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多种教育资源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340767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合多种教育资源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整合多种教育资源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整合多种教育资源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整合多种教育资源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整合多种教育资源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合多种教育资源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整合多种教育资源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合多种教育资源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合多种教育资源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整合多种教育资源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附件2:

中央电化教育馆

“十二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

子课题结题•鉴定申请评审书

 

课题类别专项课题

学科分类信息技术

课题名称整合多种教育资源提高数学课堂教学

的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申请单位江西省宜春市芦洲小学

填表日期2012年9月24日

 

中央电化教育馆

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一、基本情况

提交鉴定的成果

成果主件

(形式、名称)

课题研究报告

成果附件

(形式、名称)

1、论文集

2、课件光盘

3、教学设计及反思

4、教学视频光盘

鉴定方式

原计划起始时间

2011年9月15日至2012年10月30日

实际起始时间

2011年9月15日至2012年10月30日

课题组主要成员名单

姓名

工作单位

职务/职称

承担任务

谢安俊

宜春市芦洲小学

校长

小学特高

负责人:

规划与管理

谢绍敬

宜春市芦洲小学

电教处主任

小高

总结分析

赵玉芳

宜春市芦洲小学

少大部总辅导员

小高

课题实施

彭书婷

宜春市芦洲小学

教导处副主任

小高

课题实驰

郭辉煌

宜春市芦洲小学

老师

小高

课题实施

二、课题实施方案(可另附)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都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改革,研究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国内也存在着相同类型的课题,本课题在我们江西还是比较少,而且研究成果都未形成。

本课题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各种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与运用生成的新教学资源”这两块内容上进行深入研究。

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1、探索出利用教学资源的新型数学教学模式,突破教科书、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方法,从而达到小学数学与教学资源整合模式的构建:

教学过程中,合理强化多媒体、录音、教具、学具、主题图、错误性资源等教学资源的应用,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突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探索信息时代的新型数学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教学方法、推动数学改革的深化。

将小学生学数学与教学资源整合,使教师由知识的讲解者、传递者变成学习资源的组织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减轻机械、重复的劳动。

并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题,提高个别化数学教学程度,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创新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学具操作,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的多媒体教学内容,具有系统性、新颖性、趣味性,让师生获得美的享受,感受数学课堂实质性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利用教学资源的课堂教学模式,既减轻了师生的负担,又培养了学生分析、处理、应用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研究目标:

带动本校的新课程改革,转变教师教育意识是本课题实施的前提,通过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运用,对学生数学课堂教学的“活化”有进一步的认识,寻找优化的课堂,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并通过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他们今后能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研究内容及主要观点

1、什么是数学课堂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

2、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3、如何合理运用教材,如教材中的主题图和练习题?

4、如何对有困惑的教材进行创造性的重组并提出新的见解?

5、如何发挥学具和电教多媒体的作用?

6、应用题与问题解决的关系研究。

7、关于实现“整合”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的研究。

研究思路:

以优质教育资源为研究载体,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突破口,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转变现有的教学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学校教学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为根本目标,整合各种优质资源,提高课堂效益,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升。

研究方法:

1、调查问卷法:

在实施课题前对本校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2、个案分析法:

重视对数学生活化的的案例的分析,从中寻找课题进展的突破口。

3、实践研究法:

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调整、更新方法,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一种经验理论。

4、经验总结法: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研究技术路线:

1、利用校园网络中多家资源库内容,比较选取有用的内容。

2、利用互联网络资源,寻找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的专题、方法等,结合学校的特点有所取舍形成一套研究的方法。

3、教师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制作工具,自制相关的教育教学资源内容。

4、利用本课题专题网站和博客等交流平台,进行交流讨论,开设研究课程。

5、形成一定研究模式,共建学科资源网站,实现资源共享。

实施步骤

一、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

确定课题,设计课题实施方案;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确定人员分工,责任到人。

学习相关理论和实施方案,培训实验教师。

搜集和整理有关资料;填写立项申请书。

二、课题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2年7月)

根据学生生活实际,设计调查问卷,搜集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的生活素材。

适时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进行研讨分析,提出实验建议。

根据调查资料、学校实际、教师个性设计实践活动方案;以课堂教学作为实施课题的主渠道。

认真备课、上课,组内以月为单位讨论,讨论自己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资源的情况,以及出现的新问题,交流自己取得的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积累经验,写出有关论文和报告,就成功与不足之处写好自评,期间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注意完善研究措施,提高研究成效。

研究活动展示:

课堂教学展示。

结合课题,精心设计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检验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

三、课题总结阶段((2012年7月—2012年9月)

