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高一下册历史必修2岳麓版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综合测试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301405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高一下册历史必修2岳麓版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综合测试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春高一下册历史必修2岳麓版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综合测试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春高一下册历史必修2岳麓版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综合测试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春高一下册历史必修2岳麓版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综合测试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春高一下册历史必修2岳麓版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综合测试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高一下册历史必修2岳麓版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综合测试文档格式.docx

《春高一下册历史必修2岳麓版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综合测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高一下册历史必修2岳麓版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综合测试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高一下册历史必修2岳麓版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综合测试文档格式.docx

”其描述反映的是(  )

A.农业合作化  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A

【解析】 依据材料中“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等信息可得出材料主要阐述的是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改造,即农业合作化。

故选A。

5.1958年8月,国家计委提出的“二五”计划意见书中规定指标为“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53%左右;

农业总产值30%左右”。

关于这一指标评价准确的是(  )

A.开启了中国工业化建设大门

B.贯彻了八大制定的路线方针

C.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D.促进了经济全面快速地发展

【解析】 通过材料判断,这一时期应是大跃进时期,片面追求工业的高指标,从而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会促进经济全面快速地发展。

这一做法违背了八大制定的路线方针,开启了中国工业化建设大门的应是一五计划的实施。

6.1958年6月,漫画家王正中画的《庙小容不了大神》是(  )

A.农业生产取得全面丰收的反映

B.高指标带来高估产浮夸风的表现

C.农业生产高速度发展的结果

D.农业合作化规模扩大带来粮食生产与储存矛盾突出的写照

【答案】 B

【解析】 漫画讽刺了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注意依据题干中的时间联系所学知识以正确理解漫画的含义。

7.田汉诗云:

“枝干横斜叶半黄,漳州炉焰对斜阳。

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

”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大跃进时期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B.颂扬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巨大成就

C.反映了人民群众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大跃进运动中

D.展现了十年探索时期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解析】 “一寸相思一寸钢”体现了大跃进时期为大炼钢铁而毁坏森林以用作燃料,这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故选A项。

8.(2014·

长春)1952年底,中共中央就认为:

个体农民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只有允许这种竞争,才能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把农业经济发展起来。

中共大规模实践之开始于(  )

A.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B.大力地发展乡镇企业

C.成立高级生产合作社D.推广家庭承包责任制

【解析】 材料的中心是强调以个体农户为单位的农业的发展,体现这一精神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D项正确。

9.春联的内容往往和历史变迁相联系。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贴春联的内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表中春联的内容与反映的史实对应错误的是(  )

选项

春联

反映的相关史实

A

毛主席挥手指方向;

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B

食堂巧煮千家饭;

公社饱暖万人心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种责任田仓里储粮翻两番;

行大包干银行存款增十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忆往昔,国营企业改革铸辉煌;

看今朝,中国浙商转型再腾飞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 合作化道路是建国初期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改造的途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主要途径是公私合营,故选A项。

10.20世纪50年代至1978年,我国物价水平总体稳定,若干工农业产品实行全省一价,粮食由政府统购统销,二十几年价格几乎没变。

出现上述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农轻重比例失调B.计划经济体制

C.人民消费水平低D.人民公社体制

【解析】 “实行全省一价,粮食由政府统购统销,二十几年价格几乎没变”是计划经济体制的突出体现,B项正确;

A、D两项与物价稳定无关,C项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后果,排除三项。

11.(2014·

北京)“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

”这首歌谣反映了(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

【解析】 解答此题要注意理解材料的含义,尤其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如单干、互助、小组、大组,特别关键的是合作社。

这一发展变化过程,正是三大改造时期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过程。

故应选C。

12.1979年,深圳的谬真一家5口每月可凭猪肉票买6.80元的肉,凭豆腐票买0.64元的豆腐,可凭鱼票买3.20元的鱼,可凭海味票买0.70元的海鲜。

这一现象可以印证当时(  )

A.人们的饮食结构非常合理

B.我国已完全打破计划经济体制

C.政府给予深圳特区特殊的经济政策

D.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解析】 一个家庭每月需要凭证才能买到有限的物品,这体现了旧体制下的物资短缺状况,要改变这一状况,就需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D项符合题意。

A项片面理解了材料,B、C两项不符合1979年时的我国史实。

13.下面是一名同学整理的历史读书笔记,记录了某一历史时期的情况

对此历史时期,正确的认识是(  )

