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报告农民工的收入情况.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37993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实践报告农民工的收入情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社会实践报告农民工的收入情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社会实践报告农民工的收入情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社会实践报告农民工的收入情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社会实践报告农民工的收入情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实践报告农民工的收入情况.docx

《社会实践报告农民工的收入情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实践报告农民工的收入情况.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实践报告农民工的收入情况.docx

社会实践报告农民工的收入情况

社会实践报告(农民工的收入情况)

篇一:

关于农民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情系三农,关注农民工”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学院:

航空航天工程学部

  专业:

飞行器动力工程(航空发动机维修方向)

  班级:

  摘要:

在社会发展中,存在着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

他们既不是纯正的靠着做农活为生,也不是地道的城市户口上班族,他们的生活状况,就业保障,社会福利,工作环境等问题始终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他们是城市的修建者,却没有融入到城市中去。

为了更好的发现问题,我们在沈阳一条正在施工的街道上开展了“情系三农,关注农民工”社会

  实践调查活动,对在街道上施工的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走近他们的生活。

调查围绕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和工作环境及工资状况进行,调查数据作为我们的第一手资料,分析汇总后,得到一些基本结论。

  关键词:

农民工就业工资工人阶级

  正文:

  1.社会实践具体情况介绍

  社会实践时间:

XX/11/22

  社会实践地点:

沈阳市某施工街道

  社会实践小组成员:

何忠、贾云朋、康红强、李鹏超、李鹏达、刘航

  社会实践调查形式:

问卷调查

  目标问卷份数:

60

  实际完成问卷份数:

53

  (实践日志见附表1)

  调查内容:

  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包括性别、年龄、输出地、输入地、学历、婚姻状况——已婚还是未婚、家庭人口、土地拥有和经营状况、工作行业及工种等。

  2)就业及工资待遇状况调查分析。

就业状况调查包括职业类型及职业稳定状况、就业培训、公平的就业机会和就业服务的获得、就业获得方式——自己应聘、亲友或熟人介绍、中介组织介绍等、就业流动的特点——兼业式的农闲时节打工还是钟摆式的常年在外打工、劳动合同的签订等。

工资状况调查包括工资水平、欠薪现象、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劳动时间——日工作小时和月工作天数、劳动强度、节假日加

  班工资获得状况等。

  (调查问卷样本见附表2)

  2.社会实践核心内容

  2.1调查对象

  沈阳是一座正在快速发展的城市,是一座建设中的城市,涌入了许多农民工,所以我们选取了沈阳市沈北新区一个正在施工的街道的作为调查地点,以街道上的绿化工人、建筑工人、电工等为调查对象,展开了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

  根据统计,共有60人接受调查。

其中,13名女性,47名男性,年龄在18岁到61岁不等。

  调查对象年龄分布情况

  2.2调查方法

  这次实践调查是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的。

在进行问卷调查的时候,考虑到很多街道上的农民工朋友正在忙碌地工作,以及部分农民工朋友受教育程度有限,采用小组组员口头提问,然后准确记录他们的回答的方式。

  2.3调查结果及分析

  2.3.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1)输出地:

输出地统计如图。

外省的农业户多集中于山东河南一带。

有可能是地域

  原因,调查的对象可能不具有普遍代表性。

  

(2)受教育的程度:

统计如图。

由图可知,调查对象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做问卷的

  过程中,甚至有部分年龄大的农民工不认识字,主动要求我们将问卷内容念出来。

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当时所处的时代环境——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处于文革时期,上学受教育被看作没有出路;另一方面就是农村人思想观念

  不开化,以为能干农活儿才是生存之道,缺少对孩子教育的重视。

  (3)责任田:

77%的人有责任田需要耕种,但普遍反映责任田少,如果靠种责任田而

  不外出打工,根本就不够全家开支。

在外出打工时,45%的人家人在家种地;20%的人将责任田转交给其他人种;21%的人的土地由政府统一规定种植树木,防止水土流失;14%的人将土地闲置荒废。

  (4)外出打工原因:

