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只标准化良种肉羊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34203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万只标准化良种肉羊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3万只标准化良种肉羊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3万只标准化良种肉羊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3万只标准化良种肉羊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3万只标准化良种肉羊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万只标准化良种肉羊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3万只标准化良种肉羊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万只标准化良种肉羊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万只标准化良种肉羊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3万只标准化良种肉羊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30000只标准化良种肉羊养殖场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

30000只标准化良种肉羊养殖场建设项目

项目性质:

新建

建设单位:

负责人:

建设地点:

建设年限:

建设规模:

年饲养良种肉羊30000只,出栏20000只。

编制时间: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及性质

1.1.1项目名称:

30000只标准化肉羊养殖场建设项目

1.1.2项目性质:

新建

1.2项目建设单位

1.2.1**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2法定代表人:

**

1.3可行性研究工作依据和范围

1.3.1可行性研究工作依据

a)《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4号)。

b)《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20号)。

c)《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意见》农牧发[2010]6号。

d)国家产业政策以及省、市、区畜牧业发展规划。

e)财务效益评价按国家《建设项目评价——方法参数》进行规范化计算和财务经济分析。

f)机械设备价格依据各专业生产厂家报价比较后综合估算。

g)土建工程依据当地同类工程造价比较估算。

1.3.2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范围

a)建设规模及规划布局,环境分析。

b)肉羊场地条件分析。

c)技术的可靠性分析。

d)生产销售的可靠性。

e)工程投资、成本估算和经济效益评价。

1.4建设规模

按年饲养肉羊30000只设计。

配套建设羊舍、饲料加工厂、防疫、办公、生活等设施。

1.5建设地点和条件

1.5.1建设地点

本项目拟在****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建设标准化肉羊养殖场一处,占地面积约50亩。

1.5.2建设条件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国家**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内。

该场址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运输便利,建设条件良好。

1.6建设内容与建设期限

1.6.1建设内容

按年饲养肉羊30000只设计。

配套建设羊舍、饲料加工厂、防疫、办公、生活等设施。

1.6.2项目建设期:

1年(2012年)。

1.7投资规模与资金来源

1.7.1投资规模

项目总投资2200万元,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1560万元,流动资金640万元。

1.7.2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2200万元,项目建设单位自筹1000万元,通过招商合作,由客商***投入资金1200万元。

1.8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正常年可实现年收入1600万元,年均利润261.22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8.06%,投资回收期4.3年。

1.9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1.9.1综合评价:

该项目建设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符合国家的有关产业政策,建设规模适宜,资金安排合理。

项目设计方案合理,先进实用。

财务分析经济效果可行,管理体系健全。

在项目建设的设计中兼顾了资源的综合利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有利于标准养殖、健康养殖、生态养殖示范场的建立与推广。

1.9.2论证结论:

该项目从建设规划、投资规模到经营管理均切实可行,立项目标准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处理和谐,对调整农村和农业产业结构,推广标准化、良种化、规模化养羊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建议有关部门抓紧批准立项建设。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国家产业政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2007]1号)文件指出“农村有条件的要发展规模养殖和畜禽养殖小区。

国务院(国发〔2007〕4号)特别强调“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

继续稳定生猪、家禽生产,突出发展牛羊等节粮型草食家畜。

中共省委、省政府《关于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关于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中规定要“着力发展规模化养殖,实施规模化养殖计划,在加强生猪、家禽生产的同时,把加快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作为着力点。

5年内草食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进一步发挥畜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支柱作用”。

本项目就是从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特点出发,紧密结合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建立良种羊养殖基地,实现项目的辐射推动作用。

2.1.2行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省农业农村工作要紧紧围绕实现省跨越式发展奋斗目标,牢固树立“重中之重”战略思想,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加作为中心任务,把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作为工作重心,把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深化改革创新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积极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大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进一步深化农村各项改革。

2.1.3区域发展规划。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不断改善,羊肉供不应求,极大地促进了农户养羊的积极性,并成为调整产业结构、综合开发、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发展养殖产业、过腹还田、农牧结合的良好生态系统是**区“十二五”规划提出实施的项目。

**区历届政府把养殖业作为农民增加收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大事来抓,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引导群众农户发展散户养殖。

为周边农户提供养殖技术服务。

带动本区规模化养殖生产水平的提高,逐年发展本区农户发展养殖,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及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广大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让广大城乡居民吃上“绿色肉、安全肉、新鲜肉、放心肉”。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需要。

新世纪我国农业担负着确保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历史使命。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中,大力发展节粮型养殖业,认真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畜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在保障畜产品供给安全的前提下,改善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客观要求。

