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途径探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39987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途径探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村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途径探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村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途径探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村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途径探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村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途径探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途径探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农村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途径探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途径探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途径探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二)、在教学中作文兴趣的重要性

如何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这是老师们非常关心和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因为就目前作文教学现状看,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是不高的,老师和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效却不大,原因何在?

对此,我们做了一点调查。

老师批改学生作文,应该说这是对自己的劳动成果的一种美好的享受。

但是在实际中,往往不是那么一回事。

有一位老师说,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常常感到一种难言的苦衷,气不打一处来。

有气就得出,结果学生的作文就成了出气的对象。

一个又一个“重写”就从我们老师的笔尖下冒出来,有的还写上一些伤害学生自尊心,挫伤学生作文积极性的批语,如:

“上课听什么去了”,“废话连篇”等。

我们翻阅过一位老师批改后的作文本。

全班四十几名学生,得5分的仅有四名;

3分2分的二十几名;

还有两名得零分。

这样的学习结果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难怪学生不喜欢上作文课,有一次,上课前我们看到一位小学生仰天长叹:

唉!

又上作文课,真没意思。

我们曾在调查表上分别写上数学、语文、作文、常识、品德等学科,然后请学生在所喜欢的学科上画“√”,不喜欢的画“×

”。

这个调查是在一所普通小学三、四年级四个班138名学生中进行的。

其中在数学科目上画“×

”的二十四名,语文三十几名,常识二十几名,唯独作文五十多名,比较一下,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的人数占绝对多数。

后来,又对一所学校四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作了调查,其中一个班的作文成绩较好,另一个班较差,调查的题目是“你喜欢不喜欢作文?

”调查结果,成绩较好的那个班32名学生,28名喜欢,4名不太喜欢,根本不喜欢的没有,喜欢的占87%。

成绩较差的那个班34名学生,不喜欢的20名,占58%,一半以上。

以上这些调查虽然很简单,却对我们很有启示,这些调查告诉我们这样一些事实:

(1)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在毫无兴趣的情况下学习作文的,他们带着一种惧怕和厌倦心理,把作文学习变成了沉重的精神负担;

(2)兴趣虽然不能作为学好作文的唯一原因,但是浓厚的学习兴趣必然会导致良好的学习效果,学习兴趣的有无和学习成绩的优劣是相关的。

因此,在研究作文教学工作时,对学习兴趣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农村小学生作文现状与原因分析

在农村小学上作文课最难忘的是孩子们眉头紧锁,绞尽脑汁的样子。

为什么农村孩子学作文感到如此吃力呢?

经过长期观察和认真总结,我认为学生难写作文主要由以下七个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语言环境影响学生作文表达能力

语言环境是磨练学生口语表达的一个大容炉。

学生的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密切相关,要是平时学生经常用本民族语言进行交流而没有养成讲普通话的良好习惯,写起作文来就容易犯通篇都夹带方言的毛病。

一般在边远农村小学,由于全校都是少数民族学生,平时他们使用最多的恰恰是本民族语言,难免会使其作文表达能力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信息单一,见识不广

虽然学生有较自由的支配时间,但活动往往存在着盲目性、单调性、肤浅性,缺乏有意识的指导。

象写“秋天的景物”,由于我校学生均来自农村,许多学生很难有机会与父母亲到外面去走一走,看一看,写出的文章语言贫乏,选材不当,描写不具体。

如四年级江峰同学写的文章《秋天的景色》,全文如下:

“秋天到了,树叶都黄了,尤其是那梧桐树的叶子。

只有那万年青的树叶还是绿色的。

许多花儿的叶儿黄了,花朵凋谢了,只有那清香的菊花还开着。

菊花有白的、红的、黄的、紫的。

我最喜欢紫色的菊花。

我觉得秋天的景色实在太美丽了。

整篇文章对各景物的观察不细致,描写不具体,只注重了对颜色的描写,没有写“形”。

这些都是因为缺乏观察或观察不够,使文章读来很单调。

由于农村地处偏僻,不是山就是有水,教师、家长较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因此,有组织、有纪律地外出锻炼的机会几乎没有。

教师又害怕耽误学生的学习,许多农村甚至没有正规的图书室。

俗话说:

“见多识广”。

没有足够的见识,哪来广博的知识?

再加上学生平时细心观察的习惯,怎能发生平凡中的伟大,学出好文章呢?

