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291822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

A.华佗

B.张仲景

C.张角

D.李时珍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是东汉时期的医学家华佗的医学理论。

4.“孝文帝的过人之处在于,他明白这种界限分明的差别所带来的危险,所以他采取了一种石破天惊的解决矛盾的方案,选择主动迎合和退让,从文化入手,让两个民族结成血浓于水的情谊。

”材料认为,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在于

A.学习了汉族的先进文化

B.立足于鲜卑族的民族利益

C.缓解了不同文明的矛盾

D.增强北魏的经济军事实力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孝文帝明白这种界限分明的差别所带来的危险,所以他从文化入手,让两个民族结成血浓于水的情谊。

”可知,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在于缓解了不同文明的矛盾,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

C项符合材料内容,故选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依据材料反映的信息对选项进行分析,先排除与材料无关的内容BD项,再根据材料信息对AC项进行对比,与材料相符的是C项,由此做出正确选择。

5.阅读题5表,进士所占比例的变化最能说明

皇帝

比例(%)

唐高宗

约20%

武则天

约50%

唐宣宗

约80%

A.文化发展的逐步繁荣

B.科举标准的逐步公平

C.官员素质的逐步提升

D.进士地位的逐步提高宰相中进士出身所占比例

【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中的内容可以看到,在唐朝时期进士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实名起地位越来越高,D项符合题意,故选D。

6.以和为贵是中国民族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中国民族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往,下列人物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有

①文成公主

②玄奘

③鉴真

④郑和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①文成公主入藏加强了唐朝和吐蕃的关系,属于民族团结的范畴;

②玄奘西行至印度,学习佛法,促进了中印的文化交流;

③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法,加强了中日的文化交流;

④郑和下西洋,宣扬了明朝的国威,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和东非各国人民的友好来往。

所以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区分中外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交流的区别。

与少数民族的交往属于我国内部的民族关系,不属于中外交往。

由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7.鲁迅在评价一部明清小说的时候提到:

“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

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部小说是

A.《西游记》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水浒传》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可知,这是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材料内容反映了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反映。

故选C。

8.作为历史认识的一部分,价值判断往往与人们的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念相关联。

下面关于鸦片战争的说法中,最为淡化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清政府开始成为列强的傀儡

B.使部分有识之士抛弃陈腐观念

C.列强开始向中国大规模倾销

D.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发展

【解析】根据题意“价值判断往往与人们的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念相关联”来分析选项可知,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开始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引发了中国有识之士抛弃陈腐观念开始正眼看世界学习西方,这些都体现了对鸦片战争的价值判断。

从淡化价值判断即客观进步性的角度来看,鸦片战争也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所以D项符合题意,故选D。

9.下表所示的内容,反映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中国第一”

第一台蒸汽机

1862年,安庆军械所

第一台机床

1867年,江南制造总局

第一台铣齿机

1870年,江南制造总局

第一台简易蒸汽机车

1881年,开平矿务局

 

A.标志中国走上工业自主道路

B.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

C.有力维护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D.是失败的大地主自救运动

【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到洋务运动创办了中国近代的第一批近代企业,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A项表述错误;

C项是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D项是洋务运动的性质,表格内容没有体现CD项的内容。

10.在新文化运动前,胡适宣称: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因此,新文化运动主张

A.改造国民性

B.传播马克思主义

C.推广白话文

D.全盘照搬西方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内容“在新文化运动前,胡适提出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可知,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改造国民性。

B项在新文化运动后期才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C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系;

D项表述错误。

11.九一八事变后,蒋曾经与日本方面交涉,他在日记中愤恨地写道:

“见日本代表,感想无穷。

始见之如和柔,一与之接近,则狡狯之色,轻侮之行,立现无余。

”由此可直接得出蒋介石

A.推行剿共有复杂历史背景

B.十分痛恨日本人

C.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D.将要与日本和谈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愤恨”“一与之接近,则狡狯之色,轻侮之行,立现无余”可见,蒋介石对日本人的痛恨。

AC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

12.下图是巅峰时期大日本帝国的版图(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该图所处的时间可能为

