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32992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结题报告.docx

《小学数学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结题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结题报告.docx

小学数学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结题报告

(2010-03-3110:

15:

30)

转载▼

标签:

xkt092246

fqf

教育

结题报告

分类:

研究随笔

小学数学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结题报告)

 

一、   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背景

 培根说的:

“习惯是一顽强而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由于习惯的不同,它们不是造就一个人,就是毁灭一个人。

也正如萨穆尔,斯迈尔所说:

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

《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就是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是他们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是他们自学的过程。

因此,预习是上好数学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养成基本的预习习惯,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学会自主、独立地探索知识,尝试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二)、现状分析

当前,有很多教师不注意数学学科的课前预习,还没有体会到课前预习的真正意义。

因此,根本不安排学生学习新的概念,去预习新的理念,去发现新的规律。

这样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学生自我素质的不断完善,影响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及自学能力的提高。

学生在自学习惯养成方面存在较突出的问题有:

1、自主学习意识不强。

主要表现在:

部分学生不能自觉、按时、有质量地完成作业;学生的预习作业完成情况较差;学习中,主动探究、获取知识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地倾听他人的意见。

   

2、自主学习能力有待系统指导、帮助提高。

主要表现在:

部分学生课堂上不善于发言,独立思考能力不强;个别学生对工具书的使用存在障碍;学生在自主搜集学习资料方面总体表现较差;自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布鲁纳说过: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

”通过有效的预习,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是发展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

作为教师,应从提高预习质量上入手,明确预习的要求,指导预习的方法,重视预习习惯的培养,强化预习这个教学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

鉴与这些,我就数学中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小学数学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假设

通过新课标的能力要求、发展心理学理论、自主学习理论,通过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给学生创设预习的时空、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合作、巧用评价激励机制五大策略来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使学生树立预习意识,提高对预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2、使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使学生学会预习、乐于预习、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学生的数学习惯,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主体教育论和发展性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社会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一种主动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在学校里,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调控的知识。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以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管理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学习环境,而且学生就是在与这种环境的互动中来完成学习任务的。

因此,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中国有句古话: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

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

数学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是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可见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

 

五、课题研究的操作原则

1、逐步递进的原则:

从了解知识入手,增强其对学习方法和策略应用的意识,促进其坚持实施,继而形成习惯;

2、及时强化原则:

遵循习惯形成的规律,从点滴做起,从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入手,配合适当的奖励与竞争机制,使其最终形成习惯;

3、系统性原则:

学生、家长和学校三方配合,共同参与干预方案的监督和实施

4、行动研究的原则:

边实施,边优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六、研究的思路、对象、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首先,对本校四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小学学生的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等现状,从中发现存在问题,再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可行的培养计划;其次,以四

(1)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从培养兴趣、教会方法、养成习惯三个方面入手,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一方面要注重理论学习,坚持用理论指导实践活动,另一方面要勤于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在“预设计划→实施计划→回顾反思→调整计划→再实施→再反思→进一步调整……”的过程中,逐步探究出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有效策略;然后,对实验班再次实施调查,并与前次调查进行对比,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研究结论;最后,把课题研究成果在校内甚至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以实现成果共享,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二)、研究对象

本课题在四

(1)班开展研究,确定同级段其他班级为参照班,以班级为单位,在实验基础上进行专题研究。

(三)、研究过程

1、研究时间:

2009年2月——2010年1月

2、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调查准备阶段:

(2009年2月—2009年4月)学习、查阅有关资料,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生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等方面的现状,形成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2009年5月——2009年12月)根据课题研究计划指导学生深入开展各项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收集各项活动资料。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实施研究活动,在“预设计划→实施计划→回顾反思→调整计划→再实施→再反思→进一步调整……”的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完善研究计划。

(3)第三阶段——整理阶段:

(2009年1月)实施第二次调查,与第一次调查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相关数据,形成研究结论,撰写结题报告,同时整理课题材料,结题。

(4)第四阶段(2009年2月——2009年3月):

