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HSEOSH和ISO14000一体化管理体系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建立HSEOSH和ISO14000一体化管理体系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立HSEOSH和ISO14000一体化管理体系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IMS办公室设在**公司安全质量环保部安全环保科,在一体化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体系建立的组织、监督和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向管理者代表汇报体系建立进度和遇到的问题。
(3)成立IMS编写组:
编写小组在IMS办公室的领导下负责开展体系建立过程中的文件编写和其它工作(如初始状态评审、体系策划、宣传培训等)。
2、制定**公司IMS建立实施计划
制定详细的IMS建立实施计划,把每项工作具体到人,把时间安排到天,保证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
3、体系知识培训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是转变传统观念、提高科学管理意识的过程,使决策者、管理层和操作层更好地理解掌握标准的真正内涵及其实用价值,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总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知识培训安排如下:
(1)从各单位抽调HSE管理工作骨干人员,参加局一体化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班。
(2)聘请咨询机构专家前来讲课,对管理决策层由总公司统一组织进行集中培训,对管理执行层人员按地点不同分成多个班来进行培训。
(3)体系文件编写前,总公司统一组织对文件编写人员进行为期1天的编写知识培训。
体系认证前,争取达到具有内部审核员资质的人员20名以上,决策层、管理层接受一体化知识培训面达85%以上。
(二)初始状态评审:
初始状态评审是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的基础,是制定体系方针和目标的依据,也是将来迎接认证审核的重要基础材料。
由于一体化管理体系涵盖HSE、OSH和ISO14000三个管理体系,因此初始状态评审应包括三个管理体系所要求的基础调查,即管理现状调查、风险识别、环境因素识别。
这几项内容均由总公司统一开展组织调查和评审,最后形成**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初始状态评审报告,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初始状态调查:
由**公司组织将“**公司健康、安全、环境初始状态调查表”下发到基层班组,由各厂(公司)安全管理人员组织安排基层班组人员按调查表规定的格式和内容,结合各班组的岗位管理情况进行填写,要求字迹清晰,内容实际、全面。
2、初始状态评审:
(1)在基层班组填写完调查表后,由各单位安全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调查表进行审核,将相同岗位的调查表审核后进行汇总,将审核后的不同岗位的调查表报至**公司一体化管理办公室。
(2)总公司一体化管理办公室将对各单位上报的相同岗位的调查表进行审核汇总后,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不同岗位的初始状态进行识别确认后,形成总公司的初始状态评价报告。
(三)体系设计
由总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办公室组织进行体系总体设计工作,主要分成以下六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
开展征集**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方针目标活动
由总公司提出征集方案,向全体员工征集总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方针目标,经各单位安全管理部门汇集整理后及时反馈到总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办公室。
第二步:
确定总公司实施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方针和目标
在初始状态评审后,围绕**公司的总体工作目标,结合征集活动开展情况,确定**公司实施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方针和目标,既要结合实际情况,又要考虑三个管理体系的不同要求。
第三步:
明确各部门和各单位的工作职责
由总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召集总公司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下属各单位主管生产及安全的领导开会,按照规范管理的要求,明确各职能部门和下属各单位开展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工作职责,形成**公司一体化管理职责分工明细表。
第四步:
明确程序文件的编写内容
1、针对三个管理体系的不同要求,分别列出三个管理体系所需建立的程序,然后进行对照和比较,将相同内容的程序合并,最后确定出一体化管理体系应建立的程序文件种类和数量。
2、由总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办公室组织编写组人员集中在一起,按照管理局规定的格式框架,形成《**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编写导则》,明确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编写格式。
按照体系规范管理的要求,形成《程序文件编写指南》,明确程序文件内容及涵盖范围,并发给程序文件编写人员参考。
第五步:
确定一体化管理体系作业文件
作业文件分为两个层次,即管理层作业文件和操作层作业文件:
1、管理层作业文件,指总公司机关和下属各单位机关管理部门的作业文件,由总公司机关各部室、下属各单位相关部门依据程序文件中所涉及的内容确定。
2、操作层作业文件,在总公司确定的原则指导下对生产中各岗位相关的“两书一表”,要按照总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办公室的统一要求,由各单位组织各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开发。