90%的人外出打工是为了增加经济收入,有极少部分人是为了想

  见世面、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

在想增加经济收入的人群中,绝大多数是为给孩子上学筹备学费,说明农民收入低,光靠种田不能满足农民一般的消费需求。

在问及希望继续受雇佣的年限时,20%的人表示只要有工作可以做,打算工作到不能工作为止,35%的人看情况,年龄较大的人希望工作1-5年就回家。

  2.3.2就业及工资待遇状况分析

  

(1)就业获得方式:

81%的人选择了“通过亲友或老乡介绍”,14%的人选择“直接到

  用人单位寻就”,极个别选择了“参加人才交流会”或者“职业介绍所”。

通过亲友老将介绍的没有任何中介费用,可见,农民工找工作成本低,就业获得途径少。

  

(2)就业流动性特点:

63%的人都是常年在外打工,49%的人已有5年以上在外打工经

  历,但打工地点经常改变,其中46%的人1-6个月就换一次工作单位,说明工作非常不稳定,更换工作的主要原因是老板长时间没有接到工程,无工作可做;还有一小部分的原因就是老板乱扣工资,工资不合理。

  (3)工作强度:

工作强度依据工人工种,工资分配方式而定。

建筑工人每天工作在10

  小时以上;园艺工人和有技术的工人,如油漆工,电工等工作时间就在8小时左右。

当问及调查对象每个月工作多少天时,大部分工人表示,除非天气情况不允许,否则不愿意休息,因为休息就没有工资可拿。

所以说,农民工高强度的工作一方面是工作性质决定,另一方面则是农民工自身对经济收入的需求,再加上身处异地,没有什么朋友,即使是休息也没有消遣的娱乐方式,精神消费极其匮乏。

  (4)工资情况:

由于担心涉及到个人隐私,我们没有调查具体的工资水平(但通过一

  些文献,得到了一些宝贵资料),只调查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节假日工资是否加倍,二是是否出现过拖欠工资的情况。

72%的人表示,节假日工资不会加倍;20%的人表示,春节期间会适当给一些“过年费”,但金额不多;8%的人表示,不会在节假日加班。

  另根据调查显示:

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与城镇职工相比是不公平的。

第一,农

  民工的工资水平远远低于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XX年,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为2436元,而同期农民工的月平均工资仅为1156元,较前者少1280元,仅为前者的47%。

如果考虑到农民工较城镇职工的平均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等因素,其工资水平与城镇职工的工资水平差距还更大。

第二,农民工工资水平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高度增长,GDP从1978年的3645亿元上升到XX年的300670亿元,增长81倍。

而农民工工资并未出现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增长速度。

仍以XX-XX年为例,在不考虑物价上涨等因素的情况下,我国GDP的增长率达121%,而农民工工资增幅仅为48%。

第三,农民工工资水平与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严重不符。

农民工为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其工资报酬却严重偏离了其对GDP及其增长的实际贡献。

许多学者利用不同的计算口径对此进行了量

篇二:

关于农民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农民工问题是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而今各地经济飞速发展,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这就需要大量的外来人口来参与建设。

我们不幸且万幸的成为了这样的建设者,不幸的是我们可能是最低层次的劳动工作者,万幸的是我们这样可以得到比在家里干农活高出很多倍的收入。

中西部各地都走在外出务工的潮流里,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一种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就会有它鲜为人知的内在意义。

剖析它的利弊,探讨它的发展趋势,以及提出一些维护其稳定发展得建议。

中共十七大已有了农民工代表,但数量很少,不能称为一个群体。

XX年,三位农民工代表参加全国人代会,首次进入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这反映了政治文明发展的趋势。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周末期间,我们对太原部分工厂,建筑工地的打工者进行了调查,了解了一些农民工打工的情况。