A.从“左”倾冒进到国民经济调整

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完成

C.从“文化大革命”到实施拨乱反正

D.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解析】 据“以钢为纲”“三面红旗”等信息可确定笔记涉及的历史时期是大跃进时期,据“统筹兼顾”等信息可确定笔记涉及到了国民经济调整的内容,故选A项。

14.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

A.中共十三大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

【解析】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的束缚。

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论断,这冲破了“所有制崇拜”的束缚。

15.“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天”是指(  )

A.改革开放B.科教兴国

C.“文革”结束D.包产到户

【解析】 依据“1979”“南海边”等信息可知。

16.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编制的。

该表反映出(  )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平均增长率

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

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

消费水平

农村

8.9%

城镇

4.5%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解析】 本题考查建国后经济发展,考查获取信息和综合分析能力。

解答的关键是明确表格内容,此表对比农村和城市在1979~1984年的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变化,读表可以看出农村无论收入增长率还是消费水平增长率都明显高于城市,结合1984年的时间点,此时城市改革没有开展,农村改革已经进行几年,得出答案为B。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建立在21世纪初,故A项错误;

D对图表信息总结不全。

本题易错选D,即存在对材料信息的解读片面的失误。

17.1992年,垂暮之年的邓小平,靠着自己的睿智和威望,将徘徊中的改革之舟推向一个新航程。

这个“新航程”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形成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C.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解析】 注意时间提示“1992”,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项正确;

B项是在80年代前后形成,1997年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1982年十二大提出,所以排除B、C、D三项。

18.下图代表着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外开放的新成就。

该地区是(  )

A.深圳B.珠海  

C.浦东  D.海口

【解析】 1992年,开发浦东成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19.(2014·

南京师大附中)邓小平说: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这些论断的直接效果是(  )

A.促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广

B.促使国家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引导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D.推动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初步确立

【解析】 材料中的言论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发表的,这一谈话精神引导了经济体制改革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迈进,故选C项;

其它各项的时间均早于1992年,排除。

20.2001年,曾有一首词写道:

“四海五洲举杯,华夏入世喜同醉。

千年佳酿,万国友邦,歌舞盛会!

”这首词吟诵的是(  )

A.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

B.中国开始推行多边外交政策

C.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D.中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 据“2001年、华夏入世”等信息可确定这首词吟诵的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21.下图“跟粮票说再见”,其所示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C.国企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D.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

【解析】 材料中数字体现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这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必然结果,B项是对外开放的措施,C项属于工业措施,D项是在1992年,故选A项。

22.现在,人们把发邮件叫作“伊妹儿”,歌迷自称为“粉丝”,上网留言叫作“灌水”,这反映了(  )

A.人们的思想发生变化

B.人们的流行语言发生变化

C.我国因特网发展迅猛

D.城镇化进程的加速

【解析】 干扰项是C项,但它不能反映“粉丝”这一称呼的来历。

23.1983年,有人针对杂志和日历的封面都是美女说:

“难道不能用女英雄代替美女吗?

为什么不登卓越的工人、农民或在工作中作出特殊贡献的妇女的照片呢?

”这一质疑说明改革开放初期(  )

A.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人们的思想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C.不尊重劳动妇女的旧观念有所抬头

D.西方腐朽生活方式开始影响中国

【解析】 强调“用女英雄代替美女”不能说明C、D两项,杂志和日历的封面用美女遭到质疑不能说明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4.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助理陈梁认为“……文字不再依附于报纸,声音不再依附于电台,而电视对声音和画面拥有的独占权,也已经被网站、手机和其他数字媒介打破……”这段话说明通讯手段发展的趋势是(  )

A.数字化B.多元化

C.网络化D.日常化

【解析】 结合题干所给的材料内容,即可得出“多元化”的趋势。

25.读“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单位:

%)

项目

年代

1967~1976

1977~1986

1987~1996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28.8

12.66

15.6

本人成分、政治面貌

23.5

15.5

13.9

学历

11.7

12.6

25.3

A.封建婚姻观念逐渐消退

B.民众的择偶标准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C.西方文化对婚姻习俗影响日益加深

D.婚姻观念中的政治化倾向逐渐减弱

【解析】 本题考查表格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A、C两项表格项目内容无从体现,从家庭出身、社会关系择偶标准的比例可以看出,B项中民众的择偶标准发生彻底变化不正确。

从表格中可以看到,本人成分、政治面貌择偶标准的比例在降低,说明D项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 50分)

二、非选择题(26题14分,27题12分,28题12分,29题12分,共50分)

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8年,“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成为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的著名口号。

(1)材料一中的口号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经济建设指导思想?

