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114页含精品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6792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15 大小: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114页含精品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岳麓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114页含精品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岳麓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114页含精品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岳麓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114页含精品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岳麓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114页含精品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麓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114页含精品答案.docx

《岳麓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114页含精品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114页含精品答案.docx(1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麓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114页含精品答案.docx

岳麓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114页含精品答案

2015年名校年级组最新精编

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岳麓书社版)

学生姓名:

第组第号评价:

备课时间:

备课教师:

课题: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学习目标:

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学习纲要

一.沙皇专制统治的崩溃

1.俄国革命的历史条件2.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1.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2.革命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爆发和胜利4.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5.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巨大灾难,战争引起了革命。

2.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具有划时代的世界意义。

学习难点

1.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2.理解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

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梳理)

学习提示:

学习本课,要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知道俄国二月革命和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记忆十月革命的基本史实,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了解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措施。

1.俄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薄弱环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俄军在前线接连失利,伤亡数百万人。

后方经济遭到破坏,大片农田荒芜,许多工厂停产,生活物质奇缺,物价飞涨,人民挣扎在死亡线上。

1917年3月,首都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这就是二月革命。

2.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一个是工兵代表苏维埃,它得到工农群众和大多数士兵的支持,并拥有武装力量。

另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各级行政机关,它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企图消灭苏维埃。

3.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他在布尔什维克党的会议上指出:

目前俄国革命必须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手中,并提出了“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4.为了推翻临时政府,布尔什维克党决定发动武装起义。

11月6日夜,列宁来到斯莫尔尼宫亲自指挥起义。

11月7日,工人赤卫队和革命士兵攻占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5.11月7日夜,全俄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开幕。

大会宣告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选举成立了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6.俄国十月革命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在世界1/6的土地上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它不仅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而且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世界的传播,并向各国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相关链接(根据相关链接,通读第二遍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收获。

十月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俄国共产革命等),是1917年俄国革命经历了二月革命后的第二个阶段。

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

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及组织普遍认为,十月革命是经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三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一个是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第二个是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

革命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领导的资产阶级俄国临时政府,为1918-1920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联成立奠定了基础。

合作探究(通读第三遍课文,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1.俄国革命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客观条件:

①俄国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这就从物质上和政治上为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客观条件;列宁指出:

“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

②一战给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导致各种社会矛盾急剧激化;国际上有力量镇压俄国革命的英、法、德三国正厮杀得难解难分,也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各国。

③俄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薄弱环节。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落后于欧洲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而且集合了当时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这就使俄国容易发生革命。

主观条件:

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与成熟,列宁主义的诞生。

2.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①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制定了符合俄国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②广大革命群众的热情支持和参与。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3.想一想,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鼓舞了中国人民寻求民族解放的斗争;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仁人志士开始在中国介绍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

总之,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树立了榜样。

温故知新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有何意义?

俄国十月革命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在世界1/6的土地上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它不仅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而且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世界的传播,并向各国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畅想天地

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革命道路与俄国革命有何异同?

背景不同:

革命前俄国是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俄国革命是由战争引起的,中国革命的爆发与世界大战没有什么关系。

革命道路不同:

俄国革命是从城市发展到乡村的道路,中国革命是从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革命发展不同:

俄国革命明显有两个阶段:

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中国革命这两个阶段几乎是同时进行并同时完成的。

同:

革命的方式都是武装斗争,革命的领导者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革命都取得了胜利并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两国革命的胜利都对世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自己动手

查找资料,了解有关反映俄国十月革命的影视、文学作品。

疑难点拨

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这是二月革命后俄国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

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得到了苏维埃中占多数席位的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的支持,是当时的主要政权,但没掌握武装;另一个是工兵代表苏维埃,得到工农群众和革命士兵的支持,掌握实际武装力量。

两个政权并存的主要原因是俄国无产阶级由于力量涣散,受小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加上布尔什维克党的领袖和许多优秀干部大多遭监禁和流放,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掌握全部政权。

而资产阶级虽然在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的支持下掌握了政权,但由于实力不够,不可能建立单一的资产阶级政权,不得不同苏维埃分掌政权。

所以说两个政权并存是俄国二月革命后阶级力量对比形成的特殊产物。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作为主要政权对外继续推行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政策,对内拒绝人民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要求,极力压制苏维埃,从而使俄国的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

在这种情况下,布尔什维克党和广大革命群众热切盼望革命领袖列宁的归来。

课堂检测

1.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并立的政权是(B)

①沙皇政府②人民委员会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④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相关的历史事件是(D)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法国大革命C.日本明治维新D.俄国十月革命

3.奥运会火炬境外传递第三站选择在有“革命的城市”之称的圣彼得堡(彼得格勒)举行,我们之所以称它为“革命的城市”,因为它是(A)

