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各旅沿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02490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四军各旅沿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四军各旅沿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四军各旅沿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四军各旅沿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四军各旅沿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四军各旅沿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新四军各旅沿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四军各旅沿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四军各旅沿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旅长陶勇,政治委员刘先胜(后吉洛,即姬鹏飞),参谋长张震东,政治部主任卢胜。

辖第7、第8、第9团和特务营。

1942年10月,兼苏中军区第4军分区,以第7、第8团各两个营与特务营合编为第7团,以第9团和第7、第8团各1个营充实地方武装。

1944年底,以第7团和特务第1、第4团编成第3旅,渡长江南下,1945年1月改称苏浙军区第3纵队。

第二师

第4旅:

1941年2月由新四军第4支队改编。

旅长梁从学,政治委员王集成(后张劲夫),副旅长吴世安,参谋长詹化雨(后黄序周),政治主任王集成兼(后李世焱)。

辖第10、第11、第12团。

1942年2月,撤销第12团,所属3个营分别编入第11团和第5旅第14团、第6旅第17团。

1943年9月兼淮南军区津浦路东军分区,陈光任政治委员,高志荣任副政治委员,朱绍清任副旅长兼参谋长。

1944年6月,免兼路东军分区,先后由梁从学、朱绍清任旅长,高志荣任政治委员,秦贤安任参谋长,徐海珊任政治部主任。

1945年初恢复第12团。

1945年l0月,编入津浦前线野战军第2纵队,仍称第4旅。

第5旅:

  1941年2月由新四军第5支队改编。

旅长成钧,政治委员赵启民,副旅长詹化雨,参谋长张元寿,政治部主任侯政。

辖第13、第14、第15团。

1942年春,撤销第15团,其第l、第3营分别编入第13、第14团,第2营编入第6旅第17团。

1943年2月兼淮南军区津浦路东军分区。

9月回到路西,改兼津浦路西军分区,第6旅的第17团改为第5旅的第15团。

此时张翼翔任副旅长,黄岩任副政治委员,邓少东任政治部主任。

1944年13月免兼路西军分区。

1945年10月北上鲁南,改编津浦前线野战军第2纵队第5旅。

1946年6月返回淮南,与第6旅、淮南军区独立旅组成新的第2师,参加解放战争。

第6旅

1941年2月由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改编。

旅长兼政治委员谭希林,副旅长张翼翔,参谋长朱绍清,政治部主任徐祥亨。

辖第16、第17、第18团。

年底,第18团调归津浦路西联防司令部建制。

1943年2月,第6旅兼淮南军区津浦路西军分区,黄岩任副政治委员,邓少东任政治部主任。

9月,第16团调归第7师,第17团改为第5旅第15团,第6旅番号撤销。

1944年12月,重建第6旅,并兼路西军分区,旅长陈庆先,政治委员黄岩,副旅长李国厚,副政治委员刘额标,参谋长饶守坤,政治部主任汪少川。

辖第17、第18团和淮西独立团、巢北支队、定合总队、定凤怀总队、定远总队、定凤嘉总队、滁县总队、全椒总队。

1945年10月第2师师部北上鲁南,第6旅隶属淮南军区。

1946年6月与第5旅、淮南军区独立旅组成新的第2师,参加解放战争.        

第三师

第7旅:

1941年2月由八路军第5纵队第1支队编成。

旅长彭明治,政治委员朱涤新,副旅长田维扬,参谋长黄炜华,政治部主任郭成柱。

辖第19、第20、第2l团。

4月,汪克明任政治委员。

7月,田维扬兼参谋长。

10月,参加程道口战役。

1942年冬,配合第8旅粉碎日伪军对盐阜区的"

1943年春,将第21团1个营编入淮海军分区第4支队,其余两个营及团直属队分散编人盐东、盐城、建阳总队,加强地方武装。

9月,胡炳云任副旅长。

12月,郭成柱代政治委员。

1944年春,取得合顺昌等地作战胜利。

10月,西调参加涡北反顽作战。

1945年4月,配合第7师和第2师一部取得津浦路西反顽作战胜利。

9月28日,恢复3个团的建制,开赴东北,并于11月编人东北民主自治军。

第8旅:

1941年2月由八路军第5纵队第2支队编成。

旅长田守尧,政治委员吴信泉,副旅长兼参谋长常玉清,政治部主任李雪三。

辖第22、第23、第24团。

1942年4月,李雪三任政治委员,第24团分编为射阳、阜宁、涟东大队。

10月,胡继成任参谋长。

11月,第8旅兼苏北军区盐阜军分区。

1943年3月18日,旅长田守尧在赴延安途中与日军战斗牺牲,第3师副师长张爱萍兼第8旅旅长、政治委员。

9月,张天云任副旅长,第23团开赴山东省赣榆(今属江苏省)地区活动。

l2月,向明任政治委员。

1944年9月,张爱萍调任第4师师长,张天云任旅长,李雪三任政治委员,陈志方任政治部主任。

1945年8月,第8旅免兼盐阜军分区。

9月,第23团留在山东作战,将盐阜军分区射阳警卫团编为第23团,全旅开赴东北。

同年11月编人东北民主自治军。

第9旅:

1941年2月由八路军第5纵队第3支队编成。

旅长张爱萍,政治委员韦国清,参谋长杨志雅,政治部主任张震球。

辖第25、第26、第27团。

9月,调归第4师建制。

韦国清任旅长,康志强任政治委员。

1942年冬,参加淮北反"

作战。

12月,兼淮北军区第1军分区。

1942年以后,张震球任副旅长,刘清明任参谋长,张震寰任政治部主任。

1943年3月,参加山子头战役。

1944年9月,韦国清调任第4师副师长,滕海清任旅长。

12月,免兼第1军分区。

1945年10月北上山东,改编为津浦前线野战军第2纵队第9旅。

独立旅

  新四军为加强皖江地区组建的机动部队。

1945年4月由新四军第3师第10旅第2、第3支队编成。

旅长覃健,副旅长冯志湘,政治部主任石涣。

随后南下皖江地区,配合新四军第7师作战。

9月,独立旅调归第3师建制,吴信泉任旅长兼政治委员。

11月,编入东北民主自治军。

      

第四师

第10旅:

1941年2月由八路军第4纵队第4旅编成。

旅长刘震,政治委员康志强,参谋长沈启贤,政治部主任高农斧。

辖第28、第29团。

9月,划归第3师建制,由皖东进入淮海地区。

lo月,兼淮海军区,金明任政治委员,参加程道口战役。

1942年实行主力地方化,将第28团第l、第3营并入第29团,第2营充实到淮海独立团、滨海大队和沭河大队。

11月,兼苏北军区淮海军分区,将第29团及第7旅第2l团与地方武装整编为4个支队,每个支队辖3个小g:

第1支队辖第1、第2、第3团,第2支队辖第4、第5、第6团,第3支队辖第7、第8、第9团,第4支队辖第lo、第ll、第12团。

1945年4月,第2、第3支队合编成第3师独立旅,第l、第4支队一部与地方武装合编成新1、新2团。

8月,免兼淮海军分区。

9月,新2团调归独立旅建制。

9月28日,钟伟任旅长,王凤梧任政治委员,辖第28、第29、第30团,全旅开赴东北,并于11月编入东北民主自治军。

第11旅:

1941年2月由八路军第4纵队第5旅改称。

旅长滕海清,政治委员孔石泉,副旅长张太生,政治部主任黎同新。

辖第31、第32、第33团。

4至6月间,第33团编入第10旅,第12旅第35团编散补充第31,32两团。

1942年12月,第11旅兼淮北军区第2军分区。

1944年1月,以原淮北军区第2军分区独立团第2、第3营与陇海大队舍编为旅独立团。

1945年11月,第11旅编入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

第12旅:

1941年2月由八路军第4纵队第6旅改称。

代旅长饶子健,政治委员赖毅,副旅长兼参谋长黄思沛,政治部主任刘作孚。

辖第34、第35团。

4至6月间,萧县独立旅编入第12旅;

第34团归师部直接指挥,第35团编散补充第11旅。

7月,第12旅番号撤销。

1945年8月13日重建第12旅,旅长饶子健,政治委员张太生,参谋长张登先,政治部主任王学武。

辖第34、第35团(由宿东游击队改编)、第36团(由萧县、铜山县两个独立团合编)。

11月第34、第36团编入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第35团开往津浦路西,接替原第11旅担任坚持路西地区的战斗任务,后扩大成为独立旅。

第五师

第13旅:

1941年4月5日由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1支队改编。

旅长周志坚,政治委员方正平,副旅长萧远久(后黄林),政治部主任栗在山。

所辖第2、第3团依次改番号为第37、第38团.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5团改番号为第39团。

参加了白兆山作战和礼(山)北战斗。

参与粉碎日伪军1942年冬季"

1942年12月周志刚任旅长。

1944年夏,主力保卫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以西大悟山,一部向河南挺进,转战豫南和豫中。

1945年4月,参加白兆山战斗。

10月,攻克桐柏县城,并编为中原军区第2纵队第13旅。

第14旅:

1941年4月5日由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一部改编。

旅长罗厚福,政治委员张体学,副旅长吴林焕,政治部主任夏农苔。

原平汉支队第1团改番号为第40团,黄冈地方武装合编为第4l团,第9团改番号为第42团。

11月,吴林焕任旅长,第40团编入第5师特务旅第1团,广济独立团改称第40团。

1942年4月,撤销第14旅番号,部队以团为单位相对固定在第5军分区活动,属第5军分区指挥。

1945年10月,原第14旅一部编人中原军区第2纵队第14旅,一部编入鄂东军区独立第2旅。

第15旅

  新四军主力旅之一,隶属新四军第5师。

旅长王海山,政治委员周志刚,副旅长朱立文,参谋长张文津。

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6、第10、第8团依次改番号为第43、第44、第45团。