对课题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总结(以教学经验总结、典型案例、论文表达),完成课题结题报告;邀请领导、专家对课题进行评价、总结;收集案例,汇编成册,以指导下一阶段教学。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负责人:

谢安俊,男,现任宜春市芦洲小学校长,1987年宜春师范毕业,1996年取得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本科学历,具有小学特高级职称,系宜春市数学骨干教师、小学数学高级教师职称评定委员会成员,江西省优秀校长。

具有丰富的管理和调控能力,善于创新,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善于总结教学经验,曾获区级校长教学比武一等奖。

多次获得省、市、区级优秀教师或个人,撰写的教学论文曾在《江西教育》上发表,系《江西教育》封面人物,并且多次在市、区做学校管理经验介绍。

参加者:

课题组成员谢绍敬,现任宜春市芦洲小学电教处主任,担任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1994年宜春师范毕业,1999年进修取得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本科学历,具有小学高级职称,能熟练地运用powerpoint、authware和flash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致力于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的研究,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曾参与省级课题《小学数学课堂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的研究》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为本课题的顺利进行实验奠定了基础;课题组成员彭书婷现任数学教研组组长,曾获江西省数学教学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撰写的论文多次在省市区获奖;赵玉芳现任教务处副主任,曾获宜春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撰写的论文多次在省市获奖;郭辉煌数学教师,这几位同志,都是毕业于宜春师范学校,受过专业的教育,而且都通过进修取得了大专以上学历,这些教师全是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数学教师,具有多年教学经验,工作认真负责,上进心强,多次被评为区级优秀教师或优秀班主任,多人具有小学高级职称,都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辅导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多次获市级奖励,撰写的教学论文多次获国家、省、市、区奖励,是一群具有较高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教师。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资料设备:

我校是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拥有较好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我校是袁州区人民群众满意学校,拥有30个教学班,每班有学生60多人,拥有一个图书馆和阅览室,图书馆有丰富的藏书,可以为课题的开展提供足够的理论知识。

目前有电脑室一个,电脑40台,办公电脑20多台,手提电脑6台,多媒体投影设备2套,交互式白板6块,50多座的语音室1个,摄像机、数码相机、刻录机、扫描仪各1台,大屏幕彩电、DVD若干套,建立了校园局域网,实现了教学电脑宽带上网,创建大容量的校园资源库,建好了学校自己的网站,可为课题的实验开展提供研究平台。

2、科研手段: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育科研,把“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

学校在计划、制度、奖励等方面把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放在了优先发展的地位,学校能保证课题经费的投入,并对课题研究的成绩突出者给予一定的奖励。

建立完备的课题研究机制,如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建立教科研制度;把课题研究与教师的评优评先挂钩。

加大专题理论学习的力度,每个课题组成员每学期必须自学相关的业务知识,摘抄一定数量的业务学习笔记;每个月抽出一定的时间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形式有教科研网上搜索、名家思想荟萃、教科研问题会诊、专题研讨等,以此来进一步保证教师理论学习的时间,拓展教师理论学习的空间;

3、技术支撑:

课题组这些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能熟练地运用制作课件进行教学。

课题组其他六位老师都能熟练地制作课件进行教学,并且善于钻研,改革意识强,经常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整合多种教学资源。

三、结题工作报告(1500字左右)

内容:

1、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2、研究计划执行情况;3、研究变更情况;4、成果的获奖、出版、发表等情况;5、成果的代表作简介。

一、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1、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8月—2011年9月)

确定课题,设计课题实施方案;

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确定人员分工,责任到人。

学习相关理论和实施方案,培训实验教师。

搜集和整理有关资料;

向市教研室申请立项。

2、课题实施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7月)

(1)调查、分析阶段。

(2011年10月—2012年11月)

根据学生生活实际,设计调查问卷,搜集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的生活素材。

适时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进行研讨分析,提出下阶段的实验建议。

(2)课题实验的提高、完善阶段。

(2012年12月—2012年5月)

根据调查资料、学校实际、教师个性设计实践活动方案;以课堂教学作为实施课题的主渠道。

认真备课、上课,组内以月为单位讨论,讨论自己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资源的情况,以及出现的新问题,交流自己取得的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积累经验,写出有关论文和报告,就成功与不足之处写好自评,期间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注意完善研究措施,提高研究成效。

(3)课题实验的后期深入阶段。

(2012年6月—2012年9月)

研究活动展示:

课堂教学展示。

结合课题,精心设计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检验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

收集好研究资料,配合课题做好阶段总结。

3、课题总结阶段(2012年10月)

对课题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总结(以教学经验总结、典型案例、论文表达),完成课题结题报告;邀请领导、专家对课题进行评价、总结;收集案例,汇编成册,以指导下一阶段教学。

