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电子教案第七单元 图形的变换二第八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九单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34111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82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电子教案第七单元 图形的变换二第八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九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电子教案第七单元 图形的变换二第八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九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电子教案第七单元 图形的变换二第八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九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电子教案第七单元 图形的变换二第八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九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电子教案第七单元 图形的变换二第八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九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电子教案第七单元 图形的变换二第八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九单元.docx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电子教案第七单元 图形的变换二第八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九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电子教案第七单元 图形的变换二第八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九单元.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电子教案第七单元 图形的变换二第八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九单元.docx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电子教案第七单元图形的变换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九单元

第七单元图形的变换

(二)

一、内容分析

单元

小节

例题及知识点

第七单元

图形的变换

(二)

(1)轴对称

例1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例2根据对称轴补全轴对称图形

(2)平移

例3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例4运用平移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感受平移运动的特点,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

1.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掌握平移的特征和性质。

四、教学难点

通过对“轴对称图形”、“平移图形”的特征和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五、单元说明

1.关注知识形成过程,把握核心内容。

教材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学习情境,在他们已有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基础上编排,4个例题承载着不同的任务,既有数学知识的认识深化,更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为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提供适宜的学习素材。

教学时要全面分析,重视教材的变化,确定教学目标,把握核心问题,落实课标的核心理念。

例如,教材第87页的例4中,小男孩“这个图形有两条边都是曲线,怎么计算面积呀?

”引发学生思考,是该例题的核心问题;小精灵“用学过的图形运动知识试一试。

”点明了要解决的问题和单元学习的联系,指明了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向。

2.借助“方格图”学习轴对称和平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方格图是学生学习轴对称、平移两种图形变换的重要工具,方格图上一条条水平和竖直的线,为学生建立方位感、感受距离提供有力的参照,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和组成部分。

本单元的四个例题全部使用了方格图。

例1是利用方格图发现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3小格;例2是借助方格图,根据对称轴补全轴对称图形;例3是在方格图中画出平移后的图形;例4是借助方格图求出简单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这里的方格图不仅仅可以提供给学生简单的数据提示,以便成功地发现规律,还能够帮助学生在计算的基础上建立形的表象,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方格图发挥了测量标准的重要作用,除了帮助学生发现和总结计算方法,更为学生理解和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方格图为学生提供实践的空间,使学生有了“做”数学、体验数学、经历数学的机会,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仅收获了知识,也积累了测量的意识和方法,发展了空间观念。

3.设计活动,重视数学思考。

教材不仅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找一找、数一数、填一填等操作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分析、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不断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教学中,要认真研究学生是如何思考的、怎样研究的,就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例如,让学生思考“怎样画得又快又好?

”“这个图形有两条边都是曲线,怎样计算面积呀?

”等等,要求学生根据操作过程或已有知识经验不断思考,合作研讨,动手尝试。

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

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

这样学生思维才能得以锻炼,解决问题的意识、策略方法才能得到发展。

六、课时安排

本单元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轴对称

备课时间:

2017年5月5日上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

一、教学内容:

P82~P83,主题图和例1、例2。

二、三维目标: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图片,认识图形的轴对称特性,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对称图形。

同时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和审美能力。

2、经历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过程,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及性质。

3、让学生体会、感受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与和谐的美,认识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及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对称图形。

难点:

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及性质,在方格纸上按步骤画出一个图形的对称图形。

四、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教学、小组合作、演示讲解、讲练结合等方法。

五、重点关注学生:

六、教学准备:

光盘课件、实物展示台。

七、教学过程:

(一)、借助生活实例,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

1、课件出示主题图。

2、提问: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看到这些图形,你能想起什么什么数学知识?

(3)你能根据你的知识经验将这些图形分一分类吗?

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依据对称、平移、旋转的相关知识。

(二)、探究新知

1、借助分类,体会对称的价值。

(1)课件出示例1上面的图形,引导学生回忆对称的知识。

(2)提问:

①这些图形又有什么特点?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②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例子吗?

③什么是对称?

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特性,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基本性质。

问:

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的“松树”图案有什么特征?

当沿着虚线对折时,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呢?

再次观察,发现什么?

(对应点到对称轴距离相等)

3、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①画出轴对称图形。

教师:

根据对称轴,补全下面的轴对称图形。

教师:

要想顺利的画出另外一半的图形,你有什么办法呢?

根据是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预设:

 我们刚刚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的特点,可以利用这个方法来画。

教师:

很好,怎样来找点呢,所有的点都找吗?

