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第七周自主学习材料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30277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下学期第七周自主学习材料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下学期第七周自主学习材料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下学期第七周自主学习材料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一下学期第七周自主学习材料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一下学期第七周自主学习材料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下学期第七周自主学习材料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一下学期第七周自主学习材料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学期第七周自主学习材料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下学期第七周自主学习材料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一下学期第七周自主学习材料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第七周自主学习材料历史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大预言:

2049的世界》认为: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

”下面能够支持作者观点的是()

A.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开辟新航路B.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发动资产阶级革命

C.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开始工业革命D.葡萄牙和西班牙对外贸易发达

2.水手成了最令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罗马教廷建立了“东方事务部”“传教问题部”等海外传教机构;信贷机构、殖民贸易公司、交易所等商业金融机构纷纷建立。

对以上现象出现的背景概括最为准确的是()

A.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B.宗教改革引发的连锁反应

C.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D.殖民扩张的方式有所变化

3.《世界知识画报》2004年第一期的文章《一棵树和一座古城——马六甲掠影》中有一幅插图:

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西欧人首次远航至马六甲附近时的巨大木船,尽管经历沧桑依然保存完好。

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出这艘船最有可能属于()

A.迪亚士B.哥伦布C.达·伽马D.麦哲伦

4.《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中写道:

“由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

”对材料中的“创造了奇迹”的最准确理解是()

A.哥伦布发现美洲B.荷兰建立商业殖民帝国

C.美洲白银大量流入欧洲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5.历史学家汤因比说:

“文明不会彼此隔绝,而是不断地以和平或非和平的方式互相碰撞。

在这种碰撞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16世纪西方文明和新世界的碰撞。

”这种碰撞开始时所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冲击了东西方传统的朝贡贸易体制B.西班牙和葡萄牙建立起资本的原始积累

C.西欧国家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D.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促进17世纪末18世纪初世界市场初具规模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新航路开辟和“商业革命”B.欧洲国家早期殖民扩张

C.工业产品在世界范围内销售D.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推行

7.“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

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量的结合。

”这里的“种种有利的力量”包括()

①代议制立宪政体的确立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③机器工厂的出现④海外市场的扩大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8.1789~1848年,发生在英国的大变革……应该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喷发,并且还在继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

对“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理解不正确的是()

A.工业化进程加快B.社会结构分化加剧

C.洲际间联系加强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9.某学校举办一系列学术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讲座。

讲座的题目包括:

《变革世界的引擎》《哭泣的泰晤士河》《天朝上国美梦的破灭》等。

通过以上信息可以判断这次学术活动的主题是()

A.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B.东方国家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10.美国某学者认为,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此后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世界的联系加强,这两项突破才使西欧胜出。

这里作者强调的是()

A.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市场的扩大是西欧“胜出”的关键

B.能源开发与新航路开辟对西欧发展的重要性

C.蒸汽机的应用和殖民掠夺改变了西欧

D.中国不重视煤的使用及与世界各地的联系

11.经济史学家克拉夫兹在《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经济增长》中指出:

“英国经历了一场痛苦的变革,但并没有获得人均收入提高的回报。

”文中提到的“痛苦的变革”的表现包括()

①资本家攫取巨额利润,工人日益贫困②各部门发展平衡③生产技术革新的进程十分缓慢④工业革命带来了环境污染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

12.阅读下列美国钢铁业在某一时期的统计表,从中可以得出这一时期美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年份

1870年

1900年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工人总数(个)

78000

272000

钢铁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

投资总额(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

A.行业竞争更加激烈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企业规模不断扩大D.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

13.光绪年间的一本书描绘当时的上海“百货阗(充满)集”,“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

这反映出()

A.民族工业集中于上海B.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上海成为国际大都会D.中国“闭关锁国”局面开始被打破

14.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

该材料说明()

A.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B.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

C.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D.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15.1933年初,《申报》刊登永安堂的广告词:

“国难紧急中,我们需要的是民族英雄;天气严寒日,我们需要的是虎标良药。

”并附上蔡廷锴将军的题辞:

“永安堂主人胡文虎君,热心救国,仁术济人。

……此次本军在沪抗日,胡君援助最力,急难同仇,令人感奋。

书此以留纪念。

”于是永安堂的产品卖得火热。

这则广告作为史料可用于研究()

①近代民族企业的奋斗史②实业救国思想的时代特征③近代大众传媒的发展④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争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6.《大公报》载:

1906年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

“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

此后,各省纷纷效法。

这说明()

A.晚清时期曾进行社会习俗的改革B.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

C.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D.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

17.《民国乌青镇志》卷19《风俗》载:

“间有先由男女同意,始行请示父母,互换饰物,再挽冰人(指媒人)行传经纳采之礼。

”这说明当时乌青镇()

A.自由恋爱成为时尚B.仍然遵循传统的习俗

C.市民生活新旧交织D.民众普遍接受新生活

18.《盛世危言》指出:

“……置之,灾民流离困苦情形宛然心目。

作奸犯科者,明正典刑……中历历详述,见之者胆落气沮,不敢恣意横行,自有……(士君子)足不逾户庭而周知天下之事……”郑观应在此盛赞的是()

A.修筑铁路B.创办报刊

C.放映电影D.开通电话

19.“窃泰西各国,越重洋数万里来至中土……不啻出入户庭至于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悬隔山海,而如指掌,则尤以……之枢也。

”材料表明当时利于列强侵略的是()

A.火车B.轮船C.电报D.报刊

20.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

“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

”“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

”“火树干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

”“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

”这反映了()

A.西方物质文明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B.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

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D.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的作用

21.右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

它反映出当

时()

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

22.《沈氏农书》记载:

“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23.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记载:

“(明代)海上(松江府一带)官、民、军、灶,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

”由此可见()

A.松江是明代纺织业中心B.明代政府重视垦田种棉

C.棉花成为松江主要作物D.明代棉花种植超过粮食种植

24.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商业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②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③广泛使用金属货币白银④集镇和夜市的兴盛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②④D.①②④③

25.下图为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山西王家大院,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做官、发财后,大兴土木。

这一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破坏生态环境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C.影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D.影响农产品的商品化

26.明嘉靖、万历年间,张居正提出“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

……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的主张。

这一主张()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表明重农抑商政策开始瓦解

C.反映了农商皆本的思想D.重视农业商业之间的关系

27.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

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28.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中国古代某地居民一份职业结构,据此判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

职业

自耕农、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A.汉代江南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D.明代苏杭地区

29.明清时嘉兴石门镇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二铢而赢”。

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B.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D.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30.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

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B.抑商、海禁

C.重农抑商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

二、非选择题(三个大题,共55分)

31.(23分)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中国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高度文明,农耕经济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已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材料二: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

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

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成现钞。

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

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

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

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

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

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三:

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

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

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