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简答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298839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学简答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方剂学简答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方剂学简答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方剂学简答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方剂学简答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方剂学简答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方剂学简答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简答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方剂学简答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1.龙胆泻肝汤中的当归、生地黄是否为肝阴血亏虚而设?

32.举例说明何谓“透热转气”?

33.川芎茶调散、九味羌活汤均可治疗头痛,临床上如何区别运用?

34.方剂的组方意义是什么?

35.清燥救肺汤主治何病证?

方中人参、杏仁的配伍意义是什么?

36.补阳还五汤中为什么以黄芪为君且重用?

37.苏子降气汤主治何病证?

方中当归的配伍意义是什么?

38.清热剂的使用注意是什么?

39.麻杏甘石汤主治何病证?

简述麻黄在方中的配伍意义。

40.五苓散中为何用桂枝?

主治病证有哪些?

41.血府逐瘀汤中配伍柴胡、枳壳、桔梗的意义是什么?

42.简述半夏泻心汤的主治病证及制方特点。

43.简述白虎汤的主治病证及配伍意义。

44.如何理解叶天士所谓“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45.镇肝熄风汤以何药为君?

46.活血祛瘀剂中配伍理气药、补气药的意义是什么?

47.旋覆代赭汤中代赭石为何要轻用?

48.天王补心丹是否以生地为君药?

49.犀角地黄汤中牡丹皮活血散瘀,是否会加重出血?

为什么要用牡丹皮?

50.半夏泻心汤的主治证中有“心下痞满”,方中为什么要用人参、大枣、炙甘草等甘壅之品?

51.简述桂枝在桂枝汤、当归四逆汤的配伍作用。

52.简述大承气汤的组成、功效、主治。

53.运用仙方活命饮的依据是什么?

方中为什么要配伍大队活血散瘀药?

11.答:

五苓散所治烦渴,是因水蓄下焦,气化不利,气不化津,津液不得输布上潮所致。

治宜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方中白术健脾燥湿,促进运化,既可化水为津,又可输津四布,桂枝温通阳气,既内助膀胱气化,协渗利药以布津行水,又外散太阳经未净之邪。

二药合用使水行气化,津液上承,则烦渴自愈。

12.答:

四神丸中君药是补骨脂。

由于四神丸所治五更泄泻是由于脾肾阳虚,火不暖土,肠失固摄所致,而补骨脂辛苦温,有补肾壮阳、温脾止泻之功,尤善补命门之火以散寒邪,为治肾虚泄泻,壮火益土之要药,在方中起主要治疗作用,所以为君药。

13.答:

补气健脾方剂适用于脾胃气虚之证。

由于脾胃气虚,运化力弱,而补气之品性较壅滞,易于碍胃,故补气健脾方剂宜配伍少量行气药物为佐,使之补而不滞。

例如补中益气汤中用陈皮既调理气机,以助脾胃之升降,并可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

14.答:

六味地黄丸中用熟地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

山茱萸滋补肝肾,秘涩精气;

山药健脾补虚,涩精固肾,三药滋养肾肝脾,称为“三补”。

且熟地的用量是山萸肉与山药两药之和,故是以补肾阴为主。

其配伍特点是三补三泻,以补为主;

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且寓泻于补,补不碍邪,泻不伤正,是平补少阴的常用方剂。

15.答:

肾气丸是补阳方,方中只用附子、桂枝二味补阳之药是取“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之意;

用量小是取“少火生气”,意在微微生火,鼓舞肾气。

16.答:

应用固涩剂时应注意:

①应配伍相应的补益药物,标本兼顾,以提高疗效;

②若外邪未尽者,不宜过早使用,以免“闭门留寇”;

③对于实邪所致的热病多汗、痰饮咳嗽、火扰遗精、湿热或伤食泻痢、血热或瘀阻崩漏、湿热带下等不可用。

17.答:

小柴胡汤主治邪从太阳传人少阳,是由于正气不足,邪气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入里,故方中用人参益气健脾,既扶正驱邪外出,又扶正御邪内人。

18.答:

大黄在大承气汤中泻热通便,荡涤肠胃,与芒硝相须为用,峻下热结;

大黄在大黄附子汤泻下通便,荡涤积滞,与附子相配,其寒性去而走泻之性尤存,荡涤肠胃,攻下冷积;

大黄在茵陈蒿汤中降瘀泻热,与茵陈相配,使瘀热从大便而解。

19.答:

柴胡在普济消毒饮中与升麻配伍,疏散风热,并引诸药上达头面,使风热疫毒之邪宣散透发,寓有“火郁发之”之意。

柴胡在完带汤疏肝理气解郁,与白芍配伍抑肝扶脾,疏肝柔肝,养肝体而调肝用,以达疏肝解郁之效。

20.答:

小青龙汤主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证。

方用麻黄、桂枝为君,发汗解表,除外寒而宣肺气;

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

然而,肺气逆甚,纯用辛温发散,既恐耗伤肺气,又虑其温燥伤津,所以又配五味子敛肺气而止咳喘,芍药益阴血而敛津液,并为佐制之用,使全方温通发散不伤气津。

21.答:

生化汤主治血虚受寒,瘀血内阻而致的产后瘀血腹痛。

根据虚则补之,寒者温之,结者散之的理论,治宜化瘀生新,温经止痛。

但产妇是以血虚为主,故方中重用当归为君,养血活血,化瘀生新,且能温经散寒,一物三用,最切产后病机,使血气充盈,经脉周流,寒散痛止。

22.答:

镇肝熄风汤主治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气血上逆之类中风,方用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而肝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若一味潜镇,恐肝之疏泄受抑,故配茵陈、川楝、麦芽,顺肝木升发之性,条达肝气而防郁滞,兼清肝热。

麦芽与甘草相伍,又能养胃和中,防止金石介类药碍胃之弊。

23.答:

麦门冬汤主治肺胃阴伤气逆之肺痿及胃阴不足之气逆呕吐。

方中用少量半夏降逆下气,化其痰涎,和胃止呕,又可使方中麦门冬等滋阴润燥之品滋而不腻,同时与大量麦门冬配伍,则其燥性被制而降逆之功犹存,两者相反相成。

24.答:

以藿香为君。

因为本方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方中藿香辛温,其气芳香,外散在表之风寒,内化脾胃之湿滞,辟秽和中,升清降浊,用量独重,针对主证,内外同用,故为君药。

25.答:

使用解表剂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解表剂多用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

②凡服解表剂后,宜避风寒,或增加衣被,以助汗出。

③解表取汗,应以遍身微汗为佳。

④服药期间,应忌辛辣、生冷、油腻,以免影响药物吸收和药效的发挥。

⑤使用解表剂以外邪所致的表证为要。

如表邪未尽又见里证,宜先解表,后治里,或表里双解;

如病邪已完全入里,或麻疹已透、疮疡已溃、正虚水肿、吐泻失水等,均不宜使用解表剂。

26.答:

越鞠丸主治气郁所致之气、血、痰、火、湿、食六郁证。

至于痰郁,或因气滞湿聚而生,或因饮食积滞而致,或因火邪炼液而成,方中有香附行气,苍术祛湿,栀子泻火、神曲消食,川芎行气活血,诸药配伍使气机流畅,湿去火消,诸郁得解,则痰郁亦随之而消,故方中未用祛痰药,此亦治病求本之意。

27.答:

柴胡在龙胆泻肝汤中疏畅肝胆气机以顾肝用,防火邪或湿热内郁导致肝气不舒,亦防方中所用苦寒渗利之品抑制肝之条达,并引诸药归于肝胆。

柴胡在逍遥散中的配伍作用是疏肝解郁,以使肝气条达,配芍药养血柔肝疏肝,补肝体利肝用。

28.答:

治法是指导临证应用成方和组创新方的依据,方剂是实现治法的具体手段和体现治法内容的载体。

概括起来说,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即“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即是法”。

29.答:

定喘汤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之哮喘证;

麻黄在方中宣肺平喘,解散表邪,与甘涩之白果合用,一散一收,既能增强平喘之功,又可防麻黄辛散太过耗伤肺气,共为君药。

阳和汤主治阳虚血弱,寒凝痰滞之阴疽;

方中佐以少量麻黄辛温宣散,发越阳气,开泄腠理,以散肌表腠理之寒凝。

30.答:

银翘散主治温病初起,邪在卫分证。

方中配伍辛而微温之荆芥穗、淡豆豉意在助银花、连翘发散表邪,透邪外出,增强其解表之力,又防方中寒凉药物太过。

31.答:

不是。

因为龙胆泻肝汤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或肝经湿热下注证。

而肝为藏血之脏,体阴而用阳,肝经有热,本易耗伤阴血,方中用药又多属苦寒燥湿、渗利伤阴之品,能再耗其阴,故用生地、当归滋阴养血以顾肝体,使邪祛而不伤正,非肝阴血亏虚而设。

32.答:

清营汤主治邪热初人营分证。

由于人营邪热多由气分传来,故常配金银花、连翘等辛凉透热之品清热解毒、轻宣透邪,使初入营分之邪热转出气分而解,此即叶天士所谓“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33.答:

两方所治之证均有头痛、发热、恶寒、苔白、脉浮等表现。

但川芎茶凋散具疏风止痛之功效,所治头痛是外感风邪,上犯头目,阻遏清阳所致,是以偏正头痛,或巅顶头痛为主症。

而九味羌活汤的功效是发汗祛湿,兼清里热,所治之头痛是外感风寒湿,兼有里热证,其头痛项强,另有肢体酸楚疼痛、无汗及口苦微渴之里热表现。

34.答:

方剂的组方意义是通过合理配伍,扬长避短,调偏制毒,增强或改变药物原有的作用,消除或缓解其对人体的不利影响。

35..答:

清燥救肺汤主治外燥深入肺脏,伤阴耗气,肺失清肃所致的燥热伤肺重证。

方中佐用人参,益气和中,使土旺金生,肺气自旺,体现“培土生金”之法,即“损其肺者益其气”(《难经》);

伍以杏仁降利肺气,使肺气肃降有权,即“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

”.

36.答:

补阳还五汤主治的中风后遗证是因素体元气亏虚,不能鼓动血脉运行,以致脉络瘀阻,肌肉筋脉失荣而致。

方中重用生黄芪,可大补元气,使气旺则血行,瘀消而不伤正,故为君药。

37.答:

本方主治痰涎壅盛,肾阳不足,上实下虚之喘咳。

配伍辛苦温润之当归,既可养血补虚以助肉桂心温补下元,又能治“咳逆上气”,并制半夏、厚朴之燥,以防辛燥伤津。

38.答:

使用注意:

①把握其适应证。

清热剂一般是在表证已解,热已入里,且里热虽盛,尚未结实的情况下使用。

②注意辨别热证的性质、阶段、部位、程度,分清主次,区别对待,恰当施治。

③注意辨别热证的真假。

④注意护胃、保津。

⑤注意根据病情需要恰当施以“反佐”法。

39.答:

麻杏甘石汤主治肺热壅盛证。

方中配伍麻黄宣肺解表而平喘,但其性温,故配伍辛甘大寒之石膏,清泄肺胃,兼透热生津。

两者配伍温寒相制,且石膏用量大于麻黄,可使宜通肺气而不助热,清泄肺热而不碍畅表,共成辛凉宣泄之功。

且麻黄与杏仁相配宣降肺气以止咳平喘。

40.答:

五苓散中用桂枝的意义:

一是用其温化之力温通阳气,内助膀胱气化,协渗利药以布津行水,二是利用其辛散之功,外散太阳经未净之邪。

主治病证为:

①伤寒太阳膀胱蓄水证。

小便不利,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水人即吐,苔白,脉浮。

②水湿内停之水肿,泄泻,小便不利。

③痰饮内停,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

41.答:

血府逐瘀汤中配伍柴胡、枳壳、桔梗,是因为三药相配有升有降,以调畅气机。

血瘀以致气滞,调畅气机可使气机升降复常。

另外,气行则血行,用调气法还有利于瘀血的排除。

肝经布胁,瘀血阻滞胸中,必致肝气不舒,用柴胡还可疏肝解郁。

桔梗、柴胡还有载药上行,使药直达病所。

42.答:

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互结之痞证。

其制方特点是:

寒热并用以和其阴阳,辛苦合用以复其升降,补泻兼施以调其虚实。

43.答:

白虎汤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

方中重用辛甘大寒之石膏,清热除烦,生津止渴,使热清而津不伤,为方中君药。

以苦寒质润之知母,助石膏清泄肺胃实热;

并能滋阴生津,为臣药。

君、臣相伍,相须为用,增强清热生津之力。

粳米、炙甘草既能益胃护津,又可防止君臣药大寒伤中之偏,为佐使药。

四药相伍,共成清热生津,除烦止渴之剂。

44.答:

由于入营邪热多由气分传来,故对于邪热初入营分证,在清营解毒的同时,常配伍金银花、连翘等辛凉透热之品以促其“透热转气”;

邪热入血每多迫血妄行而致出血,络伤血溢或热与血结又可致瘀,故在清热凉血解毒的同时,还常配丹皮、芍药等散瘀凉血之品,使血止而不留瘀。

45.答:

以怀牛膝为君。

因本方主治肝肾阴虚,肝阳偏亢,阳亢风动,气血逆乱之类中风。

方中怀牛膝味苦酸而性平,入肝肾经,重用以引血下行,折其亢阳,平定气血逆乱之势,且滋补肝肾,使阴足以利于肝阳的平降,故为君药。

46.答:

因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一阴一阳,相互为根,两关系甚为密切。

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机阻滞更加影响瘀血不散,为了增强其活血祛瘀止痛的作用,常常配伍理气药,使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痛止。

气虚鼓动无力,血行缓慢导致血瘀;

久用逐瘀剂,易伤正气,故活血化瘀剂中,又常配伍补气之品,使气旺则血行。

47答:

旋覆代赭汤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胃失和降证。

病机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互见。

方中配伍代赭石重坠降逆,助君药旋覆花降逆下气,止呕化痰,但其性寒质重,恐其攻伐胃气,犯“虚虚之误”,故轻用其量。

48.答:

是。

因为天王补心丹主治心肾阴亏,虚火内扰,神志不安所导致的阴亏内热,心神不宁证,可见虚烦少寐,神疲心悸,梦遗健忘,口舌生疮等表现;

方中重用甘寒之生地,能上养心血,下滋肾水,并可清泄虚火,使心神不为虚火所扰而宁静,使精关不为虚火所动而固秘,故为君药。

49.答:

犀角地黄汤主治温热病邪深入血分而出现的热扰心营,热伤血络,蓄血瘀热等病证。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可收散瘀化斑之效,与犀角、生地黄相配,凉血与散瘀并用,以达到凉血止血而又无冰伏留瘀之弊。

只要剂量运用得当,不会加重出血。

50.答:

本方主治证的痞满,系小柴胡汤证误用下法,损伤中阳,外邪乘虚而人,以致寒热互结,而成心下痞满。

故用人参、大枣、炙甘草,健脾益气,补虚和中,兼生津液,以治脾虚,此乃.治本之图,此三味既可防方中芩、连之苦寒伤阳,又防夏、姜之辛热伤阴,与半夏、于姜辛散之品配伍,则又无助湿滞膈之弊。

如此配伍,非特不嫌其滋补滞隔,且能相得益彰。

51.答:

桂枝在桂枝汤中的作用是透营达卫,解肌发表,外散风寒,与酸苦而凉,益阴敛营的芍药相须为用,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共调营卫。

桂枝在当归四逆汤中温经散寒,活血通脉,助当归温通血脉,又与芍药相合,调和营卫。

52.答:

本方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组成,具有峻下热结的功效,主治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证.或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53.答:

仙方活命饮主治热毒壅滞,气血凝滞之痈疡肿毒初起,临床上以局部红肿热痛,脉数有力为用方依据,证属阳证热毒痈疮。

因热毒壅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热毒与瘀血搏结,故化为痈疽。

此时,清热解毒是很重要的。

但仅清热解毒,而不调畅气血,则病终难除。

只有在清热解毒的基础上配伍活血化瘀药物,使热毒清解,营卫调畅,气血和调,邪无滞留,才能瘀去肿消痛止。

54.答:

两方的药物组成中均有人参、白术、炙甘草三味,皆可益气补中,治疗脾虚之证。

但四君子汤中三药与茯苓相伍,且人参为君药,故重在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证;

理中丸用三药与于姜相配,并以干姜为君药,故重在温中祛寒,适宜于中焦虚寒证。

55.答:

龙胆泻肝汤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或肝经湿热下注证。

肝体阴而用阳,性喜条达而恶抑郁,火邪或湿热内郁则肝气不舒,且方中用药多属苦寒渗利,也能抑其条达之性,故又用柴胡疏畅肝胆气机以顾肝用,并引诸药归于肝胆,用为佐使药。

56.答:

麻子仁丸主治肠胃燥热之便秘证。

脾主为胃行其津液,因外邪入里,肠胃燥热,脾受约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故见肠燥津枯,大便秘结,小便频数等症。

