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Ⅰ卷三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341203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Ⅰ卷三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Ⅰ卷三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Ⅰ卷三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Ⅰ卷三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Ⅰ卷三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Ⅰ卷三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Ⅰ卷三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Ⅰ卷三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Ⅰ卷三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

C.绘画技巧登峰造极D.否定中世纪的价值观

6.(2015·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第一次联考·

18)“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

……除了在强有力的需要的刺激下,发明者很少做出发明。

作为种种新发明的基础的许多原理在工业革命前数世纪已为人们所知道,但是,由于缺乏刺激,它们未被应用于工业。

”这一观点强调的是()

A.天才发明者无法决定历史的发展轨迹

B.历次工业革命很少将科学原理付诸实践

C.现实需要是推动工业革命的强大动力

D.科学研究直接催生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7.(2015·

中山期末联考·

9)纵观整个历史,每逢较弱的社会受到较强的、好战的社会威胁时,会产生两种反应:

一种是割断同入侵势力的一切联系,撤回到与世隔绝的境地中,在传统的信念和习惯中寻求安慰;

另一种却是力图采纳外国社会的许多特别吸引人的东西,作为以平等地位对付、抵抗的工具。

下面属于“另一种”反应的是()

A.虎门销烟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D.中国抗战

8.(2015·

北京市海淀区期末联考·

3)周恩来说:

“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

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

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这句话中的“起义”是指()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百色起义D.广州起义

9.(2015·

郑州一模·

22)苏联史专家闻一评价斯大林时,认为他一定要以动员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一定要让社会自我牺牲地为苏联效劳。

下列属于“社会自我牺牲”发展苏联的策略是()

A.新经济政策B.管理权下放原则C.物质利益原则D.农业集体化政策

10.(2015·

黑龙江省绥化市三校期末联考·

32)阅读战后世界关税和贸易发展情况变化趋势图,下列情况出现的原因正确的是()

A.世界关税平均水平在不断下降B.全球各国都采用了完全一样的市场经济

C.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D.经济区域集团化

11.(2015·

广东惠州二模·

18)“它还给了大家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那些在过去丧失了机会的年轻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接受教育。

”“它”指的是()

A.恢复“双百”方针B.恢复高考制度

C.改革开放D.科教兴国战略

12.(2015·

广东茂名模拟·

17)“从1977年开始,台湾歌星邓丽君的磁带通过走私进入大陆,经过转录,在民间广泛流行。

1980年中国音协召开西山会议,焦点是‘邓丽君歌曲是靡靡之音、黄色音乐’的讨论与批判。

这时的舆论,尤其是老音乐家们认为邓丽君的一些歌曲内容比较灰暗、颓废。

”这反映了()

A.大陆双百方针在恢复中受到“左”的思想干扰

B.虽然一国两制已经写进宪法,但两岸关系依然紧张

C.邓丽君的歌曲格调不高,不符合大陆双百方针的精神

D.邓丽君作为台独势力的代表遭到大陆的抵制

 

2、非选择题(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其中第13题~第14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15题~第18题为选做题,请选定其中一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必做部分】

13.(2015·

黄山一检·

23)(16分)法制建设和进步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漫长而艰难的演进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科一第三表:

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

第五表:

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第六表:

凡主张缔结”现金借贷”或“要式买卖”契约的,负举证之责;

缔结上述契约后又否认的,处以双倍于标的的罚金。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妇有七去:

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若犯死罪,议定奏裁,皆须取决宸(“宸”借指帝王所居,又引中为王位、帝王的代称)衷,曹司不敢与夺。

——《唐律疏议》

材料三我们的国父们认为自由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他们相信快乐的秘诀在于自由,而自由的秘诀在于勇气。

缺少言论和集会自由,讨论将变得毫无意义;

有言论和集会自由,公共讨论就可以抵抗邪说的散布流行。

秩序不能建立在对刑罚的畏惧上,这对于自由思想、未来的希望和想象都是危险的。

长久安定依赖于人们自由地表达不满以及提出补救的方法。

……正因为他们认识到强权统治的可能,他们才修订宪法保证言论和集会的自由。

——布兰代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1856-1941)

材料四“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

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特点。

(4分)

(2)材料三体现了布兰代斯大法官所拥有的哪一种权力?

这种权力在美国政治制度中有什么积极作用?

(3)材料四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落实的?

