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教案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最.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287771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4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教案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教案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教案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教案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教案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教案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最.docx

《高三历史教案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教案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最.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教案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最.docx

高三历史教案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最

5.8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1.文化的发展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

通过分析这一时期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让学生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我国三大发明的传播是欧洲资本主义到来的必要前提,通过联系世界近代史的有关内容,培养学生的横向思维能力。

3.通过比较编年、纪传史书体例和宋词中豪放派、婉约派的不同风格,培养学生的比较研究能力。

4.通过学生总结、讨论这一时期的文化特征,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5.通过辽、夏、金、元的文化成就,说明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少数民族对祖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同样作出了重大贡献,从而对学生进行维护民族团结的教育。

 

 

※宋元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1)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元朝实现了大统一,使社会出现相对安定局面。

(2)宋元时期的经济继续发展,仍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经济的高度发展是科技文化发展的物质前提。

(3)这一时期民族融合加强,各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族人民互相学习,促使各族之间文化共同提高。

(4)这一时期对外交往有了重大发展,在同亚非欧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中,一方面是我国的先进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另一方面,我国也吸收了外来文化,丰富了本民族文化。

(5)这一时期的文化是在隋唐文化高峰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光辉灿烂的文明。

※朱熹:

徽州骛源人,寓居福建。

与程颐程颢合称“程朱理学”。

另稍前有周敦颐,曾有《爱莲说》一文著名并相传。

朱子重建和主持白鹿洞书院,从事教育五十余年。

主张抵抗,为权臣排挤。

留有《四书章句集注》与《朱子语类》等。

后为权臣害,先诬蔑朱子之道学为伪学,后诬蔑朱子霸占友人死后财产和引诱两个小尼姑作妾,使朱子罢而去。

※元曲兴盛的原因:

蒙古人不重科举,灭金后只举行过一次科举,此后80余年废科举。

社会上许多读书人将科举作为唯一目标,不免失落。

且元工商业发展畸形,王公贵族与官僚聚居城市,为元剧流行提供土壤。

此时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戴上臭老九的帽子。

他们不得不踏入此间,寻得一席之地。

关汉卿,北京人,长期创作戏剧,被称“梨园领袖”。

《窦》剧中有“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1958年关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另有白朴、马致远和郑光祖等。

另有王实甫的《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1.(2000年春季卷)火药和火药武器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是

A唐末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2.(1994年上海卷)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向西方传播的过程中,作出最大贡献的是 

 A日本“遣唐使”  B意大利传教士  

C阿拉伯的商人  D中国的航海家

3.(1997年上海卷)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领先欧洲800年以上的有①张衡的地动仪②祖冲之的圆周率③《唐本草》④沈括的“十二气历”⑤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4.(1995年上海卷)下列科技成就,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应是 ①雕版印刷术 ②地动仪  ③《授时历》  ④《梦溪笔谈》  ⑤《齐民要术》  

A②①③④⑤  B⑤②①④③

C②⑤①④③  ⑤①④③②

5.(1993年上海卷)(多选)下列科技成就属于宋朝时期的有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火药的发明  

C制成罗盘用于航海 D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

6.(2000年山西文综卷)宋代科举制比唐朝有所发展,表现为 

A废诗赋,改策论,设经济特科  

B开始施行殿试与武举制度

C以八股取士

D“乡、省、殿”三级考试成为定制  

7.(1999年广东卷)我国古代著名编年体史学著作是 

 A《史记》  B《史通》  C《通典》  D《资治通鉴》

(2004年全国文综卷2)文字资料和文物都是了解和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回答8-11题:

8.系统总结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的著作是  

A《梦溪笔谈》  B《汜胜之书》 

 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

9.作品有“诗史”之称的唐代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D杜牧

10.图4为西夏木活字(佛经)印本。

关于这一印本及其传递的历史信息,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西夏与宋朝文化交流密切  

B西夏文明已发展到较高程度

C西夏文字的创制没有仿照汉字  

D西夏不活字印本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木活字印本

11.图5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

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A宋代已开始生产钢针  

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  

C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  

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12.(1995年上海卷)下列科技成就,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应是雕版印刷术地动仪《授时历》《梦溪笔谈》《齐民要术》

A.B.C.D.

13.(1993年全国卷)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北宋毕升发明锡活字南宋时罗盘针开始用于航海元朝时中国火药武器传到欧洲

A.B.C.D.

