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梯度能力训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295529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梯度能力训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梯度能力训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梯度能力训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梯度能力训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梯度能力训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梯度能力训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梯度能力训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梯度能力训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梯度能力训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A.蔗糖B.氯化钠

C.硝酸铵D.氢氧化钠

4.下述方法中:

①加水,②加硝酸钾,③蒸发水,④冷却,⑤加热但保持溶液质量不变,⑥加饱和硝酸钾溶液。

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的是()

A.①②⑤B.①⑤⑥C.②③④D.②④⑥

5.20℃时,在一只烧杯中加入100mL水,放入1gCa(OH)2固体搅拌,静置,有白色沉淀沉降到烧杯底部,对于上层澄清液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无色溶液B.是稀溶液C.是饱和溶液D.是浓溶液

6.20℃时,往50g蔗糖溶液中加入5g蔗糖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稍加热后固体全部溶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B.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D.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7.(2011·

桂林中考)25℃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8.20℃时向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10g硝酸钾晶体,静置一段时间,溶液的质量为_____g;

若向其中加入2g氯化钠晶体,静置一段时间,则溶液的质量为_____g,所得溶液为20℃时氯化钠的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9.苯甲酸是一种食品防腐剂,它是一种片状晶体,不同温度下在100g水中溶解的质量如下表:

某同学为提纯某一苯甲酸样品(其中含有泥沙等难溶于水的杂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样品约2g放入烧杯中,加入25℃、100g的蒸馏水充分搅拌,发现样品几乎没有溶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所得溶液为苯甲酸的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待样品充分溶解后趁热过滤,趁热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所得滤液缓慢冷却至室温就可使苯甲酸以晶体形式析出。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将一块塑料板放入5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塑料板漂浮于液面上(如图所示)。

若将溶液降温到20℃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______。

若要使塑料板上浮,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忽略该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

11.A、B、C、D四个烧杯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溶剂,在相同的温度下,向4个烧杯中加入20g、15g、10g、5g的某溶质,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回答下列各题。

(填序号)

(1)______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______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

______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在一定温度下,在A、B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水,B中固体刚好溶解,A中固体是否也全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能提升

1.20℃时,将不同质量的食盐固体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所得溶液质量与加入食盐质量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其中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2.在一个烧杯中盛有饱和硝酸钾溶液和少量硝酸钾晶体,现有四种方法:

①向烧杯中加水;

②用玻璃棒搅拌;

③将溶液加热;

④加入同体积的饱和食盐水。

其中不能使硝酸钾晶体再溶解的是()

A.②④B.②C.①③D.④

3.有两瓶t℃的硝酸钾溶液,一瓶为饱和溶液,另一瓶为不饱和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瓶溶液的是()

A.分别降低温度

B.各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振荡

C.各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

D.恒温下,分别蒸发少量水

4.能证明某KCl溶液在20℃时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的方法是()

A.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结果溶液变稀

B.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KCl晶体,晶体不再溶解

C.取少量该溶液升温,无KCl晶体析出

D.取少量该溶液,降温至10℃时,有KCl晶体析出

5.把盛有饱和硝酸钾溶液(内含有少量未溶解的KNO3晶体)的试管与一U形管连通,U形管内盛有水,并将试管插在盛水的烧杯中(如右图)。

(1)如果往烧杯中缓慢加入硝酸铵晶体,此时试管里的KNO3晶体的量会______,U形管中液面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往烧杯中缓慢加入NaOH固体,此时试管内KNO3溶液的量会______,

U形管中液面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硝酸钾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为_______________。

U形管液面的变化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根据题意,选择下列词语填空:

“饱和、不饱和、浓、稀、多、少、一定、不一定”。

已知:

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食盐和熟石灰的质量分别为36g和0.17g,现有甲、乙两只烧杯各盛50g水,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1)在甲烧杯中加入15g食盐,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甲,则甲为______溶液。

由于此溶液中溶质含量较______,所以属于______溶液。

(2)在乙烧杯中加入0.1g熟石灰,充分搅拌后得浑浊的液体,过滤得到溶液乙,则乙为______溶液。

由实验可知,对于不同溶质来说,浓溶液______是饱和溶液,稀溶液______是不饱和溶液。

拓展创新

某兴趣小组利用家中的材料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步骤设计如下:

Ⅰ.称取六份冰糖和一份食盐,每10g为一份,并将其中五份冰糖研磨成粉末。

Ⅱ.按照下表进行实验(实验所需仪器略)

请你对他们的实验设计进行分析:

(1)根据上述设计,你认为他们准备研究的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不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第四组实验与前三组实验的比较,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

对于饱和溶液来说,是指在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不能再溶解该溶质的溶液,而不是不能溶解所有物质的溶液;

溶液饱和与否和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的关系。

2.【解析】选B。

倒出的溶液还可溶解少量的食盐,说明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且溶液比原来变稀;

由于黄瓜中的部分水分进入溶液,溶剂的质量增加。

3.【解析】选C。

降低温度会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题中四种物质中只有硝酸铵溶于水时才会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4.【解析】选C。

已知硝酸钾是一种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采用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的方法,都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5.【解析】选D。

Ca(OH)2溶液是无色溶液;

由于100mL水中加入少量的Ca(OH)2还不能完全溶解,说明该溶液中只溶有少量的溶质,属于稀溶液,因为溶液中有不溶的Ca(OH)2存在,说明该溶液已达到饱和。

6.【解析】选A。

由于搅拌后加热前的溶液中有未溶解的蔗糖,故此时的溶液应是饱和溶液;

