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类论文 68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378585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类论文 68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教育类论文 68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教育类论文 68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教育类论文 68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教育类论文 68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类论文 68文档格式.docx

《小学教育类论文 68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类论文 68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教育类论文 68文档格式.docx

初等教育

指导教师: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声明

1.本人提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本文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成果。

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明确标明。

2.本人完全了解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本文被查阅、借阅或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同意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可以采用影印、打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本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3.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在组织专家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复审时,如发现本文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学院和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无关。

作者签名:

刘玲日期:

二O一三年6月3日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

系(部)教育科学系专业班级569

学生姓名刘玲学号10016950837

题目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刍议

一、指导教师评阅意见

指导教师评语(主要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态度,研究内容与方法,工作量,文献应用,创新性,实用性,科学性,文本(图纸)规范程度,存在的不足等进行综合评价):

该论文框架清晰,内容实用,方法得当;

以“人格”为点,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研究,文章有社会意义及现实意义。

成绩等级:

优  指导教师签字:

王娜 2013年06月03日

说明:

1、建议成绩等级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总评分90-100为优,80-89为良,70-79为中,60-69为及格,60以下为不及格;

2、此表用于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的评定。

摘要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广大关注。

这一特殊群体因长期缺少父母的关怀与呵护,在人格特征上与非留守儿童产生了差异。

为此,该文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格特征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通过分析结果发现,现在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格发展形势已不容乐观,而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加上社会因素都是影响留守儿童人格发展的主要原因。

所以塑造农村留守儿童健全人格也可以从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方面来着手。

农村留守儿童的只要健全积极向上的人格,他们的身心才能健康地发展,才会有一个更美好的将来!

关键词:

农村;

留守儿童;

人格特征

ABSTRACT

Asmoreandmoremigrantworkersmigrantworkers,ruralleft-behindchildrenproblemhascausedthesocialconcern.Thisspecialgroupduetolong-termlackofparentalcareandcare,onthepersonalitycharacteristicswiththeleft-behindchildren.Tothisend,thisarticlethroughaccesstoinformation,thepersonalitycharacteristicsofthestatusquoofruralleft-behindchildrenarefurtheranalyzed.Throughtheanalysisoftheresultsfoundthatnowthesituationhasnotoptimisticofruralleft-behindchildren'

spersonalitydevelopment,andthelackoffamily,schooleducationandsocialfactorsaretheinfluenceofthemaincausesofleft-behindchildren'

spersonalitydevelopment.Soruralleft-behindchildren'

shealthypersonalityshapingcancomefromfamily,schoolandsocietythreeaspects.Ruralleft-behindchildrenpositivepersonality,aslongasthesoundofthemfortheirhealthydevelopmentofbodyandmind,willhaveabetterfuture!

Keywords:

thecountryside;

Left-behindchildren;

personalitycharacteristics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一、引言1

(一)概念界定1

1.留守儿童1

2.人格1

(二)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研究的意义1

(三)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2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格特征分析2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格特征总体概况2

(二)不同种类留守儿童的人格特征比较2

1.不同性别留守儿童的人格特征比较3

2.不同监护方式留守儿童的人格特征3

三、影响留守儿童人格发展的因素4

(一)家庭因素4

1.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类型及其教养方式对留守儿童人格的影响4

2.家庭教育的缺失5

(二)学校因素5

1.教师不能对留守儿童一视同仁5

2.学校应试教育体制对留守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6

(三)社会因素6

四、塑造农村留守儿童健全人格的基本策略6

(一)通过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慎选监护人等方式来完善家庭教育6

(二)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学校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辅导活动等途径来健全留守儿童人格7

(三)建立实施有效的社会体制,减少留守儿童这一群体数量的增加,或使之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与帮助7

五、结论8

参考文献10

致谢11

1、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而进入人们的视野。

而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缺少对孩子的直接教育和关爱,在长期情感缺失条件下,许多留守儿童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而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中,人格特征一直是研究者所关注的重点之一。

笔者就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的现状、影响因素和采取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概念界定

1.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拥有连续半年以上留守生活经历的农村儿童,按照国际惯例,其年龄限定在0—18岁之间。

随着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农村的留守儿童人数已急剧增加。

据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中心利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研究发现,早在2000年,全国农村14岁及以下留守儿童总量就已接近2000万,6周岁及以下学龄儿童占65.28%[1]。

2.人格

人格(personality)从字源上来自于拉丁文中的“persona”,原意为“面具”。

心理学用“面具”转意为“人格”,不同的心理学家对于人格的定义也是不同的,综合个研究取向的观点,把人格概括为:

人格是构成人的思想、感情和意向特有整合的独特行为模式。

其中包括一个人区别于特任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色的心身组织,表现为个体在适应环境是在需要、动机、洗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能力等多方面的整合[2]。