14.(2002年广东卷)下列关于《梦溪笔谈》的叙述,正确的是

A.记载了许多古代科技成果B.由明代人编写

C.是记载“靖康之变”的史籍D.作者是郭守敬

15.(2002年新课程文综卷)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

16. (2005天津文综)英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认为,中国在公元3-13世纪之间保持着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属于此时期的科技成就有①雕版印刷术②记录太阳黑子③实测地球子午线④铸铁柔化处理技术⑤计算圆周率的方法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④D.①③④

17.(2005北京文综)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

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的科技成就是

A.地动仪B.造纸术C.雕版印刷术D.罗盘针

18.(2005全国文综3)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

A.佛教和道教思想

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

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

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

19.(2005全国文综1)话本是宋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促使它兴起的直接社会原因是B

A.理学的形成与发展B.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C.各民族文化的交融D.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

20.(1995年全国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韩非子·有度》载:

“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

“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

”(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二:

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应用》中说: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的杠杆。

材料四: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请回答:

(1)从材料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

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辨别方向的功能?

(2)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

(3)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4)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1)战国。

生产(或采玉)、导航、迷信活动(或看风水)。

(2)马克思指出了中国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

(3)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4)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21.(1996年上海卷)简述北宋及北宋以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展、传播及对世界的影响。

 [参考答案]

(1)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以后由泥活字演变出锡活字、木活字、铜活字、铅活字。

印刷术传入朝鲜、日本、埃及、欧洲,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受教育的状况。

(2)北宋发现磁针指南原理,制成指南针,又叫罗盘针,用于航海。

阿拉伯、波斯人向中国学到这一发明,传往西方,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的发展。

(3)北宋广泛使用火药,制作火药武器。

元时,火药与火药武器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一定作用。

22.(2003年成人卷) 列举宋元时期中国在科技方面的重大成就。

(2003年上海卷)“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漫长的古代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群星璀璨,卓越的创新成果为人类闻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些还成为近代文明的助推器或催化剂,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

请按朝代顺序举出你认为最重要的十项成果,并逐项概要说明理由

例:

战国时期的“四诊法”,奠定了中医诊断的基础。

汉代的造纸术,方便了文字记录,也是对世界文化交流的一大贡献。

 [评分要点]每项成果及其理由只要言之有据各1分,有成果无理由或理由错误都不得分。

火药、活字印刷、指南针对世界近代文明的三大影响各1分。

例:

题中示例前者给1分;后者给2分,但只答“方便文字记录”,未答“对世界文化交流的影响”,只给1分,反之,也只给1分。

同一朝代不分先后,朝代顺序错误,按最小剔除法处理,如c.a.b.e.f.d.g.h.j.i,c.d.j不计分,a.b.e.f.g.h.i计分。

23.(2005春季文综)(40分)古往今来,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推动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进步。

回答:

(1)图为印于868年的《金刚经》(部分)。

它是我国和世界上现存最早有确切印刷时间的雕版经卷。

11世纪,我国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哪些社会需求推动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8分)

答案要点:

(1)佛教等宗教的盛行、科举制的实行、文化教育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印刷品的需求增大。

(2)中国印刷术传到欧洲后,约在15世纪中期,德国人首先采用了铅活字印刷技术。

自此,铅活字统领世界印刷业500年。

马克思认为,印刷术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之一。

它是“变成制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简要说明印刷术对欧洲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强大的推动力”。

(8分)

答案要点:

(2)《圣经》等宗教典籍的印刷普及,打破了封建教会对文化的垄断;文艺复兴时期,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诗歌、小说和科学著作通过印刷,广泛传播,成为摧毁封建制度的强大推动力。

(3)右图为1879年外商在上海创办的新式印刷工厂——点石斋书局。

1882年广东人徐润看到点石斋图书印制精美,获利甚丰,遂与其兄集资在上海创办同文书局。

这是民族印刷工业之始。

此后,各地相继出现新式印刷厂,中国近代印刷业初步形成规模。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新式印刷业出现的社会政治背景。

(6分)请举一例说明新式印刷业给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4分)

答案要点:

(3)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遇挫;早期维新思想传播;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先后兴起。

报纸、画报、书籍增加,丰富了社会生活内容,传播了维新思想、革命思想。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印刷业高速发展。

右图为我国生产的具有国际水平的印刷机。

这一时期,王选发明了居世界领先水平的第四代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使汉字印刷告别了“铅与火”的历史,被誉为中国印刷史上继活字印刷后最伟大的发明。

根据以上四组材料,试就中国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曲折与辉煌,谈谈你的认识。

(14分)