A.1927年4月

B.1931年10月

C.1937年8月

D.1942年8月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从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开始日本不断扩张在中国的东亚的领土范围,到1941年12月日本发动了珍珠港事件后,势力扩张到太平洋地区,日本版图达到鼎盛时期,所以D项符合题意,故选D。

13.某同学在研究某近代历史专题时,搜集了如图的资料卡片,由此可知该同学研究的专题最可能是

A.近代工业化的艰难步伐

B.清朝统治逐步衰亡的历程

C.社会转型下的教育近代化

D.晚清社会思想潮流的革新

【解析】根据图片中涉及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伴随着列强的侵略,夕阳传教士进入中国,教会学校开始发展;

洋务运动时期开始创办新式学堂,进行专制教育人才的培养;

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

这些都是在近代社会转型下的教育近代化的发展。

14.谈及上世纪老上海(20世纪20-40年代)的音乐,有人说:

“在保守与解放、传统与现代化、家庭与爱情的单选题上,老上海流行音乐的答案却是全选……”这体现了

A.民国时期新旧文化碰撞冲击

B.民主共和思想的深入人心

C.日本侵略促使上海文化腐化

D.艺术家们积极抗战的思想

【解析】根据时间20世纪20-40年代的老上海即民国时期的上海,根据内容老上海的音乐中融合了保守与解放、传统与现代化、家庭与爱情的综合文化可知,体现了民国时期新旧文化碰撞冲击。

A项符合题意,故选A。

15.在某次全国政协会议上,一位政协代表向毛泽东发言:

“后,很多老字号的质量明显下滑,除了东来顺的羊肉,常常被群众议论的还有全聚德的烤鸭,这家烤鸭店的烤鸭变得‘烤不脆,咬不动,不好吃了’……”横线处的内容应是

A.公私合营

B.土地改革

C.阶级斗争

D.大炼钢铁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私合营以后,很多的老字号有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转变速度过快、过急,出现了材料中的一系列问题。

16.1977年高考中,一名考生在作文场上,以优美的文字、犀利的笔触,直接抨击“文化大革命”,引起评卷人员的极大争议,在给满分还是给零分问题上“官司”一直打到教育部和邓小平。

这说明

A.过度的拨乱反正引起思想混乱

B.改革初期人们的认识存在差异

C.解放思想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D.教育和考试必须坚持政治原则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坚持的思想是“两个凡是”的方针,在1977年文革刚刚结束的年代,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混乱,材料内容说明了这个时期解放思想是当时十分紧迫的人物。

17.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题17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年5月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3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

1997年7月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B.打开国门,走进世界市场

C.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D.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解析】根据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制定的方针政策,是与时俱进的表现。

18.“由于马可·

波罗在描述自己在中国的见闻时,常说‘百万这个,百万那个’,故被称作‘百万先生’,而这本游记也因此被称作‘百万’”材料中的“游记”是指

A.《汉谟拉比法典》

B.《东方见闻录》

C.《神曲》

D.《马可·

波罗》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威尼斯著名商人和冒险家马可·

波罗游历中国后,撰写的其东游的沿途见闻的著作是《东方见闻录》即《马可·

波罗游记》。

A项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法律文献;

C项是文艺复兴时期但丁的著作;

D项不符合题意。

19.在欧洲中世纪,艺术家对于教堂壁画等艺术创作往往采用集体创作的方式。

而在文艺复兴时期后,则有不少艺术巨匠在欧洲涌现。

由此可见文艺复兴

A.推开了欧洲近代社会大门

B.丰富了近代欧洲的艺术风格

C.促进了对个人价值的肯定

D.为资本主义兴起作思想基础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在欧洲中世纪,艺术创作往往采用集体创作的方式;

在文艺复兴时期后,则有不少艺术巨匠在欧洲涌现”可见,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对个人价值的肯定,充分体现了个人的力量。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它肯定了人的价值,强调了人的作用,材料内容体现的也是对人的力量的肯定,由此做出正确选择。

20.和当时许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一样,19世纪中期的英国女性一改上世纪曳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产生这一转变的原因最可能是

