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35711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C.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D.重农抑商观念浓厚

【答案】A

【详解】从材料可知唐朝的“市”必须在州县才能设置,并且有严格的营业时间限制,表明唐代的商业活动受到限制,答案为A。

材料不能看出坊市界限已被打破,B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中央集权的强化,C错误。

材料是对“市”的地点和时间限制,与重农抑商观点不符,排除D。

【点睛】本题

关键是要读懂材料,理解材料的主旨内容,主要是考查唐朝商业的发展问题,关键点是对唐的“市”的含义准备把握。

4.如表是北宋时期财政收人统计表。

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财政总收入

农业税比重

工商税比重

977

3559万贯

65%

35%

1021

5723万贯

48%

52%

1077

7070万贯

30%

70%

 

A.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B.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工商业环境较为宽松

【答案】D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从977年到1077年工商税比重大幅度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坊市制度被打破,商业城市的形成,草市、夜市等商业活动活跃,以及商业发展的政策的促进,结合选项为工商业环境较为宽松,答案为D。

联系所学宋代的土地政策,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A错误。

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是之所以能发展迅速得益于宽松的环境和政策,即B包含于D中,因此B不是最佳答案,排除。

材料显示的时间是北宋,而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南宋,C错误。

5.明代中后期,江浙地区农家普遍认为,多种稻不如多栽桑,以致桑蚕区的桑树种植面积远远超过稻米种植面积。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展

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C.经济重心南移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江浙地区的桑树面积超过稻米种植面积,唯一的解释就是桑树的经济效益高于稻米,表明商品经济发展,答案为A。

明朝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错误。

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南宋时期,C错误。

材料没有显示资本主义萌芽,D错误。

6.据统计,英美等国从中国进口的茶丝数量,1844年为茶7047.65万磅,丝2604包;

1853年茶超过10122.7万磅,丝为62896包。

这一变化

A.扭转了对外贸易逆差局面

B.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

【详解】从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差、丝出口量增幅较大,说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搞高,这是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表现,故答案为B。

材料没有显现扭转了贸易逆差,A错误。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材料是四五十年代,时间不符合,C错误。

D项内容与材料主旨意思不符,排除D。

【点睛】通过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丝出口量的变化来考查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题体,考查学生地材料信息的解读和分析能力以及对自然经济解体相关知识的掌握。

7.1873年,洋务派代表人物沈葆桢大胆改变福州船政局的经营方针,将即将建造的4艘船只改造为商船。

沈葆桢此举旨在

A.创办民用性质企业

B.增加政府财政收人

C.抵制列强经济侵略

D.解决企业资金困难

【详解】从材料并根据所学可知军事工业创办以后由于缺乏资金,所以不得不将军舰改造为商船,目的是获得更多的资金,以解决军事企业的资金困难,故答案为D。

材料“将即将建造的4艘船只改造为商船”不能表示将福州船政局改为民用企业,A错误。

材料内容不是增加政府收入,而是缓解资金压力,B错误。

改造商朝使中国军事力量削弱,反而有利于列强的经济侵略,C错误。

【点睛】要求学生结合洋务运动的过程来进行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洋务运动的过程,特别是要搞清楚洋务运动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

8.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明令禁止缠足,不缠足运动在全国展开,但放足运动也受到不小的嘲弄。

南京国民政府也多次下令禁止缠足,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缠足才得以彻底消失。

据此可知

A.社会习俗的变迁具有渐进性

B.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

C.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D.封建思想仍占统治地位

【详解】从材料看废止缠足从1912年开始,直到1949年以后才消失,说明缠足的传统习俗根深蒂固,要想改变这个陋习要有一定的时间,即社会习俗的变迁具有渐进性,答案为A。

单从废止缠足不能说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B错误。

缠足这种摧残女性的行为不能说具有生命力,C错误。

不能从没有禁绝缠足就说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D错误。

9.如表是1938—1942年国统区钢铁产量统计表(单位:

吨)。

这一状况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生铁

41000

41466

55182

66836

77499

900

1944

1500

2011

5793

A.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

B.顺应了战时经济的需要

C.抑制了官僚资本迅速膨胀势头

D.导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详解】从材料的时间看是1938年到1942年国统区钢铁产量,联系所学此时为全面抗日战争的爆发,而钢铁是战争的必需品,所以钢铁产量的增加是顺应了战时经济的需要,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答案为B。