调查对象总的来说就两个年龄层,即中年和青年,调查内容包括外出务工的数量、流向、就业、社会保障及创业等情况。

通过多次多方面多场合的谈话,调查结果总结为以下内容。

  三.调查结果

  1.农民工的就业状况

  如今,出去打工的人群不再主要集中在建筑等高体力的产业,我记得很多年前,他们说的打工基本都是城市建设山体开发之类。

主要原因当然是,八九十年代中国经济起飞的年代,城市化步伐加快,另外就是,他们的知识文化都不是很高,也没有技术。

迎合当时的发展情况再结合自身情况,他们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体力劳动者。

但是,现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当年外出的父辈基本都回来了,一是因为儿女已经长大,二是年龄和体力以及文化水平都以跟不上外面世界的发展需要。

可以说是功成身退吧,付出过的他们,应该在家享一点清福。

从过去老一代农民工挣钱回乡发展,到现在新生代农民工进城融入城市发展。

从过去老一代农民工要求足额支付工资,向新生代农民工要求参加社会保险转变;从过去老一代农民工要求改善劳动条件,向新生代农民工要求分享企业和城市发展成果转变。

如今,年轻人一般都是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只识几个字,没有技术,主要

  是进厂,什么电子厂玩具厂的木工厂等;稍微有点远见的就去读几年技校,学个手艺比常人又长半截,成为技工,再通过工作中的提升,逐渐由初级升中级直奔高级。

这些人学的都是模具和汽修等一些列的技术劳动,在当下还属比较吃香的活儿;也有眼光长远的读高中考大学,毕业后能进入公司管理层,是比较高级的了,遗憾的是数量还少得可怜;还有就是中老年人,有常年在外打工而不种田的,他们干的露天的活居多,或者就是所谓的脏活累活,比方说养猪放养种树。

他们求的应该是稳定,像在家干农活。

还有的老年人比较特殊,他们不是出去帮人家打工,而是跟在儿子儿媳身边,帮他们在小孩以及做家务,好让年轻人一心一意上班赚钱。

  2.关于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

  生产条件是比较艰苦的,一,你是在帮人家打工,不是住家里,自主性低;二,集体工作,厂家肯定只供应个整体,不可能为你量身定做,并且打工仔都是流动性很大的流动人口,缺少稳定性;三,基本没有白领,没办公室坐,而是下生产线。

四,工伤保险是农民工当前最迫切的社会保障项目,也是解决好农民社会保障的着眼点。

五,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农民工的疾病医疗保障。

在缺乏保障机制的情况下,患病尤其是大病不仅给农民工带来身体的伤害,同时也可能会导致失业。

所以应当建立针对农民工的大病医疗部分的社会统筹保障机制。

六,养老保险制度;对拥有比较稳定的职业、相对固定的住所和单位,在城镇居住达到规定年限的农民工,应该考虑将他们纳入当地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3.关于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和社会保险

  劳动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规范用工、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基本条件。

但是事实上是参差不齐吧。

这个份两点阐述。

第一,进厂的基本都有签订合同,毕竟国家政策最近几年在这方面落实有所改进吧。

合同是有,而基本权益其实没有得到真正保障,很多合同都会有“什么什么后果自负”之类,这些都是对务工者不负责的表现。

遗憾的是很多人不知道。

不过好歹有些工伤赔款之类,总比没有的好。

第二种是没有劳动合同的,这类主要集中在中老年打工者身上,因为他们进的都不是正规的厂家甚至就不是厂家,很多就是口头协议。

往往这样就晨会了真正的后果自负,毫无社会保险可言。

所以我们建议劳资双方要签订正规、有效的合同,政府部门要经常抽查监督,及时维护农民工的权益。

  4.关于工资问题

  工资才是打工的最终归宿,重中之重。

只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大家都不愿意多说。

可以肯定的是,基本没有拖欠的情况,大家都觉得自己劳有所得,也心安理得。

至于把工资换成收入,仿佛都不乐观。

消费高,同时消费心理高,因此做普工那点工资往往是不够花的。

能存到钱的那是个好孩子。

这主要相对于年轻人。

中老年人不一样,他们节衣缩食把钱攒下来,打理家里。

这才是名副其实的赚钱。

从少量的信息得知,一千块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