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和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397084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中科技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和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华中科技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和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华中科技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和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华中科技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和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华中科技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和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中科技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和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华中科技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和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中科技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和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中科技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和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是指企业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通常用市场价格线以下,供给线以上的部分来表示。

画图解释

4.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是一个博弈论术语,以提出者约翰.纳什的名字命名又称非合作均衡。

纳什均衡是指这样一个策略集。

在这一个策略集中,每一个博弈者都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确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

纳什均衡是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策略所组成的一个策略组合,即给定其他人的策略,任何一个人都没有积极性去选择其他策略,从而这个均衡没有积极去打破。

5.国内生产总值:

①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为一年)使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②它有以下几个含义:

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各种最终产品的价值都用货币加以衡量;

GDP测度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中间产品不计入GDP;

GDP是指一定时期所生产的而不是卖掉的产品市场价值;

GDP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GDP是一个地域概念;

GDP一般是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之中。

③GDP一般通过收入法和支出法两种方法计算。

用支出法计算的GDP这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纸盒;

用收入核算的GDP等于投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

目前,我国计算GDP是用第一产业的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之和求得,以前美国用GNP作为对经济总支出的基本指标的测量,以后改用GDP,因为GDP是各国都使用的,且由于国外净收入数据不足,GDP较易测量。

而且GDP相对于GNP来说是国美就业潜力更好的指标。

6、平衡预算乘数:

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假设政府购买和税收各增加同一数量即△g=△t时

△y为△g+Kt*△t=1/(1-β)*△g+(-β)*△g=(1-β)/(1-β)*△g=△g→△y/△g=△y△t为平衡预算乘数

根据平衡预算乘数,可以将财政政策的作用分为了三种情况:

①政府增加支出……②政府在增加支出同时增加税收,保持平衡,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较小,但起促进作用③府在减少支出的同时,增加税收将抑制国民收入的增长。

7.流动性陷阱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从宏观上看,一个国家的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主要有三个特点:

(1)整个宏观经济陷入严重的萧条之中,需求严重不足,居民个人自发性投资和消费大为减少,失业情况严重,单凭市场的调节显得力不从心。

(2)利率已经达到最低水平,名义利率水平大幅度下降,甚至为零或负利率,在极低的利率水平下,投资者对经济前景预期不佳,消费者对未来持悲观态度,这使得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杠杆作用失效。

货币政策对名义利率的下调已经不能启动经济复苏,只能依靠财政政策,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减税等手段来摆脱经济的萧条。

(3)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趋向无限大。

8.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指的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是目前多数发达国家(更准确的说是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重要和常用的工具。

根据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证券的差异,可分为广义和狭义的公开市场。

当经济处于过热时,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回笼货币,使货币流通量减少,导致利息率上升,促使投资减少,达到压缩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当经济处于增长过慢、投资锐减不景气的状态时,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把货币投放市场,使货币流通量增加,导致利息率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增长,使总需求扩大。

二、简答题

1.外部影响导致资源配置失效的原因和对策是什么?

原因:

外部影响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他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

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

外部性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正外部影响)和外部不经济(负外部影响)。

有关外部影响的对策

(1)使用税收与津贴对产生外部成本者课税,对产生外部利益者补贴,其目的在于使外部效果的产生者自行负担其外部成本或享有外部利益。

(2)使用合并企业的方法合并企业的目的就在于使外在性问题内在化。

如果生产r商品的厂商对生产X商品的厂商施加了外在性,那么这一现象导致资源配置扭曲的原因是第二家厂商不考虑其行为对第一家厂商所产生的成本或者收益。

因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是将这两家企业合并在一起。

合并后的企业会继续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将导致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3)使用财产权的方法对能排他的公共财富或无主物赋予财产权,这样就能对享用者收取费用,对破坏者要求赔偿,使外部性削减,而提高经济效率。

总之要通过制度来解决。

2.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有什么关系?

需求价格弹性和总销售收入的关系: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大小与销售者的收入有着密切联系:

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

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时,那么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增加;

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1,那么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变动。

这就是企业实行薄利多销策略的一个主要理论基础,实行薄利多销策略的一般是富有弹性的商品,因为该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从而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增加。

(一)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1、商品价格下降对销售者的总收益变动的影响。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那么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销售量)增加的比率大于价格下降的比率,销售者的总收益会增加。

2、商品价格上升对销售者总收益变动的影响。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那么当该商品的价格上升时,需求量(销售量)减少的比率大于价格上升的比率,销售者的总收益会减少。

(二)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1、商品价格下降对销售者总收益变动的影响。

对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当该商品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的比率小于价格下降的比率,销售者的总收益会减少。

2、商品价格上升对销售者总收益的影响。

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那么当该商品的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的比率小于价格上升的比率,销售者的总收益增加。

3.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影响有哪些?

