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9第4讲分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教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38109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9第4讲分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教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9第4讲分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教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9第4讲分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教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9第4讲分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教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9第4讲分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教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9第4讲分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教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

《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9第4讲分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教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9第4讲分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教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9第4讲分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教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②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

  白猿③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

别来几向画图看,终是欠峰峦!

【注】 ①潘阆:

宋初著名隐士、文人。

②三竺:

指杭州飞来峰东南天竺山上的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三寺。

③白猿:

相传晋代高僧慧理曾在灵隐寺畜养过一头白猿。

结合词句,简要分析本词上片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答案:

①上片主要运用了白描手法。

(明技巧)②如“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两句用三个地名和两个方位,交代了风景点,是远景、大景;

“冷泉亭上旧曾游”一句是近景、小景。

(释运用)③这三句只标明地点,没有具体描绘西山的景色有多美好,可以让读者驰骋想象,添补出更多更美的景象。

(析作用)

2.细节描写

一首诗歌,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揭示主题思想等作用。

如张籍的《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借助生动的细节描写传递人物的思想感情,“临发又开封”这一行动细节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柳絮二阕(其二)

韩 琦

絮雪纷纷不自持,乱愁萦困满春晖。

有时穿入花枝过,无限蜂儿作队飞。

这首诗中的“有时穿入花枝过,无限蜂儿作队飞”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①诗歌第三、四句,通过细节描写来描绘柳絮。

(明技巧)②柳絮穿过花枝,巧妙地借来了色香,引来无数蜂儿成队追逐。

(释运用)③将柳絮的狡狯轻薄表现得极为形象。

这两句语言活泼有致,富有意趣。

3.正侧结合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多用于人物的刻画,正面描写指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直接表现人物;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例如形容女子容貌美,“明眸皓齿、貌若天仙”即为正面描写,“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则为侧面描写。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山亭柳·

赠歌者①

晏 殊

家住西秦,赌②博艺随身。

花柳③上,斗尖新。

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

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销魂。

衷肠事,托何人?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注】 ①本词为作者知永兴军时所作,当时年已衰老,政治失意。

②赌:

与人竞赛。

③花柳:

借指欢场上的歌舞技艺。

词的上片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歌者技艺的?

请简要赏析。

①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明技巧)②词的上片从正面描写了歌者的多才多艺,对歌舞技艺的追求以及高亢嘹亮的歌声,又从侧面描写了歌者受人追捧的情景。

(释运用)③表现了歌者的技艺高超。

4.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是指在一首诗中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

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以动写静,二是以静写动。

动静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动态和静态相互结合,相互映衬。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

以动衬静是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雨后池上

刘 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①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释运用)②诗歌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5.虚实结合

“实”指的是眼前的、现实的景、物、人、事;

“虚”指的是不在眼前的景、物、人、事,不是事实,为心中所想,梦中所见。

虚和实之间或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

或相反相成,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突出中心。

“虚实相生”或“虚实结合”的表达效果:

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茶瓶儿

李元膺

去年相逢深院宇,海棠下、曾歌《金缕》①。

歌罢花如雨。

翠罗衫上,点点红无数。

  今岁重寻携手处,空物是人非春暮。

回首青门②路。

乱红飞絮,相逐东风去。

【注】 ①《金缕》即《金缕衣》,是一首曲调柔媚的歌曲。

②青门:

古长安城门名。

请从虚实的角度对全词进行赏析。

①上片是虚写。

写去年此时在深幽清寂的庭院中,词人遇到了女子,女子在花下浅吟低唱,与海棠花融为一体,美丽非凡。

②下片是实写。

词人写眼前景物,感叹物是人非,回看通向都城的大道,红英乱落,飞絮满天,像是要追寻着东风远去。

(释运用)③本词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昔日情人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逝去的叹惋。

(二)抒情方式

诗歌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抒情是古代诗歌创作中运用最多,也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它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就是作者直接对有关的人物、事件等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少年行

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①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注】 ①河湟:

湟水流域及其与黄河合流的一带,这里是指被吐蕃统治者所侵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本诗后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

请简要分析。

①直接抒情。

(明技巧)②后两句直接写出了将士们的心声,不收复河湟一带失地,誓不回头眺望故乡。

(释运用)③表达了将士们收复失地的决心,克敌制胜的爱国激情,为国捐躯的义无反顾和公而忘私的英雄主义精神。

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可分为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情写乐景、托物言志、借古喻今,使情与景有机融合,达到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渔家傲

朱 服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

恋树湿花飞不起。

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

金龟解尽留无计。

寄语东城沽酒市。

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词上阕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情感的。

上阕借景抒情。

(明技巧)写暮春时节,纤风细雨,烟笼杨柳,郁郁葱葱,万家屋舍,掩映在杨柳的青烟绿雾中;

水流花落,春光将尽,惹人愁思,(释运用)借湿花恋树寄寓人的恋春惜春,表现了诗人的感伤情绪。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表现手法可以理解为艺术手法、写作手法等。

重点考查的表现手法主要有:

对比、衬托、用典、比兴等。

(一)衬托

衬托又称“映衬”“陪衬”,就是利用其他一些近似或对立的事物当作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它可以使被陪衬事物的特点更加突出,形象更加鲜明。

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

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的是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反条件来衬托的是反衬。

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此处用桃花潭水之深正衬汪伦对我的情谊之深。

衬托与对比不同,衬托要分出主次,对比是两者分量相当,相得益彰。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夏日三首(其一)