二、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1、领导的高度重视为课题实施、完成“助力”。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育科研,把“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

学校在计划、制度、奖励等方面把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放在了优先发展的地位,学校保证了课题经费的投入,并对课题研究的成绩突出者给予一定的奖励。

该课题申报立项成功后,学校领导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几个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为课题组的研究工作解除了后顾之忧,始终成为了课题研究工作的坚强后盾。

2、理论学习为课题实施、完成“导航”。

为了使本课题能顺利实施,课题组成员加大专题理论学习的力度,要求每个课题组成员每学期必须自学相关的业务知识,摘抄一定数量的业务学习笔记;每个月抽出一定的时间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形式有教科研网上搜索、名家思想荟萃、教科研问题会诊、课堂教学实录等,以此来进一步保证教师理论学习的时间,拓展教师理论学习的空间。

3、通力合作、积极研讨为课题实施、完成“奠基”。

本课题组成员都是学校的教学骨干,更是学校践行教学改革的先锋。

本课题立项成功后,课题组成员迅速搜集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并组织全体课题成员进行讨论,探讨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新的途径与方法。

通过全体组员的努力,本课题基本上完成预期的目标。

三、研究变更情况

在研究过程中,本课题能按照课题实施方案有序开展,无变更情况。

四、成果的获奖、出版、发表等情况

1、赵玉芳老师的论文《浅谈教具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获省二等奖;教学案例《圆的周长》获小学数学教案设计市级一等奖;论文《用多媒体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高》获市级一等奖。

2、彭书婷执教的《小数乘整数》有全省教学比武中获省级一等奖;撰写的论文《小学数学多种教学媒体综合运用》获市级一等奖。

论文《巧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获市二等奖;《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数学贴近生活》获省三等奖。

3、谢绍敬老师的论文《巧用各种资源,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获省级三等奖;课件《圆的认识》获市级一等奖。

4、郭辉煌老师的论文《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获市级一等奖。

课题实验总结《把握电教媒体应用于数学课堂的时机》已上交正在评审中。

四、课题研究报告(1-2万字,可另附)

内容:

1、实验课题的提出;2、实验研究的方法和过程;3、实验研究中教师的主要活动(可以学习计划、教学设计等形式呈现);4、实验研究的主要发现或解决的主要问题与效果;5、研究的主要特色与创新;6、对提高教育教学活动质量的指导借鉴作用;7、参与实验研究的教师感想和存在问题的反思;8、今后的研究设想等。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不仅要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而合理、构思新颖的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

在“减负”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

如何减轻学生负担,如何做到“减负不减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重要途径之一,而高效率的课堂教学离不开优化的课堂教学设计。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前期,如能在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择和运用,对教学资源进行选择、组织,合理利用,使课堂教学设计做到有的放矢,取得优良的教学效率。

1.新课程改革倡导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强调学科知识间的渗透与融合。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突破了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在相当程度上打破时空的局限,可为小学数学提供实践和实验的模拟情境和操作平台,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加开放、直观、快捷、高效。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而小学生受生活经历所限,自身的生活经验并不丰富,学以致用的意识没有形成。

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生活中与数学有联系的信息,让数学教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3.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科本位思想严重,忽略了不同学科知识间的融合。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它可以开阔教师的教学视野,提高老师对数学课程资源的整合意识。

二、实验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一)研究的过程

1.准备工作。

《新课程标准》是一项新的教学改革,“合理利用资源”也是一个新尝试,必须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才能调动广大师生主动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并争取社会尤其是学生家长的支持配合。

为此,我们认真做好如下工作:

    

(1)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依据,听取“新课标”相关的专题报告、实验教师的经验介绍,以及部分研究课,使教师对该项研究有理性上和感性上的认识。

    

(2)召开课题组成员座谈会,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制订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了解有关信息,统一教学认识,调动教师的教改积极性。

    (3)精心制订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活动。

    2.培训师资。

研究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参加研究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因此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把培训教师工作贯穿于研究的全过程。

    

(1)定期开展教科研活动,学习有关研究的指导文章,观看各种精彩的示范课教学录像,交流研究情况,探讨搞好研究的方法措施。

    

(2)坚持集体备课,利用多媒体进行电子备课,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采,严格按照教学模式,经常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3)请区、市教研室的专家到校听课、评课,指导研究工作,有效地提高研究的效果。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大大提高,促进了研究的顺利开展。

    3.规范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习数学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善用学具的实践研究”采用“教—扶—放”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为保证研究的规范化,我们严格要求,按照模式开展研究。

