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5说明书福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37171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005说明书福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0005说明书福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0005说明书福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0005说明书福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0005说明书福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005说明书福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0005说明书福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05说明书福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005说明书福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灾害天气

规划区用地属洪涝灾害少,主要为台风影响较大。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本区属地震烈度七度区。

(三)现状人口与社会经济状况

至2011年末,全村户籍总人口3100人,总户数860户,分为新厝、田中央等14个村民小组。

村内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产业,蜜柚及茶较有名。

村民多外出务工,农民平均收入约为5200元。

(四)现状公共服务设施概况

村内主要公共服务性建筑集中于村庄中部,分别为:

1、行政办公:

村委会办公楼一座,位于规划区中部,占地约222平米。

2、文化娱乐:

村内文化娱乐设施匮乏,与中心村定位不符。

除了村委会边上的戏台,还有几处庙、祖厝和祠堂(兴善祠、福田家庙、新福楼)兼有老人活动处的职能。

3、医疗卫生:

村内有合作医疗卫生所1家,位于规划区东部,临S207,占地约176平米。

4、教育设施:

小学一所,位于村北中部,紧挨福田家庙,是可容纳200学生的完校,占地约0.3公顷。

5、商业设施主要分布在村庄内部主要交通道路两侧,均为底层商业,为小型零售店性质。

(五)市政公用设施现状

1、给水排水工程

福田村现状生产及生活用水主要通过山泉直引及机井直接地下取水。

排水仍为雨污合流,对环境影响较大。

2、电力电信工程

(1)电力工程:

现状电源由镇区110KV变电站引入。

现状电力电缆均为架空线。

经村中变压器变压后直接供给用户。

(2)电信工程:

福田村固话安装达100%,固话服务目前大多由九峰电信模块局提供,线路由区外架空线接至村内室外电信交接箱,分线入户。

(六)现状道路及土地利用情况

规划区目前依靠S207与外界联系,水泥路面,道路宽度为5-8米。

其他现状道路多为水泥路,硬化程度较高,宽度为4-7米,宽窄不一,道路功能使用不合理,道路转弯半径不符合规范。

道路网不成体系,通达性欠缺,道路网密度不合理,无法满足消防要求。

现状土地利用汇总表

代号

用地名称

面积(ha)

占建设用地比例(%)

R

居住建筑用地

14.43

91.62

C

公共建筑用地

0.71

4.51

S

道路广场用地

0.61

3.87

建设用地

15.75

100

E

水域和其它用地

24.69

合计

40.44

(七)建筑质量分析

规划区内住宅质量的评定按照其建设年代、建筑材料、立面形式等分为质量较好、质量一般、质量较差三个等级,等级较高的宗庙、祠堂作为村民集中的公共活动区域,结合具体建筑情况考虑保留。

具体划分如下:

1、质量较好建筑

基础较好、结构完整、建成年限较短、框架结构,并有村民入住或使用的新建建筑,多分布于村北部,在村南部则主要沿S207分布。

2、质量一般建筑

基础较好、结构完整、建筑外型完整,并有村民入住及使用的石砌建筑或砖混建筑。

3、质量较差建筑

基础差、结构破损、建筑外型不完整,土坯结构,无村民入住或使用的建筑及牲畜棚、厕所、临时搭建建筑,在水系南部分布集中,水系北部则较分散。

4、宗庙、祠堂、戏台等建筑

土楼、宗庙、祖厝、祠堂、社区风水建筑等。

福田村建筑质量情况大多为较好及较差。

(八)现状综合评价

1、现存主要问题

(1)村庄居住建筑散乱,新旧建筑朝向不一。

一些住宅间距狭小,无法满足基本的日照、采光及消防要求。

(2)多种功能混杂、空间分布不均;

居住用地与农用地混合,无明确职能分工。

(3)公共服务、市政基础设施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成体系,承载力弱,服务能力低,村民生活质量得不到提高。

(4)村民自发建设,多沿进村道路或村庄外围建设,导致村庄建设用地无限制扩张,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5)道路系统不完善,通行能力一般,路面质量较好。

