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303412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纪之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世纪之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世纪之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世纪之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世纪之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纪之初.docx

《世纪之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纪之初.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纪之初.docx

世纪之初

序言

世纪之初,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开局良好,胜利完成了“十五”计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十一五”更快更好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今后五到十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

“十一五”规划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全面推进生态经济市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率先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极其重要的五年规划。

制定一个积极进取、切实可行、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十一五”规划,作为全市人民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共同行动纲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纲要》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及《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指导,根据《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制定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综合性、战略性、宏观性、政策性的规划,是“十一五”期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的宏伟蓝图。

本《纲要》由序言和关系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十个方面内容组成,《纲要》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处阶段及发展环境做出了分析判断,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发展重点及保障措施等。

整个纲要始终贯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更快更好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重要的长远目标,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指导思想。

本《纲要》的编制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体现时代精神,从贵阳市情出发,突出贵阳特色。

《纲要》主要阐述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方向,政府将运用经济政策等手段和所掌握的公共资源,切实履行职责,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统筹协调,努力完成《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

第一章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

第一节“十五”计划执行情况

1、“十五”计划胜利完成

“十五”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经全市人民的共同奋斗,胜利完成了“十五”计划,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展顺利,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预计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长12.8%,人均生产总值预计超过14400元,年均增长1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十五”期间累计超过1220亿元,年均增长24.8%;地方财政收入预计突破60亿元,年均增长2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超过200亿元,年均增长13.2%;实际利用外资预计达8225万美元,年均增长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预计达9928元和3135元,年均增长8.5%和6.6%;非公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预计达42%左右;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人才、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城市建设力度加大,管理水平提高,改革开放成绩喜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步伐加快,城市文明程度提高,市民素质增强。

总之,“十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经济总量增大,综合实力增强,经济结构进一步改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城市功能明显提升,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是贵阳市近二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城乡居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全市总体进入工业化中期加快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

2、实施“十五”计划以来的主要经验

五年奋进铸就了贵阳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同时也积累了丰富而深刻的经验,主要有:

一是不断深化对市情的认识,按照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思路。

“十五”以来,市委、市政府相继做出了“工业强市”、“环境立市”、“建设生态经济市”等战略决策和部署,对顺利完成“十五”计划,对“十一五”及本世纪头二十年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是不断增强抢抓机遇、用好机遇、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做表率、走前列”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十五”期间牢牢抓住西部大开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大投资力度,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特色经济优势产业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为“十一五”期间西部大开发实现重点突破,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可持续发展。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做大做强县(区)域经济;把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放在突出位置,把以农村为重点的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放在优先位置;大力推进以循环经济为重点的生态经济市建设,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增加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四是抓住重点,集中力量办好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有重大影响的大事,为民办好实事。

“十五”期间举全市之力,强力推进金阳新区建设,重点抓好“南明河三年变清”、“农村茅草房改造”、“县乡公路改造”、“村村通广播电视”、“农村远程教育”等一批重点工程并取得明显成效。

同时坚持为民办实事,使老百姓得实惠。

这些基础性、长远性的大事和实事对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五是加强体制创新,不断增强发展动力。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

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扩大招商引资规模;不失时机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综合改革、公用事业改革、政府改革和各项社会事业改革,努力消除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加强科技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进开发区二次创业。

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增强新动力。

六是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长远战略,保持社会稳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四位一体,共同推进、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千方百计维护社会稳定。

“十五”期间,着力推进“平安贵阳”、“文明城市”、“文明社区”建设,为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条件

“十一五”期间,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具有更快更好发展的许多有利条件,同时也将面对更加严峻的挑战,也存在许多困难。

总的来讲,机遇与有利条件大于挑战与困难。

1、机遇和有利条件

(1)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有利于我市发挥比较优势更加有效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

(2)国家将对西部特色经济优势产业发展加大支持力度,有利于我市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优势产业按照循环经济模式加快发展。

(3)与“泛珠三角洲经济区”、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不断加强及“贵阳城市经济圈”的建设,加深了东、中、西区域和黔中经济带的合作和互动,有利于我市将资源优势更快转化为经济优势。

(4)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5)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创新更加符合我市实际的发展思路,领导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6)我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资源、区位等优势日益显现,加快发展的自身物质技术基础和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2、挑战和不利因素