3、各单位原有的与一体化管理体系有关的记录由使用记录单位提供,如需增加记录或改版格式,由总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办公室与使用单位协商确定,记录要力求简化,能合并的合并,尽量避免给基层实际工作带来麻烦。
第六步:
形成**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员工手册
按总公司要求的格式和内容,由各单位组织相关的专业人员完成员工手册的编写,按不同的专业和岗位分别确定。
某一岗位的员工手册只包括与本岗位相关的有关内容,主要包括岗位风险识别、岗位风险评价、岗位操作指南、应急措施制定等。
(四)文件编写
1、编写原则:
(1)一体化管理体系要满足三个体系标准的要求。
文件编写要全面具体,写我要做的,做我所写的,记我所做的。
即标准要求的要写到,文件写到的要做到,做到的要有效。
(2)注重和实际工作有机结合。
要突出电力行业特点,处理好体系管理与传统管理的结合问题,要把日常的健康、安全与环保管理工作全部纳入到体系管理中。
(3)文件编写要体现出一体化特色。
要把三个管理体系较好地融合在一起,要保证体系文件的协调统一性,同时体现电力行业的特色和安全性评价的相关内容。
2、编写步骤:
(1)由总公司集中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文件编写,要按照《**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编写导则》和《程序文件编写指南》要求的格式和内容,在咨询机构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文件的编写工作。
(2)依据程序文件的内容,指定专人开发管理层的作业文件,同时指导下属单位有关人员进行现场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工作。
(3)由总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对体系文件进行指导审核。
(4)在咨询机构专家的协助下,由一体化管理小组对各岗位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价。
(5)由一体化管理办公室统一组织各单位开发各岗位的《员工手册》。
(五)体系试运行
1、体系文件编写完成并经编写小组审核修改后,报请管理者代表审定,经批准后由最高管理者宣布体系发布**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进入试运行阶段。
2、总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下发到所属、直属各单位贯彻实施,各级管理人员负责监督检验体系运行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岗位操作技术骨干负责监督《员工手册》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要严格按照管理体系的要求填好有关记录,制定有关方案,规范工作程序。
3、由各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对岗位人员将一体化管理的文件及有关知识进行宣传和培训。
4、对各单位和部门在体系试运行中发现的问题,由本单位一体化管理工作部门反馈至总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办公室。
(六)内部审核
1、体系试运行后,由咨询机构的专家对一体化管理体系办公室确定的内审员进行为期2天的审核培训,经考试合格后发给内审员证书。
2、在管理评审前,总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办公室要对体系的执行情况进行两次内审。
第一次内审在体系试运行一个月后进行,由咨询机构的专家负责审核,一体化管理体系办公室派内审员协助,内审工作分两个小组同时进行,审核前要制订详细的审核计划,审核组成员要深入到下属各单位的各个分厂和部门,对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要及时关闭,审核后由咨询专家负责写出审核报告。
第二次审核在第一次内审结束一个月后进行,由一体化管理体系办公室组织成立内审团,分2-3组同时进行审核,咨询机构专家协助做好审核工作,审核后要形成审核报告。
(七)管理评审
在体系试运行四个月后,由管理者代表结合两次内审的结果,将体系运行情况向最高管理者汇报。
在总公司的管理评审会上,由最高管理者对**公司体系的整体状态做出全面的评判,依据管理评审的结论,对体系是否需要调整、修改做出决定,最后形成管理评审报告。
(八)模拟审核
为顺利通过认证,在管理评审后,总公司搞一次摸拟认证审核,由咨询机构派有关专家对**公司的一体化管理体系依照认证审核的方式进行模拟审核,检查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充分性,为正式认证工作做好准备,模拟审核分两个小组同时进行,审核后要由咨询公司形成审核报告。
(九)外部认证
1、按照管理局要求,为促进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提高本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及美誉度,需要进行外部认证,在第一次内审后,正式向认证机构递交认证申请书和其它材料进行文审。
2、在管理评审时确定认证时间。
3、由认证机构进行预审,对专家提出的不符合项进行整改。
4、确定在本年度11月份通过一体化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的认证工作。
三、几点要求
1、统一领导,协调动作,保证一体化工作顺利开展。
总公司机关各部门和下属各单位要深入学习、理解和掌握有关标准,明确本部门和本单位的职责和任务,按照总公司实施一体化管理体系总体要求和具体安排,做好有关体系文件的编写工作。
2、要通过实施一体化管理体系来逐步规范我们的各项管理工作。
各单位要对报表、记录等做一次详细调查,然后进行清理整合,能简化的简化,能合并的合并,最终把最优化的记录纳入到体系管理中。
3、总公司下属各单位要对此项工作要给予高度重视,成立本单位的IMS管理工作组,负责本单位IMS建立的管理工作及与总公司IMS办公室的沟通,做好上下层的衔接工作。
4、向广大员工做好宣传解释工作,IMS管理体系不是体系的重复贯彻,而是简化多种并存体系利于工作的有效举措。
各单位安全质量环保部要指定专人负责本单位IMS工作的宣传,与企业文化部配合,对IMS体系建立和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宣传报道,提高广大员工对体系的认识,及时总结出好的经验和作法,促进**公司健康、安全、环境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实施。
**公司初评实施方案
一、初评的目的
初始状态评审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体系策划和设计、体系文件编写的基础。
为使本公司建立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充分有效,必须对公司以下四个主要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