    4.踏实、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研讨。

实验课就是在课题方案的指导下所进行的尝试。

每学期大家集体分析、讨论教材;搜集日常教学中学生学习存在的障碍,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困惑、问题及失败的典型个案,在课堂教学素材中有目的、有计划的选择相关内容等,针对某一素材提前一周进行多种假设,并进行反复设计、修改,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教学素材;结合教学资源充实教学素材;依据学生的动手能力呈现教学素材;根据情境图的联系开放教学素材……通过对课堂资源的加工重组,合理改变教学的呈现方式、时机、顺序和层次等,尽可能多的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培养、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反思:

课后反思——每节课后能积极撰写教学反思及课堂随笔,从课题研究的角度分析教学设计,反思课堂操作;个案分析——及时收集课题研究中的典型个案,并进行理性分析,积累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论文总结——每学期教师要撰写课题研究案例反思和论文。

5.举行研究阶段汇报。

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每学期分阶段举行两次汇报课,并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师生共同交流实验中“教”与“学”的体会,促进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教师真正体现出主导作用,实现教与学的互相促进、和谐完美和统一。

    6.建立研究记录档案。

研究开始前,各班根据学校的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制订本班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要求教师认真做好实验记录,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成绩跟踪,期未作出阶段性总结并撰写经验论文。

学校专门建立了研究记录档案,主要包括研究方案、研究计划、研究材料和研究活动记录等。

    7.充分发挥行政的领导作用。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实验,校长、教导主任经常深入课堂调查了解、督促检查课题组成员的各项工作,及时发现和总结教师在研究中取得的点滴成绩,给予肯定、鼓励,经常召开小组会议,及时研究解决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推动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统计分析法等方法相结合。

1、调查法:

统计分析两个教学班学生实验前的现状,以及实验实施中学生各方面表现的现状。

2、文献资料法:

查询整理国内外关于善用学具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

3、行动研究法:

一年级两个教学班的学生参与研究实践,共同制订“课题实施计划”,大胆进行实践研究。

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筛选、调整、改进,逐渐形成适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学具体验”的教学模式。

4、经验总结法:

实验过程中要采用观察记录和案例的形式,真实客观地记录课题实验的实施过程,及时进行反思、调整、改进。

5、统计分析法:

对实施中获得的信息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获得直观有力的研究结果和数据。

三、实验研究中教师的主要活动

(一)织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学校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

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的专家到校培训。

课提组成员走出校门,去聆听信息技术专家的讲座。

更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了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其次开展了校本培训,全面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

学校组织了对课题组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运用的普及性培训。

课题组成员会使用Authorware、flash、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课件。

培养应用课件进行教学活动的能力,培养调整课件以改善教学活动的能力,培养教师在教学设计基础上,进行课件的创意、设计和制作的能

(二)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教师的课前备课提供参考

备课是教师在上课前的教学准备。

我们在备每一节课时,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采用什么教学方法,运用怎样的教学手段。

这时我们就需要去广泛阅读有关的资料。

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资源共享和信息搜集处理功能,使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借助教材和教参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撷取更多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开阔教师的眼界,拓展教师上课的思路,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我们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大多安排为网络备课,教师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丰富课程资源,学习教学技术,改进教学方法。

上学期,我们已经对第九册数学教材各单元第一个信息窗进行了网络备课,形成了教师集体备课的共享资源。

在此基础上,每位实验教师还要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对网络上的集体备课进行修改,形成适合于自己教学风格的个性化教案。

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质量和艺术。

(三)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弥补教材中的不足

数学教材中有些要求进行实践操作的教学内容,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让学生亲临其境,从而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空间。

实验中,我们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资源的整合,可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虚拟现实生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得学习体验,学会在信息环境中学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用数学。

从而,使学生主动构筑自己的学习经验,以弥补教材的不足。

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统计”和“可能性”,是五年级数学教材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学习内容。

在教学中,我们运用模拟教学课件,创设一个个“虚拟现实”的情境,让学生兴奋不已,极大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参与欲望,学习热情空前高潮。

其间,学生主动参与互动,个性化思维得以充分展示,每个学生自然而然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通过信息技术紧密地整合在一起,缩短了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期宾塞曾说:

“数学要从直观开始,以抽象结束”。

数学是注重抽象思维的学科,教学中大多数的重难点都因过于抽象而难以理解,以至于成为学生学习的盲区。

而课堂教学中能否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教学中深感棘手的问题,尤其是难点知识大都比较抽象,教师单凭讲述,学生很难理解清楚。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拼茂的特点。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形、声、情、意形象化,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解决一些教师难以讲清,学生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能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揭示他们的本质属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