综上探究,谈谈你对法制和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

(8分)

14.(2015·

贵州八校联盟联考·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后,中国面临巨大的压力,为寻求出路提出了“四三方案”。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20世纪70年代初向美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荷兰、瑞士、意大利等西方国家大规模引进成套技术设备的计划。

中国利用“四三方案”引进的设备,结合国产设备配套,兴建了26个大型工业项目,总投资约200亿元人民币,至1982年全部投产,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1972年至1978年成套设备引进建设规模表(部分)

项目

投资(亿元)

设计能力

引进国家

宜昌湖北化肥厂

2.45

合成氨30万吨,尿素48万吨

美国、荷兰

北京石油化工总厂

23.70

乙烯30万吨、高压聚乙烯18万吨、聚丙烯8万吨

日本、联邦德国、美国

上海石油化工总厂

20.79

化纤原料10.8万吨、化学纤维5.2万吨

日本、联邦德国

天津大港电厂

4.50

发电机组32千瓦

意大利

武钢1.7米轧机工程

38.9

热轧钢板300万吨、冷轧钢板100万吨,硅钢片7吨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主题,并至少从三个角度对提炼的主题进行说明。

(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

【选做部分】

15.(2015·

山东潍坊期末·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或由于不得其道,误其方向,认为学问系士人以上之事,至于农工商以及妇女则置之度外”“或骛于词章记诵之末节,陷于空理虚谈之歧途,其论虽似高明,但能身体力行者甚少。

——《析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二1872年9月,文部省在《学制序文》中说:

“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业,以遂其生者,……非学不可。

故有学校之设立”“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

——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指出当时日本的教育存在哪些弊端?

(2)材料二《学制序文》体现了日本怎样的教育主张?

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影响?

16.(2015·

河北保定期末·

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2年到1911年,清政府著派沈家本将一切现任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

在沈家本等人的努力下,清政府法律修订馆,连同法制变革的另一机构——宪政编篡馆,翻译了大量的外国著名法典与法学著作如德意志刑法、日本现行刑法等,制定或修订了《大清新刑律》、《大清民律草案》等十多部主要法典和法典草案。

这些法典中不仅有宪法、行政法规、刑法,也有民法、商法、经济法,还有诉讼法等门类。

沈家本陈言:

“国家既有独立体统,即有独立法权,法权向随领地以为范围。

各国通例,惟君主大统颌,公使之家属从官,及经承认之军队、军舰有治外法权,其余侨居本国之人民,悉遵本国法律之管辖,所谓属地主义是也。

独对于我国藉口司法制度未能完善,予领事以裁判之权,英规于前,德踵于后.日本更大开法院于祖宗发祥之地,立权日削,后患方长。

材料二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具有宪法作用的《钦定宪法大纲》中,就明确规定了“臣民”的权利有:

(1)参政为官权;

(2)言论、著作、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

(3)人身自由权,即不受非法逮捕、监禁、处罚权;

(4)诉讼权;

(5)财产权;

(6)住宅不受侵犯权。

义务有:

(1)依法纳税;

(2)依法当兵;

(3)遵守国家法律。

——卢军《浅谈清末修律与中国法制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归纳清政府修律的原因。

(2)结合材料及所学指出清末修律的特点,并对其进行评价。

17.(2015·

辽宁省丹东五校协作体期末·

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侵华期间,江苏的文化事业损毁严重。

1937年8月5日,日本首次轰炸南京,中央大学图书馆、实验学校被炸;

到1938年8月底,仅江苏中等学校的财产损失就高达1899万元。

南京沦陷前,还有2000多箱南迁故宫文物未及时转移,全部落入日军之手。

江苏各地的历史古迹也遭破坏。

江苏被日军抢掠的藏书具体数据已难以确认,有资料称日方掠夺图书共85万册,相当于当时整个日本图书馆的图书总藏量。

——摘编自朱季康《抗日战争与江苏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与发展》

材料二抗日战争期间,党高度重视抗日根据地的教育发展。

1942年底,仅由新四军上海办事处护送到苏北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就达2000多人,他们成为江苏根据地文教事业的生力军。

1942年,苏北根据地制定的中小学教师工资标准比党政干部略高。

1943年,苏中根据地小学校比1942年增加了500所。

根据地教育部门编写了适应抗日战争形势和人民大众需要的新教材,积极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

1940年,苏北抗日根据地大众书店成立。

——摘编自李建平、张中良《抗战文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侵华期间江苏文化事业遭到破坏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苏抗日根据地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

18.(2015·

湖北宜昌调研·

46)琦善(1790年—1854年)鸦片战争期间接替林则徐担任两广总督,处理与英国有关事务。

后人对于琦善的评价呈现多元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琦善与鸦片战争的关系,在军事方面,无可称赞,亦无可责备。

在外交方面,他实在是远超时人,因为他审察中外强弱的形势和权衡利害的轻重,远在时人之上。

——摘自蒋廷黻《琦善与鸦片战争》(1931年)

材料二当时人的描述和后来研究者给琦善罗列的四大罪名是:

一、主张弛禁,成为清王朝内部弛禁派的首领,破坏禁烟。

二、英舰队到达大沽口外时,乘机打击禁烟领袖林则徐,主张投降。

三、主持广东中英谈判期间,不事战守,虎门危急时又拒不派援,致使战事失败,关天培战死。

四、私自割让香港予英国。

核心就是:

卖国罪名。

——摘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三蒋廷黻研究琦善,其目的是研究近代中国应采取怎样的政策对付帝国主义的侵略。

肯定琦善,是为了借此抒发自己心中的一个信念:

帝国主义这种现象是“国际积势”导致的,要真正战胜帝国主义,方法不是除了抵抗,什么建设也不做,而是应该了解这种“积势”,并利用它去寻找中国的出路。

——摘自蔡乐苏、尹媛萍《反抗帝国主义的另一条道路:

论蒋廷黻的琦善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作者对琦善的态度及其依据。

(2)根据材料三,分析蒋廷黻研究琦善的原因。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一谈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有哪些?

文综历史参考答案及解析

1.A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解析】从题干信息可以判断,著名都会分布数量为“河南省七,陕西、河北、山东、山西、安徽各二,江苏、湖北、广东、四川各一”,这就充分表明了汉代时期北方是经济重心,南方开发迟缓,经济落后,表明汉代经济发展区域极不平衡,故选A。

2.C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隋唐三省六部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

【解析】三省六部制创立于隋朝,A错;

三省六部制不能体现分权制衡原则,其结果是加强了君主专制,B错;

该制度加强了专制王权,未加强中央集权,D错。

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

3.D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古代手工业发展

【解析】“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中“普遍”说法绝对,故A项错误;

官窑瓷器专门供皇室和官府使用,不在市场上流通,故B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故C项错误;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包括欧洲风格的器皿,这说明当时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受欧洲市场影响,故D项正确。

4.C

【命题立意】本题依据图片信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

政治文明是高考集中命题的重点区域,本题从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以及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从政治文明多样性的特点来命题,体现命题的多样化。

【解析】依据题干中图标信息可知,第一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第二幅图反映的是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第三幅图反映的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说明了政治文明的多样性,故本题选择C项符合题意。

A反映第一幅图特点;

B不适合第一幅图特点;

D不适合第一幅图信息。

5.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欧洲近代绘画艺术的发展,考查学生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解析】依据材料的描述可知,15世纪欧洲的绘画艺术一是强调数学对绘画的影响,二是强调物理、生理学对绘画的影响,说明当时的画家具有科学探索的精神,故选择A项。

材料信息与世俗生活无关,排除B项;

C项的说法过于绝对;

中世纪的价值观重视神学的作用,材料信息没有涉及。

6.C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爆发的原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难度较大。

【解析】由“……除了在强有力的需要的刺激下,发明者很少做出发明”“由于缺乏刺激,它们未被应用于工业”可知材料强调现实需要是推动工业革命的强大动力,C项正确。

材料并不是强调科学发明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问题,A项与题意无关;

历次工业革命特别是后两次将大量的科学原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B项明显不符合史实;

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源于市场对产品的需求,D项符合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述。

7.C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戊戌变法

【解析】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的正义举措,是一种反侵略的措施,与材料的反应无关,故A项错误;

义和团运动存在盲目排外的情况,符合材料中的第一种情况,故B项错误;

戊戌变法是中国向西方学习,试图通过制度变革挽救民族危亡,故C项正确;

中国抗战与材料中的两种反应无关,是中国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表现,故D项错误。

8.A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南昌起义

【解析】周恩来等人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与材料“周恩来说”“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吻合,故A项正确;

秋收起义的领导人是毛泽东等人,故B项错误;

百色起义的领导人是邓小平、张云逸等人,故C项错误;

广州起义的领导人是张太雷、叶挺等人,故D项错误。

9.D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析】从材料中“一定要让社会自我牺牲地为苏联效劳”和所学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内容可知,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是以牺牲农民的代价来发展社会主义。

故选D。

10.C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

【解析】由趋势图可看出世界关税平均水平下降,贸易额增长,反映了各国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各国的关税壁垒逐步弱化。

它适应了战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故本题选择C项。

A、B、D三项不符合题干图片所给的信息。

11.B

【命题立意】本题意在考查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解析】从材料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接受教育”可知材料主要涉及教育领域,“双百”方针属于文艺领域,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给了大家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结合所学可知是指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故B项正确;

改革开放主要是经济上的决策,与教育无关,故C项错误;

科教兴国战略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提出的,不存在还给大家公平竞争的机会,故D项错误。

12.A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海峡两岸关系

【解析】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从1977年开始,1980年”、“老音乐家们认为邓丽君的一些歌曲内容比较灰暗、颓废”等,分析可知B不符合史实,此时“一国两制”尚未提出,更谈不上写进宪法;

C表述错误,是对邓丽君歌曲不受欢迎的片面理解;

D错误,题干材料无从体现“邓丽君是台独势力的代表”。

A符合史实,表述客观,正确。

13.