A.民主革命推动女权意识增强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进入生产环节

C.科技进步促进妇女思想解放

D.战争的频繁使妇女被迫辗转他乡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世纪中期的英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时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女性一改上世纪曳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

”说明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进入生产环节,方便工作。

21.《共产党宣言》指出:

“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这里的“代替”是指

A.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

B.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C.垄断资本主义代替自由资本主义

D.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

【解析】材料中“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是指资本主义时代的自由竞争下的利己主义,“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是指中世纪以来人们处在天主教神学和封建统治之下。

根据以上分析,ACD三项明显不对,D项符合题意,故选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共产党宣言》在充分的认识到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巨大作用的同时,也说明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发展规律。

22.“不值得活的生命”是纳粹政府使用的词汇,指称那些没有生命权的人种,这些人种会遭国家处决或强制安乐死。

下列选项中,属于这类处决的是

A.国会纵火案

B.水晶之夜

C.闪击波兰

D.731部队的人体实验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纳粹政府”可以判断出这是二战前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建立的政府,“不值得活的生命”是纳粹的人种理论宣扬的是一种沙文主义,狭隘民族主义的思想。

在这种思想的渲染下,德国将其他的民族贬低为劣等的民族其中以斯拉夫人,犹太人是最低层,其中水晶之夜就是对犹太人的迫害。

A项是为了排除其他政党采取的行动;

C项是对外侵略扩张的表现,标志着二战的爆发;

D项是日本的暴行。

23.读题23表,表中的信息反映了苏联年人均消费食品数量(公斤)

1913年

1924年

1928年

1930年

1940年

1952年

面粉、大米制品

200

223

214

208

195

190

蔬菜、瓜果类

40

72

93

64

61

牛奶及乳制品

154

160

182

157

130

159

肉及油脂

27

19

32

28

21

24

A.苏联工业化的巨大成就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合理性

C.赫鲁晓夫改革的迫切性

D.斯大林模式的政治弊端

【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苏联的人均消费食品数量在20世界二三十年代是时期达到最高,到了四五十年代开始下降,说明苏联的农业发展开始滞后,50年代赫鲁晓夫开始执政,表格反映出赫鲁晓夫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24.图为1980年的冷战格局图,图中不同颜色的标记各代表不同的国家实力,仅有浅色部分的少数国家为不结盟国家。

由此可见,冷战

A.使全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B.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国际关系架构

C.实力的势均力敌避免新的大战

D.客观上推动了军事和科技发展题24图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1980年世界格局处于美苏对峙的两级格局时期,根据图片可以观察到世界大部分国家分为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充分体现了冷战在世界范围内影响了国际关系架构。

B项符合题意,故选B。

25.近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建设人工智能学科。

开展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适应应试教育制度下,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

B.适应多极化的浪潮下,参与国际政治的需要

C.适应科技革命浪潮下,高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D.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发展服务贸易的需要

学§

科§

网...学§

网...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26小题13分,27小题12分,共25分)

26.有学者认为,广义上的外交是关于对外关系或外交事务的科学,在更为确切的意义上外交是谈判科学或艺术。

随着中国近现代的复兴,中国的外交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华夷秩序观的指导下,清政府在对英外交操作中无法认识到真正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之所在,这典型地表现在中英关于中国近代第一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过程中。

如给近代中国带来极大祸害的“最惠国待遇”是清政府在英人欺骗下十分轻易地给予的。

——张瑾《民国档案》

材料二一战前,北洋外交思想,并未延续清廷的排外与制夷思想,而是积极的妥协思想和对外依赖思想的结合。

一战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力图抓住时机争取独立、自主和平等、自由的国际地位……斗争的成果处处可见,充分表明北洋外交思想及实践已进入崭新的时期。

北洋政府在民意推动下,主动争取失去的国家权利,也说明依赖主义的外交思想已转变为国际平等主义的外交思想。

——凌峰《北洋政府外交近代化略论》

材料三具体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非常严格地限定朋友。

要想被承认是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一员,就必须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模范生,揭发隐藏在国内的敌人。

不过,一旦走社会主义的道路确定之后,就必须孤立主要敌人——美国,并增加友好国家以保障中国的安全。

——冈部达味《当代中国史研究》

材料四“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

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

咱们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

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

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

——毛泽东(1974年)

(1)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在条约签订的过程中损害国家主权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中国近代第一组不平等条约”的一个例子。

(2)据材料二,概括那时我国外交思想的转变。

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北洋政府是如何“在民意推动下,主动争取失去的国家权利”的。

(3)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原则。

并结合所学,指出此时中国“增加友好国家”的例子。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把美苏共同划分为“第一世界”的原因是什么?