1927—1936年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A错误。

材料是钢铁产量的增长,与官僚资本膨胀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

导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是日本的入侵,而不是钢铁产量的增长,D错误。

10.“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中明确指出:

集中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项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为此党和政府采取了

A.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施改造

C.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D.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详解】从材料“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并联系所学内容可知“一五”计划的任务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故答案为A。

BC是三大改造的内容,排除。

D项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内容,排除

11.如图是反映某时期生产劳动场景的一幅漫画。

A.科学技术不断进步

B.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

C.人民群众积极劳动

D.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度

【详解】从材料“钢产翻番,十年超英,十五年赶美”可知,当时是“大跃进”可以看出其强调的是大炼钢铁的浮夸风现象,片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度,答案为D。

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积极劳动都与浮夸风现象无关。

排除ABC。

12.1978年11月24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冒着巨大的风险按下红手印,将村集体土地“分田到户”。

小岗村这一做法的背景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

B.党的工作重心实现转移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

【详解】从题目的时间1978年可知道当时正处于文化大革命后的两年“徘徊”时期,国民经济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答案为D。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1978年12月,与材料时间不符,A错误。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与材料时间不符,B错误。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时间是从1984年开始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

该“生死状”现藏于国国家博物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开始,但是要学生知道小岗村承包制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实行的。

13.1993年5月10日,北京市正式告别了使用近40年的“粮票“,从此以后市民可以到市场上随意购买粮食。

北京市这一做法

A.保证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B.顺应了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C.改变了农业长期落后

局面

D.降低了市民的日常生活支出

【详解】粮票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

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物资极大的丰富,随着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变了过去凭票购买粮食的生活方式,故答案为B。

AC导致粮票取消,而不是粮票取消导致AC的现象,即犯了因果倒置的错误,排除AC。

材料不能体现降低了日常生活开支,D错误。

14.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指出:

“从1630年至1640年。

欧洲的白银价值相对于谷物价值的降低,从来没有达到过这种地步。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

B.商业革命的出现

C.早期殖民掠夺的推动

D.农业生产的发展

【详解】从材料“从1630年至1640年。

欧洲的白银价值相对于谷物价值的降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掠夺获得的大量的金银涌进欧洲,引起价格革命,故答案为C。

当时世界市场的雏形才出现,A错误。

材料与商业革命没有关系,排除B。

农业生产的发展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D。

15.从17世纪中叶起。

随着美洲种植园经济的迅速发展。

黑奴贸易的规模迅速扩大,仅17世纪下半叶,荷兰就从西非海岸运出至少10万黑奴。

黑奴贸易

A.弥补了美洲劳动力的短缺

B.给美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C.导致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

D.阻碍了美洲社会经济发展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大量黑人被从非洲掠走,贩卖到美洲,给美洲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答案为A。

黑奴贸易是给非洲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不是美洲,B错误。

因为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导致美洲劳动力短缺,才出现黑奴贸易,故C错误。

黑奴贸易一定程度促进了美洲经济的发展,D错误。

16.1801年,英国伯明翰只是一个7.1万人的小城,到了1851年人口迅速增加到26.5万。

这一时期伯明翰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不断推进

B.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C.手工工场得到普及

D.资本主义代议制确立

【详解】从材料“1801年英国伯明翰只是一个7.1万人的小城,到了1851年人口迅速增加到26.5万”联系到当时处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在工业革命推动下,工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上升,农业下降,造成农村人口大量进入城市,加快城市化进程。

答案为A。

B不是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排除。

当时实行的是工厂制而不是手工工场,C错误。

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D错误。

17.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钻出第一口油井,石油最初只用于照明。

1870年,全世界生产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就猛增至2000万吨。

石油产量的增加得益于

A.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

B.电力的广泛运用

C.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D.垄断组织的形成

【详解】从材料“1870年,全世界生产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就猛增至2000万吨”并结合所学可知,石油产量猛增的主要原因是内燃机的广泛使用,答案为C。