(二)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研究的意义

人格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其它心理发展密切相关,对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正因如此,留守儿童人格发展的研究颇受重视。

众所周知,留守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人格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对留守儿童的人格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必须整合全社会的教育资源,并为之努力,才能真正担当起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责任。

因此,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体系,改善留守儿童的人格教育现状,寻求有效的适用的教育对策,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帮助他们消除不良心理,重建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身心得到积极、健康地发展,成为一个健康的社会人,让这些孩子有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三)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首先对人格这一概念进行了阐述,同时就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研究的意义进行例如简要分析,然后从不同层面对留守儿童人格特征进行了分析,接着就上一分析得出的结论找出了影响留守儿童人格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就上述结论,笔者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能够塑造农村留守儿童健全人格的基本策略。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格特征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格特征总体概况

笔者翻阅相关资料寻找调查结果,想更深入地研究留守儿童的人格特征,探讨产生问题的原因,就有结果表明:

留守儿童比较偏激、易猜疑、孤独、内向、缺乏自信,容易悲伤,自己觉得不如别人。

从性格类型来说留守儿童不稳定、不适应类型占了35%,稳定、适应但是消极适应型占了15%。

留守儿童对于权力需要、爱情需要、归属需要方面的愿望比较强烈,但想法却不容易轻易表露。

华东师范大学中部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调研组发现,留守儿童在人格上表现为

(1)柔弱无助,性格内向;

(2)自卑封锁,自暴自弃,丧失信心;

(3)寂寞空虚;

(4)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与人交流充满警惕甚至敌意;

(5)对父母怨恨[3]。

从有些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由于缺少家庭的亲情关怀,缺少学校和社会的适当指导,因此易形成柔弱无助、性格内向、不能受委屈、丧失信心、上进心不强、寂寞空虚、盲目反抗、没有克制力、逆反心理重、缺乏爱心、自私任性、霸道蛮横、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人格。

农村留守儿童被称为是一群情感饥饿的孩子,情感的缺失容易使他们的人格出现扭曲和变形。

(2)不同种类留守儿童的人格特征比较

分析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类分析,例如,可以根据留守儿童的性别进行分类比较,也可以根据留守儿童监护方式的不同进行比较……这样我们可以更细致地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格特征。

下面笔者就具体分析两种类型,来初步探究不同种类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的不同:

1.不同性别留守儿童的人格特征比较

某项研究数据显示,在留守儿童中,女孩更对自己感到不满意而自责自卑,更具有消极退缩的行为倾向;

而男孩更对生活不满意,感到不愉快,更具有悲观的人生观。

男孩在需要得不到满足或受到挫折时,更多表现为与别人发生争执、责备、抱怨、讥讽,在行为上更容易产生敌视、破坏等不理智、不规范的倾向,他们独立自主的欲望比女孩更为强烈,同时在人格上比女孩更为内向和孤独[4]。

在笔者顶岗实习过程中就为证实此项研究结果,特地观察了班上的一名男留守儿童和一名女留守儿童。

在观察过程中笔者发现,男生在情绪上更容易暴怒,容易与他人发生嘴角,没有良好的控制能力,并且生活在隔代教育的环境中,被爷爷奶奶宠着,被父母的物质给惯着,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

而女生则非常内向,心里的想法不易向他人表达,经过几个月的相处,此名女学生已经能够以写日记的方式来表述她内心的想法,而那名男学生却始终保持抗拒的行为。

2.不同监护方式留守儿童的人格特征

从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还有少数留守儿童无监护人,但隔代抚养情况最为普遍。

所以根据留守儿童监护人情况的划分,它们又各有特点和个性特征:

(1)隔代监护型:

隔代监护人一般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对留守儿童一味溺爱和迁就,管养不管教,往往是只重物质方面的满足,缺乏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造成这些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差,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团结合作意识差,脾气暴躁等,还有厌学、逃学、辍学等情况发生。

(2)寄养监护型:

父母外出务工,由于无祖父母的照顾或祖父母年高体弱,无力承担监护义务,父母就把孩子托负给近亲属监护。

由于家庭环境的变化,又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这些孩子就容易变的比较内向、孤僻、冷漠,对以后的人际交往、协作求助、学业发展等产生不良影响。

(3)自我监护型:

这部分留守儿童的自立性比较强,但由于这类留守儿童恰好处在青春期初始阶段,无人管束,自我约束能力和辩别是非的能力又较差,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行为习惯差,发生问题也较多。

有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是否喜欢监护人与监护人对儿童的监护情况都对儿童的人格发展有影响。