其中反映了我国外交的什么变化?

这对我国的外交现代化有何启示?

【答案】

(1)原因:

传统外交观下,无法认识近代外交体系中,国家利益之所在;

例子:

《南京条约》;

(2)转变:

一战前,从排外与制夷思想转变为妥协思想与依赖思想;

一战后,转变为国际平等主义的外交思想;

争取权利:

受国内五四运动影响,北洋政府拒绝在《凡尔赛和约》签字;

北洋政府积极周旋,在华盛顿会议争取到中国对山东的主权;

(3)原则:

“一边倒”(以意识形态为标准划分国家);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参加万隆会议;

(4)原因:

美苏两国都实行霸权主义

变化:

从反对资本主义阵营到反对霸权主义;

启示:

把握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

坚决反对霸权主义;

和平参加国际事务等。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在华夷秩序观的指导下,清政府在对英外交操作中无法认识到真正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之所在”可知,清政府在条约签订的过程中损害国家主权的原因是: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第一组不平等条约”有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

(2)根据材料内容“一战前,北洋外交思想,并未延续清廷的排外与制夷思想,而是积极的妥协思想和对外依赖思想的结合。

”可知,一战前,从排外与制夷思想转变为妥协思想与依赖思想;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上,北洋政府受国内五四运动影响,北洋政府拒绝在《凡尔赛和约》签字;

体现了北洋政府在民意推动下,主动争取失去的国家权利。

(3)根据材料内容“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非常严格地限定朋友。

要想被承认是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一员,就必须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模范生,揭发隐藏在国内的敌人。

”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原则是“一边倒”,倒向了苏联社会主义阵营;

依据苏雪偶尔知识可知,中国在见过初期的外交成就有,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美苏两国是说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都实行霸权主义,称之为第一世界;

材料内容反映了我国对外交政策从反对资本主义阵营到反对霸权主义;

我们要把握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

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和平参加国际事务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27.作为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在近现代的发展历程,对世界各国的发展都具有深

远的借鉴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卡罗来纳州的人民,在1852年4月26日召开的大会上,基于联邦政府对美国宪法频繁的违反,以及对各州保留权利的侵犯,充分证明了这个国家从联邦政府退出的合理性。

但出于尊重其它蓄奴州的意愿,它在当时放弃行使这一权利。

从那时起,这些侵占行为日益猖獗,进一步的忍让也不再是一种美德。

现在,南卡罗来纳州再次恢复了其在国际间独立与平等的地位,其认为这是基于其本身,对美利坚合众国的剩余部分和世界各国,它所应该宣布的,导致它这一行为的直接原因。

——《南卡罗来纳州脱离联邦宣言》

材料二从1860年至1890年,五十万件发明是过去70年的10倍。

……托马斯·

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他建立了通用电气公司。

约翰·

戴维森·

洛克菲勒建立了标准石油公司来合并石油工厂——在汽车需求石油之前,其一直生产煤油。

——爱德华·

蔡斯·

柯克兰《工业时代来临:

商业,劳工和公共政策》

材料三对于美国的商业而言,在睿智地计划下不加以控制的工业营运,与回到假装是“坚持的个人主义”、镀金一般的无政府状态间并不存在选择……除非企业的私人拥有者及经理人可以让企业符合社会的需求,让大型的基本工业可以在契合公众利益的公共义务下运作,否则对私有企业进行政治性控制的进展将是无法避免的。

——唐若·

里查柏格

(1)据材料一,概括导致南卡罗来纳州脱离美国联邦政府的主要原因。

并结合所学,这样的行为导致了什么事件的发生?

这一事件的结果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此时美国科技发展的特点。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