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记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33535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记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记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记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记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记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记录.docx

《一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记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记录.docx

一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一年级

黄冬云

张继环

曾广安

一、教材分析

1、课程目标:

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集思广益 事半功倍

指导思想:

以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

扎扎实实做好新课标研究,不断提高教学理论水平。

积极推进集体备课的落实,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适合学校发展的集体备课机制。

目标任务:

加强新课标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加强听课、评课、说课的力度,做到每课时都进行集体备课。

主要措施:

1、把每一单元的内容落实到人,以这位老师为主,写出教案,集体修改补充,形成用集体智慧形成的教学方案。

   2、记录每次学习、听课、以及与外校教师交流会议的内容。

     3、坚持备课组内互相听、评课制度

     4、做到每节课后及时交流课堂上收获。

明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

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个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次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回去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法、减法的含义和加法、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悉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法、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分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周次

课题

中心发言人

1

数一数、比一比

沈颖洁

2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沈颖洁

3

认识物体和图形

沈颖洁

4

分类

沈颖洁

5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

吴吉妹

6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二)

吴吉妹

7

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

吴吉妹

8

处理练习、整理复习

吴吉妹

9

实践活动:

数学乐园

吴吉妹

10

期中复习考试(五个单元拢一遍)

沈颖洁

11

认识钟表

徐峰

12

11——20各数的认识

(一)

徐峰

13

11——20各数的认识

(二)

徐峰

14

11——20的进位加法(9加几)

徐峰

15

11——20的进位加法(8、7、6加几)

沈颖洁

16

11——20的进位加法(5、4、3、2加几)

沈颖洁

17

处理练习、整理复习

沈颖洁

18

实践活动:

数学乐园

沈颖洁

19

期末考试复习

(一)

沈颖洁

20

期末考试复习

(二)

沈颖洁

备课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

2011.9

地点

办公室

内容

制定教学计划

参加人员:

沈颖洁 吴吉妹徐峰

主持人:

沈颖洁

活动内容简录:

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进入校园,他们天真烂漫,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因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很高。

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心理和年龄特点:

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一般为10~15分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爱表现自己;自控力差等。

而我任教班级人数多;男生比女生多;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不少本地的学生都上过幼儿园;而许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由于种种因素,没有接受过幼儿教育)。

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已期更好地完成这个学期的教学任务。

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

具体内容包括:

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

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教学总目标

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措施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坚持以“人”为本,勇于创新。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品质。

重视学生的差异性。

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体现数学就在生活当中。

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

备课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

2011.10

地点

办公室

内 容

认数

(一)

参加人员:

 沈颖洁 吴吉妹 徐峰

主持人:

徐峰

活动内容简录:

本单元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分1~5各数、0、6~9各数、10四段安排。

在认识1~5各数后插入几和第几的教学,在认识0后插入=、>和<的教学,全单元还编排了两个练习。

1.把认识1~10各数的教学都安排成四个环节。

学生认、读、写1~10各数并不困难,但初步形成这些数的概念却不容易,后者是教学的重点。

为此,教材把认数教学分成四个连贯的环节,让学生经历认数的过程,体会数的意义。

2.几和第几的教学分三个层次进行。

非“0”自然数有时表示物体的数量(一共有几个),有时表示物体的次序(是第几个)。

教学几和第几,在生活中恰当地应用数,可以加强对数的认识。

学生在认识1~5各数时,已经能够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几和第几,要懂得第几的含义,区分几和第几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3.0的含义比较宽广,教材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0,在不同场合,0往往有不同的意思。

对此,教材有明确的要求。

4.在=、>和<的教材中突出两点内容。

=、>和<都是数学里的关系符号。

教学中,除了要帮助学生建立“同样多”“多”“少”等数学概念,认识和使用这三个符号外,还要培养符号化思想。

5.教学数10,丰富学生的认识。

认识10的教学仍然按“数物体个数—用算珠表示个数—用数表示个数—写数指导与练习”的线索进行。

“想想做做”中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丰富学生的认识。

6.培养数感。

数感是自觉地理解和应用数的态度和意识。

数感强的人,在遇到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能主动地与数学联系起来,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知识进行思考、解释和交流。