A.十月革命的发生地B.俄罗斯的政治中心

C.俄罗斯的经济中心D.抗击德国法西斯的前沿阵地

4.“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

”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有关的战争是(D)

A.美苏冷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C.拿破仑对外战争D.第一次世界大战

5.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B)

A.俄国二月革命B.俄国十月革命C.巴黎公社革命D.里昂工人起义

6.下列有关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推动了马列主义在世界的传播B.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C.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D.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7.下列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表述,哪项不正确(B)

A.建立了人民委员会B.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

C.革命是在世界大战中爆发的D.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无产阶级进行了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还获得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材料二:

20世纪初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传入中国。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它确立为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中得到不断发展和成功实践,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1)材料一中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伟大尝试”和“革命胜利”各指什么?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伟大尝试”指巴黎公社“革命胜利”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或俄国十月革命等)

(2)材料二中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新纪元”的标志和“新阶段”的理论各指什么?

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新纪元”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或开国大典;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等)“新阶段”的理论指邓小平理论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等。

9.历史的长河并不是波澜不惊的水面。

虽然有数十年、甚至数百年平庸的时代,但是在平静之后总会有巨波狂澜的出现,卷起斑斓的浪花。

请将下列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前的字母符号填到相应的括号内。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美国内战C.十月革命D.辛亥革命

(1)1860年11月6日,反对奴隶制的林肯在总统选举中获胜。

1861年,南方七个州宣布脱离联邦,国家走到了分裂的边缘。

支持废除奴隶制的北方各州,与坚持蓄奴并脱离联邦的南方各州之间,爆发了一场历时四年的战争。

(B)

(2)20世纪初的中国,在孙中山领导下,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伟大里碑。

(D)

(3)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赶走詹姆士二世,没有发生流血事件,史称“光荣革命”。

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岛国永远地结束了。

(A)

(4)1917年的一天,伴随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的一声怒吼,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握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它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全世界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

(C)

收获与不足

 

岳麓书社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学生姓名:

第组第号评价:

备课时间:

备课教师:

课题:

第2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学习目标:

1.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2.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学习纲要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新经济政策3.苏联成立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社会主义工业化2.农业集体化

三.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2.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评价

学习重点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学习难点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

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梳理)

学习提示:

本课内容中两种经济政策比较容易把握,但对于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及其影响,难度较大,可先识记内容,然后慢慢理解。

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与此同时,出现了重大曲折和失误,主要表现为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切实际的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过度集中、缺乏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

1.为了平定国内的武装叛乱和战胜协约国的武装干涉,从1918年开始,苏维埃俄国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实行余粮收集制,强制征收农民的余粮;把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取消自由贸易,实行粮食和日用品配给制。

这一非常措施在集中财力、物力战胜敌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1920年底,苏俄粉碎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转入和平建设后,遇到了新的困难和危机。

列宁从实际出发,放弃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认为必须改变经济政策。

3.1921年春,俄共(布)根据列宁的意见,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有:

农业方面,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交税后可以自由处理自己的粮食。

工业方面,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某些中小企业。

商业方面,取消实物配给制,恢复商品买卖。

4.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它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

5.十月革命后,原俄罗斯境内建立了多个苏维埃共和国,它们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联合起来,于1922年底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6.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布尔什维克党和斯大林领导下继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1925年,联共(布)确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

从1928年开始,苏联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到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7.1927年,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的方针,把个体小农经济改造成为大规模的集体农庄。

经过几年努力,苏联的农业化基本完成,并初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8.1936年,苏联颁布了新宪法。

新宪法的颁布宣告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制度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苏联在斯大林时期,一切经济活动按国家规定的计划运行,采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党政不分。

9.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经济上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否定市场机制的作用,造成经济效益低下;经济计划统得过死,妨碍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的发挥。

政治上,权力过于集中,民主法制被忽视,权力愈来愈集中到个人手里,最后形成了个人的高度集权。

相关链接(根据相关链接,通读第二遍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收获。

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和列宁领导苏俄人民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922年,苏联成立。

从1928年开始,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

为了用法律的形式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成就肯定下来,1936年苏联颁布了新宪法。

宪法的颁布,宣告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严重的弊端。

合作探究(通读第三遍课文,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什么情况下实行的?

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起到了什么作用?

这一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也违背了经济规律,只能是战争环境下的临时政策,决不能把它当作“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形式去贯彻。

但在转向和平建设后,这一政策仍旧在执行,这就引起了1920年到1921年春的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为什么能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

新经济政策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

它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激活了流通领域,因而能进一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3.苏联为什么出现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个人崇拜有何危害?