答案要点:

(4)中国印刷术是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传到欧洲,产生了摧毁封建制度的强大推动力。

近代中国印刷业一度落伍。

引进先进印刷技术,发展了新式印刷工业后,促进了近代社会的进步与变革。

改革开放后,科学事业发展,王选发明了居世界领先水平的第四代汉字激光照排技术,这是中国印刷史上继活字印刷后最伟大的发明,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宋代科学技术的突出成就主要表现是

A.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B.指南针在宋代广泛运用于航海

C.管形火器的出现

D.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的完成和发展

2.被英国学者李约瑟称之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的著作是

A.北宋李诫编写的《营造法式》

B.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

C.元朝郭守敬编写的《授时历》

D.北宋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

3.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备受史学家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它反映了

A.当时绘画题材广泛

B.当时风俗画流行的特征

C.当时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

4.元代剧作家最杰出代表及代表作是

A.关汉卿的《窦娥冤》 B.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C.柳永的《雨霖铃》   D.陆游的《钗头风》

5.下列符合宋代哲学思想发展的特点,不包括

A.儒家发展到理学阶段

B.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C.认为“气”是第一性,“理”是第二性

D.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6.元朝郭守敬在天文历法上的杰出成就是

A.发明了测量经线的科学方法

B.主持天文测量,编写了《授时历》

C.使中国古代历法体系成熟

D.留下了哈雷慧星与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7.将我国四大发明传到西方的是

A.到中国学习的留学生

B.敢于冒险行走八方的航海家

C.善于经营东西贸易的阿拉伯人

D.中国皇帝派往西方的友好使者

8.两宋时朝火药的制造技术有了提高①这和当时频繁的战争有关②开始制成了射击管状火器③促使我国封建制度衰落④南宋时传入欧洲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9.与隋唐时期相比,宋元文化的最主要特点是

A.影响且促进了欧亚等世界文明的进步

B.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使中国古代文化达到高度繁荣

D.传统科技文化开始衰落

10.下列四组人物中,毕升归入哪组最合适

A.张仲景、孙思邈    B.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C.甘德、沈括、郭守敬  D.蔡伦、马钧、张衡

11.五代时期最杰出的词人是

A李煜 B.苏轼 C.柳永 D.李清照

12.柳永词流传很广的主要原因是

A.艺术水平高B.风格婉约,真挚感人

C.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D.多为收复故地的豪放之作

13.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

14.元杂剧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主要因为

A.戏曲在元代其形式与内容达到了完美结合

B.《窦娥冤》在当时反响很大,并长演不衰

C.它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熔于一炉

D.它把音乐、说唱、舞蹈、念白熔于一炉

15.指南针最先用于航海;火药最早用于军事分别在

A.北宋、唐末B.北宋、元朝

C.北宋、南宋D.南宋、元朝

16.以下属于编年体通史的是

A、《春秋》B、《史记》C、《汉书》D、《资治通鉴》

17.培根说:

“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

”培根所说的第一种东西是我国古代的

A.印刷术B.造纸术C.古典文化D.儒家学说

18.四大发明是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因为它

A.特别受欧洲人青睐

B.领先于西方的时间比较长

C.发明的过程比较艰难

D.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19.李清照诗: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其真正寓意是 

A.赞叹项羽死的悲壮       

B.对项羽之死表示同情

C、借赞美项羽来嘲讽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自保的行为

D、借赞美项羽来劝说南宋统治者重用“人杰“奇材”

20.在宋代,词用来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达到空前繁荣。

这一文化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①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②市民队伍的扩大 ③苏轼等人对词的革新 ④程朱理学的兴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受21。

佛教传播的影响① 魏晋萧梁时,丰富了道教教义,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 ②董仲舒提出“天命观”③回族形成 ④宋代的理学形成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2。

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属于宋元时期并领先于当时世界的是 ①管形火器的发明 子午线长度的测定脚点 ③《授时历》的颁行 ④活字印刷术的创制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3.下列哪一项是源于中国且对近代世界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的发明

A.地动仪B.指南针C.圆周率D.内燃机

24.甲同学所在班级将举行有关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故事会,他准备到图书馆去查找有关资料。

你向他推荐以下哪部著作供其参考

A.《资治通鉴》B.《红楼梦》

C.《史记》D.《道德经》

25.下列人物的作品中表现了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的是

①苏轼②陆游③辛弃疾④李清照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

二、非选择题

26..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其《中国:

发明与发现的摇篮》一书中说:

“古代中国在1500年内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现代世界科技赖以存在的发明一半来自中国……”略述两宋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的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11.两宋时期科技处于世界领先的情况:

(1)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早于欧洲400年。

(2)宋代时指南针已普遍用于航海;13世纪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

(3)北宋时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南宋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13世纪时火药传人阿拉伯,后又由阿拉伯人将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欧洲。

(4)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梦溪笔谈》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被英国学者李约瑟称之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原因:

(1)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社会相对安定。

(2)两宋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3)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对外交往超过前代,吸收外来文化,丰富了本民族文化。

(4)统治者重用文人,教育发达;隋唐高度繁荣的文化为其奠定了基础。

27.宋元时期,我国科学技术传播到欧洲(“中学西传”),对欧洲产生了深远地影响。

请回答:

(1)宋元时期,科技文化“中学西传”有哪些具体表现?

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2)概述宋元时期我国科技文化发展的主要特征,结合史实分析其社会根源。

(3)分析出现“中学西传”现象的主要原因。

(l)北宋时,我国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后来传到欧洲,便利了欧洲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

南宋时,我国的指南针技术经由阿拉伯人传至欧洲,为欧洲的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到了元朝,我国的火药和火药武器技术也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摧毁封建城堡和骑士阶层起了重要作用。

总之,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欧洲以后,对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特征:

具有实用性的科学技术得到高度发展并领先于世界。

社会根源: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和商业繁荣,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物质条件;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指南针在航海事业上的应用;频繁的战乱,促进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

(3)主要原因:

宋元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西方落后于中国,当时中外交往频繁,形成了“中学西传”的现象。

 

《中国古代史》一课一练

第八节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1.宋代科学技术的突出成就主要表现是

A.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B.指南针在宋代广泛运用于航海C.管形火器的出现

D.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的完成和发展

2.被英国学者李约瑟称之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的著作是

A.北宋李诫编写的《营造法式》

B.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

C.元朝郭守敬编写的《授时历》

D.北宋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

3.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备受史学家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它反映了

A.当时绘画题材广泛B.当时风俗画流行的特征

C.当时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

4.元代剧作家最杰出代表及代表作是

A.关汉卿的《窦娥冤》 B.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C.柳永的《雨霖铃》   D.陆游的《钗头风》

5.下列符合宋代哲学思想发展的特点,不包括

A.儒家发展到理学阶段

B.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C.认为“气”是第一性,“理”是第二性

D.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6.元朝郭守敬在天文历法上的杰出成就是

A.发明了测量经线的科学方法

B.主持天文测量,编写了《授时历》

C.使中国古代历法体系成熟

D.留下了哈雷慧星与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7.将我国四大发明传到西方的是

A.到中国学习的留学生B.敢于冒险行走八方的航海家

C.善于经营东西贸易的阿拉伯人

D.中国皇帝派往西方的友好使者

8.两宋时朝火药的制造技术有了提高①这和当时频繁的战争有关②开始制成了射击管状火器③促使我国封建制度衰落④南宋时传入欧洲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9.与隋唐时期相比,宋元文化的最主要特点是

A.影响且促进了欧亚等世界文明的进步

B.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使中国古代文化达到高度繁荣

D.传统科技文化开始衰落

10.下列四组人物中,毕升归入哪组最合适

A.张仲景、孙思邈    B.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C.甘德、沈括、郭守敬  D.蔡伦、马钧、张衡

11.五代时期最杰出的词人是

A李煜 B.苏轼 C.柳永 D.李清照

12.柳永词流传很广的主要原因是

A.艺术水平高B.风格婉约,真挚感人

C.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D.多为收复故地的豪放之作

13.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

14.元杂剧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主要因为

A.戏曲在元代其形式与内容达到了完美结合

B.《窦娥冤》在当时反响很大,并长演不衰

C.它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熔于一炉

D.它把音乐、说唱、舞蹈、念白熔于一炉

15.指南针最先用于航海;火药最早用于军事分别在

A.北宋、唐末B.北宋、元朝

C.北宋、南宋D.南宋、元朝

16.以下属于编年体通史的是

A、《春秋》B、《史记》C、《汉书》D、《资治通鉴》

17.培根说:

“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

”培根所说的第一种东西是我国古代的

A.印刷术B.造纸术C.古典文化D.儒家学说

18.四大发明是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因为它

A.特别受欧洲人青睐B.领先于西方的时间比较长

C.发明的过程比较艰难

D.促进了人类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