由题中信息无法确定加热后的溶液能否继续溶解蔗糖,故无法确定此时溶液是否饱和。

7.【解析】选C。

由于是向不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故不选A;

随着不断加KNO3固体,溶质的质量不断增加,当达到饱和之后,溶质质量不变,正确的图像是C。

8.【解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不能溶解硝酸钾晶体,但可溶解氯化钠晶体。

但因溶解的氯化钠的量很少,故为NaCl的不饱和溶液。

答案:

100102不饱和

9.【解析】由于苯甲酸在25℃、100g的蒸馏水中仅能溶解0.17g,故发现样品几乎没有溶解,由于有没溶解的苯甲酸,故溶液属于饱和溶液;

趁热过滤是为了防止温度下降后苯甲酸析出,从而被过滤出来;

滤液缓慢冷却至室温时,由于苯甲酸在水中溶解的质量减小,故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

(1)常温下,苯甲酸在水中溶解的质量很小饱和

(2)减少过滤时苯甲酸的损失

(3)苯甲酸在水中溶解的质量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10.【解析】硝酸钾饱和溶液在降低温度时会析出晶体;

由于溶液的质量减小,因此其密度减小,根据浮力公式,排开水的体积增大,塑料板也随之下沉。

硝酸钾饱和溶液只是不能溶解硝酸钾,可向其中加入其他的溶质,从而增大溶液的质量,其密度也会随之增大,塑料板排开水的体积减小,导致塑料板上浮,另外也可采用升高温度后,加入硝酸钾的方法增大溶液的密度。

硝酸钾晶体析出塑料板下沉

向溶液中加入食盐等物质(或升高温度后,加入硝酸钾等)

11.【解析】

(1)分析图示可以看出,A、B烧杯中溶质没有完全溶解,说明溶液已达到饱和,C烧杯中没有固体剩余,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D烧杯中溶解的溶质的量比C烧杯中溶解的溶质的量少。

因此,不管C烧杯中的溶液是否达到饱和,D中所盛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A烧杯中所加的溶质的量比B烧杯中多5g,加入相同质量的水,B中固体恰好溶解时,A中固体应有剩余。

(1)A、BCD

(2)不全溶

1.【解析】选D。

四个实验中的水的质量都是100g。

由D项中实验可知,20℃时,100g水中最多只溶解36g食盐,即有4g未溶解的食盐,因此所得溶液饱和;

而前三个实验中加入食盐的质量均小于36g,即所得溶液均不饱和。

由题意知,烧杯中盛有饱和硝酸钾溶液和少量硝酸钾晶体,向烧杯中加水和将溶液加热,都会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从而使硝酸钾晶体继续溶解;

饱和食盐水是食盐的饱和溶液,不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可以继续溶解硝酸钾,故向烧杯中加入同体积的饱和食盐水,可以使硝酸钾晶体再溶解;

在温度和溶剂的量不改变的条件下,用玻璃棒搅拌不能使饱和硝酸钾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因此不能使烧杯中的硝酸钾晶体再溶解。

降低温度时,饱和溶液中会析出晶体;

加入少量的硝酸钾时,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会继续溶解硝酸钾;

恒温蒸发少量水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会有晶体析出,故A、B、D三种操作均可区别两溶液。

由于无论硝酸钾溶液是否饱和,向其中加入水时均无现象,故C操作不能区分两溶液。

4.【解析】选B。

无论溶液是否饱和,向其中加入少量水时溶液都会变稀,故方法A不正确;

温度不变时,向其中加入该溶质,晶体不再溶解,说明溶液已达到饱和,故方法B正确;

由于无论溶液是否饱和,在升高温度时,均不会析出晶体,故方法C不正确;

对于接近饱和的不饱和溶液来讲,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也会析出晶体,故方法D不正确。

5.【解析】

(1)由于硝酸铵溶解于水时液体的温度降低,因而向烧杯内加硝酸铵固体时,烧杯内液体温度降低,试管内饱和硝酸钾溶液会有KNO3晶体析出,由于试管内温度降低,试管内气体分子间隔变小,试管内部气压变小,因而U形管内的液体沿U形管向左移动,造成左侧液面升高,右侧液面下降。

(2)由于NaOH固体溶解时液体温度升高,此时试管内的KNO3晶体逐渐溶解,使试管内KNO3溶液的质量增加,U形管内的液体则沿U形管向右侧移动,造成右侧液面升高,左侧液面下降。

(3)分析

(1)、

(2)不难得出结论。

(1)增多左侧液面比右侧高

(2)增多右侧液面比左侧高

(3)KNO3溶解的质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气体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6.【解析】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食盐,则50g水中最多溶解18g,所以15g食盐溶到50g水中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但溶质含量较多,是浓溶液;

100g水中最多溶解0.17g熟石灰,0.1g熟石灰加到50g水中得饱和溶液,但溶质含量较少,所以是稀溶液。

(1)不饱和多浓

(2)饱和少稀不一定不一定

【解析】

(1)根据上表可判断第一组中溶剂的种类不同,溶剂的质量与其他各组也不相同,第二组是溶质的颗粒大小不同,第三组是固体的种类不同,第四组与前三组温度不同,因此可知准备研究的影响因素是固体种类、溶质颗粒的大小、温度、溶剂的种类、溶剂的质量;

比较上表可知不影响物质溶解性的是溶质颗粒的大小、溶剂的质量。

(2)第四组实验比前三组温度高,物质溶解的速率加快。

(1)固体种类、溶质颗粒的大小、温度、溶剂种类、溶剂质量溶质颗粒的大小、溶剂质量

(2)温度升高溶解速率加快(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