(三)、课外阅读少导致学生作文内容空洞

学生对课外书的阅读在我看来有以下两种影响:

1、学校对学生读课外书的影响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量应达到146万字。

但实际上学生阅读量没有达到要求,其主要原因是目前有的农村小学学校图书数量还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

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借阅指导工具书的习惯。

阅读是学生积累写作材料的一条重要途径,倘若没有开辟好这条通道,学生无法将向延伸到更开阔的领域,同样写不出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文章。

2、家庭对学生读课外书的影响

家长往往认为子女读课外书为闲书,横加指责,强迫子女“一心”只读教科书。

由于学生未能大量阅读课外书,知识面窄,生活枯燥,积累不足,缺乏必要的写作素材,最终导致写作能力的萎缩,因而写作时“无话可写”或“有话说不出”,作文内容陈旧,假话、套话屡见不鲜,作文中错别字连篇,词不达意,语句不通顺现象普遍存在。

学生写路上发生的事,不是坐车时给老人让座,就是扶盲人过马路,内容陈旧,没有新意。

我们班学生孙庭超在写一件小制作的制作过程时,写他制作的“瓶子小猪”中这样写道:

“今天,我在柜子上找到了一个瓶子,我灵机一动,不如动手做一只‘小猪’吧!

(四)、词汇积累太少而无法将作文写的形象生动

词汇是构成篇章的基本要素,其中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可是每次批阅学生的作文时都会发现这样一个普遍现象:

整篇作文当中没能用上几个学过的词汇,语言显得极为贫乏,没有一点文采。

其主要原因是掌握词汇不够多,欠缺书面语言积累,再加上驾驭语言能力差,难免要写成“记流水账”式的作文。

(五)、对字词掌握不牢

有一次,我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优点与缺点”有位学生在写自己优点时把“朗朗上口”的“朗”写成了“郎”字。

(六)、可供模仿的范文太少

初学写作文都离不开模仿,农村生活是农村小学生写作文的源泉。

农村虽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如山,充满生机的田野,淳朴的风土人情等,都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但由于学生没有养成观察的习惯,再加上很少有范文模仿,到作文时便束手无策。

(七)、教学方法不当使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作文的内驱力。

《语文课程标准》一再强调:

习作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有不少教师不擅钻研作文教学,有没有一个系统的教学模式,所以在作文指导时,有不少老师不知所措。

学生尽管绞尽脑汁地向,一节课下来还是写不出几句话,即使写出来也是干巴巴的。

教师应当在教学方法上多下苦功夫,才能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教师在上课时最常见的就是“指导不见修改”,就是指当前作文教学中出现的只重视作前指导,而轻视甚至忽视作后修改。

作文按说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但一直以来是以教师指导为中心。

我们的教师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放在此,从命题、选材、确定中心、选择写法,到开头、结尾及词语的使用等等都作细致入微的指导。

而小学生作文是从具体观察到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需要学生在长期的作文实践中去认真体会和训练,转化为自己的作文能力。

仅凭教师“一言堂”、包办代替,实际上是由抽象到抽象,忽视了学生的思维特点,违背了学生的思维规律。

三、培养兴趣的方法与途径。

作文综合性强,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如果作文教学处理不当,就会使学生产生对作文不感兴趣。

小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主要有:

教师过高要求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作文兴趣减退;

作文教学尾随学生心里发展水平,缺乏吸引力和层次要求,使学生感到枯躁无味,失去作文应有的兴趣;

作文教学脱离学生生活,不能激发作文的兴奋,因而限制了学生作文兴趣。

为了消除小学生对作文伤脑子,我们建议教师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树立正确的“作文”观,力求以情动人,唤起兴趣。

很多学生对作文都具有一种神秘感、恐惧感,以为作文是件非同一般的事儿,其实孩子们的生活阅历还是不少的,平常只要有几个同学围在一起,就叽叽喳喳的,有着说不完的话,可以提起笔来,边觉得没什么可写。

为此,要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作文”观,使学生认识到:

作文不是要堆砌华丽的词藻,也不是要编造、搜求离奇或重大的故事情节;

作文就是写话,即用笔来说话,只要用明白晓畅的语言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所有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就可以了。

学生一旦明白了这个道理,便不会再搜肠刮肚、自感无内容可写,而是有不少内容可写了,还要使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从而真正唤起学生在写作文时的兴趣。

1、让教学语言富有情感

在教学中力求语言生动、形象、带有强烈情感。

就连对学生发言的评价,也要注意措辞和语气,给予强化式的鼓励赞扬。

教学中努力做到活泼多样,动静结合,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随时随地乐意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即愿说。

也为作文打下基础。

例如一位老师在讲解一年级的课文《小猫钓鱼》这篇课文一样,老师问学生:

“小猫起先为什么钓不到鱼啊!

