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辅手册五年级.docx
《小学科学教辅手册五年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辅手册五年级.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教辅手册五年级
五年级上册
1.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阳光、土壤等。
4.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
5.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
②松树生长在较干旱的环境,为减少叶片的蒸腾作用,故叶进化成针形。
③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
6.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7.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食物链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如:
草→兔→蛇→鹰;草→蝗虫→蛇→鹰。
(注意:
箭头不能反)
8.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的生物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9.食物网:
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10.生态系统:
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
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11.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2.在“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实验中,水少时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较多,因为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也减少。
13.在“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实验中,小鱼数量增多时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因为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越来越多,甚至会因缺氧而死亡。
14.在“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实验中,在植物多时,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这是因为水草增多,产生的氧气量增多。
但是,生态瓶里的植物并不是越多越好。
多到一定程度,影响了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小动物的活动空间,对生态系统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15.在食物链“草→兔子 → 鹰”中,如果①鹰少了,兔子会大量繁殖,草很快被吃光,大量兔子会饿死,草可能又重新生长,经过漫长的时间重新平衡。
或者因为没有植被,形成荒漠戈壁,兔子、老鹰死的死,迁徙的迁徙。
②如果兔子少了,大量的鹰会饿死,草会疯长。
③如果草少了,兔子会因缺少食物而减少,老鹰也会减少。
16.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态群落。
第二单元光
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影子产生的条件:
光源、遮挡物和屏。
4.影子总在背光一面。
直射时,影子最短。
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影子越大。
5.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6.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晷(读作:
guǐ))。
8.光是以直线传播的。
光速每秒约30万千米。
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9.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11.运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有:
①汽车反光镜 ②医生用的额镜 ③照明灯上的灯罩 ④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⑤潜望镜 ⑥万花筒
12.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3.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14.太阳灶是利用凹面镜原理做成的;奥运会圣火火种是利用凹面镜取得的。
15.不能用放大镜、望远镜看太阳。
16.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7.物体与阳光垂直吸热快。
18.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
19.照明灯上装灯罩可以增强反光。
因为灯罩可以把灯泡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和本来向下的光线合在一起,增加亮度。
20.教室墙壁涂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反光较强,可以增强教室内的反光,使教室更加明亮。
21.宇航服一般是银色的,因为银色可以减少辐射,可以保护宇航员。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地形
特点
山地
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丘陵
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高原
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平原
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盆地
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2.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中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4.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5.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
喜马拉雅山是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受拉张而形成的。
6.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风化作用改变了地形地貌。
7.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8.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9.土壤中还有腐殖质和盐分。
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盐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它们都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土壤为生物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
雨点降落到地面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
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
侵蚀使得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17.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1.物体都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
树上的苹果往下落、水往低处流、我们从滑梯上往下滑,都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
2.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3.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方向与小车行驶的方向是相反的。
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
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