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电力的广泛运用、垄断组织的形成都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但是都不是石油增产的原因,排除AB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过程和特征来分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发展的突出表现和影响,特别是石油工业和内燃机使用发明的影响。

18.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作出决定,废除粮食征收制,改行粮食税,事先规定农民应交纳的税额,完税后剩余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

苏俄此决定

A.引发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B.有利于农业集体化的推进

C.解决了农业长期落后的问题

D.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详解】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剩余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答案为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政治经济危机,A错误。

农业集体化从1929年开始,与材料时间不符,B错误。

解决了农业长期落后的问题与材料内容不符,也不符合史实,C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新政治经济政策的实施,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危机消失,生产稳步恢复,它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

19.1930年12月,美国总统胡佛在国情咨文中说:

“几个月前我们已看到了经济复兴“,“经济复兴将会加速,萧条的影响将会减轻。

”胡佛这一看法

A.基于本国国情

正确分析

B.增强了美国人克服危机的信心

C.致使经济危机进一步恶化

D.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详解】材料“经济复兴将会加速,萧条

影响将会减轻。

”说明胡佛错误判断了形势,从而继续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致使经济危机进一步恶化,答案为C。

胡佛错误判断国情,A错误。

胡佛这一看法没有增强美国人克服危机的信心,反而使美国人过于乐观,导致经济危机进一步扩大,B错误。

罗斯福新政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错误。

20.如图是一幅漫画。

其中罗斯福被视为医生,试图拯救生病的“山姆大叔“,国会是听从医生吩咐的护士。

据此可知,此时的美国

A.国会成了总统的附庸

B.总统已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

C.总统行政权有所增强

D.找到了消除“病因”的药方

【详解】从材料“国会是听从医生吩咐

护士”可以得出国会成为罗斯福的助手,听从罗斯福总统的吩咐,表示总统行政权有所增强,答案为C。

虽然材料显示总统行政权的增强,但是也不能说是附庸关系,因为总统和国会是相互制衡的,A错误。

美1787年宪法就规定了B的内容,排除。

罗斯福新政只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可能从根本上削除经济危机,故D项错误。

21.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

为此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A.大力发展国有经济

B.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

C.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D.提高民众的福利水平

【详解】“滞涨”时期的到来,说明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已经失灵,国家政策要进行调整,变国家干预为注重市场调节,故答案为B。

同时排除C。

大力发展国有经济是加强干预的表现之一,A错误。

提高福利水平是国家干预经济的表现,排除D。

22.1961年10月,苏共二十二大提出了扩大企业权限,加强经济刺激,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以及各种经济杠杆和加强经济核算等新的改革方向。

这一举措

A.打破了斯大林模式的制约

B.冲击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

C.加速了苏联工业化的实现

D.严重脱离了苏联的基本国情

【详解】从材料“扩大企业权限,加强经济刺激,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以及各种经济杠杆和加强经济核算等新的改革方向”看是对高度集中计划经济的纠正,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发展,故答案为B。

根据所学六七十年代的改革只是小修小补并没有打破斯大林模式,A错误。

苏联工业化在20世纪30年代就实现了,C错误。

材料中的一些措施是适应当时苏联改革的形势的,并不是严重脱离国情,故D项错误。

2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使命是为陷入严重经济困境成员国临时提供普通资金,使其有信心利用此机会纠正国际收支的失调。

据此可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旨在

A.维持成员国财政收支平衡

B.致力于全球发展援助

C.为成员国提供长期的贷款

D.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详解】从材料“为陷入严重经济困境成员国临时提供普通资金,使其有信心利用此机会纠正国际收支的失调”内容可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提供短期贷款,帮助成员国度过危机,答案为A。

致力于全球发展援助和提供长期贷款都是世界银行的职责,排除BC。

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是世贸组织的职责,D错误。

24.有学者认为,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虽然不可能是封闭的。

但对于集团外国家的限制是不可避免的。

这表明区域经济集团化

A.消除了成员国内部矛盾

B.导致世界贸易保护主义迅速兴起

C.排斥发展中国家的参与

D.具有阻碍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因素

【详解】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这些区域经济组织对集团内的国家是开放的,人员、货物流通都是没有限制的,但是对于集团外的则是对立的,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答案为D。