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有历史原因、现实原因和个人因素。

从历史上看沙俄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没有民主传统,个人崇拜是历史上皇权至上的产物。

从现实上看,小农经济占优势,经济文化落后是个人崇拜的土壤;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使党的领导人权力过分集中,是个人崇拜的直接原因。

从个人因素看,斯大林把功劳归于自己,加上权力欲望很强,容易接受他的个人崇拜。

个人崇拜使领袖脱离群众凌驾于党和国家之上,民主法治被破坏;个人权力高度集中,形成了个人独裁,违背了集体领导的原则,容易引发政变和内乱,破坏了社会稳定,甚至导致历史的倒退。

畅想天地

想一想,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能把全国的物力、财力和人力集中于工业化建设。

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全力保障了重工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原料和劳动力。

③广大劳动者的忘我劳动。

问题讨论

有人说,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是历史的倒退。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为什么?

不同意。

因为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

他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

疑难点拨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是在外部存在着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内部存在落后经济文化条件下形成的。

虽然在战争年代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次政策存在着巨大问题。

如经营上管得过死、过严;缺乏市场活力。

从而导致经济效益十分低下。

政治上过分集权,缺乏社会主义民主,个人独断专行,人民群众在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压制,后来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事业的发展。

这种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生产活动。

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政府通过计划确定全社会的产、供、销和企业的人、财、物等。

在空前的经济增长速度下,掩盖着经济效率极低的现实,这表现在:

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第五,国家对经济资源的垄断,造成国家机关内腐败滋生。

所以这种经济增长必然是不可持续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斯大林模式的一系列弊端日益暴露出来。

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并最终造成了苏联1991年解体。

课堂检测

1.有人说,“对于苏联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

这里“阳光灿烂”的原因是实行了(B)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D.社会主义工业化

2.20世纪20年代,从本国国情出发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人物是(D)

A.邓小平B.毛泽东C.马克思D.列宁

3.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虽然使苏联取得巨大的建设成就,但这一模式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弊端是(C)

A.优先发展重工业B.排斥市场调节C.权力高度集中D.民主法制健全

4.下列符合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情况的是(D)

A.重工业由外国资本家经营B.市场经济繁荣

C.经济危机严重D.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5.斯大林曾说:

“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

”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B)

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B.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加速了农业化的发展D.形成了过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6.1921年,苏俄在国民经济陷于瘫痪的状态下,果断地在全国实施(B)

A.战时共产主义B.新经济政策C.一五计划D.农业集体化

7.邓小平说: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C)

A.废除粮食税,实行余粮征集制B.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消灭地主阶级

C.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D.推行计划经济,重点发展重工业

8.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当时加入苏联的有哪几个加盟共和国?

(D)

①俄罗斯联邦②外高加索联邦③乌克兰④白俄罗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收获与不足

 

岳麓书社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学生姓名:

第组第号评价:

备课时间:

备课教师:

课题: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学习目标:

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学习纲要

一.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

1.巴黎和会的召开—和会主题与操纵国

2.《凡尔赛和约》和凡尔赛体系的建立①《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②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二.《色佛尔条约》和《洛桑条约》

—签订的时间、国家、影响

三.华盛顿会议与《九国条约》

1.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召开的原因、参加的国家2.华盛顿会议的内容及影响①内容:

《九国公约》《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及其实质

学习重点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学习难点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

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梳理)

学习提示:

本课主要论述了一战结束后,协约国帝国主义策划了对战败国的政治处置与经济瓜分方案,协约国列强通过建立凡尔赛体系,确定了一战后的欧洲国际秩序;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则以建立华盛顿体系,确定了列强的殖民利益与军备水平。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建立在对战败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政治压迫、经济剥削基础上的,是非正义的。

1.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会议,讨论对战败国的处置问题,这就是巴黎和会。

会议由英、法、美三国首脑操纵。

战胜国列强为各自的利益激烈争吵达5个月之久,直到6月才同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

2.《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是:

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以东50千米以内不许设防;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

3.协约国还相继与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了和约。

《凡尔赛和约》连同这些条约,构建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凡尔赛体系”。

4.巴黎和会以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日益尖锐,形成了英、美、日三国争夺中国和太平洋海上霸权的新局面,其中美、日矛盾尤为突出。

列强希望召开新的国际会议来缓和彼此的矛盾。

1921年,有九国代表参加的华盛顿会议召开。

5.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主要内容有:

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和行政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不得在中国谋取有损于其他国家公民的特权。

《九国公约》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但核心内容是确立在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它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从而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6.华盛顿会议签订的美、英、日、法《四国条约》,承认了彼此在太平洋的权益。

会议还签订了美、英、法、日、意《五国海军条约》,美国取得了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

7.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体系”。

由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构成的帝国主义国际关系新格局,史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国际联盟是这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体系的实质,是建立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的新体系。

相关链接(根据相关链接,通读第二遍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收获。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之后,资本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