(1)公司现有环境及安全健康管理机构;
(2)现有环境及安全健康管理制度;
(3)需遵守的环境及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4)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及环境因素。
通过上述辨识和评价,实现对公司内职业安全健康风险及重要环境因素的系统、全面的管理和控制。
二、评价范围
根据总公司要求,本次评价范围拟包括本公司内供电、发电、输变电、配电、电建等生产过程中的作业活动。
三、实施评价的基本思路
1.成立初评领导小组
为对本次评价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公司决定成立初评领导小组,由管理者代表全权负责,小组成员由
部以及各二级单位的负责人组成。
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初评领导小组的职责是:
(1)对整个初评过程进行策划和管理;
(2)对各部门的初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验收;
(3)对整个公司的初评工作进行总结。
2.各二级单位成立评价专业小组
各二级单位应成立初评专业小组,并结合初评的工作内容进行分工,落实负责人。
小组成员一般为三人,成员挑选时应尽量考虑熟悉现场工程技术、生产安全及环境保护和设备管理的人员参加,各二级单位的安全管理负责人负责该单位的初评工作。
3.评价人员的培训
在开展正式的现场评价前,各部门派2-3名人员接受内审员培训,各二级单位可适当增加,请咨询人员就初评方法进行讲解。
4.初评结果汇总
各二级单位按总公司要求将评价结果(主要是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结果、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结果)上报给评价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对整个评价工作进行验收,整理出危害(及环境因素)清单和重大风险(及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5.形成初评报告
初评报告应包括针对未来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进行:
(1)现有组织机构的适用性评价
(2)现有管理制度的适用性评价;
(3)相关法律法规清单和符合性评价;
(4)环境因素辨识评价、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清单;
(5)重大环境因素、OSH风险清单
(6)对以往OSH事故、工人监护记录的分析以及环境污染事故的统计分析。
三、初评方法
根据初评过程各个环节的实际需要,可以选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初评,可供参考的评价方法有:
(1)现场观察和测试;
(2)与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访谈;
(3)查阅以往的操作记录和事故统计资料;
(4)查阅有关媒体和资料;
(5)利用专业的环境因素评价方法和风险评价方法。
四、法律法规的获取、识别和评价
1、健康、安全与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获取
公司相关的健康、安全与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可从以下渠道获得:
大庆石油管理局、大庆市社会和劳动保障局、市经贸委、市环保局、市总工会、市消防局、市健康防疫站、市环保监测站,国家经贸委事故调查分析中心“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网”(http:
/)、国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中心发行部及其他可渠道等。
2、健康、安全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识别
对公司是否需要加以遵守的相关健康、安全及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识别应考虑公司的作业活动的特点和实际管理情况,具体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1)公司的经营性质与经营状况;
(2)公司现有的职业安全健康及环境管理状况;
(3)生产现状;
(4)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的引进;
(5)原材料、化学品的使用、储存、处理及紧急和异常情况;
(6)污染物排放、废物处理、噪声;
3、OHS及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符合性评价
鉴于公司相关的法律法规很多,在进行评价时,可将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分成两大类,其中与组织活动关系密切的作为A类法规,对这些法规做符合性评价;
结合公司生产活动的特点,将其它与公司活动有关的法规作为观察项,只做目录而不做符合性评价。
A类法规按以下标准分类:
安全生产管理、设备安全管理、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会监督、女工保护。
对尚未遵守的与公司活动关系密切的安全健康及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应指出现状如何,以及需要改善领域。
五、危害辨识及风险评价
(一)危害辨识
1.工作步骤
危害辨识过程按以下步骤进行:
(1)选择施工现场或部门中的作业活动;
(2)识别电力施工活动中的危险因素;
(3)对危险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4)确定重大危险。
2.选取作业活动对象
根据公司电力建设活动的特点,作业现场的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前期施工准备;
(2)施工安装;
(3)调试运行阶段;
(4)其他辅助活动(包括线路安装、大型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厂内车辆运输、供电等)。
3.危害的识别
(1)危害的分类
对公司内的危害可按此分类别(如机械、电气、防护、消防、材料、环保、行政卫生和其他),也可按专业作业活动划分。
(2)危害识别的方法
a.询问和交流;
b.现场观察;
c.查阅有关记录;
d.安全检查表;
e.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二)风险评价
对作业过程中的危害先采取安全检查表法、专家经验判断法等进行评价,评价时要考虑危害在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情况下的危险,通过定量评价法(LEC)分析危害导致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确定风险的大小。