(1)加入世贸组织的后过渡期结束,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对我市层次低、技术落后、缺乏竞争优势的产业将面临更大挑战,与之相关行业和就业形势也将形成新的压力。

(2)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和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的任务十分艰巨而紧迫。

(3)土地、资金、人才等需求和供给矛盾将更加突出。

(4)经济社会发展进入矛盾凸显期,城乡就业、收入分配、城乡差距、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突出,构建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稳定将面临新的挑战。

第二章发展思路与目标

第一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把加快发展与全面、协调发展相结合,促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更快更好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重要的长远目标,进一步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实施工业强市、科教兴市、人才强市、环境立市和开放带动战略;统筹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县区之间、自身发展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协调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在优势产业发展、城市功能提升、城乡一体化、生态经济市建设等方面增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力争经济总量、综合实力、生态环境、居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大台阶,开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新局面,在全省“做表率,走前列”,向建设全国重要的磷铝工业基地、全国宜居市和生态经济市目标迈进。

第二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特色经济体系;市场化水平显著提高,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建立起较为发达的交通运输体系和较为完备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镇就业不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全面解决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全面实现金阳新区第一期开发目标,大力推进金阳新区第二期开发建设,磷铝工业基地、宜居市和生态经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平安贵阳”达到新水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切实保障,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成效。

“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

宏观调控主要指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左右,累计比“十五”翻一番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左右,累计增加城镇就业2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价格总水平控制在全国平均水平范围内。

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主要指标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特色经济优势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4:

51.7:

43.9;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万人以上,城镇化水平提高到68%左右;城市信息化发展指数每年提高20个百分点左右;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以县(区)域为支撑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得到增强,逐步缓解城乡差距日益扩大的趋势。

科技教育人才发展主要指标科学技术发展加快,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关系我市经济发展重要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取得重点突破,全社会R&D占GDP比重提高到1.5%以上;巩固“普九”成果,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70%以上和40%左右;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人才占总人口比重提高到13%左右。

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主要指标生态经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十五”期末下降2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至40立方米/万元,消耗每吨磷矿产出的增加值比“十五”期末提高25%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1%以上;耕地保有量为23.8万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5%左右;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以上的天数占全年比重达到95%以上;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70%以上。

人口与人民生活主要指标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健康水平,大力改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到2010年,总人口控制在380万左右;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提高到73岁左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8平方米;城乡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公共服务主要指标大力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公共卫生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全面完成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改造,农村每千人口病床数达1.5张,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基本普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56万人。

安全生产主要指标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全社会亿元生产总值死亡率控制在1人以下,百万吨煤死亡率控制在3人以下,万车死亡率控制在15人以下。

第三章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第一节做强工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工业增长方式,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以市场为导向,依托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有选择地发展高技术、高载能产业,实施名牌战略,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强势企业、名牌产品和优势产业集群。

同时,严格市场准入,坚决淘汰和关闭严重浪费资源、严重污染环境、技术工艺落后的产品和企业。

“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0年工业增加值达到550亿元左右,形成6个年销售额超过百亿元以上的优势主导产业集群,8个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培育10个国家级名牌产品。

1、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品、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

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强势企业和名牌产品。

重点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数字视听产品、微硬盘变频空调节能设备。

重点抓好国家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微硬盘、数字平板电视、应用软件开发和集成等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上、下游配套产品,逐步形成产业集群。

2010年,销售额达到120亿元左右。

依托贵州传统材料工业基础,加强科技创新,加快高技术产业化,重点发展能源、环保、化工、建材、电子、机械等新材料。

重点建设好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加快金属及聚合物改性材料、纳米改性材料等产业化,扩大品种,形成经济规模。

2010年,销售额达到50亿元左右。

2、大力发展磷化工、铝工业、煤化工等现实优势产业

依托磷资源、能源和现有产业基础优势,走循环经济、集群化发展的道路。

对磷矿开采实行总量控制,抓好矿肥结合、矿化结合,发展深加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重点发展磷复合肥、精细磷化工和三废综合利用。

