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百科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279648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薯百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红薯百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红薯百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红薯百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红薯百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薯百科Word文档格式.docx

《红薯百科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薯百科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红薯百科Word文档格式.docx

9.2食疗价值

9.3医用价值

10、植物文化

10.1文献记载

10.2相关俗语

J.B.埃德蒙等认为甘薯起源于墨西哥以及从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到秘鲁一带的热带美洲。

A.von洪堡援引哥马拉记载:

哥伦布初谒西班牙女王时,曾将由新大陆带回的甘薯献给女王。

16世纪初,西班牙已普遍种植甘薯。

西班牙水手把甘薯携带至菲律宾的马尼拉和摩鹿加岛,再传至亚洲各地。

甘薯传入中国通过多条渠道,时间约在16世纪末叶,明代的《闽书》、《农政全书》、清代的《闽政全书》、《福州府志》等均有有关记载。

红薯其之所以称番薯,大抵是因为它是"

舶来品"

之故。

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中援引《采录闽侯合志》:

"

按番薯种出海外吕宋。

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

值闽中旱饥。

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

自是硗确之地遍行栽播。

还说:

以得自番国故曰番薯。

以金公始种之,故又曰金薯。

又据:

陈振龙6世孙陈世元及其子陈云,先后以甘薯传种于鄞州(浙江宁波)、胶州、青州(山东省青岛、益都一带)、豫州(河南朱仙镇一带)各地,渐次在浙江各地传播,时为清乾隆二十年前后。

以上史实证明甘薯系在16世纪末叶从南洋引入中国福建、广东,而后向长江、黄河流域及台湾省等地传播。

现今中国的甘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世界首位。

2.1根:

一年生草本,地下部分为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块根,块根的形状、皮色和肉色因品种或土壤不同而异。

茎平卧或上升,偶有缠绕,多分枝,圆柱形或矩棱,绿或紫色,被疏柔毛或无毛,茎节易生不定根。

(1)纤维根,又称细根,呈纤维状,细而长,上有很多分枝和根毛,具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

纤维根在生长前期生长迅速,分布较浅;

后期生长缓慢,并向纵深发展。

纤维根主要分布在30厘米深的土层内,少数深达1米以上。

(2)柴根,又叫粗根、梗根、牛蒡根,根长0.3-1米,粗0.2-2米。

柴根是由于受到不良气候条件(如低温多雨)和土壤条件(如氮肥施得过多,而磷、钾肥施得过少)等的影响,使根内组织发生变化。

中途停止加粗而形成的。

柴根徒耗养分,无利用价值,应防止其发生。

(3)块根,也叫贮藏根,是根的一种变态。

它就是供人们食用、加工的薯块。

红薯块根既是贮藏养分的器官,又是重要的繁殖器官。

块根是蔓节上比较粗大的不定根,在土壤同期好,肥、水、温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长成的。

红薯块根多生长在5-25厘米深的土层内,很少在30厘米以下土层发生。

单株结薯敷、薯块大小、与品种特性及栽培条件有关。

块根通常有纺锤形、圆形、圆筒形、块状等几种形状。

块根形状虽属品种特性,但亦随土壤及栽培条件发生变化。

皮色有白、黄、红、紫等几种基本颜色,由周皮中的色素决定。

薯肉基本色是白、黄、红或带有紫晕。

薯肉里胡萝卜素的含量影响肉色的浓淡。

块根里有乳汁,俗称白浆。

2.2茎:

红薯的茎通常叫做蔓或藤。

主蔓上长的分枝叫做侧蔓。

蔓的长相即株型一般分为甸甸型和半直立型2种。

蔓的长短因品种不同差异很大,最短的仅0.7米,最长的可达7米以上。

土壤肥力、栽插期和密度对茎长也有很大影响。

短蔓品种分枝多,先丛生而后半直立或匍匐生长;