”分析课文时,年轻的语文老师用充满天真的语调问大家。

很快,几个小朋友就开始嚷嚷:

“因为小猫三心二意,所以钓不到鱼。

”“对,小朋友说得很好。

就是因为小猫三心二意,才钓不到鱼。

那么,小猫是怎么三心二意的呢?

请小朋友来说说。

”一个小朋友说:

“一只蜻蜓飞来了,小猫看见了,放下钓鱼竿,就去捉蜻蜓。

“一只蝴蝶飞来了,小猫看见了,放下钓鱼竿,又去捉蝴蝶。

”“是啊,小猫这样三心二意,还能钓到鱼吗?

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对不对?

小朋友,你们平时在学习和劳动时有三心二意吗?

要不要改正?

”小朋友们开始有的歪着脑袋,有的托着腮。

不一会儿,一个小朋友站起来说道:

“老师,有一回,我在家里做数学作业时,我家的小狗欢欢在我的脚边转,我就放下笔和它玩,后来作业也来不及做了。

我以后一定改正。

”又有一个男孩站起来说:

“又一次,妈妈在煎鱼,要我快点到小店去卖酱油。

回来的路上,看到两部车撞在一起了,很多人围着,我也看了起来。

结果,妈妈骂我太慢,她的鱼都煎糊了。

我也三心二意,以后要改正。

”许多小朋友的手,还高高的举着,老师说:

“你们看,三心二意多不好啊!

以后我们一定要一心一意。

”作业就是回家写一下你三心二意的事例,这样让学生有说也有写的,也增强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2、领略语言教材美的情感

语文教材,偏偏佳作都是情感的结晶,情文并茂,反映出自然之美、生活之美、艺术之美。

作为教师,除了把那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来教育鼓励学生。

使学生的情感和文本,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把学生引入作品的意境中之外。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情感。

只要走入了作品的意境,使学生的、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才能使学生有话可说,并能主动说出自己的情感,养成愿说的好习惯。

到学生自己写作时才能够有真情实感。

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结构独特,思路清晰,全文写了小女孩五次划火柴,每次都有小女孩美好的幻想,而第四次幻想又是全文的高潮。

构想中的美好与文章前半部分现实中的痛苦又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突出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并使人产生深深的同情。

又如我从书上看到的一个教学情境:

“一个小朋友上来,讲述他的创作的故事。

”无非是“我有一个妈妈”“一个爸爸”之类的。

但是,老师铺开一张纸,很认真的记下这件事。

“现在,谁来给他的故事画一个插图?

”又有一个小朋友上来,把故事中的人物画下来,显然是“涂鸦”。

但是老师取出一个封面,把这两页纸装订好,封面上写下两个小朋友的名字。

老师把书高高举起来:

“孩子们,瞧,你们也能写书!

只要你们奋斗,什么事情都能干成,现在你们还小,只能写这样的小书。

当你们长大了,就能写书架上的这些名著了,你们会成为伟大的物......从一个童话故事引起学生的想象,然后把他们的情感和文本融合在一起,然后画出一个插图给孩子提高作文兴趣。

3、从生活见闻引说

社会是学生学习的大学校,社会中蕴藏着丰富的知识、教育的资源。

实践出真知,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有计划的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用心体验社会生活。

如“当一天家”“做小保姆”“节水小卫士”等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体验到父母当家的不易和成功的愉悦,品尝到酸、甜、苦、辣的滋味,而且在活动中产生切身的感受。

在留心观察,仔细思考中,这些原本不被注意的小事就成为学生笔下的生动素材,而且它贴近生活,有惊、有喜、有趣,学生写起来无拘无束,轻松愉快,描画出真实的、神奇的童心世界。