重点建设中化开磷(集团)、西洋肥业(集团)、兖矿开磷合成氨、磷铵项目和一批黄磷深加工、黄磷尾气、磷渣综合利用项目,拉长产业链。

2010年,销售额达到180亿元左右,磷铵年产量到180万吨以上,建成全国重要的磷化工基地。

依托铝资源、能源和现有产业基础优势,走电、铝联营和集群化发展的道路。

重点发展氧化铝和铝的深加工产品,形成产业集群。

完成中铝贵州分公司氧化铝、电解铝改扩建项目建设,形成年产120万吨氧化铝、40万吨电解铝能力。

争取新建一个年产80—100万吨氧化铝及深加工项目。

支持中铝贵州分公司及民营资本发展卷烟、食品、医药包装和汽车零部件及电子产品配套的铝精深加工项目。

2010年,销售额达到150亿元左右,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铝工业生产基地。

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走循环经济产品高端化发展的道路,重点建设贵州水晶集团甲醇、羰基合成醋酸、甲醛等项目。

依托中国化工集团,规划建设大型煤化工项目。

2010年,销售额达到80亿元左右。

3、加快发展中药、烟草、食品等特色产业

依托中药材和苗药资源优势,走科技兴药、品牌立药的发展道路。

以发展独具特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医药产品为重点,加强中药、苗药新产品开发。

提高产业集中度、知名度和竞争力。

培育益佰制药、同济堂等一批强势企业和知名品牌。

加强中药材GAP基地建设,抓好以修文扎佐、清镇、乌当、花溪工业园为重点的一批医药工业园建设;建设符合GSP要求的以经营贵州地道中药材为主的大型中药材专业批发市场。

2010年,中药产业销售额达到120亿元左右。

抓住国家对卷烟行业扶优限劣的机遇,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支持黄果树烟草集团加快技术进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大力发展名优产品。

支持黄果树烟草集团完成贵阳卷烟厂搬迁改造,形成200万大箱生产能力。

同时大力发展辅料、包装印刷等卷烟配套产品。

2010年,销售额达到120亿元左右。

依托贵州丰富的生物资源,重点发展以辣椒制品为代表的特色调味品,以刺梨、猕猴桃、杨梅为代表的特色果汁饮料,以富硒米为代表的特色粮油食品加工及乳制品加工。

抓好“老干妈”调味品、三联乳业为重点的一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一批优质猪、肉牛、奶源、家禽、水产等生态畜牧业食品工业基地。

2010年,销售额达到50亿元左右。

4、振兴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等先进制造业

抓住世界装备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有利时机,依托现有产业物质技术基础,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产业升级。

通过进一步合资、合作提升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

重点发展大型数控机床、工程机械、光机电一体化产品、机械基础件。

扶优扶强,做大做强一批优势企业,发展一批名牌产品。

重点建设贵州矿山机械厂年产4000台履带、轮胎式液压挖掘机、险峰机床厂大型数控轧滚磨床基地。

2010年,销售额达到50亿元左右。

抓住我国汽车制造业进入高速发展期的机遇,推动军工、民用结合,整合制造资源,加强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

汽车零部件、轮胎及车用橡胶制品要瞄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和配套、维修两类市场,加快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

专用汽车要加强新产品开发,形成系列产品,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重点建设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年产500万套子午线轮胎等项目。

2010年,销售额达到150亿元左右。

第二节做大服务业,增强城市竞争力

抓住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后,消费结构逐步升级,面向生活和生产的服务业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机遇,发挥省会中心城市的优势,以提高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和竞争力为目标,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和国际化方向,优化结构,拓宽领域,扩大规模,促进消费,增加就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左右。

1、大力发展旅游业

充分发挥贵阳林城生态、气候资源优势和省会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挖掘历史、民族文化资源,突出红色旅游、阳明文化、民族风情和喀斯特生态特色,重点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观光旅游,重点支持息烽乌江峡红色旅游区、乌当温泉度假旅游中心区、花溪生态旅游区、开阳南江峡谷喀斯特生态旅游区、南明河城市风光旅游带以及青岩古镇历史文化旅游区的建设。

支持有条件的区、县(市)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区、县)。

加强旅游宣传网站和营销能力建设,大力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产品,开通贵阳至全省及本市主要旅游景区的专线客车,进一步提升和强化全省旅游服务中心和全国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十一五”期间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把旅游业培育成后续支柱产业。