麻子仁丸因能润肠泻热,行气通便,故可治肠胃燥热,脾受约束之便秘。

由于本方主治脾约便秘,故又名脾约麻仁丸、脾约丸。

57.答:

.本方虽然属于活血祛瘀剂,但主治病证的病机是因气虚不能行血,以致脉络瘀阻,筋脉肌肉失养。

故治法应以补气为主,活血通络为辅。

所以方中重用生黄芪为君药,大补元气,令气旺血行,瘀去络通,则病自愈,而桃仁、红花活血祛瘀药为辅。

58.答:

方中重用山楂为君,臣以神曲、莱菔子,三药相配,消食化滞,可消各种饮食积滞。

以陈皮、半夏行气化滞,和胃止呕;

又以茯苓渗湿健脾,和中止泻,连翘清热散结,共为佐药。

诸药合用,共奏消食和胃之功。

59.答:

小柴胡汤主治病证及临床表现有:

①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

②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③疟疾、黄疸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60.答:

麻黄汤主治风寒表实证,病机为风寒外束,营卫郁滞,肺失宣降,用杏仁与麻黄相伍,宣降肺气,以止咳平喘;

而麻子仁丸主治脾约证,病机为胃肠燥热内结,脾约不能布津,肠失濡润,传导失司,杏仁既助麻子仁润肠通便,又上肃肺气,肺与大肠同治,含有“提壶揭盖”之法。

61.答:

①败毒散的组成有:

羌活、独活、川芎、柴胡、桔梗、枳壳、前胡、茯苓、人参、生姜、薄荷、甘草。

②当归四逆汤的组成有:

当归、芍药、桂枝、细辛、木通、大枣、甘草。

③三仁汤的组成有:

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半夏、厚朴、滑石、通草、竹叶。

62.答:

清胃散主治胃火上攻证,方用黄连直泻胃中实火,配伍入阳明经的升麻,清热解毒的同时,又宣达郁遏之火,有“火郁发之”之义。

而补中益气汤主治脾胃气虚,清阳不升证,用升麻、柴胡与黄芪等补气之品相伍,能升提下陷的中气。

63.答:

保和丸主治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所致的食积轻证。

功效是消食和胃。

其用方要点是脘腹胀满,嗳腐厌食,舌苔厚腻,脉滑。

64.答:

①四神丸的组成有:

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生姜、大枣。

②旋覆代赭汤的组成有:

旋覆花、代赭石、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甘草。

③镇肝熄风汤的组成有:

怀牛膝、代赭石、龙骨、牡蛎、白芍、天冬、玄参、龟甲、茵陈、川楝子、生麦芽、甘草。

65.答:

清营汤主治温热病热邪初人营分证。

根据叶天士“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的理论,方中用金银花、连翘、黄连、竹叶等气分药,作用一是清热解毒,二是使人营分之邪透出从气分而解。

66.答:

①三仁汤的组成有:

②生化汤的组成有:

当归、桃仁、川芎、炮姜、黄酒、炙甘草。

③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成有:

半夏、天麻、白术、茯苓、橘红(陈皮)、生姜、大枣、甘草。

67.答:

平胃散主治湿滞脾胃证。

表现为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苦淡无味,呕吐恶心,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功效为燥湿健脾,行气和胃。

68.答:

①天王补心丹的组成有:

生地、天冬、麦冬、玄参、酸枣仁、柏子仁、当归、丹参、五味子、朱砂、远志、人参、茯苓、桔梗。

②完带汤的组成有:

山药、白术、人参、苍术、陈皮、车前子、柴胡、白芍、荆芥穗、甘草。

③定喘汤的组成有:

白果、麻黄、桑白皮、黄芩、杏仁、款冬花、半夏、苏子、甘草。

69.答:

桂枝汤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表现为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或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病机为风邪外袭,营卫不和。

方用桂枝解肌发表,外散风寒,芍药益阴敛营。

两药相伍,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是桂枝汤的核心配伍。

70.答:

逍遥散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临床表现为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往来寒热,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舌淡,脉弦而虚。

功效为:

疏肝解郁,健脾养血。

71.答:

①半夏厚朴汤的组成有:

半夏、厚朴、生姜、茯苓、苏叶。

②藿香正气散的组成有:

藿香、白芷、苏叶、厚朴、大腹皮、白术、茯苓、桔梗、半夏、陈皮、生姜、大枣、甘草。

③清营汤的组成有:

犀牛角、生地、麦冬、玄参、金银花、连翘、黄连、竹叶、丹参。

72.答:

定喘汤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之哮喘。

表现为哮喘咳嗽,痰多气急,痰稠色黄,微恶风寒,舌苔黄腻,脉滑数。

功效为宣降肺气,清热化痰。

73.答:

①麻子仁丸的组成有:

麻子仁、杏仁、芍药、大黄、枳实、厚朴、蜜。

②半夏泻心汤的组成有:

半夏、干姜、黄连、黄芩、人参、大枣、甘草。

③白头翁汤的组成有:

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

74.答:

败毒散原为小儿而设,因小儿形气未充,用小量人参以培补正气。

后世用败毒散治疗气虚之人,外感风寒湿邪。

在发散表邪的同时,用小量人参意在:

①扶助正气以利于解表;

②祛邪而不伤正气;

③防邪复犯。

75.答:

麻子仁丸主治脾约证。

病机为胃肠燥热内结,脾约不能布津,肠失濡润。

方中除用麻子仁为君药润肠通便外,还配伍了小承气汤轻下热结。

然而在配伍小承气汤的同时,方中还配伍了阴柔的芍药,并受蜂蜜之甘缓之性的制约。

另外,“丸者,缓也”,本方制成丸剂,也缓和了小承气汤泻下之性。

故全方润而不峻,属缓下之剂。

76.答:

黄土汤主治因脾阳不足,中气亦虚,血失统摄而致的出血病证。

方用辛温而涩的灶心黄土为君,温脾阳而收涩止血,同时配伍了辛热的附子和温燥的白术来温阳健脾,以复脾之统血之职。

然过于辛热和温燥又易致耗血动血,故用苦寒之黄芩以制其辛热温燥性,为佐药。

77.答:

①逍遥散的组成有:

柴胡、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白芍、薄荷、生姜。

②朱砂安神丸的组成有:

朱砂、黄连、当归、生地、甘草。

③半夏泻心汤的组成有:

半夏、于姜、黄连、黄柏、人参、大枣、甘草。

78.答:

四物汤主治营血虚滞证。

病机为营血虚滞,脏腑形体失养,故以补血和血立法。

方用熟地为君滋阴补血,用川芎行气活血,一则行血分之滞,二则可防方中滋阴补血药滋腻之性,使滋而不腻,补而不滞。

川芎茶调散主治外感风邪头痛。

病机为外感风邪,上犯头目,阻遏清阳,故以祛风止痛立法。

方用川芎为君药,辛香走窜,上达头目,祛风止痛,是治头痛的要药。

79.答:

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且寓泻于补,补不碍邪,泻不伤正。

80.答:

①银翘散的组成有:

金银花、连翘、荆芥、淡豆豉、薄荷、牛蒡子、桔梗、甘草、芦根、竹叶。

②小青龙汤的组成有:

麻黄、桂枝、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芍药、甘草。

③温经汤的组成有:

吴茱萸、桂枝、当归、芍药、阿胶、麦冬、丹皮、川芎、人参、甘草、半夏、生姜。

81.答:

方中用半夏散结消痞,和胃降逆,干姜温中散寒,黄芩、黄连清泻里热,四药合用,辛开苦降,散结除痞,和调寒热。

人参、大枣、炙甘草健脾益气,补虚和中,兼生津液,既可防芩、连之苦寒伤阳,又防夏、姜之辛热伤阴,与半夏相伍,升清气,降逆气,与干姜、黄芩、黄连相伍,补泻兼施。

诸药合用,体现了寒热并用以和其阴阳,辛苦合用以复其升降,补泻兼施以调其虚实的组方特点。

82.答:

表现为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即“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有力”。

功效为清热除烦,生津止渴。

83.答:

①真武汤的组成有:

附子、白术、茯苓、生姜、芍药。

②阳和汤的组成有:

熟地、鹿角胶、肉桂、炮姜、麻黄、白芥子、甘草。

③麦门冬汤的组成有:

麦冬、人参、粳米、甘草、大枣、半夏。

84.答:

小柴胡汤主治伤寒少阳证,病机为邪在少阳,枢机不利,正邪交争,治以和解少阳。

方中柴胡入肝胆经,其性轻清升散,能透达少阳半表之邪,又舒畅经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