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省考高频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32063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年省考高频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历年省考高频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历年省考高频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历年省考高频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历年省考高频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年省考高频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历年省考高频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年省考高频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年省考高频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故答案为A。

  例2.母语的基本性质决定了母语高等教育的“培根固本”特征,母语教育对于维系 

、传承优秀传统、构筑心灵世界具有不可 

的作用。

民族风俗 

低估 

 

民族情感 

  轻视

文化认同 

替代 

文化精神 

  缺少

  【答案】C。

“维系”与“民族风俗”、“文化精神”不搭配,排除A、D。

“不可替代的作用”比“不可轻视的作用”程度更深,由前文“母语的基本性质决定了……”可知,作者这里用的是非常肯定的语气,故后文用“不可替代”更契合句意。

故答案为C。

  例3.毋庸置疑,晚清以降中国遭逢千百年未遇之大变局,被强行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当中,从世界中心沦为所谓边缘的“远东”,在世界历史和文化上一再缺席,遭遇了深刻的文化身份危机,不断被误读、曲解和妖魔化。

正是在这一历史语境中,发现东方与文化输出就显得越发重要和紧迫。

  这段文字中的“历史语境”是指

  A.中国被西方列强边缘化

  B。

晚清中国所遭遇的历史大变局

  C.中国融入资本主义体系的时机

  D。

对中国文化的误读、曲解和妖魔化

  【答案】D。

此题可以用就近原则来解。

分析可知,“正是在这一历史语境中”中的“历史语境”指的便是前面提到的“遭遇了深刻的文化身份危机,不断被误读、曲解和妖魔化”,故本题答案为D。

  例4.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保护和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才能生存而不被别的国家和民族所同化。

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关注中国的未来。

越尊重传统文化,越能更好地开放。

传统文化的根扎得越深,吸收外国文化的能力就越强。

  与上文表达的意义不符合的选项是

重视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础

重视传统文化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持文化的独立性

重视传统文化才能强化文化的同化能力

重视传统文化就能够更好吸收其他国家的文化

原文说的是“只有保护和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才能生存而不被别的国家和民族所同化”,而非“强化文化的同化能力”,故C项的表述与文段所表达的意义不符。

  从例题中我们可以看到,命题人选取现代文化的分支(出版文化)、载体(语言因素)文化的历史变迁、抑或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等方面的话题来进行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试题的命制,特别是片段阅读类的题型,借考试传播“文化”的理念。

又由于在言语考试中出现的试题材料大多来源于评论性的文章,因此在备考过程中,专家建议大家多去关注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网站中有关“文化”这一话题的文章,培养阅读敏感性,在结合一定方法、技巧的基础上最终提升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二、历年省考行测高频知识考点之经济指标

  历年省考行测高频知识考点之经济指标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公共基础知识中,关于经济指标的知考题屡见不鲜,下面专家就带大家来系统学习下几个常考的经济指标,以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知识点。

  一、两个生产总值

  

(一)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在本国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里我们总结了以下5点易考易错的知识点:

  1.国内生产总值是当期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不包括已有产品的产权转让(例如二手房交易)。

  2.国内生产总值是在本国境内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3.国内生产总值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中间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4.国内生产总值必须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没有通过公开的市场交换的地下经济和非市场经济活动的价值不包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

  5.国内生产总值既包括有形的商品的价值,也包括无形服务的价值。

  

(二)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Product简称GNP)是指一定时期内本国公民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三)二者的比较

  GDP强调的是国土原则,而GNP强调的是国民原则。

  由于GNP和GDP是按不同的口径进行统计的,所以二者在量上有一定的差距。

二者之差称为净要素支付。

  即净要素支付NEP=GNP-GDP

  =本国公民在国外创造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外国公民在本国创造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二、两个重要系数

  

(一)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收入总额的比重。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

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

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由1978年的57.5%和67.7%分别下降到2010年的35.7%和41.1%。

  降低恩格尔系数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此,作出如下建议: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广大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是降低恩格尔系数的最重要手段;

加快食品工程建设,抑制食品物价上升幅度;

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合理消费。

  

(二)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

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

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

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

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大于这一数值容易出现社会动荡。

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偏高,为0.453。

中国国家统计局基尼公布基尼系数2012年为0.474,2010年为0.481。

  基尼系数由于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线,可以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