(2分)这一指导思想在实践中出现了哪些失误?

(2分)

材料二 “包字万岁!

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这是70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

(2)材料二中的口号反映出农村生产关系将要发生怎样的变化?

(1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重要影响。

(3分)

材料三 90年代,“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成为最流行的口号。

(3)列举“市场经济”这一口号提出过程中的主要事件。

材料四 历史学习和研究要求学生具有史证意识。

下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

(4)对于上述漫画所报道的内容,有人认为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的主流意识,有人则持相反意见。

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观点。

(可选择任意一种观点,4分)

【答案】 

(1)指导思想: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2分)失误:

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变化: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分)

影响:

全国农村经济大发展;

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

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分。

答出其他要点,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3)事件: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4)第一种:

当时实行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体制和计划模式,所有媒体的宣传口径是高度统一的,所以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

(4分)

第二种:

孤证不立,一份地方报刊反映的某一行为不足以说明“当时的社会”也具有这种特征。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950年起的58年历程中,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2亿美元到200亿美元用了29年。

从200亿美元到2万亿美元用了29年,其中,从200亿美元到5000亿美元用了23年,从5000亿美元到2万亿美元用了6年,2002~2007年6年间,进出口贸易总额合计已超过1979~2001年的总和。

材料二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统计表(单位:

百分比)

1978

1985

1986

2007

初级产品

53.5

50.5

36.4

5.1

工业制成品

46.5

49.5

63.6

94.9

材料三 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结构示意图(单位:

材料四 2007年我国出口贸易方式情况(单位:

亿美元)

金额

比重(%)

贸易方式

一般贸易

5385.8

44.2

加工贸易

6176.5

50.7

其他贸易

617.8

50.1

——以上资料均出自国家统计局、商务部网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出口贸易总额后29年比前29年增速较快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2002~2007年间进出口贸易飞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形成这种趋势的主要国际因素。

(3)据材料三、四,针对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应该如何应对?

【答案】 

(1)因素: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原因:

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2分,或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建立)

(2)趋势:

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比重)增多;

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比例上升;

其他产品下降(或初级产品下降,或非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下降)。

因素: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经济全球化趋势;

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或第三次科技革命)。

(2分,回答出两点即可)

(3)坚持改革开放;

调整产业结构(或转变经济增长(发展)方式);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4分,答出两点即可,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

社会主义在遭受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它作出了哪些决策使中国经济“重新焕发生机?

”(4分)

材料二 某校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从网上搜集到了以下图片:

《1978年安徽省小岗生产队签订的全国第一份承包合同书》、《1983年重庆开始经济试点的报道》、《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

材料三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2)据材料二、三,我国为搞活经济而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材料四 中国部分年份经济发展指标简表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国家财政收入(亿元)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3645

1132

57.5

67.7

2006

218071

39500

35.8

43

注: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程度。

(3)材料四反映了中国社会发生哪些重大变化?

【答案】 

(1)事件: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决策:

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2)举措: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实行对外开放;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分)(3)变化:

经济发展迅速;

城镇化进程加快;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9.(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材料二 现在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否则不利于充分发挥国家、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四个方面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实行现代化的经济管理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应该让地方和企业、生产队有更多的经营管理的自主权。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

材料三 当其他人在编写游戏规则时,一个外向型的中国决不能袖手旁观。

一个拥有越来越重要的出口利益的中国决不能没有可靠地、更多地进入全球市场的机会,而这种可靠性只有在多边体制中才能找到。

——世贸组织总干事雷纳托·

鲁杰罗在

北京大学的演讲词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农村和城市采取了怎样的改革措施以解决“经济管理体制过于集中”的问题?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当代中国如何“进入全球市场”的?

(4)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单元,它既是一个生活组织,也是一个经济组织,它还曾经是一个权力组织。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家庭现象增多,试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答案】 

(1)重工业基础薄弱;

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

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2)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城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答国有企业改革也可)(3分)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外开放;

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改革开放的深入;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增多;

人口自由流动加快。

(3分,任答3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