长蔓品种分枝少,生长期间多为匍匐生长,且茎节着土生根较多。

茎粗一般为0.4-0.8厘米。

茎的颜色有纯绿、褐绿、紫绿和全紫几种,也有绿色茎上具有紫色斑点的。

茎的表面有茸毛,茎上有节。

茎节有芽和根原基,能长枝发根。

茎的皮层部分分布有乳管,能分泌白色乳汁。

采苗时如乳汁多,表明薯苗营养较丰富,生活力较强,可作为诊断薯苗质量的指标之一。

2.3叶:

红薯属双子叶植物。

实生苗最先露出2片子叶,接着在其上发生真叶。

茎上每节着生一叶,以22/5叶序在茎上呈螺旋状交互排列。

叶有叶柄和叶片而无托叶。

叶的两侧都有绒毛,嫩叶上的更密。

叶片长度7-15厘米,宽5-15厘米。

长、宽都因栽培条件而有很大差异。

叶片与叶柄交接处有2个腺体。

叶柄长度6-23厘米。

叶片形状很多,大致分为心脏形、肾形、三角形和掌状等,叶缘又可分为全缘和深浅不同的缺刻。

红薯叶形变异多,不仅品种间变异显著,而且同一植株在不同生育阶段和不同着生部位的叶形也有较大的变异。

叶片、顶叶、叶脉(叶片背部叶脉)和叶柄基部颜色可概分为绿、绿带紫、紫等数种,为品种的特征之一,是鉴别品种的依据。

2.4花:

红薯在植物学上属被子植物门,具有开花本能,然而各红薯区自然条件差异大,不同品种开花所要求的外界环境条件有别,所以,红薯在各地的开花情况也有很大差异。

在北纬23度以南,中国夏秋薯区的南部以及秋冬薯区,一般品种均能自然开花;

而在中国偏北地区长日照条件下,则很少自然开花。

红薯的花单生,或数朵至数十朵丛集成聚伞花序,生于叶腋和叶顶。

呈淡红色,也有紫红色的。

其中形状似牵牛花(呈漏斗状)。

一般较小。

花萼5裂,长约1厘米。

花冠直径和花筒长2.5-3.5厘米,蕾期卷旋。

红薯花是两性花,雄蕊1个,长短不一,2个较长,都着生在花冠基部。

花粉囊2室,呈纵裂状。

花粉球形,表面有许多对称排列的小突起。

雌蕊1个,柱头多呈2裂,子房上位,2室,由假隔膜分为4室。

红薯花晴天在早晨开放,到下午闭合凋萎。

红薯为异花授粉作物,自交结实率很低。

2.5果实:

红薯的果实和牵牛花的果实相同,是圆形或扁形的蒴果,直径在5--7毫米之间,果皮在不成熟时为绿色或紫色,成熟时变成枯黄色或褐色。

每个蒴果里有黄褐色或黑色种子1--4粒,直径约3毫米。

种子大小和形状与一个蒴果里的种子数目有关系。

一般是一个蒴果里结1粒种子的为圆形,结2粒的为半圆形,结3粒以上的为不规则的三角形。

以结2粒种子的最常见,很少有结4粒的。

种子皮较厚而坚硬,不容易吸水,发芽比较困难,一般不用于生产,多用于选育新品种。

必须先磕破种皮或用浓硫酸浸种以后,洗净放在清水里使它吸水,再给以适宜温度催芽,才能播种。

3.1生长时期:

春薯生长期为160-200天,夏薯约为110-120天,根据红春在大田的生长特点及其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大体分为三个生长时期:

1、前期(从栽秧到封盆)。

春薯约历时60-70天,夏薯40天左右。

该期茎叶生长较慢,根系发展较快,是以生长纤维根为主的时期。

2、中期(封盆到茎叶生长巅峰)。

春薯约历时50天,夏薯约30天。

该期块根膨大较慢,茎叶生长快,是以生长茎叶为主的时期。

3、后期(从茎叶开始衰退到收获)。

春薯在8月下旬以后,夏薯在9月上旬以后。

该期是块根膨大的主要时期。

3.2生长环境:

温度——红薯喜温怕冷,栽秧时5-10厘米、地温在10℃左右不发根,15℃需5天发根,17-18℃发根正常,20℃3天发根,27-30℃只一天即可发根。

气温25-28℃时茎叶生长快,30℃以上时茎叶生长更快,但薯块膨大慢。

38℃以上呼吸消耗多,茎叶生长慢,20℃以下时茎叶生长也快,15℃时停止生长,10℃以下持续时间过长成遇霜冻,茎叶枯死。

地温在21-29℃之间温度越高,块根形成越快,数目越多,但薯块较小。

22-24℃的地温较有利于块根的形成。

20-25℃的地温最适宜于块根膨大,低于20℃或高于30℃时膨大较慢,低于18℃有的品种停止膨大,低于10℃易受冷害,在-2℃时块根受冻。

块根膨大期间较大的日夜温差有利于块根膨大和养分的积累。

光照——红薯喜光,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叶色较浓,叶龄较长,茎蔓粗壮,茎的输导组织发达,产量较高。

如果光照不足,则叶色发黄,落叶多,叶龄短,茎蔓细长,输导组织不发达,同化形成的有机营养向块根输送少,产量低。

每天受光时间长对茎叶生长有利,茎蔓变长,分枝数增多。

每天受光12.5-13小时较适于块根膨大。

每天受光8-9小时对现蕾开花有利,但不适于块根膨大。

水分——红薯是耐旱作物,但是,水分过多过少均不利于增产。

红薯怕淹,特别是在结薯后受淹对产量影响很大。

土壤干湿不定造成块根内外生长速度不均衡,常出现裂皮现象。

总之,红薯既怕涝,又怕旱,群众说:

干长柴根,湿长须根,不干不湿长块根。

要获得红薯高产,应根据具体条件适时适量灌水,及时彻底排涝,旱地要加强中耕保墒。

养分——红薯吸肥能力强,耐瘠薄,但要高产必须施足肥料。

除氮、磷、钾外,硫、铁、镁、钙等也有重要作用。

在三要素中红薯对钾的要求最多,氮次之,磷最少。

据分析,每1000斤红薯中含氮3.5斤,磷1.75斤,钾5.6斤。

因此,增施钾肥,适时适量施用氮、磷肥有显著增产作用。

土壤——以土层深厚,含有机质丰富,疏松、通气、排水性能良好的沙壤土与沙性土为好。

土质粘重时,块根皮色不好,粗糙,薯形不整齐,产量低,不耐贮藏。

但沙壤土和沙性土一般肥力较低,保水力差,应通过施肥等措施逐步培肥地力,方能获得高产。

红薯较耐酸碱,适应PH值范围约为4.5-8.5,但以5.2-6.7为宜。

土壤含盐量超过0.2%时,不宜栽种红薯。

中国分布:

红薯主要分布于中国北京、山西、山东、河南、天津、河北、东三省、内蒙古、云南、四川、湖北、甘肃、安徽、福建、陕西、湖南、广东、江苏、江西、海南等地。

全国主产区分别是:

安徽泗县(中国山芋之乡)、河北(卢龙、青龙)、福建连城、河南开封、邓州、唐河桐寨铺、山东泗水、四川南充、宜宾等地区。

开封双季节沙地红薯(上市较早,6月上市)体型较好。

选取粗壮薯苗,按每株薯苗剪2~3段作种苗,每段种苗长4~6节的规格进行裁苗;

种苗剪好后用Bt等生物菌浸泡1h后,再进行移栽。

栽插株距33~43cm,每667平方米栽2200~3000株。

采取顺垄单行三角形定植方式,采用平植露头法或平植埋茎节藏头法栽植。

定植后根据土壤含水情况,酌情浇好定苗水。

春植和早冬植注意避开寒流,秋植注意防秋旱。

栽插后5~7d要进行查苗补全。

6.1育苗方法:

红薯需在移栽种植前2个月育苗,即春薯在1月下旬开始育苗,秋薯在6月中下旬育苗,早冬薯在8月上中旬育苗。

可采用一次性育苗,也可以分次繁殖。

每年进行选种育苗提纯复壮。

要在无病毒病和疮痂病病区,且品种一致的田块选种,选择薯形长、匀、无棱沟、直、皮光滑、无病虫斑和伤痕的中型种薯做种,种植前用1.0%硫酸铜液或2%的氢氧化钠溶液浸5~10min,也可用Bt、白僵菌等有机生产允许的生物菌剂浸泡种薯2h,最好采用纱网大棚无虫条件繁殖脱毒苗。

苗床基肥要施足,一般每667平方米施自沤制有机肥500~1000kg、矿质钾镁肥50kg。

下种前用石硫合剂或石灰对苗床进行消毒或闷棚消毒。

6.2苗期管理:

红薯育苗期间根据苗情适时追肥,肥料用经有机认证的或经有机认证机构许可使用的生物有机肥(NPK养分总含量≥6%,有机质含量≥40%),育苗期追肥总量每667平方米一般为250kg。

第1次"

红芽"

期,一般施稀薄肥水;

当苗高10~13cm时,可进行第2次追肥。

每次施肥后,都要用清水泼浇洗苗,防止肥料粘附幼苗而引起烧苗现象。

培土可分2~3次进行,苗高10cm左右,即可进行第1次培土,隔7d进行第2次培土,共培土3~5cm。

培土最好用肥沃疏松细土拌和焦泥灰或腐熟堆肥,均匀撒入苗床中。

培土可与施液态肥料结合进行,做到先培土后施肥,使土壤和幼苗基部密切结合,以利早发、多发新根。

下种后每隔15d喷施1次Bt等有机生产许可的生物菌剂和300倍茶麸水,撒1次草木灰;

并在苗床周围或育苗棚外放性激素诱捕器。

苗床管理还要抓好保温、保湿、通风等措施,以温度为主。

出苗前,晚上要盖草帘,保持床温25~35℃。

出苗后温度控制在20~25℃,要防止高温灼苗,如膜内温度超过30℃,要及时通风散热,防止烧苗。

寒潮来临时要做好保温工作。

种薯出苗前一般不浇水,以利高温催芽、防病和出苗。

如苗床过干,可用喷雾器在苗床上喷清水。

出苗后要注意苗床湿度,当苗床发白时要及时浇水,湿润床土和浇洒稀肥水,以促进薯苗生长;

苗床过湿时,及时揭膜通风。

6.3整地起垄:

选择前茬为十字花科、百合科、禾本科作物,最好是豆科作物的地块,前茬收获后人工除去田间杂草,枯枝落叶。

用机器或畜力对土壤进行深翻土层晒土,同时每667平方米施入经有机认证或经有机认证机构许可使用的生物有机肥500kg、草木灰300kg或矿物钾镁肥50kg、磷矿粉25kg。

基肥深施30cm左右,基肥距种苗应在16cm以上。

起垄规格:

春、秋植垄宽100cm包沟,垄高30cm;

冬植垄宽120cm包沟,垄高25~30cm。

要求垄型肥胖、垄沟窄深。

6.4肥水管理:

红薯对氮、磷、钾三要素的需求因生育时期不同而异。

氮肥以茎叶生长时期吸收较多,块根膨大时期吸收较少;

磷肥在茎叶生长中期吸收较少,块根膨大时期吸收较多;

而钾肥的吸收从栽插到收获都比氮、磷多,以块根膨大时期更为显著,因此,红薯施肥应围绕这一特点进行,N∶P∶K=5:

6:

20。

最好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红薯有机种植禁止施用任何化学肥料,以基肥施用为主,一般基肥用量占总施肥量的60%~80%,基肥结合整地起垄施入。

待移栽苗活棵后,结合补苗追施1次沼液或充分腐熟的稀薄粪水,作为提苗肥。

第2次在红薯结薯期,即春、秋植种后60d左右,冬植种后70d左右追施1次催薯肥。

催薯肥以钾肥为主,一般每667平方米施自制有机肥(或有机认证有机肥)500kg、草木灰250kg或矿物钾镁肥25kg。

施用方法一般是用犁破开垄两边,或用小锄在垄腰部开小沟,然后把肥料与益生菌拌匀进行条施,施后应进行1次浇水,以促其尽快发挥其肥效。

同时施肥后可结合人工除草进行培土。

红薯在定植时浇了定苗水后,在栽插后30~40d,开始分枝、拖蔓,需水量增大,此时若遇干旱,要及时浇水,可采取沟灌方式,但灌水量不能超过垄高1/2。

整体来看,水分管理掌握土壤基本湿润为宜。

若遇雨天应及时排涝,以防积水造成薯苗徒长,出现只长柴根不结薯的现象。

病毒病、叶斑病、疮痂病、红薯瘟、红薯蔓割病、红薯软腐病等。

病害防治方法:

首先是采用脱毒苗、对种苗消毒;

其次是根据不同的病害进行药剂防治。

对于生理性病害的控制和防治:

由于土壤缺素、生理性缺素、环境不良等因素(过干、过湿、日烧、高温、低温),引起缺素症、日灼、老化、弱小、萎蔫等多种生理性病害。

防治方法:

选用抗性品种或不敏感的品种;

选用生长势强的健壮品种;

适当浇水,使地表、植株保持干燥;

保持适当的密度;

种植地块保持轮作可减免发生。

对于非侵染性病害,用硫磺和铜制剂防治。

对于细菌性病害,如软腐,适当浇水同时浇水,使地表、植株保持干燥。

真菌病害,如霜霉病、锈病及其它土传病害,采取覆膜和滴灌措施,保持环境干燥,可以防治。

病毒性病害,通过防治蚜虫来防治。

茎螟、天蛾、卷叶螟、叶甲、小蟓甲、金针虫、金龟子、蝼蛄、地老虎、斜纹夜蛾、蚜虫和白粉虱等。

1、轮作。

水田实行水旱轮作,早茬种水稻秋种红薯或晚茬种水稻冬种红薯;

或春夏季种水生蔬菜秋冬季种红薯。

2、采用组培脱毒育苗方式。

3、灯光杀虫。

每20000平方米安装一盏频振式诱虫灯。

4、小象甲、地老虎、蝼蛄、金针虫、叶甲等地下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定植后每隔15d喷施1次500倍益生菌液;

定植后2~3个月淋施1次白僵菌或烟叶(烟茎)水;

各次淋药时间要错开15d;