定量评价主要采取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用与系统危险性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危险的大小,这三种因素是: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其简化公式是:
D=LEC
a.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当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的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
而必然发生的事件的概率为1,但在作系统安全考虑时,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件的分数定为10。
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了若干个中间值,如表1所示。
表1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6
3
1
0.5
0.2
0.1
完全可以预料
相当可能
可能,但不经常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极不可能
实际不可能
b.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
规定连续暴露在此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0.5。
同样,将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表2所示。
表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2
连续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
每月一次
每年几次
非常罕见
c.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变化范围很大,对伤亡事故来说,可从极小的轻伤直到多人死亡的严重结果。
由于范围广阔,所以规定分数值为1~100,轻伤规定分数为1,把造成十人以上死亡的可能性分数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均在1与100之间,如表3所示。
表3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100
40
15
7
10人以上死亡
2~9人死亡
1人死亡
伤残
重伤
轻伤
d.D―危险性分值
根据公式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但关键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和总分的评价。
根据经验,总分在20以下被认为是低危险,这样的危险比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上班还要安全;
如果危险分值到达70~160之间,那就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及时整改;
如果危险分值在160~320之间,那么这是一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高度危险环境;
分值在320以上的高分值表示环境非常危险,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环境得到改善为止。
危险等级的划分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不能认为是普遍适用的,应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正。
危险等级划分如表4所示。
表4危险等级划分(D)
D值
危险程度
危险等级
>320
极其危险
5
160~320
高度危险
4
70~160
显著危险
20~70
一般危险
<20
稍有危险
(三)确定重大危险及控制原则
重大危险的鉴别和评价是公司制定职业安全健康目标的基础,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确定重大危险:
1.根据评价人员的经验判断,凡具备以下条件的均应判定为重大危险:
(1)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
(2)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
(3)曾经发生过事故,且未有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的;
(4)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2.依据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的结果,属于D>160(极其危险和高度危险)的危害应上报公司,由公司控制;
70<D<160(很危险或可能危险)的危害由各项目部或相关责任部门控制,上报公司;
D<70(稍有危险)的危害由各作业岗位自行控制。
3.制定表格如下:
OSH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登记表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月日
序号
作业活动
危险因素
可能导致的事故
判别依据
(I~V)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危险级别
现有控制措施
备注
L
E
C
D
判别依据:
Ⅰ.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Ⅱ.曾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Ⅲ.相关方合理抱怨或要求;
Ⅳ.直接观察到的危险;
Ⅴ.定量评价(LEC法)
审校人:
批准:
批准日期:
各类重大OHS危险因素及其控制计划清单
序
号
拟采取的控制措施
(a~f)
控制措施(a~f)
a.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
b.制定管理程序;
c.培训与教育;
d.应急预案;
e.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f.保持现有措施。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
(一)环境因素识别的要求和方法
1.选择作业活动和过程:
施工准备、施工过程、检修、维护、试验等。
2.识别环境因素时应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