4.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5.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物体的弹力。
6.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7.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要使运动的物体停止运动,必须对物体停止施加动力。
8.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在生活中被叫做弹簧秤。
9.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
10.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
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
11.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
(先估计,再测量)
1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3.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14.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摩擦力小。
15.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
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
16.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总是有摩擦力伴随着。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物体的重量、运动方式(是滚动还是滑动)等因素有关。
17.往自行车车轴处滴一些润滑油是为了减小摩擦力;人们在鞋底设计了各种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18.自行车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
前后轮胎、脚蹬的表面、刹车橡皮、手柄(设计花纹或增加压力)。
19.自行车上减少摩擦力的地方:
前轴、中轴、后轴、脚蹬的轴、大小齿轮与链条(安装滚珠、加润滑油)。
20.赛车的设计特点:
①要设计力量很大的发动机(动力要大);②设计流线型车身,使阻力减到最低(空气阻力要小);③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可以使行驶稳定(不会翻车);④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轮胎不打滑)。
21.摩擦力对我们的生活的利和弊:
我们走路、汽车行驶,摩擦力太小了要打滑,这时的摩擦力是有利的。
机器运转,部件间相互摩擦而磨损,这里的摩擦力是有害的。
2.推荐实验
实验一:
生物与环境
【课本页码】《种子发芽实验》第5-6页
【实验名称】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
【实验类型】先分组实验,再集体交流各小组的实验成果。
【实验目的】知道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和温度。
【实验器材】一次性胶杯、纸巾、塑料薄膜、纸盒、标签贴纸和水。
【实验步骤】教师活动:
(1)教师分发材料,每小组胶杯2个,纸巾2份,标签贴纸2张,绿豆6颗。
(2)分组分任务做对比实验。
(3)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学生活动:
(1)每个胶杯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
(2)将种子放入洞中。
(3)研究种子发芽条件是“水”的小组在1号胶杯滴上适量的水,2号胶杯不加水。
研究种子发芽条件是“空气”的小组在1号胶杯滴上适量的水,2号胶杯滴上与1号胶杯同样多的水,并用塑料薄膜密封杯口。
研究种子发芽条件是“温度”的小组在1号胶杯滴上适量的水,2号胶杯滴上与1号胶杯同样多的水,并放进冰箱的急冻层。
研究种子发芽条件是“阳光”的小组在1号胶杯滴上适量的水,2号胶杯滴上与1号胶杯同样多的水,并用纸箱罩住。
(4)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实验表格,一周后汇报。
实验名称:
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
本组验证的种子发芽条件是()
1号胶杯的现象
2号胶杯的现象
实验结论:
1、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三者缺一不可。
2、种子的发芽不需要()。
实验二:
光和影
【课本页码】《光和影》第24页
【实验名称】光和影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和屏。
【实验器材】手电筒、白屏。
【实验步骤】
老师演示手影游戏(5种不同的情况)
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仔细观察并及时记录。
是否看到影子
与①的区别
①在手电筒和白屏之间,靠近白屏。
②在手电筒和白屏之间,比①靠近手电筒。
③在手电筒和白屏之间,比②靠近手电筒。
④在手电筒和白屏之间,比③靠近手电筒。
⑤手在手电筒和白屏外面
实验结论:
(1)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和()。
(2)()一定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实验三:
光和影
【课本页码】《光和影》第25页
【实验名称】影子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知道影子的特点
【实验器材】手电筒、白纸、小木块
【实验步骤】
光源在遮挡物
影子在遮挡物
影子长度
①
左侧
右侧
②
左侧
右侧
③
正上方
正下方
④
右侧
左侧
⑤
右侧
左侧
注意:
保持手电筒到遮挡物的距离一定,5次实验时手电筒保持在同一平面,只改变光源照射的角度。
填写实验表格。
实验名称:
光和影
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分析:
(1)对比①②和④⑤可发现,影子总是在(填“背光”或“向光”)的一面。
(2)对比①和②可发现,影子的长短随着光源照射角度的改变而改变,光源直射时,影子最(填“长”或“短”)
(3)随着斜射的程度越来越大,影子越来越(填“长”或“短”)
实验四:
光的传播路径
【课本页码】《光是怎样传播的》第28-29页
【实验名称】光的传播路径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验证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器材】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屏、4个夹子。
【实验步骤】
(1)如图A在三张长方形卡纸的同一位置打一个洞,把这些卡纸分别用夹子夹住横立在桌上,每张卡纸之间间隔15厘米,并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
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厘米的地方,再放一个纸屏。
(2)把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一定距离,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
观察在纸屏上出现的现象,并画出光前进的路线。
(3)如图B把第二张卡纸向左移动5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离自己最近的卡纸上的小孔,仔细观察纸屏上的现象,并画出光前进的路线。
(4)比较两次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5)填写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名称:
光是怎样传播的
A图
B图
实验结论
1、图A三孔在一条直线上,纸屏上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吗?
()
2、图B三孔不在一条直线上,纸屏上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吗?
()
3、以上的实验说明:
光在均匀的介质中是沿()传播的。
3.题库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做种子发芽实验时,每个盒子里都放三粒种子是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
( ×)2.几十条金鱼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赖,互相影响,形成一个生态系统。
( √ )3.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 √ )4.植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动物也是一样。
( × )5.把江河中生活的鱼儿放到海水中也能正常生存。
( √ )6.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泥土里。