(6)缺乏公共绿地和街头绿地,缺少村民活动场地,全村景观环境质量不高。

(7)村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随意丢弃、排放,严重影响村庄环境。

2、村庄发展优劣势分析

(1)优势

1)是镇中部的中心村之一,定位明确,发展空间巨大;

2)对外交通便利,与镇中心及外省连接顺畅,发展及区位优势明显;

3)村庄有较好的经济基础,为新村建设提供足够保障。

(2)劣势

1)建筑布局散乱,缺乏有效引导;

2)公共及基础设施薄弱。

3)村庄环境面貌脏、乱、差,亟待整理提升。

三、规划依据、原则及目标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3、《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5、《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J4062005;

6、《农村住宅卫生标准》GB9981-88;

7、《福建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8、《漳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9、《漳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0、九峰镇总体规划(2006-2020》

11、1:

1000地形图

12、镇政府和福田村两委的相关要求

(二)规划原则

1、综合效益原则: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相结合,突出环境效益,并以此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合理布局,统筹兼顾,协调安排,促进福田村社会经济和村庄建设长期稳定发展。

2、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节约用地,充分发挥原有建设用地的潜力,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协调各功能用地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性(远期)与可操作性(近期)相结合滚动有序发展,并适当留有发展余地;

完善配套各项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使福田村村庄建设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

3、生态原则:

切实保护现有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生态资源的潜力。

健全生态绿化系统,保护好自然资源,创造宜人的生活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

4、现代化原则:

以现代化的标准建立完善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为长期发展打下基础。

5、近远期兼顾原则:

在近期新村中心区建设的同时,为以后内部村庄的改造留有余地。

理顺村庄内部交通,预留村庄主要出入口,增设垃圾收集点、公共厕所、停车场、绿地、农贸市场、文化娱乐中心、商业综合服务等公共设施。

(三)规划目标

1、调整空间结构

(1)科学合理确定村庄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及空间结构。

(2)正确处理基本农田保护和村庄建设发展之间关系,形成结构清晰、协调统一、布局合理的功能体系。

(3)规划远近相结合,远期体现科学合理性,近期体现其可操作性。

2、组织交通体系

完善村庄道路,合理组织交通,对外交通-村主干道-村次干道-村支路。

使村庄路网主次分明,顺畅有序,宅间道路便于通行,并满足消防安全与日照卫生的要求,使村庄健康有序的发展。

3、建立绿化系统

以人为本,营造多层次的绿化空间,滨水绿地-街头绿地(游园绿地)-防护绿地,创造宜人的生活环境。

4、完善基础设施

完善市政设施系统,规范管网布局。

合理布置环卫设施,建立稳定的环卫队伍和保洁制度等。

四、村庄发展方向

福田村西南部有现状山体制约,东北部有溪流及大面积农林种植地,东部有S207限制,腹地较浅。

西北部用地开阔,且有水系,靠近九峰镇区,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因此规划建议往西北部发展,西北部为新村用地,中部沿水系预留发展地,东部与南部以村庄内部改造为主,局部结合条件建设集中小区。

五、规划定位、期限及规模

(一)村庄定位

福田村位于S207上,镇中心与广东省之间,交通和区位优势明显,规划利用官九线交通优势和自身文物古迹数量多且集中的优势,构建成为以生态旅游为主的中心村。

(二)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定为:

近期2012年~2015年(整治期);

远期2015年~2020年(建设期)。

(三)用地规模

至2020年福田村规划范围约40.44公顷,全村建设用地约36.13公顷,人均建设用地约120平米。

(四)人口规模

至2020年福田村规划区内人口控制在3000人以内,约830户。

(五)用地规模控制

规划区总用地面积40.44公顷,现状建设用地15.75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04㎡/人,根据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有关规定,属三级村庄用地标准,可以增减0~10㎡/人。

根据村庄发展趋势,规划末期将人均用地控制调整到120㎡/人,符合村镇标准中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调整幅度。