与不喜欢监护人的留守儿童相比,喜欢监护人的留守儿童情绪稳定,倾向于情绪反应缓慢、弱,即便激起了情绪也会很快平静,平时生气也是有节制的。

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本来就引发了孩子的“亲情饥渴”,若将孩子托付在孩子不喜欢的监护人家中,必然会因其情绪的波动。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能还会出现逆反心理,由不喜欢监护人可能转变为厌烦,甚至犯错误,不利孩子人格的发展[5]。

纵观这些研究,留守儿童由于缺少家庭的亲情关怀,缺少学校和社会的适当指导,因此容易形成柔弱无助、性格内向、不能受委屈、丧失信心、上进心不强、寂寞空虚、盲目反抗、没有自制力、逆反心理重、缺乏爱心、自私任性、霸道蛮横、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人格。

农村留守儿童被称为是一群“情感饥饿”的孩子,情感的缺失容易使他们的人格出现扭曲和变形。

三、影响留守儿童人格发展的因素

(一)家庭因素

1.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类型及其教养方式对留守儿童人格的影响

调查表明,大部分的留守儿童都是属于隔代监护,也就是由留守儿童的祖辈来监护。

但祖辈相对来说,年龄已经比较大,体力精力都已渐渐衰退,且家事繁多再加上若是多个孩子同时寄养,根本没法全身心的投入找姑姑正值青春年少的儿童。

因而,对这些孩子往往采取宽容放任的态度。

而大多数祖辈文化水平低,只懂得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一味的没有选择的满足,只满足孩子物质的温饱,而完全忽略孩子的精神需求,使这些儿童普遍具有任性、放纵的特点。

有的家庭,在没有祖辈和亲戚朋友可以带养孩子的情况下,而孩子达到可以照顾自己的年龄(大部分到初中阶段左右),父母不得已采取的方式就是让孩子自我监护。

虽然孩子自己可以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但缺乏父母的爱,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缺少可以模仿的清晰的榜样形象,加之没有父母及时地对亲社会行为进行评价、奖励和强化,因此,他们的亲社会行为难以转变为稳定的社会行为。

行为榜样的人为剥夺使他们正常的社会学习过程受阻,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是非判断,影响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2.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是个体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个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正是我们转型时期所产生的一种变相的残缺家庭。

这一时期的儿童多以义务教育期儿童为主,正处于心理和生理逐渐成熟的时期,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被称之为心理“断乳期”,在生活、学习和感情上都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矛盾与困惑,这时家庭作为一个“避风港”的价值显得尤为突出。

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父母良好的榜样作用缺失和父母监控机制弱化则是导致儿童不良人格特征形成的重要原因。

有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环境的改变,家庭教育的“缺位”,形成了一下一些人格特点:

一是乐群兴低,比较冷淡、孤独;

二是情绪不稳定,易心烦意乱,自控能力不强;

三是自卑拘谨,冷漠寡言;

四是比较圆滑世故,少年老成;

五是抑郁压抑,忧虑不安;

六是冲动任性,自制力差;

七是紧张焦虑,心神不定。

笔者在实习调查中就遇到了这样一个例子:

他叫肖磊,是一名男同学,初带这个班级时我就感觉到他非常活跃,虽然成绩差但是上课回答问题非常积极(大部分答案都是错的),但是他经常正面和老师发生冲突,完全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上课也爱耍小动作,喜欢欺负女孩。

当时笔者了解这个情况后把他找办公室谈了话。

原来他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一年到头见不了几次,把他放在奶奶家,而奶奶又对他宠溺至极导致了他以自我为中心,情绪易怒等不良倾向。

当时他说着说着就流泪了,他说:

“老师,我也不想这样的,我不想欺负别人也不想上课开小差,但是我控制不住。

其实小时候的我不是这样的,自从爸妈出去后……”听了那些话,笔者顿时感触良多,了解到父母在孩子人生中起着多大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人格特征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学校因素

1.教师不能对留守儿童一视同仁

正是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留守儿童可能出现各种问题,那么学校和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

然而在很多老师的眼里,留守儿童大多是问题学生。

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不仅对他们有偏见,没办法做到公平对待,把他们当作不良学生,甚至对他们采取放任不管的策略。

留守儿童在家里得不到父母的情感支持,在学校又得不到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谊,以致他们厌学逃学,更有甚者,流入社会成为街头小混混,危害社会。

这样的孩子从小缺乏安全感和依赖感。

没有体会到他人对自己的爱,道德情感缺失,只知道接受不知道付出,缺乏社会责任感,容易产生极端思想,对社会充满怨恨,是犯罪高发的人群之一。

所以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态度也影响着他们人格特征的发展。

2.学校应试教育体制对留守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

应试教育的体制迫使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尤其在农村,很少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忽略了儿童的情绪与情感的变化,致使留守儿童在新发展上存在的困惑与问题得不到解决;

再加上有些学校的管理方式简单,某些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学校又缺乏有效的监管,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更是一种严重的伤害。