2.2.2促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

受社会经济条件制约和小农经济束缚,项目区养羊业生产方式尚未完全走出粗放经营的模式,千家万户的分散养殖仍占较大比重,加之缺乏规范经营和市场运作,创新机制不健全,社会资源不能有效利用,畜产品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大,产品质量及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严重制约着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本项目将围绕良种羊繁育与秸秆养羊的经营思路,开展肉羊改良扩繁及育肥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当地大量的农作物秸秆,逐步实现羊产业的跨越式发展,通过标准化、品牌化经营管理,实现传统肉羊生产的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2.2.3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农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粮食等农产品的增长明显快于需求的增长,农产品出现了结构性过剩,致使粮食销售不畅,价格持续下跌,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矛盾突出。

我国加入WTO,逐步取消了关税壁垒,对我国土地密集型大宗农产品,如小麦、玉米、大豆的生产和销售已造成冲击,农村劳动力转移受阻。

但对草产品、畜产品等劳动、技术密集型产品却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养殖业是典型的密集型产业,从长远看,是应对入世的区域优势产业。

因此,是实施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奔小康的有效途径。

2.2.4增强服务社会的需要。

近10年来,由于环境污染、疫情严重、相关标准(兽药、饲料和食品)不健全、检测手段和设备落后、监管不严和流通过程中的经济利益驱动等主客观因素,畜产品安全已成为危及人民健康和畜牧业生存的严重问题,也成为日益广泛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

因此,积极建立畜产品安全生产基地,实施优质安全“放心肉”工程,是保障城乡人民消费安全的需要。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3.1区位优势明显。

**区地处河西走廊中部,位居新、甘、青、蒙四省区交汇处,是古丝绸之路重镇,也是国家级商品粮和蔬菜优质基地,其中以肉牛和肉羊为主的草市畜牧业在省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有着雄厚的基础。

区、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国道312线、227线、国家重点兰新铁路横穿全境,交通运输十分便利,用水、用电及通讯设施完备,境内生态环境及水质资源良好,无污染,南依祁连山,北靠龙首山,是动物疫病天然保护屏障。

2.3.2饲草资源丰富。

**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多种作物,是典型的**灌溉农业区。

饲草料资源丰富,年种草面积16万亩,按每亩年产1000kg青干草计,年可产优质牧草16万t。

年产农作物秸秆143万t,酒糟等农副产品120万t。

加之国家西部大开发及退耕还草重大战略的实施,为**及周边地区草食畜牧业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目前,全区在16万亩人工草地的基础上,每年将以1万亩退耕还草的速度增加,同时引进10多个适应当地条件、质量优良、产量高的牧草新品种,使得牧草品种和数量均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牧草质量在不断提高,这就为肉羊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2.3.3养羊基础良好。

羊产自于天然草场和农区粮草丰富地区,是典型的节粮型畜牧业,符合人们崇尚自然食品的发展趋势。

**区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悠久的发展历史。

近几年来,羊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2010年全区羊的饲养量达到134万只,比1996年增长1.82倍;改良羊占85%以上。

100只以上的大户发展到2860户。

农户科技投入高,饲草青贮、氨化,配合饲料、圈舍饲养、品种改良等技术均被农户所认识,并得到广泛推广,商品意识走进了千家万户。

2.3.4技术支撑雄厚。

近年来,**区通过公开竞争,聘用了一批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并将聘用人员的工资纳入区财政预算,充实了力量,稳定了队伍,建立完善动物防疫经费保障机制,建成了区、镇、村三级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有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220多人。

先后参加完成农业部和省列科研、推广项目20多项,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

并与中国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协作关系。

服务体系配套完善,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条件分析

3.1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

3.1.1项目区自然条件

项目区**市**区地处河西走廊中段,位于东径100°06′至100°54′,北纬38°32′至39°24′。

地形由南向北倾斜,南依祁连山,北靠合黎山,属走廊中部**,呈扇形冲积平原,沿山地海拔1416-3230米。

总土地面积4240平方公里,宜耕面积128万亩,其中熟成地面积万亩,三荒地面积万亩。

自然条件优越,水土资源丰富,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为发展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属典型的**灌溉农业区,是全国十二大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全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区内盛产小麦、玉米、稻谷、豆类等粮食作物及油料、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

境内交通便利,兰新铁路、312国道横穿全境。

**区深居内陆,属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7℃,最高气温为37℃,最低气温-28.7℃,年平均降水量125毫米,蒸发量1990毫米,日照时数2900-3000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147.99千卡平方厘米,无霜期153天。

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加工转化前景广阔,形成了具有资源优势和规模效益的粮油、蔬菜、林果、畜牧、种子和乡镇企业等支柱产业,建立了与之对应的十大商品基地,为发展农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市场体系健全,商贸流通活跃,全区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已发展到34处,形成了连接城乡、沟通内外、纵横交错的粮油、蔬菜、皮毛、牲畜、工业品、旧货、餐饮等市场网络。

3.1.2社会经济状况

**区是**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全区辖1区18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242个行政村,1985个社,总人口50.6万人,其中:

农业人口33.8万人,总农户9.05万户,农村劳动力19.3万人。

土地总面积96万亩,天然草原200公顷。

文教、卫生、交通、电力、邮电通讯等较发达,市区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