7月,张执一任政治部主任。

8月,与第5师第1游击纵队合编,原纵队司令员杨经曲任第15旅旅长,王海山任副旅长。

12月至翌年2月,参加诛儒山战役,在第13旅配合下,全歼伪定国军第l师5000余人。

1942年4月,以第15旅部队和活动区域成立第3军分区,第15旅番号撤销。

1943年3月成立新的第15旅,旅长吴林焕,政治委员方正平,辖第39、第44、第45团。

5月,主力进入襄河以南、洪湖以北地区开展抗日斗争。

9月,第15旅领导机关并入第3军分区。

特务旅

  1941年11月由第14旅第44团、第3游击纵队一部编成。

旅长罗厚福,政治委员何耀榜。

辖第l、第3团。

1942年4月,第5师特务旅撤销。

第六师

第16旅:

1941年4月由新四军第2支队(新2支队)改编。

旅长由第6师参谋长罗忠毅兼任,政治委员廖海涛。

辖第46、第47、第48团。

1941年lI月28日,日伪军出动3000余人,突然包围第16旅旅部和中共苏皖区委机关。

经激战数日,一部突出重围,罗忠毅、廖海涛等270名指战员壮烈牺牲。

由第46团团长黄玉庭、第46团政治委员钟国楚代理旅长、政治委员。

不久,新四军军部任命第6师师长谭震林兼旅长,钟国楚任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1942年4月,中共中央军委任命江渭清为政治委员,钟国楚改任旅长。

11月,第16旅划归第l师指挥。

1943年1月,第2旅南移与第16旅合并,仍称第16旅。

旅长王必成,政治委员江渭清,副旅长钟国楚,参谋长张开荆,政治部主任魏天禄,副参谋长陈铁君。

1945年1月苏浙军区成立,第16旅改编为苏浙军区第l纵队。

第18旅:

1941年2月由新四军第3支队(原江南抗日救国军)改编。

旅长江渭清,政治委员温玉成,参谋长夏光,政治部主任张英。

辖第52、第53、第54团。

5月又将第52团1个营和丹北等地方武装合编为第5l团。

9月底,第53团撤销,其第1、第2营分别补充第52、第54团。

1941年10月北渡长江,到苏中江(都)高(邮)宝(应)地区执行开辟新区任务,并于11月改属新四军第l师。

1942年3月兼苏中军区第l军分区。

4月,温玉成任旅长。

10月,以第52、第54团各两个营合编为第52团,以第52团一部与江都警卫团合并为江都警卫团,以第54团一部与高宝地方武装合编为高宝独立团,第51团划归第16旅指挥。

12月,刘先胜任旅长,韦一平任政治委员,刘文学任政治部主任。

1944年冬,刘飞任旅长,陈时夫任政治委员。

1945年6月,改编为苏中军区教导第2旅。

第七师

第19旅:

1941年4月15日成立。

旅长孙仲德,政治委员由第7师政治委员曾希圣兼任,参谋长林维先,政治部主任由第7师政治部主任何伟兼任。

辖第55、第56团。

9月成立第57团。

1942年4月,第19旅番号撤销,所辖3个团分别编入第7师含和、沿江、皖南支队。

1945年6月16日重建第19旅,旅长林维先,政治委员黄火星,参谋长熊应堂,政治部主任余明,仍辖第55、第56、第57团。

10月,编入津浦前线野战军,仍称第7师第19旅。

第20旅

  1945年10月,第7师暨皖江军区部队撤出皖江地区北上时,为执行新的机动作战任务,由第7师皖南支队扩编成立。

旅长梁金华,政治委员黄耀南,参谋长周绍昆(后李相庭),政治部主任高立中。

辖第58、第60团,后成立第59团。

12月初到达鲁南,改称津浦前线野战军第7师第20旅。

19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7师第20旅。

10月与第2l旅合编。

11月改称华中野战军第6师第17旅。

第21旅

1945年10月,第7师暨皖江军区部队撤出皖江地区北上时,为执行新的机动作战任务,由第7师含和支队和沿江支队一部编成。

旅长马长炎,政治委员黄先,副旅长傅绍甫,副政治委员何志远,参谋长陈仁洪,政治部主任杨汉林。

辖第6l、第62、第63团。

12月初到达鲁南,改称津浦前线野战军第7师第2l旅。

10月与第20旅合编。

新四军独立旅

1941年2月由八路军第l15师教导第5旅改编。

旅长梁兴初,政治委员罗华生,副旅长吴世安,参谋长李榨斌,政治部主任刘兴元。

原辖第13、第14团依次改编为第l、第2团。

第l团团长胡大荣(后周长胜),政治委员覃士冕。

第2团团长江曼元,政治委员叶绍贤。

又以淮海地区的淮河大队改编为第3团,团长吴觉(后吴德政),政治委员晏成山(后袁功庭)。

参与了淮海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程道口战役。

1942年12月北调山东,恢复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5旅番号。

解放战争后期

第一旅:

58师

第二旅、第16旅:

70师

第三旅:

69师

第四旅:

61师

第五旅:

74师

第六旅:

102师

第七旅:

127师

第八旅:

115师

第九旅:

63师

第十旅:

116师

3师独立旅:

117师

第十一、十二旅:

62师、101师

第十八旅:

59师

第十九旅:

73师

第二十、二十一旅:

71师

军部独立旅:

其主力1团为112师335团

第五师:

编入江汉军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