2、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充分发挥贵阳作为西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和西部地区向东盟自由贸易区南下通道的区位优势,以信息化带动传统物流业发展,加快建设服务全省、面向西南、连接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二戈寨—改貌、龙洞堡航空港、扎佐--阳关等物流中心,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发展公路、铁路、水路联合运输,努力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

“十一五”期间,物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努力把贵阳建设成为全省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

3、优化商业布局、积极发展超市等新型商业

调整优化城区商业网点布局,逐步形成由市级中央商务区、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网点、特色商业街、步行商业街形成的城市商业网络格局,逐步建成西南地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消费中心和综合性服务中心。

以超市、便利店为重点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专业店、专卖店、货仓式大卖场等新型业态,重点发展一批面向全省、辐射西南的各具特色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实现区域布局和功能优化。

依托供销社积极稳妥发展农村连锁超市,为农村生产生活服务。

“十一五”期间,重点培育年销售额超20亿元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5-6个,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大型超市2-3个。

4、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信息、中介等现代服务业

鼓励金融保险业务创新,开发新产品,改进服务,扩大规模。

支持商业银行拓展信贷业务,搞好对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积极争取和支持外资银行以及国内更多股份制金融机构入驻贵阳;支持保险业拓展业务,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提高保险公司承保能力和偿付能力。

积极稳妥发展证券、信托、租赁、典当业。

加强金融风险防范,进一步推进贵阳金融安全区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发展先导性的信息服务业,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咨询、增值业务和数据库服务业,大力规范发展会计服务、法律服务、管理咨询、工程咨询、教育培训等中介服务业,逐步建立和完善与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

5、积极发展房地产、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继续稳定发展以居民住宅为重点的房地产业和装饰装修业,规范发展物业管理业,不断提高居民居住水平和质量,规范发展物业管理业。

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鼓励兴办各种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业,发展壮大社区服务业。

积极发展健康有益大众化的娱乐、健身等文化和体育产业。

第三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

继续加强交通、能源、水利、公用设施、旅游、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提供重要基础。

1、加强以公路为重点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对外交通以配合省“三纵三横八联八支”骨架公路体系市域内建设项目为重点,构筑与省内外连接的大交通框架。

市内交通以“一纵两横三环线”和“一环一横七射线”城乡公路网体系建设为支撑,打造城区半小时、市域一小时交通网络经济圈。

继续推进老城区道路改造、加快城市环线和出口道路及城市主干道建设、金阳新区道路建设,基本形成网络通畅、性能良好的公路和城市道路网络。

重点实施贵阳过境段高速公路、贵阳西出口高速公路、扎南高速公路、清镇至织金高等级公路、桐木岭至惠水公路、盐务街至沙子哨公路、粑粑坳至修文公路、瓮安至修文公路、清镇至金阳高等级公路、站街至鸭池河公路及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交通项目等一批公路建设项目。

到2010年,力争等级公路建设达2000公里以上,其中二级以上公路达到900公里。

积极支持以强化枢纽节点和提高运输能力为重点的铁路建设,重点建设贵阳铁路枢纽工程、境内川黔线复线、黔桂线扩能改造工程,力争实施清镇(堰塘坎)-新店支线铁路改造、久长至开阳支线铁路、小寨坝至中心专线改造等铁路工程。

积极支持规划建设候机楼扩建和龙洞堡机场滑行道、停机坪及联络道的扩建工程。

以经济流向和客流量为导向,不断拓展通向全国主要大城市及旅游城市航线及航班,实现贵阳龙洞堡机场对外籍飞机开放,加快形成以贵阳龙洞堡机场为中心、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协调运行的民用航空网络。

2、加强以解决工程性缺水为重点的水利建设

配合省抓紧黔中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国家支持,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开工建设,从根本上解决我市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提供战略水源储备。

加快建设一批中小型骨干水利工程,基本消除现有病险水库,在缺水区域实施“雨水采蓄利用工程”,完善缺水区域生产、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配套设施建设。

继续实施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等城市饮用水源水库的综合治理工程。

重点实施好利用亚洲银行贷款的水资源综合开发项目。

3、加强以电力为重点的能源建设

重点发展水火并举的电源点,实施清镇电厂异地改扩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