而这些孩子心灵受到伤害后又无处疗伤,日积月累的不良心理不停堆积在心中,导致他们的人格发展倾向越来越偏离正常的孩子。

所以说,学校的不完善体制也是间接影响留守儿童人格发展的一个方面。

(三)社会因素

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伴随这一制度而来的一系列问题使得进城打工的农名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使得这些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

从社会教育的角度来看,当今社会关心留守儿童的程度还不够高,即使存在一些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建立了一些基金会、专用资金,但仅仅局限于物质帮助,没有上升到精神的层面上来关注与关心留守儿童;

社会各界虽然也实行了很多爱心措施,但多数只是流于形式[6]。

四、塑造农村留守儿童健全人格的基本策略

塑造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全人格是一项系统工程,结合实际,我认为学校教育中塑造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格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通过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慎选监护人等方式来完善家庭教育

家庭是儿童道德教育的主要载体,对儿童的人格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因为它是融于日常生活之中的,更容易为孩子所接受,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最具影响力的因素。

首先,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关键,留守儿童的父母应当经常与孩子、监护人以及老师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情况,针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积极寻找妥善的解决方法。

“由于家庭教育自身的规律性,决定了父母必然成为孩子心中的表率与模仿的榜样。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父母便是孩子模仿的第一个对象。

”父母是儿童认识社会的中介,父母在养育子女过程中表现出自己的人格,父母的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人格,父母能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角色,也能教给孩子一般的荣辱观念和是非观念,父母可以亲手辅导孩子社会化的进程,训练孩子如何与人相处。

而亲子关系淡漠、父母榜样作用缺失和监控机制弱化必然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水准的降低,是致儿童不良人格特征形成的重要原因。

其次,对于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来说,其家庭结构不完整,能够给他们直接提供支持的就是他们的代养人。

因此,留守儿童的父母必须认真选择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最好能够选择具有一定文化素质,能够担负起教育儿童的责任的人来托付孩子。

(二)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学校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辅导活动等途径来健全留守儿童人格

有关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对儿童人格影响的研究表明,师生关系的增进和同伴关系的改善都起着重要积极的作用如侯秋霞(2003)研究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李丹(2000)研究发现,同伴关系对焦虑和神经过敏有显著的负效用,农村留守儿童接触最多的就是自己的老师和同学,如果能跟老师和同学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得到更多来自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就有可能很大程度减轻他们的孤独感失落感和不安全感,使他们不会因为亲人不在身边而焦虑情绪低落,有助于他们心态平和。

其次,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对留守儿童的人格发展有积极意义的辅助活动。

例如:

在学校中成立农村留守儿童“成长互助小组”。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人格特征上具有明显的共性,在日常生活和价值判断上也具有共性的困惑和问题。

同时,相同的经历与境遇使留守儿童之间更易于产生彼此心理上的相容,形成情感上的相互慰籍与支持。

在小组的交往与活动中,留守儿童可以分享彼此之间的快乐,理解并分担彼此的烦恼,交流和讨论他们在成长中的困惑和疑虑。

这样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冲淡他们对父母的思念和孤独感,而且从共同的交往活动中可以培养他们的互助、安慰、分享、合作等亲社会行为和对集体的依恋和归属感,促进儿童健康人格的发展。

(三)建立实施有效的社会体制,减少留守儿童这一群体数量的增加,或使之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与帮助

引进项目,增加本地就业岗位。

政府应大力展招商引资,在本地上项目,使农民工能够在本地找到工作。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让日益兴起的外出务工潮流变成回乡创业潮,从而增加就业机会就地“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这也是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共管机制,要建立托管中心和义务辅导员队伍,鼓励退休教师和其他热心人士创办留守学生托管中心,当孩子们的代理家长。

农村各乡镇、村组可从当地有一定威望的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老战士、老模范中聘请一批校外辅导员,定期于学生沟通,做好“留守学生”品行方面的引导。

要发动社会各界人士对留守学生开展一对一资助帮带活动,为他们完成学业、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妇联、团委、文化等部门要积极履行职责;

加大政府对农村教育投入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是解决留守学生教育行之有效办法[7]。

上面这些措施都是比较具体的都是需要人们去实践的,方法人人可说,措施人人可提,但是能够做又会去做的人又有多少?

笔者想表达的是,这些留守儿童需要的是人们出自真心的关怀,这些关怀不是形式不是物质,更不是短短的一句问候而已。

要知道,这些孩子最终都是要走向社会的,不够完善的社会体制加上这些拥有不健全人格的小幼苗们,最终受到影响的还是这个社会,包括生活在是这个社会的大众,所以说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制度对留守儿童人格的发展乃至社会的发展是完全有必要的。

五、结论

通过对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的分析与讨论,我们发现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已形成了自己的人格特点。

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