感受到作文给他们带来的无穷欢乐,也从中认识到生活中到处都有写作素材,再也不愁没有内容可写。

作为农村边远山区学校,要积极利用学校本身的有利条件。

农村的风景优美,乡土气息浓厚,教师要因势利导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投身于大自然,广泛地接触大自然,可以让他们在大自然中体验生活,使他们触景生情,把这种情景教育引入作文教学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校应组织一些有意义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参加,如:

可以组织学生春游、秋游等,不要怕学生出事就活动一票否决。

要让学生有素材可写、有素材想写。

生活即作文,作文来源于生活,我们应和学生一起寻找生活的滋味,不论是“酸辣菜”,还是“甜美汤”,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最好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生活,品尝生活,热爱生活,让学生大胆地把生活写出来。

写作有了生活,就等于文笔有了源泉。

4、从自我体验中引说

体验是一个人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所引起的一系列感受,它能引发强烈的表达欲望。

如:

过生日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事,且大多经历过,让学生模拟打电话的形式互谈过程、谈感受,这样就把学生的生活和说话训练有机的联系起来。

学生不仅能说,而且还善于发挥。

那么如果把这件事写出来就变得很容易了。

(二)创设情境。

开展多形式活动让学生乐于作文

创设情境是进行作文教学的前提。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由教师设计,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再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

创设情境的途径可根据学生认知年龄先后设置,即:

实物模拟情境、图画再现作文情境、实际生活情境、语言描述情境。

小学低年级作文以直观形象教学为主,采用实物模拟情境、图画再现情境、实际生活情境等方式,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教师再加以适度的引导,写起来自然容易有模有样。

通过教师绘声绘色地描述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力去感受情境,从而达到引起学生兴趣,激发起学生说与写的欲望的目的。

如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联练习5中有一篇作文例文《我爱我家的银螳螂》,学后要求写一写自己的玩具,这堂作文课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出现,使学生兴趣盎然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玩玩具,使他们产生旺盛的求知欲;

夸玩具,就得情注满怀地进行描述,才能让人确认自己的玩具最有趣。

也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心爱的玩具拿到学校,当众向大家介绍各自的玩具,互相比较、描述,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描述、比较的内容写下来,作文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1、尽量降低学生学习的坡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作文教学时,教师应按照难易程度设计训练方案,并给学生观察的机会,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观察,使学生有“物”可写。

还要注意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由浅到深,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接受,为学生创造有力的学习条件。

因此,在作文课时教师应尽量采用台阶式的练习,使学生逐步由怕作文向爱作文的方向转变。

如描写一位同学、一位老师的外貌。

在描写同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班上某人的外貌特点,并把他写下来,但先不要写出其姓名,让同学们猜一猜写的是谁。

要是同学们一听就知道是谁,说明他的描写是成功的,否则是失败的。

写老师也一样要先观察一下你要写的老师的外貌,让学生来猜,要让学生一听就知道是哪个老师。

这样有针对性又较为新颖的提法,能使学生的写作热情高涨,跃跃欲试,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2、以鼓励为手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做好一切事情的动力,人们的评价与认可以及由此带来成就感,则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

作文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在学生作文的评价反馈中充分的鼓励,能起到不断提高学生作文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习作效率的作用。

在平时我是根据学生的个人特长,认知水平等不同而实施不同的鼓励方式,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还是要让学生尝到教师在他们写作时给予的成功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的学习。

并且一个班的学生作文,都有好中差之分,即使是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阶段他的作文水平也是有区别的。

一位学生特别害怕写作文,在慢慢的接触中发现他对画画非常感兴趣,并且画的特别好,在这时把作文和美术结合起来,让这位学生自己构思画画的内容,根据自己的构思步骤、内容画画,然后给每一幅画写上几句话,结果内容丰富。

在讲评作文时特别表扬了他的创作,在鼓励之后,他逐渐喜欢语文课,写作水平也逐渐提高了。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应坚持多就少改,多批少改;

讲评作文时以鼓励为主,尽量多肯定,特别是对于一些作文较差的学生,有时要不惜用“放大镜”的眼光去挖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小到哪怕是只是几个词用得较好,也在旁边批上“生动、精彩,好”,使学生看到自己作文成功的希望,树立能写好作文的自信心,从而稳定写作的兴趣。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在批改中采用肯定并“以表扬”为主。

对有适当进步的学生打高分,发现好的、有进步的作文及时在全班念一念,写激励性的批语等手段表扬学生。

这样做,学生不会失去写作信心,也就有了写作文的兴趣。

成功是每个人都企盼的渴望成功,获得成功和体验成功的快乐,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途径之一。

小学生大多对自己充满信心,具有好表现的心理特征,时刻渴望得到教师肯定的评价。

以人为本,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充分的鼓励,是学生感受愉悦的根本所在,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重要环节。

(三)、树立榜样,激发其他同学向榜样学习

面对五花八门的作文类书籍,大多数学生产生了一种“可读而不可即”的想法,要么盲目照抄,要么死搬硬套,那么怎样让他们走出这种误区呢?