(1)特点:

《十二铜表法》保护私有财产(或:

侧重民法),注重法律公平;

唐律注重伦理(或“以礼入法”),皇帝拥有最高裁决权。

(2)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

(2分)作用:

保证了司法独立,并在坚持宪法的前提下制约和监督行政权和立法权。

(2分)

(3)落实:

颁布《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2分);

选举人大代表,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分);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民族区域自治等制度。

(2分)关系:

法制伴随社会发展不断进步与完善;

法制是民主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罗马法、美国共和制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考查学生如何运用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解析】

(1)依据材料一中前两表关于债权和遗嘱财产的规定,归纳共性为“保护私有财产”,据最后一表中“谁主张谁举证”和“违约罚款”原则可以归纳为“法律公平”;

据材料二中省略号前“妇有七去”的标准来看,反映了封建伦理在唐律中的地位,据省略号后面“皆须取决宸衷”可以判断皇帝在法律体系中所拥有的权力和地位。

(2)第一小问要求据材料三判断大法官所拥有的权力,可以根据他的身份先确定是司法权,然后进一步根据材料三主旨来确认是最高司法解释权;

第二小问作用,结合教材中三权分立的内容回答即可。

(3)第一小问抓住“民治”的内涵和题干时间限制,结合教材内容罗列史实即可;

第二小问要紧紧抓住题目开头引言的思路表达。

14.示例:

主题:

中美关系的改善为以后改革开放提供了条件。

说明:

①毛泽东决定同美国改善关系,批准引进技术设备,为以后改革开放提供了政策和思想权威。

②中美关系的改善推动了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外交关系的改善,为以后改革开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③大型成套设备的引进投产,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以后改革开放提供了事实依据。

④中美关系的改善也有利于祖国的和平统一。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四三方案”的认识

【解析】第一步分析材料,确定思路。

就此题而言,由材料中“20世纪70年代初”“大规模引进”“兴建”“重要基础”进行影响分析即可,分析方向可为此次项目引进对后来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细化分析角度,如对我国对外开放决策的影响,对我国外交的影响,对我国国内经济建设的影响等。

第二步点出主题,分角度有条理地叙述,同时适当的联系相关史实予以说明。

15.

(1)弊端:

教育没有普及;

内容脱离实际。

(2)主张:

学校教育应服务于人的修身立世、发展产业;

国民皆学。

影响:

推动了日本的近代化。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明治维新。

(1)从材料一中“至于农工商以及妇女则置之度外”说明“教育没有普及”,从“或骛于词章记诵之末节,陷于空理虚谈之歧途”可以归结出“内容脱离实际”的答案。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业”可以概括出“学校教育应服务于人的修身立世、发展产业”的答案,依据材料中“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可以归结出“国民皆学”的答案;

第二小问从明治维新对近代化影响的角度回答即可。

16.

(1)原因:

维护封建君主专制,保证君主地位至高无上的合法性;

缓和清政府与列强的矛盾,企图收回治外法权;

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遏制资产阶级革命。

(2)特点:

以西方法律为模式;

法律门类齐全;

以维护君权为核心。

积极作用:

中国法律开始和先进的西方法系衔接;

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和历史潮流,是封建法制向现代法制转型的重要一步;

培养了一批专业的法律人才队伍;

对现代法制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局限作用:

以维护封建统治为主要目的,在某些部分还保留了浓厚的封建色彩;

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命题立意】本题意在考查清末修律。

(1)依据材料一中“国家既有独立体统,即有独立法权,法权向随领地以为范围。

各国通例,惟君主大统领,公使之家属从官,及经承认之军队、军舰有治外法权”,“予领事以裁判之权,……立权日削,后患方长”的信息来归纳原因。

(2)第一小问特点从“翻译了大量的外国著名法典与法学著作如德意志刑法、日本现行刑法等”“就明确规定了‘臣民’的权利”的信息来归纳特点;

第二小问评价从法律近代化以及法律人才培养的角度回答积极性,从维护封建制度以及保留封建色彩的角度回答消极性。

17.

(1)学校财产损失严重;

大量文物和图书被掠夺;

历史古迹遭到破坏。

(2)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培养了抗日力量,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

为江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人才基础。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抗日战争中敌后战场文化教育

【解析】第

(1)问中依据材料一中“中等学校的财产损失就高达1899万元……故宫文物未及时转移,全部落入日军之手……历史古迹也遭破坏……日方掠夺图书共85万”的信息来归纳作答。

(2)问依据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