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13单元人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33594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13单元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13单元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13单元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13单元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13单元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13单元人教版.docx

《最新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13单元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13单元人教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13单元人教版.docx

最新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13单元人教版

平凉一中2016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命题人:

董志辉审题人;祁军虎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大宗伯第”位于福建莆田荔城区梅园路中段南侧,是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

进士陈经邦的居第,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按明

制一品官级建造,坐西面东,共五进,每进九开间

(三厅六房),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结合,加上两旁护

厝,共有120间,俗称“百廿间大厝”。

作为证据,

以下史料不可以用来研究

A.宗法制      B.分封制  

C.古代建D.科举制

2.李斯提出了“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

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的建议,其提出的治国策略的实质是

A.推行郡县制以实现国家统一B.重赏功臣以缓解内部矛盾

C.平衡诸子之间的权力之争D.协调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

3.《后汉书·左雄传》记载:

“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

皆先诣公府,诸

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

有不承

科令者,正其罪法。

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

”据材料可知,左雄建议东汉察

举制要

①改变单凭“德”选拔人才的标准 ②规定察举年龄必须在四十岁以上 

③辅以考试来甄别察举对象的能力④结合科举制度多种途径选拔人才

A.①③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4.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发出这样的感叹:

“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

之最古老最好的制度。

”甚至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从时代发展以及创立角度

看,该“发明”的着眼点在于

A.强化君主专制,培养忠臣顺民B.弘扬儒学正统,约束官吏言行

C.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D.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5.据《旧唐书•韦温传》载,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命盐铁判官姚勗出任权知

职方员外郎,制出,尚书右丞韦温执奏任用不当,文宗令中使宣谕韦温奉诏,韦温

坚决不奉诏书,文宗只得改任姚勗为检校礼部郎中。

这反映出唐代

A.政令执行机关对决策的监督B.决策中枢系统的相互牵制

C.政令执行机关向决策机关转化D.君权在决策机制中的日益弱化

6.中国古代实行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它包含两种专制模式,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下列包含这两种专制模式的是

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

B.汉武帝实行中外朝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

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设置内阁制

D.明朝设置内阁制;清朝设立军机处

7.南开大学教授李治安认为:

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

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

—反—合”阶段的“合”。

作者认为

A.行省制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

B.行省制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

C.行省制巩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

D.行省制充分借鉴了郡县制的优点,基本摈弃了两宋政治制度的缺点

8.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写道:

中国的科举取士“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

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两党可耻的争霸,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

能登入仕途的现象,……”他主要是赞扬了中国科举制度的

A.自由性B.广泛性C.公正性D.民主性

9.《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

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

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B.宗法制C.礼乐制D.分封制

10.《周礼•考工记》载:

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

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

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中正有序B.中央集权C.敬天法祖D.君权神授

11.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

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

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

左东海,右流沙”。

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D.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12.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

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

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13.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

田歆对他说:

“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

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

”这体现

A.察举制的弊端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地方无选官权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14.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

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

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15.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

甲说: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乙说:

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

丙说:

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

丁说:

……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

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

A.甲说、乙说B.甲说、丙说C.甲说、丁说D.乙说、丙说

16.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

①对冗兵冗官的不满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③对唐代治世的向往④对北宋孱弱的无奈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7.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

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

象表明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18.光绪《大清会典》载:

“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

凡有旨存记者,皆书

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

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

”材料说明军机处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19.朱元璋认为,“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

礼乐为治耳”。

这表明他

A.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B.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

C.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D.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

20.1927年中国一部中学历史教科书写道:

“假使中国是一个民治之国,而又适有一

个有才干有计谋的政界人物,在民国四年的夏间,来把反抗日本作为他的主要政策,

一般的人民,还有不欢迎他为元首的吗?

在同样情形之下,伯里克利此时乃做了雅典

的领袖。

”这里的“同样情形”不包括

A.雅典公民普遍好战B.伯里克利才能杰出

C.雅典实行民主政治D.雅典面临外邦威胁

21.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

“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

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

”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

表明

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

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

22.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

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

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

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

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

该案

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2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

“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

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

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

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24.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

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

此事反

映出当时英国

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B.国王掌控实权

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D.宪政制度确立

25.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

“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

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

术品。

”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

A.创造了新的宪法体制B.不具有普适性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具有借鉴意义

26.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

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

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

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

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

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

27.1689年《权利法案》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之处在于

A.确立责任内阁制B.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基础

C.规定首相对议会负责D.确立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

28.下图以函数图像示意了法国大革命前至1875年的政体变化,说明了法国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假定起点a为君主制,c、e为君主立宪制,那么f应为

A.君主专制B.君主立宪制C.共和制D.帝制

29.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

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

成功标志着

A.工业生产方式确立B.工业资产阶级胜利

C.新社会制度的胜利D.君主制度的衰亡

30.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

A.1787年美国宪法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C.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二、非选择题(第31、33题各15分,第32题10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

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

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

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

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

材料二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

后得朱

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

……屡举贤良文学之士。

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

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