通货膨胀经济效应,主要有两个方面:

1、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首先,通货膨胀将降低固定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水平,即使就业工人的货币工资能与物价同比增长,在累进所得税下,货币收入增加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等级,税率的上升也会使工人的部分收入丧失。

其次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时债务人获利,只要通货膨胀率大于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就为负值。

2、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在短期,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可促进产出水平的提高,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却会导致产出水平的下降。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对就业的影响是清楚的,它会刺激就业、减少失业;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在通常情况下,会减少就业。

在长期,上述影响产量和就业的因素都会消失。

在通货膨胀期间,债权人要求债务人补偿他国出借的款项购买力的下降而遭受的损失。

从而市场利率或名义利率水平中包含于通货膨胀率。

在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通货膨胀率等于名义货币增长率减去实际货币需求增长率。

如果货币在长期内持续高速增长,通货膨胀与名义货币增长就会紧密相关,通过发行货币来弥补预算赤字会导致通货膨胀。

三、论述题

1.概述基数效应论的基本内容,并作简要评价。

基数效用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西方经济学普遍使用的概念。

其基本观点是:

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可以加总求和的。

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被称为效用单位(Utilityunit)。

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正如长度单位可以用米来表示一样。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其计数单位就是效用单位。

基数效用论认为,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而马歇尔指出,货币也必须服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既然如此,由于富人持有的货币量大于穷人,所以前者的边际效用小于后者。

如果把一元钱从富人那里转移到穷人那里,整个社会的效用就会增加。

所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成为收入平均化的理论依据。

2.使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

财政政策效果:

(1)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既定目标而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

一般而言,考察一国宏观经济活动水平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是该国的国民收入。

从IS-LM模型看,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政府收支变动(包括变动税率、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IS曲线移动,从而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

显然,从IS和LM图形看,这种影响的大小,随IS曲线和LM的斜率不同而有所区别。

 

(2) 

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反之IS曲线越平缓,则IS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在IS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随LM曲线斜率不同而不同。

LM斜率越大,即LM曲线越陡,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

下面用IS-LM模型来分析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

①LM曲线不变,IS曲线变动。

在图4—6(a)、(b)中,假定LM曲线完全相同,并且起初的均衡收入0Y和利率0r也完全相同,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现在假定是增加一笔支出ΔG,则会使IS曲线右移到1IS,右移的距离是2EE,2EE为政府支出乘数和政府支出增加额的乘积,即2EE=GKΔG。

在图形上就是指收入应从0Y增加至3Y,0Y3Y=GKΔG。

但实际上收入不可能增加到3Y,因为IS曲线向右上移动时;

货币供给没有变化(即LM曲线不动)。

因此,无论是图4—6(a)还是图4—6(b),均衡利率都上升了,利率的上升抑制了私人投资,这就是所谓“挤出效应”。

由于存在政府支出“挤出”私人投资的问题,因此新的均衡点只能处于1E,收入不可能从0Y增加到3Y,而只能分别增加到1Y和2Y

图4-6财政政策效果因IS曲线的斜率而异

从图4—6可见,Y0Y1<

Y0Y2,也就是图4—6(a)中表示的政策效果小于图4—6(b),原因在于图4—6(a)中IS曲线比较平缓,而图4—6(b)中IS曲线较陡峭。

IS曲线斜率大小主要由投资的利率敏感度所决定,IS曲线越平缓,表示投资对利率敏感度越大,即利率变动一定幅度所引起的投资变动的幅度越大。

若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映较敏感,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利率上升时,就会使私人投资下降很多,就是挤出效应较大,因此IS曲线越平坦,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被挤出的私人投资就越多,从而使得国民收入增加较少。

图4—6(a)

中的Y1Y3即是由于利率上升而被挤出的私人投资所减少的国民收入,Y0Y1是这项财政政策带来的收入。

图4—6(b)中IS曲线较陡峭,说明私人投资对利率变动不敏感,所以挤出效应较小,政策效果也较前者大。

②IS曲线不变,LM曲线变动。

在IS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因LM曲线斜率不同而不同。

LM曲线斜率越大,即LM曲线越陡,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

反之,LM曲线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如图4—7中所示。

图4—7中,假设IS曲线斜率相同,但LM曲线斜率不同,起初均衡收入Y0和利率r0都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政府增加支出ΔG,则它使IS右移到IS1,右移的距离E1E2即Y0Y3,Y0Y3是政府支出乘数和政府支出增加额的乘积,但由于利率上升会产生“挤出效应”。

使国民收入实际分别只增加Y0Y1和Y0Y2。

货币政策效果

(1)货币政策指一国政府根据既定目标,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管理来调节信贷供给和利率,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

在政策的理论分析当中,考察宏观经济活动水平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是一国的国民收入。

货币政策的效果指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假定增加货币供给能使国民收入有较大增加,则货币政策效果就大;

反之则小。

货币政策效果同样取决于IS和LM曲线的斜率。

(2)在LM曲线形状基本不变时,IS曲线越平坦,LM曲线移动(由于实行变动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

反之,IS曲线越陡峭,LM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小。

当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

反之,则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