( √ )7.保护了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 × )8.企鹅适合在亚热带地区生活。
( ×)9.香蕉树、松树、仙人掌它们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 )10.自然界的鸟类很多,我们捕杀几只是没有关系的。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1.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
A.影响B.不影响C.无所谓影响不影响
(B )2.植物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
B.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C.光照、水分、温度、空气
(C)3.在食物链:
草→蝗虫→小鸟中,生产者是。
A.小鸟 B.蝗虫 C.草
( B )4.加可以为生态瓶中的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
A.水 B.植物 C.动物
( A )5.在下列环境中,绿豆芽的根会朝着 方向生长。
A.有水 B.没有水 C.与有水没水无关
( B )6.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水
( C )7.生态瓶的制作过程正确的是。
A.去盖→种水草→放鱼虾
B.铺沙装水→放鱼虾→种水草
C.去盖→铺沙装水→种水草→放鱼虾
( B )8.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
A.食物链 B.食物网 C.生态系统
(A )9.把两组相同的种子,放在相同的环境内,同时加同量的水,让其中一组种子在常温下,另一组种子放在冰箱里。
这个实验设计中改变的条件是。
A.温度 B.光 C.水
( B )10.在一个盒子的一端铺上湿润的泥土,另一端铺上干燥的泥土,然后将蚯蚓放在盒子中间。
这个实验研究的是。
A.温度对蚯蚓的影响
B.湿度对蚯蚓的影响
C.光照对蚯蚓的影响
( B )11.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
A.食物网 B.食物链 C.生态群落
( A )12.绿豆种子在发芽过程中,最先长出的是。
A.根 B.茎 C.叶
( B )13.使自然界生态系统不平衡的因素是。
A.自然因素 B.人为因素 C.人为因素或者自然因素
( A)14.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控制条件不同。
A.一个B.二个C.三个
( C )15.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A.相互利用的关系
B.相互竞争的关系
C.吃与被吃的关系
第二单元光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
(√)2.在不同时间,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长短会发生变化。
(×)3.皎洁的月光下像白昼一样,所以月亮自然也是光源。
( √ )4.皮影戏、手影游戏都是利用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 × )5.下雪了,到处都是白色,所以这时候我们穿白色比较暖和。
( √)6.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 √ )7.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是为了利用光的反射。
( √ )8.影子的产生必须有光源、遮光物和屏,缺一不可。
( × )9.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吸热快。
( × )10.所有的光源在发光时都会发热。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C)1.下面不能会聚太阳光的是。
A.凹透镜B.凸透镜C.平面镜
(A)2.在我国,人们很早就知道用的铜镜取火。
A.凹面镜 B.平面镜C.凸透镜
(B)3.光的传播速度很快,每秒为。
A.3万千米 B.30万千米 C.300万千米
(B)4.我们用放大镜和望远镜看太阳。
A.能 B.不能 C.可以随便
(A)5.潜望镜的两块镜片都是。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C)6.同样材料的物体,表面涂上的颜色也相同,但放置的角度不同,吸收太阳热的本领最大的是。
A.水平放置 B.竖直放置 C.倾斜与太阳光垂直
(A)7.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左边,那么影子在物体的。
A.右边 B.左边 C.后面
(C)8.下面材料在阳光下,升温最快。
A.白色纸 B.粉色纸 C.黑色纸
(B)9.在阳光下,同一时间不同物体的影子。
A.形状相同 B.方向相同 C.长短相同
(C)10.早晨小明测得小树在阳光下的影子长6米,过了一小时再去测量,小树的影子。
A.﹥6米 B.﹦6米 C.﹤6米
(B)11.以下主要不是利用反光原理的是。
A.五官科医生用的额镜B.放大镜C.汽车后视镜
(A)12.夜晚,我们在灯光下读书、写字,主要是利用了。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线传播
(B)13.下图中是放大镜会聚太阳光,产生高温的示意图。
A.B.C.以上都可以
(B)14.一天中,太阳下物体的影子最短。
A.早晨B.正午C.傍晚
(A)15.为了避免光线刺伤我们的眼睛,在光线太强时眼睛的瞳孔会。
A.缩小 B.放大 C.不变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2.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外部运动引起的。
(√)3.在地球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4.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5.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出来都是很猛烈的。
(√)6.珠海地形多样,以平原、丘陵为主,其中丘陵占58%。
(×)7.西藏地处平原地带,面积广大,地形开阔。
(√)8.山上的岩石布满了裂缝,是它受到风化作用的结果。
(×)9.雨水对土壤的侵蚀是从雨水在地面上流动时开始的。
(×)10.为了看到更美的风景,房屋可以建在坡度较陡的地方。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C)1.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A.水源 B.黄金 C.土壤
( A)2.中国的多高山。
A.西部 B.东部 C.南部
( C)3.具有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的地形特点的是。
A.高原 B.平原 C.盆地
(A)4.绝大多数的地震发生在内。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C)5.下雨时最容易被水冲走的是。
A.小石子 B.植物的种子 C.黏土和细沙
(B)6.由于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地表会形成许多溪流和沟壑。
A.强风 B.流水 C.冰川
(A)7.土壤是一种。
A.混合物 B.纯净物 C.矿物
(C)8.,就会使土地被侵蚀越厉害。
A.坡度大,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
B.坡度小,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C.坡度大,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C)9.土壤是否肥沃主要看土壤中的是多还是少。
A.粘土 B.盐分 C.腐殖质
(A)10.下列地形中,更容易造成侵蚀。
A.陡峭的山坡 B.梯田 C.草原
(B)11.要想在平坦开阔的土地上停止土壤侵蚀,比较好的办法是。
A.开垦种植 B.植树种草 C.发展畜牧业
(B)12.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这是而形成的。
A.侵蚀 B.沉积 C.火山喷发
(B)13.喜马拉雅山是由两个大陆板块而形成的。
A.互相拉张 B.互相碰撞 C.漂移后
(A)14.汶川大地震是地球造成的。
A.内部瞬间发生较大改变B.缓慢变化 C.外部不断变化
(B)15.鹅卵石形成的原因是。
A.地壳的运动 B.流水的作用 C.太阳的作用
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 )1.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 )2.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 )3.摩擦力的大小只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及物体的轻重有关。
(× )4.为节省时间,测量前不用估计物体的重力大小,可直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
(√ )5.鞋底有美丽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这样才不会摔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