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

但是它不能显示出在哪里存在分配不公。

  在上面专家给大家列举的四个经济指标中,我们要重点把握每个指标的含义,明确它们是用来衡量经济中的何种情况,只要把这些理解透彻,那么在考试中遇到涉及此考点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轻松过关了。

三、2014省考行测常识要点:

中国古代科技史

  公务员考试行测的常识部分考查的知识点种类繁多,而关于科技史方面的知识点今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趋势,我们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事业单位的考试现在对科技史知识的考察也是不无道理的。

现专家就将科技史知识的中国古代科技史部分中的一些重点总结如下:

  1.《尚书》记载了公元前2137年的一次日食,为人类最早的日食记录。

  2.商代甲骨文已经记载了日食、月食,并且出现了原始历法——阴阳历。

  3.春秋战国时期,二十八宿体系已经建立。

  4.春秋战国时期,采用的是古四分历,取周年长度为365又1/4天,采用19年7闰的方法。

  5.战国时期,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后世尊为“脉学之宗”。

  6.战国时,发明“司南”,到南宋时,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7.《汉书·

五行志》中有世界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8.汉武帝时,编制我国第一部完整历书——《太初历》。

  9.东汉末年,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后人尊为“医圣”。

  10.东汉末年,华佗发明的麻醉药剂“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被人誉为“神医”。

  11.东汉时,蔡伦造蔡侯纸。

  12.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发明地动仪,比欧洲早

  1700多年。

  13.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编制的大明历取一周年长度为

  365.24231481天,和近代科学测定的数值相差仅50余秒。

  14.隋唐时期,印刷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15.隋唐时期著名学者僧一行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子午线长度的测定,创制了用于天体测量的仪器——黄道游仪。

  16.唐代孙思邈著有《千金方》。

  17.唐高宗时编《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

  18.北宋时,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19.南宋时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突火枪”。

  20.宋元时代传统的天文仪器发展到尽善尽美的程度。

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编制的恒星多达2500颗。

他在1280年完成了中国古代登峰造极的历法——《授时历》,以365.2425日为一年,比公历早300年。

  21.明代李时珍编著了中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22.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中国古代科技史部分,知识点特别多,而上面所列是大家急需要记忆掌握的,希望大家引起足够的知识,并加强记忆。

其中1,2,5,8,9,10,11,18几条是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中的较为高频的考点,需要我们一定要重点记牢。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易错知识点汇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参加公务员考试必须储备的知识点之一,对于有些不熟悉政治理论的考生来说很多概念不太熟悉,经常会出现一些低级错误,所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四大体系,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大体系,专家将其中易错知识点总结如下:

  1、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计划并不专属于社会主义社会,市场并不专属于资本主义社会,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

这里考生易错的点是,认为计划就是社会主义的专利,市场就是社会主义的专利。

  2、2013年11月9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中认为: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考生一定要注意这个新的提法,以前我们说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而现在改为了决定性作用,说明政府更加看重市场在经济中的作用。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其中多种分配方式有按劳动要素参与分配,按资本参与分配,按技术、管理参与分配。

这里要注意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多种分配方式中的按劳动要素参与分配的区别之处就在于:

按劳分配为主体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即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按劳分配;

而按劳动要素参与分配是指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即个人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按劳动要素参与分配。

  4、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这里要注意共同富裕并不等于同步富裕。

  5、我国实行统筹区域发展去发展各地的经济,这里我国已经提出的区域战略只包括:

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

在考题中可能会出现东南、西南等战略,这是错误的。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注意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人民当家作主,而选项中经常会有人民民主专政等选项为混淆选项。

  7、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时这也是我国的根本政治政治。

注意一定要加上制度二字。

  8、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其中要注意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

  9、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统一而不可分离得国家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

这里要注意的自治地方只包括:

自治州、自治区、自治县。

经常选项中会出现民族乡这个干扰选项。

  10、依法治国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的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这里要注意的是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11、要注意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的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2、社会主义保障体系只包括:

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救助。

其中最核心的是社会保险;

对象最特殊的是社会优抚,它只针对军人及其家属;

最后一道防护线是社会救助。

五、2014省考行测资料分析:

如何提取有效信息

  2014省考行测资料分析:

  我们知道,在公务员考试当中,不管是国考还是省考,资料分析基本都在20个题目左右,可以说题量大,分值高,所以也就成为了我们关注的重中之重。

专家认为,对于资料分析来说,无外乎根据所给材料提取有用信息来解决题目。

所以概括讲也就三个方面:

快速提取有用信息、快速列式、快速计算。

本文着重讲如何快速提取有用信息。

  事实上,从所给的材料看,材料可以分为文字型、图像型、表格型、综合型。

故针对不同的材料呢,专家在此分别具体说说方法。

  1.针对文字型材料,一般来说篇幅都比较长,涉及到的特殊名词也比较多,并且一般是平时较少见到的名词,所以,建议先看标题,知道大概在讲什么东西以后再看题目,根据题目所问将涉及到的名词划出,并在材料中找到对应(必须完全相同)的名词划出,然后在该名词前后即可找到相应所需要的信息。

虽然画关键词的方法为大部分人所熟知,但是不建议一开始就将所有的特殊词划出,否则画了一大片,找信息的时候反而找不到在哪里了。

当然,这个时候还应当关注时间,对应地名等基本信息。

  2.图表型的材料呢,相对就要容易一些,图像比文字呢就更为直观。

一般会涉及到的图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柱状图、饼状图。

折线图。

不管哪种图像,标题、单位、坐标都是基础信息,都应注意到。

而针对柱状图,都可以直接读出具体的对应量,并且根据柱子的长度差异还可以大致比较大小;

而饼状图又分为两种:

二维饼状图和三维饼状图。

二维饼状图属于平面图,从各部分对应的角度便可直观得到对应的比重,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在三维饼状图中,由于是立体图形,所以比重也只能根据给出的数据进行计算,不可由角度得到。

  3.最容易的就要属表格型的材料了。

我们知道,表格的横行数列,可以让我们直接找到对应数据,提取即可,所以在我们做其他题目时,若涉及到的量比较多,也建议大家列表,更清晰地展现其中的数量关系。

  4.最后一种综合型的材料事实上就是将前三种材料进行组合,方法相似,但需要注意,此时文字部分不会太多,很多人就容易忽略,但是这时候的文字部分往往是给出总领性的信息,比如总量等,多留个心眼,则有时候的计算就可以省去很多时间。

六、2014省考行测“真假话问题”解法大汇总

  2014省考行测“真假话问题”解法大汇总

  真假话问题是逻辑判断中的常见问题,此类问题有其特定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下面我们来盘点一下这类题型的解题方法,以帮助大家快速准确解答此类题目。

一般来说,真假话问题总共有四种解答方法:

矛盾关系解答法,反对关系解答法,假设法,矛盾假设综合解答法。

  一、矛盾关系解答法

  

(一)题型特征

  1:

在题干中有多个直言命题,并以对话等形式出现,题干规定几个直言命题中有一真、一假、多真多假等。

  2:

题干中存在一对或几对矛盾命题。

  

(二)解题方法

分析题干,找出相互矛盾的命题。

根据题干所给真假性的论断,判定除矛盾命题之外的其他命题的真假性,进而选出正确答案。

  (三)知识点链接

互为矛盾的两个命题,一真一假。

所有A是B 

矛盾命题 

有些A非B

  有些A是B 

所有A非B

  某个A是B 

某个A非B

  (四)例题解析

在某次税务检查后,有四个工商管理人员有如下结论:

  甲:

所有个体户都没有纳税。

  乙:

服装个体户陈老板没有纳税。

  丙:

个体户并非都没有纳税。

  丁:

有的个体户没有纳税。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断定属实,则以下哪项是真的?

丁断定属实,陈老板未纳 

丁断定属实,但陈老板纳了税

丙断定属实,陈老板纳了税 

甲断定属实,陈老板没有纳税

  答案:

C。

【解析】在此题中,甲与丙互为矛盾命题,一真一假,根据题干可知,四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的,因此,乙和丁均为假话,乙为假话,则真实情况为陈老板已纳税,丁为假话,真实情况为所有的个体户都纳税了,到此可知,甲乙之中,甲是真话,乙是假话。

因此答案为C。

  (五)解题关键

  快速寻找矛盾关系,掌握矛盾性质(一真一假)。

  二、反对关系解答法

题干中存在一对或几对反对关系的命题。

分析题干,找出反对关系的命题。

根据题干所给真假性的论断,判定除反对关系命题之外的其他命题的真假性,进而选出正确答案。

互为上反对的两个命题,必有一假;

互为下反对的两个命题,必有一真。

上反对关系:

所有是 

与 

所有非

  下反对关系:

有些是 

有些非

某公司财务部共有包括主任在内的8名职员。

有关这8名职员,以下三个断定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Ⅰ有人是广东人

  Ⅱ有人不是广东人

  Ⅲ主任不是广东人

  以下哪项为真?