预设:

不用,只要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在对称轴的另一侧点出关键点的对称点;顺次连接描出的各个点即可。

教师:

谁能来展示一下你画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②探究结果汇报。

教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预设:

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先确定对称轴,找出关键点,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然后点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最后依次连接各个对应点,就可以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师:

你能简要概述一下上面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时的步骤吗?

学生:

确定对称轴后,一找关键点;二数出距离;三点对应点;四连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

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是这节课的难点,在学生充分的讨论后,通过学生的实践来总结出方法,进行提炼,学生记忆的会更深刻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83页做一做。

2、教材第84页第4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轴对称

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

八、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平移

备课时间:

2017年5月5日上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

一、教学内容:

第86页例3。

二、三维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沿水平和竖直方向按要求平移。

2、通过在方格纸上画出不同方向,不同格数平移图形的活动,使学生了解平移的两个参量:

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会根据平移前后的图形判断平移方向和距离。

难点:

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建立直观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教学、小组合作、演示讲解、讲练结合等方法。

五、重点关注学生:

六、教学准备:

光盘课件、实物展示台。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学生观察:

1、这个物体在做什么运动?

2、物体从一个位置沿着直线运动到另一个位置,这种现象叫做平移。

师:

除了汽车行驶是平移,你还能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的例子吗?

师: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平移。

板书:

平移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探究画出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1)请你在方格纸上先独立思考,分别画出将图形向上平移5格,之后再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2)教师巡视,寻找学生的资源,找学生小导师到前边讲解。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解画平移的方法。

(3)出示错例,找到错误原因,并改正。

(方向,整个图像与原图相差5格)。

(4)独立完成将原图向右平移7格后的图形。

(5)学生小组内互相讲解,并汇报,并在逐步完善中总结出画平移图形的方法:

①选点:

在原图上选择几个能决定图形形状和大小的点。

②移点:

按要求把选择的点向规定的方向平移规定的格数。

③连点成形:

连接关键点画出图形来。

(6)平移后图形的特点:

观察平移后的图形和原图,说一说,平移后图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

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变。

2、已知平移后的图形,让学生根据平移前后的图形,确定图形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格数。

(1)观察平移后的图形,将括号补充完整。

学生独立思考并汇报:

预设:

生1:

向左平移了6格;向下平移了5格;

生2:

向左平移了3格;向下平移了2格;

(2)组织学生研讨如何确定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格数:

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是如何确定原图向左平移了几格?

汇报:

联系之前所学的画法,要先确定关键点,看相对应的关键点平移了几格,而不是看整个图形之间空了几格。

(3)总结:

谁再来总结一下,如何确定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格数呢?

(三)、巩固新知练习:

1、

 

2、A图向()平移()格到B图;B图向()平移()格到C图。

3、教材88页第2题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平移

平移的特点:

 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变。

八、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运用平移的知识解决面积问题

备课时间:

2017年5月5日上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

一、教学内容:

第87页例4。

二、三维目标:

1、学生掌握运用平移的方法解决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的策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通过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运用平移的方法解决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加深对“平移”这种图形变换方式的理解。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运用平移的方法解决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

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平移”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教学、小组合作、演示讲解、讲练结合等方法。

五、重点关注学生:

六、教学准备:

光盘课件、实物展示台、方格纸。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

同学们,前几天的课上 我们一直在借助方格图研究数学问题。

2.出示:

教师:

你能知道这两个平面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吗?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例4。

教师:

现在方格纸上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图形,你能够知道他的面积是多少吗?

2.提出要求,独立解决。

教师:

请你自己求一求这个图形的面积,可以在图上标一标,写一写,画一画。

3.讨论交流。

(1):

数方格的方法。

数一数这个图形有占多少个方格,当数到不是整个格时,要拼一拼。

(2):

算一算的方法。

在前面拼一拼的基础上算一算:

1×1=1(cm2),4×6=24(cm2)。

(3):

利用平移的方法。

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规则的图形,直接求长方形的面积。

4×6=24(cm2)

4.对比辨析,加深理解。

教师: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你是怎样想的?

(三)、知识运用

1.全班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87页做一做

2.教材第88页练习二十一第1题。

 

B:

教材第88页练习二十一第4题:

①是怎样把这个图形转化成长方形的?

②转化前后的两个图形,周长一样吗?

你是怎样想的?

(四)、全课小结,提升认识

师:

这节课我们用平移的知识解决了一些和图形有关的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