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含答案III.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291901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含答案II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含答案II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含答案II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含答案II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含答案II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含答案III.docx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含答案II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含答案III.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含答案III.docx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III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III)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6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哲学发展史上两大基本派别的根本对立体现在

A.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B.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的不同回答

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不同回答

2.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说:

“研究人员的世界观将永远决定他的工作方向。

”这说明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哲学与具体科学相互影响D.哲学给具体科学研究以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3.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这种观点

A.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B.认为物质依赖于意识,是唯心主义观点

C.认为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D.承认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4.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

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

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④社会发展的道路是上升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下列观点中属于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是

①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②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③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④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

6.当火星与太阳视黄经相差180度时,称为火星冲日。

2012年3月4日发生的“火星冲日”

现象,被人们成功的预测并观测到,从而积累了更多关于火星的资料。

这告诉我们

A.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B.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把握规律

C.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D.规律具有客观性,可以认识利用

7.“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

‘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这一事例中,其子和邻人之父的看法

①符合唯物主义的要求②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

③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④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8.美国火星探测器“好奇号”成功着陆火星,这一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为人类更深入地认识火星奠定了基础。

这说明

A.人类通过实践可以穷尽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B.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认识工具

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D.认识工具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基础

9.真理只要向前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

由此可见

①真理与谬误没有明确的界限②真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谬误

③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④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④

10.2012年6月24日,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最新纪录,首次突破7000米,达到7020米。

随着该潜水器逐步完成海上试验,将转向业务化运行,开发一系列深潜产品等,实现其业务化共享使用等工作将逐步提上日程。

这则材料说明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B.联系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C.整个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D.人们根据主观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11.顶层设计这一概念来自于“系统工程学”,其字面含义是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今天已成为我国党和政府统筹内外政策和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思维方法。

现阶段,党和政府按照“顶层设计”的思路推进改革,必须

①立足整体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②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③系统优化的方法是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④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2.1G手机只能进行语音通话;2G手机增加了短信、WAP上网等功能;3G手机又增加了网页浏览、视频电话等功能。

这表明

①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②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

③新出现的事物必定会战胜旧事物④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尽管微博简短和情绪化的表达方式容易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给公众与社会和谐带来

不少困扰,但如果能加强管理,完善法制,塑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微博可以为人们“参

政议政”提供一个更便捷有效的通道。

这说明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辩证统一的B.主次矛盾是辩证统一的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D.矛盾的主次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14.如果要给右图漫画加一个哲学标题,

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A.实践决定认识

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C.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D.部分不能取代整体

15.鼓励中学生不断扩展知识面、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多关注社会和天下大事、学会融入社会等,成为2012年高校自主招生考核的方向。

这启示当代中学生应该

①怀疑一切,与时俱进②坚持辩证否定观,学会“扬弃”

③做到个人和社会的统一④敢于“否定一切”,善于打破旧观念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16.近几年,网络新词海量增长。

像“蒜你狠”、“犀利哥”、“给力”、“秒杀”、“正能量”、等“雷词”(很有震撼力的词语)多为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浓缩和概括。

这表明

①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④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7.当前社会上一些道德滑坡现象令人担忧,但真情、真爱却无时不在我们身边,有以生命提携孤儿成长的教师夫妇,有扎根边疆的最美女医生,有奉献国家人民的科学家,有对贫穷人施以援手的热心人……这表明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劳动和奉献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客观条件

③不同的价值观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④人生价值通过人的智力、品德表现出来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

18.孔子说: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这就告诉我们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④人们接受文化影响都是被动的

A.②③B.②④C.①④D.①③

19.老子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以百姓心为心”等思想,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并渗透到人们的思维和实践中。

这主要体现了

A.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产品和精神活动的总和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C.文化经典是决定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

D.文化素养是经过人们的文化活动形成的

20.江苏省委宣传部从海量的征集意见中确定新时期江苏精神为“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

新时期江苏精神是江苏发展之魂,是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极大促进了江苏经济社会的发展。

这表明

①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②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④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1.近年来,中国民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国韵味的

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

这表明

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

22.对于传统艺术或者前辈艺术家的艺术成果,是“把自己掰碎了做成别人”进行复制,还是“把别人掰碎了成为自己”再加以提高?

我们无疑应该选择后者。

这是因为

A.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B.没有创新就没有继承

C.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D.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23.对右边漫画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只有抛弃传统文化,才能推动个人和社会进步

②对待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阻碍我们进步的并非是未知

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

③实现文化创新要摆脱落后思想和文化的束缚

④社会实践的需要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④

2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下列有关教育作用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C.发展教育有利于构建“学习型社会”

D.教育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25.当学英语的中国人努力改正中国式的语病时,外国人却热衷于收集和整理各种中国式英语。

中式英语正在促使英语产生深刻的变革,大量的中文词汇进入英语,成为英语新词的最主要来源。

这说明

①文化传播是文化创新发展的前提和动力②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③文化创新使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6.徽州(现黄山市)多山富水,道光《徽州府志》有载:

“东有大鄣山之固,西有浙岭之塞,南有江滩之险,北有黄山之峻。

”自汉末至唐宋,曾有3次大的人口迁徙,不少中原地区的缙绅仕宦移民徽州,使中原文化在此积淀,与徽州土著山越人文化交融,重新打造出自身特色的徽州文化。

这表明

①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文化②徽州文化具有很大的包容性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稳定的④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7.天宫与神九成功完成手控交会对接,蛟龙号下潜首次突破7000米……无论是面对自

然灾害的严峻考验,还是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世界总能从中国人

上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力量,那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这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精神

①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②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

③以爱国主义和爱好和平为核心④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28.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

A.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B.培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C.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D.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9.南京市博物馆免费开放8年,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

请你为南京市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活动确定一个合适的宣传标题

A.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B.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

C.变革文化传播方式,促进南京精神文明建设

D.大力发展大众传媒,提高市民科学文化素质

30.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庸俗化”的倾向。

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

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②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方向

③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A.①③ B.③④    C.①④D.②③

31.“限娱令”要求34个电视卫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质量,“限广令”要求每集电视剧中间不得再以任何形式插播广告。

限娱、限广措施

A.有利于改造腐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B.是繁荣文化市场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C.表明文化市场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D.坚持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2.“道德之问”是过去一年热得发烫的“网络热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刻不容缓。

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集体主义B.为人民服务C.增强诚信意识D.培育“四有”公民

33.动画片《孔子》,通过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动漫形式,讲述孔子从一个贫贱少年成长为万世师表的励志故事,再现2500多年前孔子的成长历程以及儒家文化的形成渊源。

动画片《孔子》这一创意有利于

①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②改造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变革

③青少年树立崇高理想,追求更高道德目标

④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的创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简析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36分。

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

34.在社会发展的新起点上,唯有当文化表现出比生产资料和货币资本更强大力量的时候,当经济增长具有更多文化含量的时候,其发展才能进入更高的层次。

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一个有着崇高追求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承担起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责任,既要自觉地立于文化的潮头,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思潮,促进社会进步;又要用民族优秀文化滋养民族生命力,建设好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还要满足人民精神生活需求,着力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还需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断增强中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1)结合材料,从意识能动作用的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重视发展先进文化的依据。

(6分)

 

(2)运用《文化生活》中关于文化作用的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的意义。

(6分)

 

35.材料一从1992年启动载人航天工程以来,中国航天不断取得新突破。

发展阶段

第一步

载人飞船阶段

第二步

空间实验室阶段

第三步

建成中国空间站

阶段成果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

2011年11月3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

正在探索中,预计2020年之前完成。

技术攻关

掌握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关键技术。

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

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尚未解决。

材料二我国航天人不依赖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支持,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新一代航天人继承、发扬了老一辈航天人的精神,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1)结合材料一,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

(6分)

(2)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弘扬以“载人航天精神”为代表的民族精神的意义。

(6分)

36.材料一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对深化改革开放作出了新的部署,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

为了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等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材料二2012年2月出台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我国的文化体制要“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一蕴含的哲学道理。

(6分)

 

(2)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简要谈谈如何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6分)

 

三、探究题:

本题18分。

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结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创造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37.某校2012年校园文化艺术节已经闭幕。

本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以“担当责任”为主题,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其中高二年级举办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时事论

坛,引起广泛关注。

【聚焦热点】

材料一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2年10月,党的十八大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部署,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1)有人认为,只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请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加以评析。

(8分)

 

【关注省情】

材料二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精神的过程中,江苏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继续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先行试点、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确保文化体制改革与经济、政治、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互配套,与国家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相互衔接,使我省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

(2)请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江苏省做法的辩证法依据。

(至少两个角度6分)

 

【共同践行】

材料三 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诚信缺失和道德滑坡成为一大社会隐忧。

从“地

沟油”、“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到冷漠路人、逐利超载校车等现象引发了国人对道德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江苏省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道德建设的先进典型,张云泉、殷雪梅、陈光标等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

因势利导,我省于近期在全省开展文明城市测评工作,以弘扬传统美德。

该校以“加强主流价值观引领,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为主题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

(3)请你就倡议书的内容,从《文化生活》角度列出两条提纲,并说明其蕴涵的哲学道理。

(4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6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B

D

B

A

C

D

A

B

D

C

C

A

D

C

B

C

D

题号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答案

A

B

C

B

C

A

D

B

D

A

A

B

C

C

B

C

二、简析题:

共36分。

34.

(1)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党重视发展先进文化,是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党重视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进入更高的层次,有利于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③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党重视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培育人民高昂的精神,加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是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⑤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⑥我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35.

(1)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中国对载人航天科技的探索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又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在实践的基础上,中国载人航天技术不断取得成功突破。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研究还未最终完成,还有许多难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2)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客观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③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弘扬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36.

(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全面推进改革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这一点。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的规律是社会的普遍规律,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使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的发展。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

在改革过程中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2)①根本途径是要立足于实践。

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要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中。

②着眼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⑤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

三、探究题:

18分。

37.

(1)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思想基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但是,仅仅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不够的,还必须:

①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这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

保证。

②在文化建设中,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③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

④必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新人;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江苏省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中,“确保文化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国家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相互配套、相互衔接”体现了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