每667平方米放小象甲性诱素诱捕器15~20个。

5、茎螟防治。

种植后20d喷1次印楝素或鱼藤酮防治红薯茎螟,隔10d喷1次,连续喷2~3次。

红薯在霜降来临之前就需要从地里挖出来,挖时尽量不要损坏它的表皮,存放在事先挖好的地窖里,地窖周围土质以黄土为好,深度3~5米。

把红薯在地窖里摆放整齐,最后撒些保鲜剂,地窖口用草堆盖上。

一、春季温度回升后,在无风晴暖天气中午,气温超过12℃时,短时间给薯窖通风换气,可减少窖内杂菌浓度,防止窖内湿度过大,引起薯块表皮损伤处发霉,影响商品外观质量。

二、窖内温度经常保持11-13℃,相对湿度保持85~90%。

如果窖温超过15℃时,适当打开通风口放温。

但应注意春季温度往往很不稳定,有些年份到4月份还会出现下雪寒冷天气。

特别是对保温性能差的薯窖千万不可麻痹,一旦发现窖温下降,立即盖严通风口进行保温,必要时利用加温设施适当加温。

三、窖内湿度小时,应在窖内坑内加水或用湿草帘铺走道,增加窖内空气湿度。

四、发现窖内红薯有病坏蔓延趋势时,应立即取出尽快食用,以减少病烂损失。

五、春季红薯育苗取用种薯结束后,准备延期保存的,应注意加强温湿度的管理是最高窖温不超过15℃,相对湿度控制在65~90%。

天气变热后,还要注意窖内通风换气。

对于长期密封过严和薯块大量腐烂的薯窖,进窖前要提前打开通风口进行换气,确认安全时才能进窖,以免造成缺氧窒息。

营养成分红薯块根中含有60%-80%的水分,10%-30%的淀粉,5%左右的糖分及少量蛋白质、油脂、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灰分等,若以2.5Kg鲜红薯折成0.5Kg粮食计算,其营养成分除脂肪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含量都比大米、面粉高,且红薯中蛋白质组成比较合理,必需氨基酸含量高,特别是粮谷类食品中比较缺乏的赖氨酸在红薯中含量较高。

此外红薯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胡萝卜素、维生素A、B、C、E),其淀粉也很容易被人体吸收。

1.胡萝卜素

维生素A素有"

护眼小卫士"

之称,维生素A是由胡萝卜素转变而成的。

红薯中富含丰富的胡萝卜素,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A含量可高达40mg/100g鲜白地瓜,胡萝卜素被人体吸收后,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

维生素A能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

2.食用纤维

白地瓜所含纤维相当于米面的10倍,其质地细腻,不伤肠胃,能加快消化道蠕动,有助于排便,清理消化道,缩短食物中有毒物质在肠道内的滞留时间,减少因便秘而引起的人体自身中毒,降低肠道致癌物质浓度,预防痔疮和大肠癌。

同时纤维素能吸收一部分葡萄糖,使血液中含糖量减少,有助于预防糖尿病。

3.糖和蛋白结合物类

白地瓜含有丰富的粘液蛋白,这是一种多糖与蛋白质混合物,对人体有特殊的保护作用,能保持消化道、呼吸道、关节腔、膜腔的润滑和血管的弹性,由于这种物质可防止物质在动脉管壁上沉积而引起的动脉硬化,可以防止肝及肾脏等器官结缔组织的萎缩,可以减缓人体器官的老化,提高肌体免疫力。

白地瓜还含有糖蛋白,具有很好的抗突变、降血脂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4.钾

白地瓜含钾量高,它可以减轻因过分摄取盐分而带来的弊端。

钾还是保护心脏的重要因素。

由于钾是碱性元素,白地瓜pH值为10.31,是生理碱性食品,有中和体液的作用。

适当食用白地瓜,有利于保持血液的酸碱平衡,对人们的健康、发育和智力开发都有益处。

5.抗癌物质

白地瓜中有一种叫"

去氧表雄酮"

的生理活性物质,可以预防结肠癌和乳腺癌,对脑细胞和内分泌腺素的活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故能延缓智力衰退和增加人体的抵抗力。

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赖氨酸、植物纤维、去氢表雄酮,能预防肠癌和乳腺癌。

块根常除供食用外,还可以制糖和酿酒、制酒精,也可制取淀粉、提取果胶等,制取的淀粉可以制作粉条和粉皮,可以制作美味的菜肴。

红薯含有丰富的淀粉、维生素、纤维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还含有丰富的镁、磷、钙等矿物元素和亚油酸等。