虽然区域组织内资本、劳务等自由流通,但不表示消除了成员国的矛盾,A错误。

区域集团化并不能导致世界贸易保护主义迅速兴起,B错误。

C说法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区就有发展中国家参加。

25.21世纪初,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反全球化”运动愈演愈烈,“反全球化”运动的人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来自全球化的发源地欧美。

“反全球化”运动的兴起主要在于全球化

A.导致了南北经济差距扩大

B.造成了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C.加剧了世界利益分配失衡

D.使发达国家处于有利地位

【详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的利益失衡。

答案为C。

ABD表述正确,但是在材料中表现不出来,排除。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前期自统一台湾后逐渐放宽海禁,但针对西方殖民势力的非分之举,在开展外贸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防范限制措施。

除限定在广州一口通商外,还禁止军火、大米、豆麦、杂粮、铁器、生丝、绸缎、马匹、书籍等的出口。

外商不得和官府直接交往,举凡进出口买卖货物、规定价格、外商纳税、乃至政府宣示通告外商上书陈情,均由行商居间办理。

外国商船停泊处,须派兵稽查;

外商不得在澳门长期居住,不得乘坐轿舆,不得在广州过冬,居住在广州商馆的外商每月只准三次到附近花地和海幢寺游览散步,每次限10人;

平时不准擅自出入商馆等。

——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

材料二清朝统治者幻想关上“天朝”的大门,以永保长久统治。

但是,这种消极落后的政策,既不能阻挡住凶恶的欧美侵略者,也不能减轻侵略的祸患。

资本主义的本性就是要侵略殖民地,闭关政策既不能影响和改变外国资本主义本性,也不能妨碍它们经济和政治力量的发展,反而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的发展,窒杀了中国的生机和进取精神,造成了沉闷、闭塞、停滞、倒退,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差距越拉越大。

它是徒劳无益而且十分有害的政策。

——摘编自施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朝的闭关政策。

【答案】

(1)表现:

限定广州一口通商;

对进出口货物严格限制;

对外国商人严加防范;

行商垄断对外贸易;

严格约束外商活动。

(2)评价: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被侵略的命运。

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导致了中国航海业的衰落;

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

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详解】

(1)根据所学和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对外贸易限定在广州一地。

可以从禁止进口货品、严格约束外商,包括外商的各种行动都要受到限制等方面来分析得出答案。

从材料“除限定在广州一口通商外,还禁止军火、大米、豆麦、杂粮、铁器、生丝、绸缎、马匹、书籍等的出口。

外商不得和官府直接交往”“外国商船停泊处,须派兵稽查;

”可得出答案为限定广州一口通商;

(2)对闭关政策的评价根据所学内容可以从积极、消极两个方面来分析。

积极主要对国内统治来讲的可以抵御侵略。

消极方面主要从落后于世界来分析。

从材料“永保长久统治……既不能阻挡住凶恶的欧美侵略者,也不能减轻侵略的祸患”得出积极性为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被侵略的命运。

从材料“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的发展,窒杀了中国的生机和进取精神,造成了沉闷、闭塞、停滞、倒退,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差距越拉越大”导致了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4年,中国贸易进出口总值从1865年的12019.7万海关两增至28605.9万海关两,增加了137.99%.1865年之前,中国的对外贸易基本上处于出超的状态,1864年时尚出超244.4万海关两。

1865年之后就开始转变为入超的状态,个别年份虽有反复,但总体上呈现出入超的状态。

从1865年至1894年,年均入超67.8万海关两。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1912年中国进口额为四亿七千三百万两,1913年增加到五亿七千万两。

到了1914年,是五亿五千七百万两,比前一年已减少了一些。

以后几年,直到1918年,每年进口额都比1913年少,最少的一年是1915年,降到四亿五千四百万两,比1913年减少一亿一千多万两。

与此同时,中国的出口额并没有减少,这是因为各国需要从中国输入农产品、原料和面粉等的原故。

所以,在1914年以前,中国每年入超数字达一亿两至二亿两,而在1915年到1918年,入超降到二千六百万两至八千三百万两。

——摘编自胡绳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