针对学生希望被人赏识,被人肯定的心理特点。

第一,讲评作文时,从小到一个好词,一个好句子,大到一篇优美的文章,老师应给予大力的肯定;

也可以开辟板报等专栏,进行刊登,予以肯定、表彰。

第二,树立榜样,激发其他同学向榜样学习。

学生最接近、最关心的是同龄人。

因此同龄人的佳作对他们的影响不亚于课文范文。

因此,每次批阅学生的习作后,要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表现自我的平台,使小作者通过面对全体同学朗读优秀习作或优秀片段,产生一种成功感。

之后,再把优秀习作张贴在墙报上。

让学生发现在自己的身边就有优秀的作文家,就有不怕写作文的人,从而激起他们向榜样学习的力量,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

他们能从这些例子中得到很大的鼓舞,甚至会作起当“小作家”的梦。

这是一种极大的驱动力,可能他们会跃跃欲试地模仿,把这些同龄人“小作家”当作自己的“偶像”。

从而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写作的主人。

(四)、从评改调动热情

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和研究中,我们发现学生每次交上作文都会急于想知道老师对自己作文的评价。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善待学生的作文,怀着欣赏的眼光去对待学生的作品,把每一次作文的机会,都变成与学生交流探讨的时机。

对待写作能力、作文基础差的同学,哪怕是一个好的句子、一个好的用词,都要适当的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恰如其分地给以指导,绝对不可放弃学生的点滴进步,而且对于这部分学生只要有进步,就抓住机会予以鼓励,也给他们提供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

对于作文水平比较好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在宣读自己作品的同时,指导他们写一下自己写好作文的方法、体会,既展示他们的才能,又能进一步激发和巩固他们的写作兴趣。

除教师及时认真的批阅能对学生作文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外,老师巧妙、恰当而又极具煽动性、鼓励性的评语,则对学生的影响更大。

在对学生作文的选材立意、结构、书写等在充分肯定、表扬的同时,也让大家在比较中自然地认识到差距和不足,并提出切实的改进措施。

例如看到一篇好的作文时,除了肯定和评价外,我常常还会加上一些题外语:

“小姑娘,作文写的很不错嘛!

读你的作文总会让人高兴。

不过,还在要书写方面努力一把哟,这会更有助于你成为一位‘小才女’的”看到一篇稍微差的作文时,除了一些一般的套路性的指导外,我也会写上一两句:

“小家伙,我认为这篇作文可代表不了你的水平。

你应该写的更好的,我相信,你相信吗?

不妨看一下XX同学的作文,如果有所领悟,就再写一篇我看看,好吗?

可千万别让自己的真本事埋没了噢!

”这些语言亲切、鼓动性极强的话,看起来没几个字,可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的确是有良好的效果。

结论

总之,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途径有很多,方法也往往因人而宜、因地制宜,以上仅仅是我们的经验之谈,写出来与大家共同交流。

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进行探索,力示在小学作文教学改革这条路子上寻找一条既能提高学生素质,又能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途径来。

参考文献:

[1]李杏保陈钟梁著《纵论语文教育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20-24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100-105

[3]《语文学习》编辑部编《写作指导引》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30-34

[4]《写作与作文教学》云南教育出版社20-22

[5]张学敏课堂教学技能[M]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第一版55-56

[6]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64-66

[7]《教育发展研究》教育发展研究杂志社2003.12期35-38

[8]《小学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2003.12期39-40

[9]《小学语文教师》2002.5.6.7期27-29

[10]《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05

[11]彭敏辉编的《写作能力培养方案》远方出版社出版.2006年5-6

[12]《新语文课程标准》7-8

[13]倪文锦主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版第5章33-36

[14]作者:

叶萍《福建教育》《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2001年第8期50-51

[15]作者:

童建儿《小学语文教师》《把作文权还给学生》上海教育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