新增用地主要用于新村建设和改善村内交通状况及公共空间组织。

至2020年,福田村规划建设用地为36.13公顷,人均建设用地为120㎡/人。

福田村规划土地利用平衡表

25.75

69.18

1.23

3.30

5.38

14.45

U

公用工程设施用地

0.07

0.20

G

绿地

4.79

12.87

37.22

X

发展备用地

0.83

水域

2.39

六、规划结构

规划根据村庄现状发展情况及发展方向,形成“一轴、一带、双核、七区”的规划结构,以村内水系为界,分南北两部分发展。

“一轴”——依托S207形成的对外联系轴,该轴兼具村庄发展轴职能;

“一带”——村庄中部依托现状水系形成的水景绿化景观带。

“双核”——村庄南部依托村委会、老年活动中心、小型公园广场等形成的行政文娱核心及水系交汇处形成的公园景观核心。

“七区”——村庄西北部的新村建设区、中部的发展备用区及其他几个旧村改造区。

七、规划布局

(一)居住用地

居住用地以村民住宅用地为主,规划于西北部新增住宅用地用于新村建设,为亟需改善居住环境的村民及未来新增人口提供住处。

旧村部分居住环境的改善主要以拆旧建新为主。

在不新增用地情况下,提高土地利用率。

建筑朝向尊重村民的生活习俗,与各单元地块的主要朝向一致,使村庄改造后整齐有序。

居住用地面积25.75公顷,其中新村建设面积6.64公顷,旧村改造面积19.11公顷。

(二)公共设施用地

根据福田村实际情况,优化村庄布局,留足公共设施用地,合理组织公共空间。

村庄公共设施规划如下:

1、村委会:

保留现状,对用地加以整合,占地面积0.02公顷。

2、小学:

保留现状小学用地,按每千人70名小学生配建确定小学规模为4班。

将幼儿园与小学用地合并布置,按每千人30名儿童配建确定幼儿园规模为3班(大、中、小各一班)。

规划教育用地约0.30公顷。

3、文化科技活动设施:

保留现状戏台,在戏台东侧布置老年活动中心一处。

于村级公园内部布置集中健身活动场所,在小学内部设置篮球场、羽毛球场等。

4、农贸市场:

于规划区中东部沿水系布置一处集贸市场,占地0.16公顷,建筑面积大于100平米。

5、卫生所:

保留原有卫生所用地,并着力改善医疗设施,使村、居民做到小病不出村,得到妥善的医疗保健保障。

占地0.03公顷。

6、商业设施:

保留现状商业网点,在新村集中建设区鼓励村民发展底层商业,适当增加商业氛围,方便村民和居民日常购物的需要。

(三)公用工程设施用地

为公厕及垃圾转运站点,总占地0.07公顷。

八、道路交通规划

(一)对外交通

指S207,是福田村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要道,北至九峰镇中心区,南至广东省。

规划道路红线宽度12米,双向2车道,断面形式为2.5+7+2.5米。

(二)道路系统

结合现状道路建设情况及市政单项工程的要求,确定该区域的规划路网,并使规划道路线形顺畅、满足功能布置与市政基础设施的布置要求。

路网设置除保证道路线型流畅外,还考虑尽可能减少拆迁量,尽可能利用现有村庄道路,以节约成本。

村庄道路分三级设置:

村主干道:

村庄内部联系各组团的主要通道,规划红线宽度9米,断面形式为1.5+6+1.5米。

村次干道:

村庄内部各组团内部道路主要通道,规划红线宽度7米,断面形式为3.5+3.5米。

村支路:

规划红线宽度5米、4米。

(三)交通设施

规划布置4处集中停车场,村南部与村北部各两处,总占地约0.36公顷。

(四)道路竖向规划

规划区内道路竖向规划把握现状地形地势特点,以现状道路标高及地面高程为基础,遵循尽量减少土方量的原则,使道路坡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规划范围内雨污水顺利排放。

规划道路交叉口高程最高为295.6米,最低为276.2米。

道路坡度控制在5%以内,大部分控制在3%以内,最大坡度5.00%,最小为0.07%。

村镇建设用地的竖向规划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S207保持现状道路竖向;

2、充分利用自然地形,保留原有绿地和水面;

3、有利于地面水排除;

