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二下第三单元集备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37605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二下第三单元集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语文二下第三单元集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语文二下第三单元集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语文二下第三单元集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语文二下第三单元集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二下第三单元集备教案.docx

《语文二下第三单元集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二下第三单元集备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二下第三单元集备教案.docx

语文二下第三单元集备教案

竹岐小学学区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

二年级学科:

语文

课题

9《日月潭》

课时

2

集备时间

2.17

主备教师

宋秀清

集备教师

宋秀清、陈燕、曾竞文、何宗财、肖碧兰、赵苏梅、黄纪平、杨伦灶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教学设计

补充说明

教学内容:

《日月潭》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美景,读出向往之情。

3.有盼望台湾回归、祖国早日实现统一的愿望。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美景,读出向往之情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美景,读出向往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环、绕、茂、隐、筑、晰、朦、胧、境”9个生字,会写“岛、展、建、纱、环、绕、”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美景,读出向往之情。

3、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看片,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我们祖国有许许多多美丽的地方,你去过哪些地方?

2.在我国的宝岛台湾,也有许多风景如画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3.朋友们,上学期我们曾做过一次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家乡。

今天,老师想在你们中间挑选几位优秀的导游,带大家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日月潭。

(揭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成为日月潭的导游,首先要了解那里的情况。

请大家自己朗读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提示:

不要加字,减字。

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读,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更要多读几遍。

2.反馈朗读情况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教师点评、指导、正音。

(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

(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绕”“盛”的翘舌音、“盛”“省”“胜”的后鼻音、“隐”的前鼻音以及“环”的介音)

(2)看图识词

在学生朗读之后,适机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附近 群山环绕 树木茂盛 建筑

请四个学生上台,读词,并在画面中指出对应的事物。

其他学生评议、帮助正音。

(3)看图,在组内分节朗读课文

3、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胜、隐、约、省、茂、盛”6个生字。

2、反复诵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结合课后“读读记记”积累文中优美词语。

4、感受日月潭的美丽,了解台湾的其他一些名胜,初步具有热爱祖国山河情感。

教学过程:

一、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喜欢读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2.你喜欢哪部分内容,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吗?

1)指名读

2)集体评议

3)教师指导后再指名读

(在学生读文过程中,适机出现“群山环绕”“隐隐约约”“清晰”“朦胧”等词,让学生多读读这些词所在的句子理解词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词语说话。

A.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B.晨星和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C.周围的建筑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D.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3.朗读全文。

(每个自然段请喜欢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

4.交流讨论:

你在文中读到了什么?

了解了些什么?

请用读课文的方法告诉大家。

5.如果你是导游,你会先介绍什么给游客呢?

(对日月潭的总体介绍)

你能来试一试吗?

(多请几名学生说,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说,不看书;再介绍给同桌听)

6.说说你认为日月潭最美的是什么?

(请每位同学在学习小组里,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介绍给组员听)

7.你最欣赏哪位导游?

能说说理由吗?

8.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自己喜欢的部分可背诵。

二、课外拓展,组织活动

三、生字书写

板书

设计

位置

名字由来

日月潭景美清晨隐隐约约

中午清晰

下雨朦胧

教后

反思

 

竹岐小学学区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

二年级学科:

语文

课题

10《葡萄沟》

课时

2

集备时间

2.17

主备教师

宋秀清

集备教师

宋秀清、陈燕、曾竞文、何宗财、肖碧兰、赵苏梅、黄纪平、杨伦灶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教学设计

补充说明

教学内容:

10《葡萄沟》

教学目标:

1.会认12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感受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向往新疆,向往葡萄沟。

教学重点:

1.生字的教学。

2.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教学难点:

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1、会认“沟、疆、鲁、番、蜜、梯、维、吾、够、碉、堡”11个生字,

会写“吾、季、留、杏、密、蜜”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课文地朗读课文。

3、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积累文中好词佳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

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

2.出示中国地图:

在我国新疆吐鲁番有个盛产葡萄的地方,这就是葡萄沟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读准每个字音,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2.出示本课生字:

自己会的可以不读,不会的请教一下别人,多读几遍。

3.指名领读。

同位互教互读。

开火车读。

4.再读课文,要读通句子。

把自己认为不好读的多读几遍。

三、细读课文,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如:

葡萄沟的水果那么多,你能通过读让别人感受到吗?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语:

读了“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质疑引入第二段的学习。

1.自读

2.指名读

3.指导读“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绿色的凉棚。

(1)听了你的读,我知道了“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绿色的凉棚。

(2)学生练习朗读

三、写字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坡、搭、摘、钉、沟、够”6个生字。

2、反复诵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感受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3、激发对葡萄沟的向往和维吾乐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4、初步了解家乡的特产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语)葡萄获得了大丰收,有这么多这么好的葡萄,人们吃也吃不完,就想尽了各种方法来很好地食用它,你都知道人们都是怎么食用它的吗?

我们来看课文的第三段(请一名同学读)

1.指名读,其他思考:

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

2.在哪儿制成的?

阴房什么样?

3.制成的葡萄干什么样?

为什么很有名?

〈1〉观察一下它的颜色怎么样?

〈2〉(品尝)味道怎么样?

(板书)色鲜味甜有名

思考:

这一节主要要讲什么?

每句话讲的什么意思,哪句是主要的?

〈1〉介绍阴房的样子。

()

〈2〉流动的热空气使葡萄制成葡萄干。

()

〈3〉葡萄沟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

〈二〉第四自然段:

1.作者在了解了葡萄沟后,饱含对葡萄沟深深的爱意,发出了心中的赞语,请你怀着与作者同样的感情,抒发出你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

2、师:

是啊,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将来同学们若是有机会去新疆,一定要去葡萄沟观赏那五光十色的葡萄,亲口品尝那刚制成的味道鲜美的葡萄干。

3、写字指导

板书

设计

葡萄沟

葡萄五光十色

老乡热情好客

葡萄干色鲜味甜

真是个好地方

教后

反思

竹岐小学学区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

二年级学科:

语文

课题

11《难忘的泼水节》

课时

2

集备时间

2.17

主备教师

宋秀清

集备教师

宋秀清、陈燕、曾竞文、何宗财、肖碧兰、赵苏梅、黄纪平、杨伦灶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教学设计

补充说明

教学内容:

11《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难点: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凤、凰、恩、敲、襟、褂、咖、啡、踩、端、蘸、寿”12个生字,会写“龙、恩、、寿、柏、泼、特”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掌握文中出现的多音字,并学习运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师:

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你能说出哪些少数民族的名称呢?

师随机板书“傣族”,简介:

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

板书“泼水节”。

学习生字“泼”

2.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质疑问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指名读课文,学生评议,随机正音。

3.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泼水节?

从哪儿看出来的?

三、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1.出示生字词,自由认读。

2.同桌互读,指名读,正音。

3.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重点词语。

凤凰指名读,出示凤凰花图片,填空:

()的凤凰花。

比较:

火红与火红火红的区别。

认读句子: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理解“一年一度”

5、指导写字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

2.指名认读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1961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2.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指名读,交流感悟。

①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②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③人们欢呼着:

“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4.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怎样过泼水节的?

过渡:

周总理来了,他来到了人群当中。

(出示课文插图)大家看看今天他穿着什么衣服?

引出句子: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当中。

他穿的是——傣族的服装。

看到周总理这身打扮,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亲切、把他和傣族人民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他们就像一家人一样)

同桌合作读4、5自然段,说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出示句子: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拓展练习:

周总理把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