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整知识点技术.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37774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染整知识点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染整知识点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染整知识点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染整知识点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染整知识点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染整知识点技术.docx

《染整知识点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染整知识点技术.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染整知识点技术.docx

染整知识点技术

漂白汗布工艺流程:

坯布→碱缩→煮练→次氯酸钠漂白→双氧水漂白→增白→柔软处理→脱水→烘干

染色(印花)汗布工艺流程:

坯布→碱缩→煮练→次氯酸钠漂白→染色(印花)→整理

染色(印花)棉毛布工艺流程:

坯布→煮练→次氯酸钠漂白→染色(印花)→整理

键字:

染整产品质量控制第一节布匹管理一、坯布管理首先要抓好坯布检验。1.概括了解坯布的原料成分及织造工艺。

(1)合纤的国别、牌号、批号及其上色率的变化情况。

(2)天然纤维的产地和等级。(3)织造中经纱的上浆率和浆料的组成,便于决定退浆工艺。2.对坯布的外观疵点及内在质量进行检查。除按正常检验标准分等分级外,还要分为漂白坯、染色坯、印花坯等。染整厂要检查纺织厂分级分档是否符合染整加工的要求,发现漏验、漏修、漏洗、漏涂(去油剂)的疵点给予修补,并将检查出的问题通知纺织厂。检查后将坯布分成3档3类。

3档是:

漂白坯:

经过洗油或涂去油剂,而且在加工过程中油污能去除的坯布,专供漂白使用。

浅杂色坯:

没有油疵或者油疵甚少,能染色泽很浅的坯布。浅杂色坯如使用洗油或涂去油剂,染后往往造成斑渍。

深色、印花坯:

局部性油疵比较严重或有散布性梭箱油,只能供染深色或印花使用。

3类是:

联匹布、并件布、内次布。要注意坯布包装,以防止运输中造成沾污。

二、半成品管理加强半成品管理,大力减少油污脏疵点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之一。1.机台保持清洁一般机台,每次开车前要细致检查清洁情况,各种润滑油要少加、勤加,每周做一次彻底的清洁工作。2.运载工具要保持清洁3.减少在制品积压在制品积压时间过长,很可能造成碰伤、水渍、油污脏等疵点,因此,除了妥善存放在制品外,应力求减少积压。尤其是拉幅后的在制品,如积压时间过长,易造成成品的布面折皱印。各种湿布更要防止积压,以免造成风干印及其他疵病。4.半制品要加强交接验收半制品交接验收是工厂重要的基础工作,对染整产品质量的影响很大。交接验收时要重视半制品质量,认真检查织物门幅、H值、有无纬斜、白度、毛效等,同时也要交接好生产数量,做到五清,即来坯清、投坯清、在制品清、产品库存清、统计账目清。做到"五清”的好处是可以掌握生产流转的快慢,控制在制品的多少,掌握加成投坯的宽严,消耗布的多少。这有利于提高产品入库一等品率及外贸出口率,使管理性疵布明显减少。第二节加成率的控制染整成品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包括坯布因素)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疵病。因此,为了保证染整成品按计划完成,要酌量增加染整用坯数,这些酌量增加的用坯数与计划数的百分比称为加成率。加成率的高低可体现出一个染整企业管理和产品质量的水平。控制和降低加成率,可采取下列办法。1.控制坯布的匹长与质量按染整厂要求投坯上机的坯布最好是四联匹,但织厂往往做不到。在原色布成包规定的基础上,根据品种的实际情况,双方订立成包对口协议,对坯布的匹长与质量作出规定,如平纹组织绒布坯,成包协议就规定联匹定长混等成包中可搭二等品5%联匹拼件成包中可搭拼件10%.这样,就给加成率的控制带来了困难,因此,在投坯时一定要根据开剪要求,严格控制坯布的匹长和质量,凡属定长的产品,一定要指定用四联匹一等品,混等成包与联匹拼件的坯布可酌情用于乱码开剪或规定允许的拼件定长产品中。2.控制计划加成与机动加成计划加成数与机动加成数越大,补染的可能性就越小,但在合约成交量固定的条件下,多染会造成出口率下降,反之,则补染的可能性就增大。因此如何合理控制计划加成@=================@###page###@=================@和给予机台以合理的机动加成,使之既能不补染或少补染,又能保证出口率的完成,便成为一项很重要的控制手段。计划加成数的控制应该是:

(1)根据染色色泽的不同情况确定,例如灰色、银灰、棕以及双色染色织物的加成要多些,且深色要比浅色加成多。

(2)根据交货的数量而定。批量小,加成要多些;批量大,加成相对要少些。(3)根据生产机台和机械设备条件的不同加以区别,易出染疵的机台加成要多些;反之,则少些。(4)根据加工坯布的伸长率及该品种的出口率考核指标情况,决定加成率的大小。3.做好生产准备工作

(1)根据染色要求确定染色坯布的质量标准。(2根据开剪要求确定投坯的匹长和质量。要加强投坯质量管理,定长的出口产品不允许用联匹拼件成包的原坯投产。(3)为使生产机台操作者掌握客户要求,指定书应该详细注明客户的要货匹数与上印匹数、成品开剪、成包要求、交货总量、是否可以多交或少交等等。(4)对各工序的质量、工艺条件及操作都要有明确的要求。(5)要努力做到试样一次成功,尽量减少因调节色光而产生的色泽不符的染色次品,避免出口率下降。配色小样处方要与实际大生产色样相符。批量较大的或新品种尽量安排在早班生产,以便统一目光。批量较小的,原则上染坯要收齐后再开车加工,要求半制品批号相同,避免因此而带来色光上的不一致。同时尽量减少染化料称量误差。(6)对各工种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要事先提出预防措施。印染布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影响出口的关键主要是色泽不符来样、匹差及一些突发性疵病,对于这些疵病,在生产前要预先提出预防措施。(7)做好来样审样工作。根据本厂的生产条件与做进一步努力能预期达到的水平仔细审查来样,如确实因品种不同、目前染化料供应短缺或设备技术条件的限制等原因,估计达不到来样的色光与染制效果时,应事先与客户联系,并将联系结果在指定书上说明,以便染色机台掌握,防止互不通气,贸然上车,造成成品不符合要求而补染或补印,致使加成率提高。4.掌握好下机估次和机动加成在实际生产中往往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突发性次品,要想不补染补印,就必须使次品数控制在加成数量以内,这就要求对下机次品数量有一个比较准确的估计数字。下机产品的估次和投坯一样,同样要根据不同的开剪要求,比较准确地估算出影响出口的匹数,而不是成品开剪时的实际降等长度。要做到估次准确,除了要严肃劳动纪律,加强岗位责任制外,还应要求出布工仔细做好次品记录,并经常与成品开剪后的下达给染色机台的次品通知单相互核对,逐步提高下机次品估次准确率。此外,还应经常组织出布工到成品车间熟悉成品质量标准,了解开剪情况。机动加成率一般足以应付突发性次品,要做好这项工作关键是要估次准确,使加成恰到好处。5.合理地开剪与配色拼件减少补染,染色工序固然是关键,但成品开剪时,拼匹是否合理;做乱码合约时假开剪是否做足;拼件时,大零是否搭足等也是极为重要的。同时还应经常检查成品的定等质量,力求做到好中无疵,疵中无好,提高定等的准确率,勤检查开剪的三靠一直(靠疵点、靠定长、靠头子开剪,剪刀口要平直)操作法,以提高开剪质量。

(1)拼匹:

做定长可拼匹时,在一个大匹中,不管发现有多少个疵点,一定要先算出疵点离开缝线与疵点之间距离,然后再根据大零的存量与长度,找出整码与拼匹的最佳值再剪断。在做定长可拼产品时,一定要立足于拼匹拼足,不能先开定长,否则,容易造成小码及大零不能拼匹。@=================@###page###@=================@

(2)假开剪:

在做服装出口或乱码出口时,开剪时要瞻前顾后,使一些符合规定的局性疵品尽量按假开剪做足,使"#$%#&的布段力争通过假开剪增加整段出口量,减少大零拼件转内销。(3)配色拼件:

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客户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因此在下达生产任务时,一定要写出明确的要求,在成品配色拼件时,应严格遵守合约要求。力争做到按质、按量、按时配色成包,一次入库拨交。第三节染化料管理与突发性疵点的降低一、染化料管理1.每批染化料进库前均要检验试样,并进行封样。2.不同批号的染化料要分开存放,同一染整制品尽可能采用同一批号的染化料。3.严把染化料称量关,严防染化料称错。4.正确进行染化料的调制。二、突发性疵点的降低突发性疵点是指突然发生的大批量、影响染整成品质量的染整疵点。它的特点是来势猛、数量多,严重影响印染布质量计划的完成和提高。染色织物常见的突发性疵点有:

破洞(包括针眼洞)、脆损、色泽深浅、风印、油污渍、水渍印及各种斑渍等。突发性疵点本身多数是带有规律性的。一般是由于机械部件、工艺条件、操作、气候变化等不正常因素所造成。突发性疵点的产生往往是与人的质量观念薄弱,把关不严分不开的。突发性疵点有其内部的发展规律,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只要依靠广大职工,深入现场,及时进行调查研究,可以掌握其规律,从而提出和采取一系列的以预防为主的措施。加强基础管理包括加强对染整机械设备的管理,加强工艺研究,组织质量攻关,合理制订染整加工的各种工艺条件,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技术素质,除加强技术培训外,还要增强人们的质量意识,严格把关。下列一些做法对突发性疵点的降低是有效的。1.加强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企业管理制度建设,明确职责,增强责任意识。2.健全和加强工艺管理和设备管理,加强过程管理,建立专业质量检查和群众性质量把关相结合的质量管理网系。3.采用多种形式,严格把关。通过产品对比找差距,定措施,使质量指标层层落实。深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进行质量攻关。建立各种管理制度,例如染色机实行贴样卡制,把各班组机台贴样核对的情况作为质量分析评比中的考察依据。4.运用经济规律,建立考核制度,做到奖勤罚懒。5.严格质量分析制度,出现突发性疵点做到三不放过,即质量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责任者不明不放过,防止措施不力不放过。6.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大力表彰严守岗位,提高质量的好人好事。在染整生产质量管理与控制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和方法进行,建立质量控制与管理制度,做好产品从调研、设计、生产、使用各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从产品开发、工艺设计、原材料和染化料管理、染整设备管理、生产过程管理等方面着手,切实做好印染产品质量控制,保证和提高印染产品的质量。第四节染色产品质量控制一、染色产品质量要求为对染色产品质量进行控制,首先要对产品质量提出要求,按要求和标准进行质量评价,目的就是为保证染色产品的质量,使染色产品的品质满足客户的要求。染色质量指标主要包括外观质量指标和内在质量指标。

(一)、外观质量指标外观质量指标主要包括色泽和匀染性。1色泽@=================@###page###@=================@无论是纤维、纱线、织物,其色泽评价特征都是一样的。在学术上、在生产实际中都把色泽归纳为色调(色相)、纯度(饱和度)、亮度#项基本特征。用这#大要素来描述和比较色泽,准确而且方便。色调是指某种颜色的名称,是色与色之间的主要区别,如红、黄、蓝等。纯度是指颜色的鲜艳程度。亮度又称明度,是指颜色浓与淡的程度。色泽的三要素是相互联系的,色调决定了颜色的质,亮度和纯度都是量的变化,任何一种色泽只要确定了它的色调、纯度和亮度,就可以精确地判断它的颜色。倘若3个要素中有一个不同,则就表现出两种互不相同的色泽。在学术上,色泽主要依照色度学原理用数字来表示,如翠蓝可表示为:

(1)色调:

γmax=500

(2)纯度:

30%(3)亮度:

20%其中任一数值有变更,色泽即起变化,这种数字表达的方法准确可靠。在现代测色配色技术上,则依据色度学原理,用三刺激值来表示一种色泽。在染整企业的实际生产中,色泽要求在一定的条件下(如标准对色光源)与来样色泽对比相一致,即可认为符合要求。但要求高的,要将生产样在测色仪下测定,只有其数值与客户来样一致或相近(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才能认为符合客户要求。2匀染性染色产品不仅要求色泽达到要求,而且要求染色制品颜色均匀一致,无色差,要求染色产品无色渍、色花、条花、色点、深浅边等疵病,且外观均匀,色光柔和一致。

(二)、内在质量指标1透染性所谓透染性是指织物内外、纱线内外、纤维内外染色均匀一致,即内外达到颜色相同,达到匀染,无环染等现象。2色牢度染色牢度是指染色制品在使用或在染后的加工过程中,染料(或颜料)在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