  A.8名职员都是广东人 

B.8名职员都不是广东人

只有一个不是广东人 

只有一个是广东人

A。

【解析】在此题中,Ⅰ与Ⅱ互为下反对命题,根据知识点1可知必有一真,根据题干可知,四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的,因此,Ⅲ为假,由Ⅲ为假可知主任是广东人,然后推知Ⅰ位真,则剩下的Ⅱ为假,Ⅱ为假,则Ⅱ的矛盾命题为真,即所有人都是广东人,可知答案为A。

  快速寻找反对关系,掌握反对性质(上反对:

必有一假;

下反对:

必有一真)。

  三、假设法

题干给出几句对话或几句描述,并给出相应的真假状况,要求根据题干对话进行推理。

题干中不存在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

  

(二)解题方法-假设法

  方法要点:

当某一变因素的存在形式限定在有限种可能(如某命题成立或不成立,如a与b大小:

有大于、小于、等于三种情况)时,假设该因素处于某种情况(如命题成立,如a>

b),并以此为条件进行推理,若最终推出结论与已知条件不符,则此种假设错误,重新假设进行推理。

反之,该次假设即为正确情况。

  (三)例题解析

甲说:

“乙说谎”;

乙说:

“丙说谎”;

丙说:

“甲和乙都说谎”。

  请确定下面哪一个选项是真的?

乙说谎 

甲和乙都说谎

甲和丙都说谎 

乙和丙都说谎

【解析】此题条件中既无矛盾关系,又无反对关系,此时首先考虑的是假设法。

假设甲说的话是假的,则乙说的是真的,那么丙就说谎了,这与丙所陈述的内容相符,不矛盾。

所以假设正确,答案选C。

  四、矛盾假设综合法

在题干中有多个直言命题,并以对话等形式出现,题干规定几个直言命题中两真两假。

2:

题干中只存在一对互为矛盾关系的命题。

分析题干,找出矛盾关系的命题。

找到矛盾关系确定两个命题为一真一假后,剩下的两个命题必然也为一真一假,用假设法进而选出答案。

  1.某公司招聘,甲、乙、丙、丁四个人去参加面试,面试结束之后四人对结果进行预测如下:

  甲说:

我们四个人都能进公司;

  乙说:

我不能进公司;

  丙说:

乙和我都不能进公司;

  丁说:

不会所有人都能进公司。

  结果表明,只有两个人的预测是正确的,这两个人是:

甲和丙 

乙和丁

乙和丙 

丙和丁

B。

  【解析】题干中,甲与丁互为矛盾,因此一真一假,根据条件已知,四句话两真两假,因此乙与丙一真一假。

乙与丙既非矛盾关系,又非反对关系,此时,需用假设法继续做,假设丙说的是真话,则推知乙必定为真,与已知条件一真一假矛盾,因此,假设错误,正确情况为丙为假话,乙为真话,由此可知,甲为假话,丁为真话,故说真话的是乙和丁。

  专家认为,虽然真假话问题题型多变,但其本质不外乎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及假设法的考察,碰到这类问题,应首先观察是否有矛盾,反对关系,如若有,可按照本文介绍的第一二种方法解答;

如若无此两类关系,则考虑假设法;

此外在两真两假问题中,注意矛盾关系与假设法的综合运用,掌握好这四种方法,真假话问题我们自能从容应对。

七、从索契冬奥会需了解的2014省考常识储备

  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开幕式上五环不完整的技术失误,成为近期众网友吐槽的话题之一。

专家认为,作为备考公务员的广大考生来说,吐槽只是娱乐方式,吐槽后需要大家冷静下来,好好了解一下与本次冬奥会相关的常识性知识点,为自己的公务员考试之路夯实基础。

  关于奥运会与五环

  2014年索契冬季奥运会是第22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