这些物质能保持血管弹性,对防治老年习惯性便秘十分有效。

遗憾的是,人们大都以为吃红薯会使人发胖而不敢食用。

其实恰恰相反,红薯是一种理想的减肥食品,它的热量只有大米的1/3,而且因其富含纤维素和果胶而具有阻止糖分转化为脂肪的特殊功能。

红薯不仅是健康食品,还是祛病的良药。

《本草纲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

「红薯蒸、切、晒、收,充作粮食,称做薯粮,使人长寿少疾。

」《本草纲目拾遗》说,红薯能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

《金薯传习录》说它有6种药用价值:

治痢疾和泻泄;

治酒积和热泻;

治湿热和黄疸;

治遗精和白浊;

治血虚和月经失调;

治小儿疳积。

《陆川本草》说,红薯能生津止渴,治热病口渴。

红薯含有大量不易被吸消化酵素破坏的纤维素和果胶,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及肠胃蠕动,从而起到通便作用。

另外,它含量丰富的β-胡萝卜素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有助于清除体内的自由基。

实际上红薯还是一种理想的减肥食品。

9.2.1食疗方法:

1、炒红薯:

原料:

红薯250克。

制法及用法:

加油、盐炒熟,一次吃完,1天2次。

功效:

治便秘。

2、红糖红薯叶:

生红薯叶。

红薯叶捣烂,调红糖,贴腹脐。

可治大小便不通。

3、水煎红薯藤:

干红薯藤适量。

水煎服。

可治消渴。

4、炒红薯藤:

新鲜红薯藤

制作:

先去茎再生炒

降压

9.2.1红薯食谱:

1、红薯片

材料:

红薯

作法:

红薯去皮,洗净,蒸熟,捣碎成泥状,加入辅料再次搅拌,铺平晒干,剪成菱形小块,入油锅炸熟。

特点:

香、酥、脆、糯。

无任何添加剂,纯手工制作,既保持了红薯的营养成分不丢失,有大大延长了红薯的保存期,是一款非常不错的休闲食品。

2、地瓜小点心

地瓜1条,白木耳3朵,蜂蜜适量。

地瓜去皮切块,白木耳泡软切碎后,两者一起加水煮烂,加入蜂蜜调味,当点心吃。

建议:

一天吃2次,2餐之间吃。

口感:

甜脆可口。

3、红薯发糕

取红薯粉1000克,面粉300克,白糖300克,苏打8克及适量温开水调拌均匀,发酵完全后放入蒸笼内用大火蒸熟。

离火晾至温热程度时,在其表面适当涂抹香油,撒上青红丝、芝麻,切块食用。

若配料时适量增加些食用色素、红枣等,则成为花色发糕,或红枣发糕,其色好看,松软可口。

4、红薯葱饼

将红薯洗净蒸熟,去皮后捣成糊状,加等量的面粉和适量的温水、葱、花椒面、食盐等拌匀,成手掌大小圆饼,放进平底锅,用油烙熟即成。

该饼色泽金黄,葱香扑鼻,口感甜美。

5、红薯烧饼

用发酵好的红薯面团,撒上少许油,做成饼状,面上刷上饴糖水,沾上芝麻后置烘炉或炒锅内烤熟即可。

6、红薯丁汤

红薯适量洗净,去粗皮切成小丁块,锅热淋入植物油稍炒,倾入丁块爆炒后,加水煮熟红薯。

起锅前加入盐、味精、少量猪油,撒上葱花、淋上麻油即可。

7、地瓜浓汤

地瓜100g、白花椰菜50g、开水1.5碗、太白粉1小匙。

做法:

地瓜洗净去皮切成块状,置入电锅中蒸熟。

取出放入果汁机中打成泥。

花椰菜洗净切成小朵状备用。

将水煮滚后加入花椰菜煮2分钟,再加入地瓜泥续煮30秒后关火。

将太白粉加20c.c。

水调匀加入汤中,将汤调成糊状即可。

8、油炸薯条

将红薯洗净,去皮放入清水浸泡1-2分钟,接着切成小薯条,再入沸水内烫1分钟,沥干后在油锅内炸1分钟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