4、符合道路、广场的设计坡度要求;

5、减少土方工程量。

建筑室外地面标高应与道路标高相协调,一般高于或等于邻近道路的中心标高。

使建筑用地内的雨污水顺利排入雨污水管道。

九、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一)绿地系统规划

利用规划区内水、城交相辉映的环境优势,采用“点、线、面”结合的布局方式,使绿地有机地渗入地块内部。

规划绿地主要包括公园绿地、滨水绿带、组团绿地及防护绿地,其中公共绿地4.47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97平方米。

规划区绿地系统由下列四部分组成:

(1)公园绿地

在村中东部结合水系于沙洲位置布置一处村级公园,为村民提供休闲健身好去处。

(2)滨水绿带

规划沿中部现状水系两侧设置滨水绿带,打造滨水带状公共活动空间,适当设置小型服务点和休憩设施。

(3)组团绿地

在旧村改造区内结合村庄整治,见缝插针式沿道路布置组团绿地,改善居住环境,方便居民就近使用;

新村建设区内则按照常规居住区规划并结合实际情况布置组团绿地。

(4)道路防护绿地

沿S207两侧各控制5米的防护绿带,减少过境交通对村庄内部的环境影响。

(二)景观系统规划

1、规划结合现状地形地貌,充分利用区内空置绿化,结合主干道两侧道路绿化带,使各组团公共绿地有机联系,构筑完整的网状绿化景观系统。

综合布局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与公共服务设施、文体科技用地相互视线借鉴,引入整体统一、渗透交融的良好绿化景观空间。

2、充分利用规划区水体景观,水体渗透和公园绿地及穿插的街头绿地形成一个绿意盎然,独具特色的绿色景观环境,极大的提升村庄生态居住品质。

3、在公共绿地的布置上,规划沿用传统的集中型设置手法,同时规划要求人、社区、自然和谐共生。

突破孤立、内向、低效的传统居住模式,建立联系、开放、高效的新型居住空间,将传统较为封闭的集中绿化,通过绿色廊道转化为相互关联的绿网中的一部分,从而延长了景观接触面,提高绿地的可达性,充分发挥绿化的生态效应。

4、景观元素的构成除了以水体、绿化、小品为主的公共绿地,还有以宗祠、祖厝、广场等人文景观为主体的开敞空间。

5、在对外交通,村主干道及村次干道两侧设置绿化带,构成规划区的“绿线”其串联着各区内的各个绿色元素、景观元素,使各绿化景观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渗透。

十、防灾规划

(一)抗震规划

1、规划原则

统筹安排,解决消防供水、消防通道的规划建设并合理配备消防人员和装置,减少火灾发生时造成的灾害。

2、消防设施规划

(1)消防通道:

消防通道不小于4米,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坚持取缔各种违章占道行为,以有利于消防施救和安全疏散。

(2)消防通讯:

建成现代化的电子消防通讯规划,达到多功能、多渠道报警要求。

消防指挥中心与供电、供水、供气、医疗、交通、环保、专职消防队以及消防重点单位设置消防专线通讯,以保证报警、灭火、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3)消防给水设施:

消防水源由规划区内水库、溪流等水源提供。

建设市政与消防共用的给水系统,市政给水设施应满足消防给水的技术要求,供水管网建设与消防栓建设应同步,保证市政消防栓沿道路均匀布置,其间距不应超过120米,保护半径为150米。

(4)易燃易爆设施、化学危险物品场所的布局:

根据总体布局,并结合规划区绿地系统、道路系统合理布置,满足疏散隔离的要求。

(二)人防规划

1、规划措施

(1)按平战结合的要求,完善区内道路,保证对外交通的通畅。

(2)完善人防通信、警报系统,增强人防通信、警报系统的抗毁能力。

(3)供水、排水、供电、供气和通信管网,在满足作战时生产、生活需要的前提下,同时考虑防火、防灾要求。

2、人防工程设施规划

(1)人员掩蔽工程面积:

根据人防工程条件要求,按规划期总人口3000人中30%留城计算,城市掩蔽人员为900人,每人按1平方米的掩蔽面积,则规划人员掩蔽工程面积900平方米。

(2)人防指挥所工程:

人防指挥所1座,设在福田村村委会内。

(3)防空专业队工程:

根据需要设立防空专业队、通信专业队、抢险抢修专业队、运输专业队、消防专业队、治安专业队。

(4)医疗救护工程:

设立中心医院、急救医院。

3、人防工程的实施

(1)人防工程原则上与村庄建设相结合予以实施。

(2)利用国家拨款、地方财政支持、人防自筹等方式筹集资金,修建一批大中型平战结合的人防骨干工程。

(3)结合村庄大型公共设施的建设修建平战两用的防空地下室。

(三)抗震防灾规划

1、设防标准

规划区一般建筑工程按抗地震基本烈度七度标准进行抗震设防。

2、规划措施

(1)抗震指挥中心

设立指挥中心于福田村委会内,负责制定应急方案,在收到临震预报时,负责向全区发布命令,统一指挥人员疏散、物质转移和救灾组织。

(2)避震疏散通道

区内主要道路作为主要的疏散通道,一些联接疏散场地的次路为次要疏散干道,使居民在灾害发生时能安全、便捷地疏散。

(3)疏散场地

区内广场、运动场、学校操场、停车场、河滨等开敞用地应作为避震疏散地,其布局应符合有关服务半径,并通过主次干道联系,组成一个快速安全的疏散系统。

(4)生命线系统及建筑物设防

规划生命线系统,包括政府机关、学校、供水、供电、通讯、交通、医疗、救护、文物遗址等作为重点设防部门。

要求生命线系统的工程按各自抗震要求施工,并制定出应急方案,保证地震时能正常运行或及时修复。

3、次生灾害的防护

震后易发生火灾、水灾以及瘟灾,规划应防止火灾、水灾造成的危险,避免瘟灾的发生。

危险品仓库必须远离居民生活区设置,并保持一定防护距离。

水源周围不准设置有污染的仓库和工业区。

十一、环保环卫规划

1、《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

2、《农村住宅卫生标准》GB9981-88

3、《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87

(二)环境保护规划

规划本着谋求经济、社会、环境三效益协调发展,促进资源的可持续性和环境的永久利用的指导思想进行环境规划。

1、水环境

近期清理疏通地表水沟、水塘,杜绝水体污染的恶性循环;

加强村庄垃圾的回收处理,不允许将垃圾倒入排水系统中。

配套地埋式简易污水处理装置,生活、生产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远期加快全村污水排放系统的建设,使生活、工业污水顺利排放,实现雨污分流。

2、大气环境

加强交通管理,大力推行交通工具加装排气净化器,实行汽车尾气达标排放,减少汽车尾气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减少道路扬尘。

提高居民生活燃气率,减少居民生活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3、噪声控制

对道路防护绿带的植被品种进行科学的选择,控制和减少交通噪音的产生和影响。

4、固体废物处置

加强环卫收集、转运设施以及环卫队伍的建设,对村庄垃圾进行统一收集、处理,做到日产日清。

多渠道、多方式全面地加强对环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增强全民的环卫意识,共创清洁优美的村庄环境。

5、生态环境

坚持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规划的原则,正确处理和协调人与区域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在不断改造自然的同时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质量。

(三)环卫设施规划

1、公共厕所

公共厕所参照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CJJ14)进行建设。

服务半径满足市容环境卫生要求。

规划全村公共厕所总共2座,采用水冲式。

2、垃圾收集点

(1)供居民使用的生活垃圾容器及袋装垃圾收集堆放点的位置要固定,应既符合方便居民和不影响市容观瞻等要求,又要利于垃圾的分类收集和机械化清除。

(2)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一般不应超过100m。

并建造生活垃圾容器间,安置活动垃圾箱(桶)。

生活垃圾容器间内应设通向污水窨井的排水沟。

(3)各类垃圾容器的容量按使用人口、垃圾日排出量计算。

垃圾存放容器的总容纳量必须满足使用需要,避免垃圾溢出而影响环境。

全村共规划垃圾收集点12个,按地块均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