实验室一瓶放置已久的烧碱中NaOH含量,某同学取适量的烧碱样品,溶于一定量的水得到200g溶液;

再加入200g稀硫酸(足量)充分搅拌到不再放出气泡为止,称量溶液为395.6g。

请计算:

(1)反应产生的CO2的质量为g。

(2)若所取烧碱样品为50.0g,则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无

2.D

3.BC

4.A

5.C

6.C

7.B

8.B

9.AC

10.AD

11.D

12.A

13.C

14.C

15.A

16.B

17.D

18.无

19.A

20.BD

21.无

22.无

23.无

24.无

25.无

26.无

27.无

28.无

29.无

30.无

31.无

32.无

33.无

34.无

35.无

36.无

37.无

38.无

39.无

40.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