张 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判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请简要分析本诗是如何表现环境之“清”的。

①本诗表现环境的“清”运用了反衬手法。

(明技巧)②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蝴蝶翩飞,蜘蛛织网,以动衬静,反衬白天的清静以及村居环境的清幽;

风吹帘动,溪声嘈嘈,以声衬静,反衬夜晚的清静宁谧。

(释运用)③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清闲、恬淡的心境以及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

(二)对比

对比是为了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诗歌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人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封建贵族“朱门酒肉臭”的奢华生活和穷苦百姓“路有冻死骨”的悲惨命运对比得更加鲜明突出,形象地揭露出当时社会的悲惨丑恶状况。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 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 ①九日:

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韩魏公:

韩琦,时为丞相。

②金罍:

泛指酒盏。

③曲台:

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

①妙在用三层对比,(明技巧)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未绝壮志。

(析作用)②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

(释运用)三层对比,(明技巧)层层递进,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三)用典

用典是中国诗歌创作的传统特色之一,分事典和语典两种。

事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表明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

语典指引用或化用前人的诗文名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如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即运用了冯唐的典故。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风(其十五)

李 白

燕昭延郭隗①,遂筑黄金台。

剧辛②方赵至,邹衍③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

【注】 ①燕昭:

燕昭王。

郭隗:

战国时燕国人,曾劝说燕昭王求士。

②剧辛:

战国时燕将,原为赵国人。

③邹衍:

战国时著名的哲学家,齐国人。

这首诗开头四句运用燕昭王招贤纳士的典故,有什么作用?

①以燕昭王招贤纳士的典故引出诗歌话题,引出下文对现实中人才际遇的描写。

(明技巧)②与下文描写的现实中人才的遭际构成对比,突出诗人不被重用、怀才不遇的处境。

(释运用)③赞许燕昭王招贤纳士之举,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

(四)比兴

“比”不是单纯的比喻,包括的面较宽,这就如朱熹所说的“以彼物比此物也”。

如《诗经·

卫风·

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时;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要迷恋爱情。

“兴”就是托物寓情,是寄托,也是联想,其作用是含蓄、蕴藉,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比、兴经常一起用而不分彼此,只要用了比或者兴,就可以说用了比兴手法。

不要做单一分析。

如《孔雀东南飞》中“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兴”,又是“比”。

比兴手法的作用是为了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歌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

11.(2014·

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桃 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

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 ①归:

出嫁。

(fé

n):

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③蓁(zhēn)蓁:

草木茂盛的样子。

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①以“桃之夭夭”起兴,(明技巧)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

(析作用)②以桃设比,(明技巧)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释运用)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孙繁衍、家族兴旺。

(析作用)③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五)渲染

渲染是用景物、环境或人物的行动、心理进行突出的多方面的形容、描绘或烘托,以营造某种气氛,表现人物的性格、情感,增强艺术感染力的表现手法。

对景物环境多作正面的着力描写。

如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画面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渲染了春涧的寂静。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青玉案

贺 铸①

凌波②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③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若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 ①贺铸:

为人耿直,才兼文武,可惜官职低微。

此词作于作者晚年退居苏州时。

②凌波:

形容女子轻盈的步态。

③蘅皋:

长满杜蘅的沼泽地。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这里运用了渲染的手法,(明技巧)词人紧扣季节,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来渲染这闲愁之浓、之深。

(释运用)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修辞手法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二是说明修辞格的表达效果。

此类题型所涉及的修辞手法中比喻、比拟、夸张、借代是考查重点。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具体分析,不能泛泛而谈。

(一)比喻

内涵

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修辞手法。

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作用

运用比喻可以使语言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举例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韦庄《菩萨蛮五首(其二)》]

分析:

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垆边女子光彩照人、洁白明媚,表现了诗人对江南风景、人物的痴迷和依恋之情。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 近

王 铚①

山雪银屏晓,溪梅玉镜春。

东风露消息,万物有精神。

索莫②贫游世,龙钟老迫身。

欲浮沧海去,风浪阔无津。

【注】 ①王铚:

曾为枢密院编修官,因忤奸相秦桧意,遭到贬斥。

②索莫:

孤寂沮丧的样子。

第一联写“山”和“溪”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试加以分析。

①首联写“山”和“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明技巧)②包裹着积雪的山峦像一道银色的屏风;

清澄的溪水像一面白玉的镜子。

(释运用)③形象地展示出一幅春日将临的明丽画面。

(二)比拟

比拟包含拟人和拟物两种。

拟人是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

拟物是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彼物来写。

使用比拟可以让描绘的事物更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表意更丰富,表达的情感更感人。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本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

14.(2016·

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仙子·

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比拟、排比。

(明技巧)“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释运用)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析作用)“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释运用)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三)夸张

夸张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着意夸大或缩小。

能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本句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表明了诗人愁思之深重悠长。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崖州城作①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 ①此诗为诗人63岁被贬至海南时所作,诗人被贬之前官至宰相。

请从运用修辞和抒发情感两方面分析“鸟飞犹是半年程”一句的妙处。

①这一句使用夸张手法。

(明技巧)②人不能像鸟那样自由地快速地飞翔,可是即使是鸟儿,也要半年才能飞到,极言自己离开京师之遥远。

(释运用)③突出表现了诗人对京城深深的眷念之情,以及对回京之难的感叹。

(四)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或借事物的局部(或特征)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的运用可以使语言简练、形象、含蓄。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句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指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烘托了词人的伤感情怀。

1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 ①韦苏州:

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