数感是人的基本数学素养,与具有的数学知识有关,但不一定成正比例。

数感要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尤其要从小培养。

对本单元《10的认识》进行教学设计。

备课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

2011.10

地点

办公室

内容

认识物体

参加人员:

 沈颖洁吴吉妹徐峰

主持人:

 吴吉妹

活动内容简录:

本单元要求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所谓直观认识是指结合实物对形体的形状特点有整体的、笼统的感知,形成初步的表象,能识别这几种形体,了解生活中有许多这些形状的物体,不对形体的特征作规范的语言描述。

教材安排一年级(上册)认识“体”,一年级(下册)认识“形”,这是从儿童的认知规律出发,重组学科的知识体系。

人们认识事物一般是从粗略的整体感知开始,然后对物体进行细致观察和局部研究。

客观世界最常见的是各种形状的物体,“面”是附着于“体”上的。

儿童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个物体,在整体感知“体”的基础上,才能逐渐研究“面”,建立“形”的概念。

所以,先认识“体”,后认识“形”能降低认知难度,有利于学生学习。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先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然后开展实践活动。

1.直观认识“体”的教学分四步进行。

教材选择积木为学具,让学生在玩积木时认识物体。

其好处一是学生有兴趣,能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是积木形状规则,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表象。

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大致分成四步:

 堆积木的场景—整理出典型的物体—揭示各类物体的图形和名称—寻找生活中相关的物体。

2.联系教学的四种立体安排实践活动。

《有趣的拼搭》是一次实践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备课教研活动记录

时 间

2011.11

地点

办公室

内容

10以内数的组成

参加人员:

沈颖洁吴吉妹徐峰

主持人:

沈颖洁

活动内容简录:

把10以内数的组成从认数里抽出来单独安排一个单元,并以分与合的思想为基础教学这些数的组成,是一年级(上册)教材的一个特点。

这样安排有三点理由:

一是分与合是重要的思想,是认识客观世界常用的方法,也是学习数学的一种策略,应该让学生掌握这种思想方法。

二是以分与合的思想为基础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有利于学生比较深刻地理解数的组成的实质内容。

三是以分与合的活动为载体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给学生提供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记忆的机会与条件。

全单元的教学内容分四段编排。

这样编排,是因为较小数的组成比较简单,也容易记忆,所以教学的容量可以大一点;较大数的组成比较复杂,记忆需要时间,所以教学的步子放小一点;10的组成与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关系密切,所以单独教学,更突出一点。

1.在操作中体验分与合,掌握研究数的组成的学习活动。

通过操作认识数的组成是本单元的教学策略。

所有例题和“试一试”都先把若干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再把分实物抽象成分解数,然后从数的分解体会数的组合。

不断地让学生经历分与合的活动,感受分与合既是不同的,又是有联系的。

2.在分与合的活动中,逐渐提高智力活动的要求。

在数的分与合中存在一些规律,发现和利用这些规律能提高探索活动的效率和记忆数的组成的水平。

3.在有趣的氛围中练习数的组成。

10以内各数的组成是重要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练习是主要途径。

教材从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避免机械、枯燥地练习,经常变换练习形式,重情趣、重口答,提高练习的效率。

备课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

2011.11

地点

办公室

内容

加法和减法

参加人员:

沈颖洁吴吉妹徐峰

主持人:

沈颖洁

活动内容简录:

本单元教学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加法与减法的含义,加、减法口算以及应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

这些内容在编排上有两大特点:

一是把运算意义、计算方法和应用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落实到每道例题和许多练习题里,发挥知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作用。

如体会了运算的意义,就能知道计算时应该怎样想;应用数的分与合进行计算,又能加强对运算意义的感受。

又如把运算知识的教学寓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既能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体会运算的意义和方法,又能感受学习运算知识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二是从学生认知水平有阶段性发展的特点出发,把全单元的教学内容分成六部分编排,逐渐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