课题成果鉴定、交流。

(四)、研究方法

1、调查法:

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预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的预设研究计划,也有利于在研究中对症下药,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工作;在整理阶段,对学生实施第二次调查,与前次调查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处理,便于形成研究结论。

2、文献研究法:

通过阅读图书、网上查询等多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为研究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参考经验。

3、行动研究法:

实施研究活动时,采用“预设计划→实施计划→回顾反思→调整计划→再实施→再反思→进一步调整……”的研究方法,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完善计划,逐步探究出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4、经验总结法:

在研究过程中,及时进行阶段性小结,撰写经验总结,积累材料。

 

七、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小学生预习习惯的理论分析

1、小学生数学预习的目的:

预习是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拥有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的配合课堂教学.并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预习并不是简单的翻翻课本,它是一种按照既定计划预习新教材的活动、预习是学习起点,通过预习主要达到以下三个目的:

    首先是通过预习,要对教材在认识上有所准备.通过预习,大家明确要学什么,为什么学,从而在思想上端正学习态度.由于高中的数学和初中的数学在内容和结构特点上有很大的不同,初中数学的逻辑结构比较严谨,前后联系紧密,而高中数学前后在结构上就不是那么严密,知识点的独立性比较大.所以在学习时有必要对新内容进行结构上的初步了解.

    其次是通过预习,要对教材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大家通过预习,掌握教材中哪些地方是主要内容,要重点掌握.哪些地方是不容易懂的难点,在听课时要引起重视,为提高课堂听课的效率打下基础.课堂教学最终的目的是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是带着目的去听课,比盲目地去听课会在效果上有明显的差距.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大脑疲倦和思想紊乱,课前预习可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

最后是通过预习,学生可以知道上课时需要带什么教材和学习工具等,使学生在接受课堂教学时有充分的准备.高中数学在课堂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用到一些学习工具,比如必要的三角板等,还有实验课所要用到的一些工具等

2、小学生数学预习对学习数学的作用

(1)、课前预习能够提高听课的效果

学生听课,大致有这样两种情况:

虽全神贯注听讲,但自己进行分析的机会甚少,或者有闻必录,手用得多,脑用得少;带着预习解决不了的问题去听课,就能手脑并用。

前一种同学,没有思想准备,又做笔记又听讲,十分紧张,没有精力去思考问题,新旧知识衔接不上,又不能停下来听讲去问同学或查书,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长此以往,会造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

后一种听课的情形就不同了,由于带着问题去听课,目的明确、精力集中,从而减少了因听不懂而浪费的时间,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关键问题上去理解、思考和分析。

这样,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牵牛牵住了牛鼻子了,主要矛盾解决了,其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久而久之,会逐步提高听课的效果,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2)、课前预习能够提高记笔记的能力

通过预习,对新课内容心中有数,课堂笔记就可以抓住讲授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有选择地加以记录。

不预习,听课时不知道哪些是书上有的,哪些是老师补充的,哪些是重点,哪些是关键,忙着听,忙着记,“眉毛胡子一把抓”,这种“录音机”式的笔记,除了能锻炼带记的能力外,丝毫无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3)、课前预习能够培养自学能力

有人说,预习是自学的演习,的确是这样。

我们正处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

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总有一天要走上社会,那就要靠自学来获得取知识。

如果能够通过预习,培养自己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就能为将来到社会的学习带来很大好处。

将来,就不会在大量更新的知识面前无所措手足,就不会落在时代的后面。

(二)、培养小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策略

当前,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位教师需要解决的难题。

而要提高课堂效率,抓好预习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它可以使每位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要求,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便于因材施教。

古人云:

“授人鱼,不如授人渔。

”这说明方法和策略的重要性。

基于以上种种认识,我认为从以下几个策略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1、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

 在以往的学习活动中,许多学生对预习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特别是学习能力较好的同学,他们认为既然老师明天还要讲,上课注意听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预习呢?

甚至有的同学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

事实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不可取的。

为了取得听课的主动权,提高学习的效率,那么势必摒弃这种观念,重视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